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运动,运动中的人(1)

 xyf编者 2022-03-31
萦绕50余载,思绪20年有余,10年上下之环顾,杜撰数月不尽……
什么事?
我掉进这个坑里50多年了。很多人有如钱老之“围城”,没进来的想进来,已经进来的想出去。我倒不是这样想,但我很想往坑外看看,再想想坑里的事儿。
我很想知道一辈子养家糊口之“体育”是个什么东西?看似明白,其实对其刚有点皮毛之识,也还有些模糊。
40年多前北京体育学院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关心我的老师告诉我这个消息,并建议我去读研究生。其实,我当时实在没有想明白,我们这个领域究竟研究个什么?研究篮球投篮?研究足球射门?还是……?
我理解的所谓研究,不外乎是寻求或事物,或现象的变量,以及发现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或发现新的变量,或屏蔽已知的变量,或修改旧有的变量……不过尔尔。
体育是什么?我很含糊,谈何变量?更无联系可谈……谨此。
20多年前我发起过组织过对体育是什么?的专题讨论。十多年前就想动笔就此侃几句,但职业造就了老李的眼高手低,总觉得自个所码的文字不得要领。时至今日,已近古稀之人对此问题,可能不是问题的问题依然耿耿于怀。
体育是个什么东西?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似乎清晰,似乎明了,似乎不解,又似乎迷惘——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你像是容光焕发的使者,向暮年人微笑致意。你像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体育”,你到底是什么?顾老先生的描绘过于浪漫了,说得很深奥,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一)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4年,由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科学学会、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共同组织“全国体育哲学、体育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在泉州召开。
此次会议北京体育学院的马列主义教研室的老师为主要学术骨干,北京体育学院的老领导赵斌同志对会议内容甚感兴趣,带领当时北京体育学院的几位院领导一同到会以示重视;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参与发起、组织本次会议的是时任福建省体委副主任、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何方生,北京体育科学学会参与发起和组织工作的就是老李我本人了,时任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副书记,北京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尽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刚刚成立不久,但也派出了领导和《体育科学》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到会。这次会议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讨论了体育”这个有意思的命题

图片

第一排左起第八赵斌老,左起第七何方生老,

左起第五是本人

20多年前我利用《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的“一亩三分地儿”组织的那次体育是什么的讨论实际上是全国体育哲学、体育经济学学术讨论会(泉州)的延续与深入。对这个命题我一直“耿耿于怀”……

图片

《中国体育科技》2001年第五期局部

在过去几十年,我或经历、或旁观了几次相关讨论,记忆犹新的还有王则珊老先生、曹湘君老师,卢兄元镇老师等的或言论或专论中都从不同的视阈讨论了这个命题,也曾有过杨文轩、陈琦一干人等20年前就此命题的研究项目找到我做过问卷调查,以及后来的许多或议论、或谈论不外此范畴。一时期各种观点有所碰撞,有点儿小花烂漫之势……

