分享

逸雪流年 I 辋川别业——俗世的桃花源

 逸雪流年 2022-03-31

        今天收到学校的推文,大意是说疫情应对阻断为要,学校会延期开学。福祸总相依,因为疫情,家长和孩子才有了朝夕相伴的时光,提高亲子交流的质量,要一起做饭、聊天和读书等,经历就是财富,遇事方能成长。虽是战鼓咚咚,号召大家自然面对。
        其实陪着孩子一起写写字、背背诗、弹弹琴等,当真是一件很美好和愉悦的事情,比平常过年的节目“串门聚会”和“打麻将”等有意义得多了。
        年前也给自己购了一些书,这下是真的派上了用场。这一周来大部分时间都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喝茶读书,让自己的心尽量沉静下来,虽然外面疫情蔓延,但是我们的生活还得继续!关注疫情进展是应该的,但恐慌却大可不必。时常会被那些逆行者的行为感动,而我们除了管好自己及家人,其它的好像也帮不上忙。
         身体静宅家中安度时光,灵魂却可以出窍,这次去王维的“辋川别业”里游山玩水了一番,那里果然就是一个俗世的桃花源啊。
         前两天读了夏葳的《王维传》,被她的文字所吸引。真正的文字应该是写给自己的,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如果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自然是人生的幸运,这种共鸣是不能勉强的,所以人生遇到“知己”太难了。文字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不过是作者的性情不同,才学不同,见识不同,看你喜欢什么了。而我,就喜欢这种风格的文字,古典婉约又清丽自然,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如山在序言中说“真正的文字是有生命的,超越古今,超越山河,一路艰辛,偏与你见着,便生欢喜,于是流进你的心灵,充盈你的生命。真正的文字是身体之外的柔软,无关名利,不计得失,无论生死,找到心灵的归宿。”我深以为然,而一切文学大家、诗人的文字都具备这种特质。王维的诗,尤其是山水诗,更是达到了此种上乘的境界。       
         
      王维其人,出身于名门世家,身为长子,少年丧父,这是不幸的,但有一位知书达理的母亲教导成长,他又是幸运的。成年后与自己心爱的姑娘共结连理,恩爱相伴,他是幸福的。后来官居外地,与妻子分居两地多年,后又再度重逢相聚,过了一段朝夕相伴的时光,谁知妻子却一朝死于难产,他同时失去了妻子和孩子,从此他就独身一人,再未娶妻,一生的深情也专情,他又是不幸的。
      在仕途上,他比较顺利,年少时第一次科考便状元及第,中年后官至尚书,一生时隐时仕,经济上富足,后来在终南山建了辋川别墅,半官半隐,在山水田园里写诗作画,伴着佛禅。
      他对朋友真诚友善,结交了多位知心好友,一生互相理解,诗文唱和,人生因此少了很多的孤单寂寞。与二弟王缙在朝中相互扶持,亲情浓厚。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王维的诗,他的诗能让躁动的心安宁下来,回归平静。他的诗里的情感深厚,但字里行间却是淡淡的,可是越品越能让人感受他内心深处绵延的深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清新脱俗的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苍凉悲壮的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是意气风发的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随遇豁达的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友情真挚的王维。
     


       读《王维传》,被他的“辋川别业”深深地吸引了。以前也经常从他的诗里读到辋川别墅,但心里想着那不过就是一所古代达官贵人隐居的别院罢了,可没想到它却是如此的诗情画意,东坡说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没想到他的别院布置得也是如诗如画一般。
       辋川别墅原是武则天时期名臣宋之问的旧宅,宋之问看辋川的山水绝胜和幽静安宁,又离长安不远,于是在此修建了一座依山傍水的别院。他去世后此院荒芜,被王维托人买下,重建,自此后,他穿梭于长安与辋川之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文中说,“宋之问赋予辋川以形胜,而王维赋予辋川以灵性。”王维与蓝田的辋川互相成就,合而为一。他因地制宜,布局景致顺应自然,还将诗词、禅理、绘画等巧妙融于园林艺术中,风格恬静、淡泊又含蓄蕴致。
       文中说进入“辋川别业”,景色绵延几十里,分别有“孟城坳”、“华子岗”、“辋口庄”、“文杏馆”、“斤竹岭”、“木兰柴”、“茱萸片”、“宫槐陌”、“鹿柴”、“北姹”、“临湖亭”、“柳浪”、“栾家濑”、“金屑泉”、“南姹”、“白石滩”、“竹里馆”等等,“竹里馆”附近还有“辛夷坞”和“漆园”等处。
     光看看些名字,就可以想象这其中的风景如何了,因为每一处都是因景因形而命名的,经过王维的悉心打造,这段三十多里长的辋川,变成了一个可耕、可牲、可樵、可渔的天然圣地,从王维亲笔画《辋川》图中可见,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曾经读他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还想着他出去玩都走到水穷处了,回家该得多晚啊,没想到原来人家就在自己家的山谷里行走呢。
      
       辋川因王维而名满天下,成为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心之所向的桃花源。王维的好友储光羲、裴迪等经常来此,与他把酒言欢,赏景交谈、写诗唱和,成就了唐朝的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时期,写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文名篇,代表作景诗有《山居秋瞑》,文有《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尤其是后者,简直就是辋川别墅的旅游推文啊(也是中学课外文言文中经常会考的文章)。原文节选如下: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鲧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这是一封他写给裴迪的书信,当时裴迪正在复习准备迎科考,接到王维的信之后,连考完试都等不及,第二天就跑去赏景了,果然是一个“天机清妙”的人啊。人生能遇这样的知己,夫复何求。
      



        虽然他拥有如此美好的宅院,可惜却没有佳人相伴身边,似乎有点辜负了这处人间的胜景。王维自而立之年丧妻之后,没有再娶妻,一直洁身自好,孤居三十年,这种情形在可以三妻四妾的男权社会简直是个谜一般的存在。而且,他也从未留下过一首悲悼亡妻的诗句,让人难以理解。或许,在他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别的女子了,他的意念中,一直把她放在心中,带在身边,相互厮守,和她一起赏山看水,参禅悟理,就好像他们一直在一起。因为深爱,因为专情,他愿以一生无言的沉默来坚守,哪怕一生无子女,哪怕人生煎熬,也不愿煮茧抽丝,生生剥离。也许这就是那种极致的爱情吧,普通人又如何能领会呢。
      
      王维将儒、释、道三者集为一身,又融于一体。作为官员,他为国家为百姓,积极入世;作为隐者,他寄情山水,随缘豁达;作为禅者,他诗文绘画,渗透佛性。王维的诗,是中国古典山水田园的绝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世间诸事,与其执迷苛求,不如清溪逐水,闲看蓝天白云吧!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