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纪国诗文

 新用户7160502v 2022-03-31

春节临想起娘

/赵纪国

     今天是小年,我又想起了老娘!

娘是今年农历三月初九走的,虽然平日也时常想,但只要忙起来也就混过去了。可自进了腊月门,却更加思念老娘,简直是每时每刻都在想!想起与老娘一起拉家常,看电视,和老娘一起扒花生,扒核桃,让她开心高兴,让她感觉自己不老,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

娘走时整一百岁,是我村近些年来唯一的百岁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一点征兆也没有。那天是农历四月初四就要百岁生日的时候,却提前25天离开了我们,留下了遗憾!

母亲在36岁的时候生下我。今年64的我,是兄妹五人中最小的一个。64,几乎是天天在一起,从来也没有分开过。娘常说,我三岁那年遇上了自然灾害,全家都不舍得吃粮食,节省下来让我和奶奶吃,爹娘和哥哥姐姐们吃糠咽菜,甚至树皮和毛草根。那时候在我家里住着一位下煤井的叔叔,天天省下一条卷子给我,助我度过灾年。

大集体时,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娘就让长我三岁的姐姐放弃上学,在家里看着我,她去生产队里干活,耕种收割,扬场上垛,什么活都干。农忙时间,抽大伙歇歇的间,忙跑回家来给我喂奶。一直吃到6岁。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不让与小朋友打闹,上学时,都是给我穿好衣服,拿上书包再带好口罩。尽管学校离家很近,也是把我送到学校。还一遍一遍地叮咛,要听老师话,好好学习,别和同学们打架等等。小学的五年时间里,娘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1973年,我去章丘七中念高中。娘更是为我摊煎饼做饭,做衣服,还要去生产队里干活,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就更不用说了。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电,推碾子、推磨全是靠人。就说做煎饼吧,要先去碾子上把玉米、高粱或地瓜干子碾碎,用水泡在盆里。然后,再用石磨推下来,才能再烧火在鏊子上摊。一般都是今天用碾子碾好了粮食泡上,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推磨,然后再接着摊。大都是凌晨一两点钟就起来,用一两个小时推磨,摊完了再一张一张地叠起来天还不亮,耽误不了去生产队里干活。

那时我父亲患半身不遂不能自理,后又被烫伤娘又要照顾有病的父亲,又要给我推生做熟,还得去生产队里参加劳动,里里外外全靠她,是何等辛劳啊!

高中毕业后,我就参加集体劳动,坚持和整劳力一起推车子,多挣工分。到了年底决算我们家由原来的缺钱户变成了余钱户。第二年,我在村里入了党,进了党支部兼团总支书记。第三年又参加了“农业学大寨工作组”去外村工作。三年后转干,2017年退休。

结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全是我娘帮我们看大的还帮我们去地里看庄家,干农活。我在镇上进了县城。娘也随着都是吃住在一起,从没分开。

退休后的这几年,天天在家与妻子一起看孩子和照顾老娘。在家里呆得时间长了,就用汽车拉着她回老家玩玩或者去姐姐们家走走看看,让娘开心、高兴!真是温暖幸福,其乐融融!万没想到老娘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12天就离开了我们。我好像在做梦,还没从梦境中回过神来似的!

时光过去快一年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人人忙年,家家欢乐的日子里,我却想起了我的百岁老娘。禁不住的泪水。

    我想对着大山喊——

    我想对着远方喊——

    娘啊——

     我想您!

     春节到了,您快回家过年吧,我们团聚!

     我的老娘您在哪里?

     您在天堂!

     您在儿女的心中!

     永远让我们把您思……

我的故乡闫满庄

   明水东南30里有一古村闫满庄。南依泰沂山脉的四鸡山,北靠309国道,西有巴漏河,东邻济南部队第二靶场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更美的村庄。

   闫满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由唐代闫、满二姓的征东大将军建庄。经历了战乱、饥荒、瘟疫等,闫、满二姓皆迁往他乡。明朝洪武二年,赵、刘、东、姜等姓氏,又从河北的枣强迁来,务农经商,人丁兴旺,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后有曹、孟、金、王等姓氏从附近搬来,形成了今天回汉两个民族,两个自然村,13个生产组,2700多口人的大庄。

闫满庄人才辈出,文化辉煌。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个教书先生赵光斗,在淄川教出了12把皇伞,唐翰林、沈道台、焦兵部、谢尚书、毕巡抚等至今流传;姜家的中医传承几世以货真价实,信誉第一的家训,把生意做到了济南和国外,荣美誉到处传播。

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在大小赵家街修建的的两座贞节牌坊,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但宽大厚重的底座石头和雕花的立柱还留在街上,还有武昌阁,龙王庙、十殿堂、清真寺等等。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有赵德俊,刘长等革命烈士,也有南下功臣姜云山、赵德兰、赵纪勋等。还有抗美援朝的功臣金宗信。还有国民党的舰长赵德基、赵德纬,解放军的团级干部,赵德富、曹林等有山大教授李天佑,博士赵延胜等有医药界的姜正太、姜宝生、姜军等,还有任职省级的刘笃贵、刘笃业等,任职县职的曹玉荣、曹玉胜、曹玉兴三兄弟,刘笃勤、赵靖、赵麟、金绪明、金绪社等。可谓人才辈出,荣耀乡里。

  闫满庄民风淳朴,团结向上。闫满庄虽然回汉两个民族,两个自然村,人口众多,村情复杂。但是,自古以来就有着淳朴的民风和良好的传统。赵刘两姓是表兄弟,共同从枣强迁来的表述;金赵不分的美丽传说;姜家赵家老表亲的历史姻缘等等;从建村一直流传到现在。汉民的春节习俗影响了回民,回民的“古尔邦节”也与汉民一起过。包水饺,炸油香,玩龙灯,扭秧歌,贴春联,放鞭炮,来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谁家里有了红白公事,修房子盖屋,种地收庄稼等大事小情,都是主动参与,相互帮忙。充分体现了邻里和睦,民族团结,文明向上的淳朴民风。

过去的闫满庄贫穷落后,家家愁肠。七十年的砥砺奋进,四十年艰苦拼搏,又使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了生机,改变了模样。你看那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那一盏盏白蓝两色立杆,方板圆头的太阳能路灯,那一株株翠绿欲滴的花草树木,那一幅幅催人奋进的标语和宣传画;你看那雄伟庄严的村委会大门,那巍峨壮观,古色古香的“乾坤交泰”牌坊,那充满阳光朝气的篮球场和健身器材,那留住乡村记忆的石磨、石碾;还有那一座座古老的四合院和一幢幢书有“家和万事兴”的现代化二层门楼和带有虎头门环的通红色大铁门以及家家门口干净的水泥路和花竹;还有停放在水泥路上的各种牌子的小轿车、面包车那拄着拐棒,坐着兀撑子,脸上带着笑靥,在门口聊天的老人和利用中午或傍晚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妇女;还有活泼可爱在新建的幼儿园里唱歌跳舞做游戏的孩子们和在娱乐室里打牌下棋的中老年人们。真是生活在美丽的村庄里快乐极了!赶上了文明进步,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是多么的幸福啊!年轻人有的上班,有的打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在城里或街道社区买了楼房。

衷心祝愿我的家乡更加灿烂辉煌!

 

新年抒怀

昨天参加了“章丘区迎新春老干部工作通报会”即兴赋诗一首。

年末岁首话家常,推心置腹心里亮。

己亥一年获金猪,财源滚滚粮满仓!

鼠年到来雄心壮,挺起章丘铁脊梁。

宏伟蓝图描绘好,干群一心创辉煌!

编辑:四面八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