(二)
无疑,我想这个问题可有年头了,在我把持几本科技期刊的话语权时也身体力行之,即挖空心思揣摩我聊以糊口的这个行当是干什么的?
我对所谓的观点之争没有什么兴趣,或讨论、或议论、或阐释均需要以事实为依据,需要用正确的逻辑来推导,什么“观点”好像在此都没了意义!
观点作为一个汉语词语其本意是指“观察事物或现象以及问题时所处的立场出发点”(我的理解:“观点”往往不是事物、现象的本身);或是指“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现象以及问题所持的看法”(依然不是事物、现象的本身)……。
我想做的是努力讨论我在50多年来在我们领域所见或事物、或或现象、或问题背后的逻辑,尽管这可能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一个科学工作者与非科学工作者的区别可能就在于讨论问题时是否具备逻辑。
科学工作者,或者说有点科学思维的人对所面临的现象、事物或问题要有深度的思考,而不是陷于观点之争。有道是,优秀的人永远探讨的是思想、是逻辑,任何一个问题都允许别人质疑,用逻辑来推导,如此,这个问题就会越来越精准,而不是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向本质靠拢,反之亦然。
我在工作时,时不时会看到稿件评审人对稿件的评审意见:学术观点有问题。对这样的评审意见我不敢苟同,尽管当时没对外说过。作为“学术观点”如果没问题还称其为学术观点吗?一般讲,“学术观点”是对学术问题的具体看法,“学术观点”有问题似乎就说明在这个具体学术问题上还有或进步、或拓展的空间,还有探索的意义……。“学术观点有问题”这样似是而非的评语等于什么也没说。
科学工作者所涉及的问题无疑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对科学工作者来说,这里所说的“问题”应该是科学问题,而科学问题是指“在一定时代(时间)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空间)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所以,科学工作者终极一生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去探索。
这里所涉及的求解目标应答域,是说我们讨论的问题,所讨论的科学问题是有疆域的,而不是漫无边际的!
说到求解目标应答域,其前提大概是本领域讨论的“本体”何为?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求解目标应答域一说。
就现有的各种“本体”而言,无论其在表达上采用的究竟是何种语言,在结构上都具有许多的相似性。有文献记载说,常见的本体构成要素包括:
个体(实例):基础的或者说底层的对象。
类:集合、概念、对象类型或者说事物的种类。
属性对象(和类)所可能具有的属性、特征、特性、特点和参数。
关系:类与个体之间的彼此关联所可能具有的方式。
函数术语:在声明语句当中,可用来代替具体术语的特定关系所构成的复杂结构。
约束(限制):采取形式化方式所声明的,关于接受某项断言作为输入而必须成立的情况的描述。
规则:用于描述可以依据特定形式的某项断言所能够得出的逻辑推论的,if-前因-后果式语句形式的声明。
公理:采取特定逻辑形式的断言(包括规则在内)所共同构成的就是其本体在相应应用领域当中所描述的整个理论。(这种定义有别于产生式语法和形式逻辑当中所说的公理。在这些学科当中,公理之中仅仅包括那些被断言为先验知识的声明。就这里的用法而言,公理之中还包括依据公理型声明所推导得出的理论)。
事件(哲学):属性或关系的变化。
Tom Gruber2008)上述这些描绘基本上说明了老李下面想侃的问题了。
说到本体论似乎属于哲学范畴,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这些高深的哲学在体育界就由高强教授这些后生去钻牛角尖吧,老李讨论不了。
至于历史本体论这个词汇在我当家子——泽厚先贤的论著中多次被提及,为此,泽厚先贤围绕经验便先验,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体勾勒出历史本体论的大体轮廓。这些话题也大大超出老李的认知能力,尽管泽厚先贤与我都姓李。
以上这些表述都是我要讨论问题的铺垫。我想讨论一个超出我的认知能力的在本领域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或许是哲学问题?或许是本体之论?或许是云山雾罩?或许是东拉西扯?总之,至今侃此事儿者聊聊,也未见有人把这事儿侃明白。

(三)
先不讨论从科学的视阈下体育学作为一个科学门类是否存在,但人类社会离不开的体育活动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文明社会,体育是文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已成人们基本共识。
为什么这样说,已有文献对“学科”有着清晰的描述——
例如“物理学”,有文献说,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说,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相关教材上说,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有文献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因为,化学为部分科学学科的核心,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化学等。
化学作为一个学科能干点什么呢?有说,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好像也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
说到“经济学”,文献上说,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其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按照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说,经济学似乎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人们会把其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宏观层面。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说到“管理学”,它无疑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好像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如上,“学科s”之所以是学科,一是作为知识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一般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的涵义: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从传递知识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科就是教学的科目;从大学里承担教学科研的人员来看,学科就是学术的组织,即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机构。
不知道人们是否见到我们领域对“体育学”在科学意义上的或定义、或描述(按李力研当年极端的表述,即作为“定义”不得超过是十个汉字。尽管李氏兄弟这种说法过于武断,但其表明了一个意思,即作为“定义”出现的表述,字数过多是有问题的,字数过多的原因一般是使用了或大量使用了“限制性词语”或是“条件句”,如果在“定义”中出现“限制性词语”或“条件性词句”就变为讲故事了,而非定义)。有说,“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或者说,“定义”是在不改变目标事物本身的前提下,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因此,体育意思就不太大了,也就先不说了,但我的思绪与讨论无疑还得是从体育说开去——这也是我多少年来的一个自以为是的理念。

图片

老李为讲课制作的ppt截图

阐述“定义”对我来说有难度。我的这篇小文也不是讨论这个命题的。
我想,我们是否先离开各种所谓的“观点”和各种形容词性质的表述而审视一下我们领域存在于世的内在逻辑呢?

