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我国的传统节日
2022-03-31 | 阅:  转:  |  分享 
  
在行测常识判断中,文史类的常识占比在不断增加,其中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时常考到,要想准确地判断出诗句所描述的是哪个节日,就离不开对诗句中关
键词的判断,因此中公教育在本文中将对常考的传统节日进行归纳梳理,方便大家进行判断。题目展示例题:下列诗句都与我国传统佳节有关,那么
按过节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③爆竹声中岁除,春风送暖人屠
苏。④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答案】D。中公解析:根据题干可知,A项“东篱
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其中“东篱”为重阳节时开的菊花,A项为重阳节。B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为寒食节。C项“爆
竹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为春节。D项“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为中秋节,因此顺序为③②④①。故本题答案为D。知识解析这道题
涉及到的传统节日中习俗及别称知识点,所以这里把需求价格弹性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我们从4个层面来梳理:一是节日的简介,二是节日的别称,
三是节日的习俗,四是诗句展示。(一)春节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
,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2.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3.习俗:放爆竹、挂桃符、屠苏酒。
4.诗句展示:(1)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晏殊《辛春日词·御阁》(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二)元宵节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2.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3.习俗:赏花灯、闹
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4.诗词展示:(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
——陆游《春寒》(三)寒食1.简介:寒食节起源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
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
,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2.别称
:“禁烟节”、“冷节”、“百五节”。3.习俗:禁火寒食。4.诗词展示:(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翊《寒食》(2)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四)清明节1.简介: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
统节日。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从节日来讲,清明
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2.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
节”。3.习俗: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诗词展示:(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2)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五)端午节1.简介: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
统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2.别称: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
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地腊节等。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初”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
就是“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名“端阳”;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故又称“重五”。同时端午正值仲夏,疾病多发,古人认
为草药在这一天的药性最强,因此在这一天采药沐浴最有效,因此也被称为“浴兰节”,用菖蒲避邪,故又称“蒲节”。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正月
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故又称“地腊节”。3.习俗: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饮雄黄酒
,佩香囊等。4.诗词展示:(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
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六)中秋节1.简介: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到宋代,成为
我国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祭月是中秋节最重的一项活动。祭拜对象是月神。赏月是由祭月发展而来的
。唐宋时期,中秋赏月、玩月更为盛行。古人又常将月亮比作太阴、素娥、冰轮、玉盘、桂魄、婵娟、玉蟾、飞镜等。故可以通过这些关键词判断。
2.别称:“月节”、“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3.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
等。4.诗词展示:(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
中秋月》(七)重阳节1.简介: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六定为阴数,以九为阳,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
,两阳相重,古曰重阳,而“九九”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又有“老人节”之称。2.别称:“老年节
”、“重九节”、“登高节”。3.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菊花(古人也称黄花、东篱)等风俗。4.诗词展示:(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献花(0)
+1
(本文系公职类备考_...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