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胤的传说

 新用户7160502v 2022-03-31

万胤的传说

/翼翔

在山东章丘鲍家村有一个叫铁胡同的地方,这里房屋高大,画栋雕梁,青砖碧瓦,大门森严,俨然是一大户人家气派。说起这片家业,使人不由想起三百多年前,万胤老爷致富发家的故事。

万胤三岁,父母因病双亡,从小独自一个人过日子,家境贫苦,靠街坊接济,饱受世态炎凉自必细说。但他从小膀宽腰圆,臂力超人,为人正直,性情豪爽。万胤不到十六岁,练就了一身打铁好手艺,各种农具样样做的精制好使,村子里乡亲父老和周边村民说起他,没有不伸大拇指的。本村老刘家芹子姑娘爱上了万胤,经媒人说和,很快结为夫妻。老刘家靠种植芹菜为生,他种的芹菜杆粗叶壮,甜脆无丝,名传乡里,日子过的也算富足平和。

清朝乾隆四十多年间,山东大旱三年,百姓庄稼颗粒无收,生灵涂炭,一片万户萧疏景象。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眼看日子越过越穷,万胤下定决心,靠打铁手艺,去闯关东。经简单打点,小夫妻一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受的苦难自必多说。

话说这一天,晚秋冷意阵阵,树叶瑟瑟飘零,眼看天色已黑,小两口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座年久失修的破庙前,无奈只好在这里暂借一夜。一天的赶路劳累,饥渴难忍,俩人在唉声叹气中难以入眠。心想人穷受苦难,神穷香火断,看来这里的神佛也好久没人烧香了。

天将黎明十分,万胤在半醒半睡中,忽然有人叫他,他看来人是位老者,虽已眉毛漂白,但浓眉大眼,一派慈善笑容,气质高雅,不失仙骨道长之风。老者问道,你从山东来闯关东,一路不辞劳苦,为了什么?万胤答道:就是为了吃口饱饭。老者又问:假如将来发了大财,你要干什么?万胤不假思索的答道:我要回到山东,扶贫济困,救济贫民。老者听后哈哈大笑说,今生相遇有缘,我有一事相求,我脖子后面,长了一个大疮,请你帮我医治一下,说完飘然而去。

万胤骤然惊醒,抬头一看,原来是南柯一梦。朦胧之间,想来老者和自己似曾相识,心中不免觉得奇怪。他披衣坐起,猛一抬头,看到刚才老者竟和庙中雕塑神像如此惊人相似,万胤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他围着神像转了三圈,猛然间,他看到神像脖子后面,有一个硕大的马蜂窝,正群蜂飞舞,嗡嗡乱叫。

万胤连忙叫醒妻子芹子,把刚才梦中之事说了一遍,夫妻俩都认为这是神仙点化。他俩忙找来一个破粗布口袋,迅速将马蜂窝全部兜了起来。并掸去神像身上的尘土,将神像周围打扫的一干二净,仅用随身带的一点干粮诚心祭拜神灵。

转眼万胤到了东北牡丹江一带混了十年有余,这里森林茂盛,伐木所需工具又多,又加上万胤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手艺又好,自然结交了许多朋友,并且生了两儿一女。同时,手中也有了较为丰厚的积蓄。

乾隆四十六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营私舞弊,刘墉奉旨回山东审理贪官国泰舞弊案的同时,也审理了当地县令和国泰狼狈为奸,巧借修漯河万家口,贪污国家银两的事实,山东境内一派政通人和,丰收景象。

万胤多年思乡心切,就合计着回归乡里。他摆了十几桌宴席,一一和朋友告别,带着依恋之情离开了东北。

万胤不忘当年神仙点化,在回家途中,又来到破庙。他找到乡绅村头,说明当年和破庙的那段情缘。并摆上上等供品,焚烧香火,三跪九拜,感谢神灵保佑,人才两旺。他拿出大量银两,请求乡绅名士,为神灵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从此,该庙宇香火旺盛,百姓祈求络绎不绝,神灵更加灵验。

万胤回到家乡,岳父母双方,都已先后辞世。他拿出部分银两,扶贫济困,报答乡亲父老的对自己的恩情。又购置房产,大兴土木,拆建翻新,建楼台亭榭。园中匾额、楹联精湛,建筑高雅,曲径游廊,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芹子接过父辈事业,亲自经营良田百亩,种植鲍家芹菜。万胤务农经商样样亨通兴隆,家大业大。

由于他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刚直不阿,正气不可侵犯,经常涉及官府,为民伸张正义,成为本省、县很有影响的人物,后来被御赠:白虎、奉直大夫,此官职是封赠官员,虽不属实授官员,但属五品副职,可见万胤作为布衣平民,在当时是有着较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的人。

从此,万胤家族人财兴旺,不管是务农、经商、还是传道、行医,都有贤人辈出。成为本村一大望族。

李义祥(1955.9——)。笔名:翼翔,退休前从事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爱好诗歌创作,喜欢多种乐器。创编过村歌、厂歌、校歌,组织、策划专题片拍摄,画册制作和大型文化活动。

总编:王维宝

编委:刘玉荣 刘玉华 赵玉柱 王金平 袭普宏

平台制作:刘玉华

审稿:王维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