(四)
寻求欢乐是人类的本性,然而,不同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欢乐的理解。
玩耍无疑是寻求欢乐的主要的表现形式,然而,玩耍本身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罗纳德B.伍兹(曾经的美国运动及潜能发展研究所获奖运动潜能教练、美国网球协会顾问、南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教授)在其大作《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学问题》一书中大胆给“体育”“定义”,他认为,体育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玩耍。有一位叫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荷兰历史学家把“玩耍”描述为一种没有一定形式、有别于日常生活,且没有特定目标的活动。
“玩耍”的人多了,使玩耍逐渐有了较为固定的形式,且这个固定的形式又呈现多种多样,或者说可以称其为“游戏”。
梅西也好,乔丹也罢,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年少时家里很穷很穷!为了寻求欢乐,一个“耍了脚功”,一个“玩儿了手活儿”,梅西手耍只能在边线外,乔老爷玩儿脚功也得退出那块长方形的场地。

图片


游戏的前提则是“玩儿家”对玩儿法有统一规则。在这样的社会存在的条件下各路玩儿家产生切磋的愿望,而这个愿望的主要实现方式可能就形成竞赛。

图片


各路玩儿家酒逢知己千杯少,“围席论战”,列位所聊之事有相同、相近的价值取向,有共同遵守的“规则”;各种游行以竞争的形态出现可能就是竞赛吧。体育比赛,或称运动竞赛作为玩耍的最高形式出现,而发展,而延续……
由此,我们是否隐隐窥见这些人们似乎司空见惯的,被人们称为“体育活动”的人类活动形式的核心是“人”!没有了“人”也就不存在我今天讨论的问题。所以说,这里没有“观点”的讨论,而是议论其基本的逻辑。
老李没有兴趣纠缠什么“观点”,只是想努力寻求这些现象、这些事物,这些社会存在背后的逻辑。

(五)
“人的运动”和运动中的人”!这就是本文不吐不快的核心要义!这就是老李认为的本领域的“基本逻辑”……
很显然,“运动”作为动词来讨论无疑是复杂的,再加上一个“中”,英文是否就属于是“进行时”?也就是说,这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运动”的基本特征就是“在这点上,不在这点上”。
简明来说就是“人的运动”和“运动中的人”,无论从“运动”说,还是以“人”论,均可视为一个系统,更是一个过程。
我朋友说,“生命在于运动”的“运动”未必是体育运动。我同意这个说法——当新生儿离开母体一瞬的那声悦耳的哭啼本身就是运动,这声悦耳的哭声标志着新生儿有了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我这里先说“人的运动”。
人的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千差万别,但运动的初衷应该都是差不多的……穷极的玩耍——欢乐的游戏!有了欢乐的游戏,有了人们参与到这欢乐的游戏中,就有了我们今天赋予其无穷无尽使命的体育!
也许有人会说,从事游戏怎能与崇高的追求理想相提并论?平心而论,人们的崇高往往就体现在游戏之中,这与先人所说的玩物丧志不是一回事儿。
《辞海》说游戏: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似乎展示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
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柏拉图说游戏: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亚里斯多德说游戏: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游戏,伴动物而生。在动物世界里,游戏是各种动物熟悉生存环境、彼此相互了解、习练竞争技能、进而获得天择的一种本领活动。
游戏,随人类而造。在人类社会中,游戏不仅仅保留着动物本能活动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
游戏的基本特征无疑是超脱于功利,所有世俗意义上的功利均与真正的游戏无关;游戏注重规则,任何对游戏规则的破坏都会使游戏自动结束;游戏所追求的目的无非就是胜局,并以此赢得世人的认可与尊敬。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官方会标用的是“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注意,是“Games”

