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三月看书已是意义不同

 老梅的碎碎念 2022-03-31

今年的这个三月,读书于我而言,意义已是不同。

因为maggie。


榜样——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好不坏就成不了榜样,而我就是那种人。

我看书零碎,这个零碎倒不是博览群书,而是几乎很难看完一本书。这本看看,那本瞧瞧,全是小半拉拉的。之前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很是看不起自己,总想让自己发奋图强,做个有始有终的人。年龄渐长,自我妥协的本事也渐长——这样也挺好的,起码是打开了书的。

而今年的这个三月,读书于我而言,意义已是不同。因为maggie。

maggie读书每月都会有小结,每次我都会看,每次都会在心中惊叹——她怎么一个月看了那么多的书,写了那么好的阅读总结。

只是

从此后再也看不到了。她,走了,42未满。一阵心痛。

这两年,她总会“跑来”问我一声:“梅子姐姐,你这个年度的十本最佳的书推荐一下。”我总是难为情地说:“妹妹,姐姐我几乎没怎么看书。”

我连十本书都拿不出来。

昨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一个咖啡馆给人分享一本书。后来才发现自己分享的那本书根本就没看,越讲越急,嗓子哑了。咖啡馆里的人都看起了墙上的电视,没人听我讲。我在梦里把那场读书分享会取消了,不如让大家看电视。

真是难堪。

我三月里的看书并没有发奋图强起来,还是半拉拉的。但我想做个记录,这样到了年底,maggie再来问我“十本书”的时候,我就不必难为情了。

第一本:《醉步男》

日本科幻小说家小林泰三的代表作。之所以会有这本书也是因为maggie。记得她说过一句关于这本书对于“时间”的日本人的解释和看法——很独特。当时我就记下了。时间就是个谜,中国人倒从不被时间迷惑。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是线性的、连续的、流淌的。

而这本书却告诉我时间连续性只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错觉。时间只是一个个独立的点的集合,但人类必须发展出把“时间点排序的能力”。否则人类就无法理解事物的发生顺序,对世界无法认知。

虽然很吃惊,但我深以为然。佛家说:世间万物皆为幻相。我们所处的有声有色有味的多姿多彩世界,并非世界本来的样子。但人类为了生存,人类的五官、大脑将这个世界扭曲错觉化了。哲学在这方面有很科学而深刻的论述。脑洞大开。

所以时间的连续性是种错觉完全是可能的。

对于时间,胡里奥·科塔萨尔的理解也是新奇的,他在《南方高速》中有句描述:“走下五层楼,就到了星期天。”时间是在不同的高度里的。《百年孤独》里的时间也是很有趣的,听说。我还没看这种书,虽然老早就有了。

书中的两个男主人主,为了死去的心爱的女人,通过一个机器把大脑中感知时间的器官破坏掉了,也就是说将时间点排序的能力就丧失了。他们就在“时间点集”里流浪了,一觉醒来,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苦不堪言。

这本书里还收录了《玩具修理者》,因为是恐怖小说,我没敢看。从小我都会有意避开“恐怖”。这个三月那么重,我不想再给自己加份量了。

第二本:《奥斯卡与玫瑰奶奶》

这是法国作者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的一本全彩插画本。是Mathilda妹妹公众号里的推荐。一本关于生命、关于痛苦、关于死亡的书。内容不沉重,充满了暖暖的抱持与哲学。

奥斯卡是个十岁的小男孩,手术失败后,他只剩下12天的生命时间了。在这12天里,玫瑰奶奶陪伴着他走过人生的120岁。是的,玫瑰奶奶让他把一天当作十年来过,从而体会到了一个完整的浓缩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长大了,恋爱了,结婚了,中年危机了,老去了。


在这12天里奥斯卡每天都在给上帝写信,在每天的写信中把每一天都过得扎实新鲜。这也是玫瑰奶奶让他这样做的。


文中有很多哲学味十足的话,让人很是释怀与珍惜。

例如:生命并不是一份礼物,只是一次出借。既然是借来的,总是要还的,也就不会有把生命占为己有的执念了。反倒会在借的过程中极尽所能用好它了。

肉体上的痛苦我们被迫忍受,而精神上的痛苦则是自己选择的。

我们忘了生命是脆弱、易碎和短暂,我们都假装永远不会死。

除了活着,生命没有答案。

每天用第一次看世界的目光来看世界。

这本书我还做了次线上的读书分享。

看了这本书,我要老成玫瑰奶奶。

第三本:《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的小说,其实我是想找来《第一香炉》再看一遍的。翻来找去没有找到那篇小说收录在哪一本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薇龙在与琪乔结婚后,遇见英国大兵的调戏,感慨了一句:那些挂牌妓女是不得已,而她却是自愿的。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她无法自拔,在爱里她又卑微到出卖了肉体与灵魂而不得。

我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我看了《多少恨》与《郁金香》。名字起得巧极。一问多少恨?自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家茵与宗豫是心心相印的。吃个梨都吃出了命运几何感。玩个起课(骨牌算命)都玩到惊心动魄到好像这两人的命运全由这骨牌说了算了。这两人还是不能在一起的。宗豫是有妻儿的,外人看来家茵是可以等的。而她是过不了童年创伤的那个坎——一生都在痛恨爸爸。

金香是《郁金香》的女主,一个丫环,加了一个“郁”字,可想而知其命运了。她与宝初宝余间两兄弟间短暂爱恋。终因身份地位而结成了疤。

张爱玲的文字是鸦片,上瘾有毒。

第四本:《不要挑战人性——史上20个经典人性实验》

作者潘楷文。人性要不要挑战?书名回答得直接了断——不要。但古希腊戴尔菲神殿上写了着: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人究其一生都在努力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人性还是需要去挑战一下的,只是不能过度。

这书我也没有完全看完,只看了三个实验。其中“哈洛恒河猴的实验”早有耳闻。一只刚出生不久就与妈妈被迫分离的恒河猴关进了铁笼里。铁笼里有“有奶的铁丝网妈妈”和“绒布妈妈”,小猴子只会在饿的时候去找铁丝网妈妈,其它时间都在绒布妈妈那儿。有奶就是妈是不科学的,有爱才是妈。有爱孩子才会健康成长起来,否则人格都会是缺陷的,人生不会幸福。

“双生子爬梯实验”通过双胞胎一个先学,一个到了生理成熟再学。结果先学的那个学得又累又慢,充满了受挫感。而另一个在生理条件成熟时一学就会。学习并不是开始得越早越好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身心成熟的基础上的。否则你就会把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学坏了。

第五本:《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国的戴维·迈尔斯。又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是一本教科书,很大很厚很重,也很有趣。看了这书会更了解人这种物种的。我是想看完这本书的,所以在公众号里开了个栏目【阅读摘抄】。我想我能看完这本书的,因为我对人类好奇。

这个月就零碎地看了以上几本书,我还是用了更多的时间来码字。

书也是有层次 的。有些书我也够不着,反倒读得信心全无。想读得上瘾长久,我也得先把自己哄开心了才行。我活得还是个孩子样。

沉重的三月过去了,愿四月迈着轻松的步子来。

感激。

系列回顾:

【书评】一个人的朝圣

【书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他山之石】 人生无所得,也心安理得

【随笔】走向人群

【随笔】浪 费

【随笔】胡思乱想

【随笔】画·春

TimeFlies

三月

再见

四月

你好

2022
03月
31日
宜:不计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