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棕香引得龙舟来

 新用户7160502v 2022-03-31

粽香引得龙舟来

/蒋明来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明代诗人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午日观竞渡》,把端午节的习俗和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思念和崇敬,全诗娓娓道来,语言朴实但画面生动,读罢很容易令人触景生情,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时候快到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就会唱起这首熟悉的儿歌,期盼着这一天快点到来。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小孩的愿望就是那么简单,希望能有好吃的好玩了,至于节日的寓意没有更多的关注。过端午按照家乡传统习俗家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要在当天早上包好蒸好,这样全家去赶集还可以带上做午餐。粽叶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从山上采下的菖蒲叶,包粽子之前把粽叶洗好凉干。粽子一般都以糯米馅为主,有时候也会掺点肉馅或者蜜枣之类的,包粽子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互相帮忙。粽子一般都包成三角形,那些熟练的妇女动作麻利,双手协同先把粽叶卷成尖角,然后一只手抓把米放入,然后再层层加叶添米,大致差不多了就用绳子包扎打结,不到一分钟一个棱有角的粽子就马上完工。包粽子看似容易,实际上并不简单,属于一项技术活,男人笨手笨脚总是包不好,所以这种细活女人也不会让男人进来添乱。粽子包好了,还要放到锅里蒸煮半个小时,直到闻到香喷喷的味道,轻手捏捏粽子感觉松软基本就熟了。这时我们小孩早就迫不及待了,抓起一个粽子迅速剥开粽叶,为了避免烫着手,通常拿根筷子插进粽子,然后津津有味地品味起来,香甜的糯粽自有一股别样的香味,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

说起端午节,划龙舟这个重头戏自然少不了,小孩子企盼过端午,除了吃粽子另外就是看龙舟了。每年端午节政府都会组织龙舟比赛,多的时候有十来支队伍参赛,少的时候也有七八支。龙舟比赛地点是在镇上的湘江河段,我们地处湘江下游,离镇上还有四五公里,因此想要看龙舟比赛必须得赶早。端午那天没有谁会睡懒觉,生物钟似乎早就定好了,天一亮小孩就马上起床换上新衣服,缠着大人往镇上赶。那天路上也是川流不息的人,那时候还没有汽车这些交通工具,步行的队伍绵延不绝,像一条蠕动的长龙。经过一段翻山越岭的行程终于到达目的地。街上早就人山人海了,还没到河边,远远的我们就听见那震天的锣鼓声,撩逗的小孩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马上飞到河边。终于到了河边,这时两岸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每个人都兴奋的往江面张望,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我也迫不及待地向江面望去,只见江上十来首龙舟来回穿梭,龙舟造型大体差不多,但颜色各异,龙头昂首兀立栩栩如生,龙尾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首龙舟都摆了一架大鼓,龙头专门有一个人拿着一把刀,随着鼓的节奏腾空跃起,我们当地叫“跳龙头”,那动作显得非常有气势。各个龙舟上的划手都穿着统一的服装,头上绑着红丝带,个个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伴着鼓点的节奏使出全身力气奋力划水,龙舟就像离弦之箭一样向前驶去。

龙舟比赛分为自由划表演赛和计时竞速比赛,竞速比赛最紧张刺激,通常是在组织者划设的水道上,由组织者发出号令,用时最少到达终点的龙舟即为胜者。为了荣誉、为了胜利,那些划手们都特别卖力,动作整齐划一,频率越来越快,号子声越来越大,岸上观战的群众也非常配合,每到一处欢呼呐喊声响彻两岸,有时候还鸣炮以示激励。看到那激烈的比赛场面,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也下水试一把,助自己喜欢的队伍一臂之力。

小孩子感受着龙舟比赛的激烈刺激,大人们则有点心不在焉他们这一天上街不仅仅是为了观看龙舟比赛,他们最主要的目的是采购农具农产品,当然希望多留一点时间到集市上逛逛。其实端午节也是家乡的圩日,这一天会有各式各样的农具在街上出售,因为这种大的圩日各种东西比较齐全,不然错过一个圩日又要等很久。每

当要离开龙舟比赛的场地时,我们小孩总有点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感觉,走的很不情愿。当然我们知道终究还是要回家的,这时我们就会使出法子缠着父母给自己买新衣服、新鞋子,或者买一根冰棍、一串油炸粑粑才愿回去,通常大人也拗不过我们的死缠烂打,总会满足我们的心愿。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唐代诗人段尧藩的《端午日》就像是为自己而写,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小时候的端午节虽然历历在目,但人不经意间已过了不惑之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是有,但内心像诗人一样逐渐归于平静,激不起太多的波澜。“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杯美酒许流年,半卷闲书慰平生,我想有此,也足矣!

来之能战,实名:蒋明来,广西全州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十七载军旅情,三余年扶贫路。干一行爱一行,在一岗敬一业。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爱好文艺热衷运动。不是主业却剑走偏锋,没有大成但痴心不改。人生信条: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