图片

参与游戏这个“运动中”的角色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对“人”的“运动”的讨论可能会更多的涉及到社会学、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称为“视角”也好、“视阈”也罢,但始终不能把“人”丢了!这是由“体育”这个概念提出的核心要素。
“玩耍”是“人”在玩耍,“游戏”是“人”在游戏,“竞赛”的双方是运动员。这样一来,“人的运动”是说“人”是逻辑起点,更是归宿,而在“人的运动”过程(系统)基本概念下所涉及到社会众多资源,我们是否应该讨论这些问题,探索相关问题,解释相关问题,那些科学问题?这些似乎是体育领域的基本问题……因为这可能就是体育领域基本的逻辑链,这不是什么“观点”问题。

(六)
今天人们说这些命题多少有些尴尬。前些时候有见探索100多年前这篇文章之背景,老李不敢此为,但此时必须再次温习此文。1917年陈先生将青年才俊之激扬笔墨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可见其看似平淡,但逻辑严谨,内容厚重,影响非凡。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动之属于人类而有规则之可言者,曰体育。
体育之效则强筋骨也。……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
“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
非第增知识也,又足以调感情。感情之于人,其力极大。古人以理性制之,故曰主人翁常惺惺否,又曰以理制心。然理性出于心,心存乎体。……
非第调感情也,又足以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图片


读此文深感,体育之存在与贡献与如今三大球比赛成绩如何关系不大!
100多年前老先生所言醍醐灌顶,如果去阅读原文全文,更有如雷贯耳之感,所谓“如雷贯耳”,就是后续的许多类似此领域的讨论或是无意义、或是简单重复、或是很苍白,集中在于小看了“体育”两个字的本体与内在逻辑。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941年老先生在《解放日报》(由中国共产党主办,1941年创刊)上挥墨: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
如果从1917年算起,35年后老先生再度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体质有必要另文叙说,老李认为说的是两件事儿,与今日多有此论者有不同认识)。老先生将“人”的“运动”之意阐述的透彻、明了,至今无人能及,更有有心“突破”者,大多不过是环顾左右而言他……。

(七)
老李重读名著有这样理解——人的运动运动是多元的,是活生生的(有说,狗的行为是条件反射,人是有记忆的,也就是有思想的)……足球运动员也好,篮球运动员也罢,无疑是抽象的,但他们是由一个个活跃在不同运动形式中具体的运动员所呈现,当然,也还有教练员的等等等等,如果说到运动会,也不能缺少了裁判员、志愿者、观众,作为职业体育更不能缺少资本家(尊称“赞助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又学了一个词“利益相关方”)……如此等等。
讨论“人的运动”显然需要一定量的样本的支持,多变量、大样本、缜密逻辑链的结果可能趋于接近或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以上议论有如一幅杂乱无章的“毕加索画作”?其实无非就是人的运动这个话题是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命题,有着无限想象的阔论空间,且唯一的前提是围绕着“人”展开,从“人”在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展开……老先生的《体育之研究》是也!
有一年,我与西域一位著名教授一同考察西域民族传统体育。我们深入到民族兄弟聚居的区域观摩了一些当地民族兄弟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当看到一种叫斗鸡的活动时,我们现场聚众讨论其活动的属性——我的看法是斗鸡叼羊不同,叼羊无疑属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范畴,而斗鸡应该不在此列,我的基本逻辑是叼羊是在有人参与下展开活动的活动,而斗鸡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人的参与,或许可称为民俗(民间)活动?
当然,如果从形式论,“体育是什么?轮到体育社会学家回答时,得到的答案是简洁的、具体的、鲜明的——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聚焦。……”(卢元镇,2001.
那轮到自然科学家回答呢?可能是这样:

图片

高峰教授的讲座ppt截图

我很希望我把我的这个人的运动的逻辑说清楚,可能事与愿违,也罢!提出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儿……
如此也就必然引出运动中的人的命题。
后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