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史纪事本末》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3-31

(又名《明史纪事》) 〔清〕 谷应泰
 

  清顺治十五(1658)年筑益堂本。八十卷。
  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1647)年进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学政,利用公余,延揽名士﹐藉张岱《石匮藏书》与谈迁《国榷》﹐又广稽博采﹐十五年末完成本书。因成于《明史稿》﹑《明史》之前﹐且属私人著述﹐颇为时人所重。
  记载明代重要史事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体例﹐选录八十个历史事件或专题﹐按时间顺序编排﹐记述始末﹐始于元至正十二(1352)年朱元璋起兵﹐迄于明崇祯十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朱由检自杀,卷末并附作者史论。
  本书内容首尾一贯﹐简明扼要,详于政治﹐略于经济和典章制度﹐有一定史料价值。惜纪事不够全面,极力回避明满关系﹐部分内容依据野史传闻﹐间有失实之处。
 

目录:

自序
第一卷    太祖起兵
第二卷    平定东南
第三卷    太祖平汉
第四卷    太祖平吴
第五卷    方国珍降
第六卷    太祖平闽
第七卷    平定两广
第八卷    北伐中原
第九卷    略定秦晋
第十卷    故元遣兵
第十一卷    太祖平夏
第十二卷    太祖平滇
第十三卷    胡蓝之狱
第十四卷    开国规模
第十五卷    削夺诸藩
第十六卷    燕王起兵
第十七卷    建文逊国
第十八卷    壬午殉难
第十九卷    开设贵州
第二十卷    设立三卫
第二十一卷    亲征漠北
第二十二卷    安南叛服
第二十三卷    平山东盗
第二十四卷    河漕转运
第二十五卷    治水江南
第二十六卷    太子监国
第二十七卷    高煦之叛(释赵王高燧附)
第二十八卷    仁宣致治
第二十九卷    王振用事
第三十卷     麓川之役
第三十一卷    平浙闽盗
第三十二卷    土木之变
第三十三卷    景帝登极守御
第三十四卷    河决之患
第三十五卷    南宫复辟(易储附)
第三十六卷    曹石之变
第三十七卷    汪直用事
第三十八卷    平郧阳盗
第三十九卷    平藤峡盗
第四十卷     兴复哈密
第四十一卷    平固原盗
第四十二卷    弘治君臣
第四十三卷    刘瑾用事
第四十四卷    寘鐇之叛
第四十五卷    平河北盗
第四十六卷    平蜀盗
第四十七卷    宸濠之叛
第四十八卷    平南贑盗
第四十九卷    江彬奸佞(钱宁附)
第五十卷     大礼议
第五十一卷    更定祀典
第五十二卷    世宗崇道教
第五十三卷    诛岑猛
第五十四卷    严嵩用事
第五十五卷    沿海倭乱
第五十六卷    李福达之狱
第五十七卷    大同叛卒
第五十八卷    议复河套
第五十九卷    庚戌之变
第六十卷     奄答封贡
第六十一卷    江陵柄政
第六十二卷    援朝鲜
第六十三卷    平哱拜
第六十四卷    平杨应龙
第六十五卷    矿税之弊
第六十六卷    东林党议
第六十七卷    争国本
第六十八卷    三案
第六十九卷    平奢安
第七十卷     平徐鸿儒(附王好贤、于弘志)
第七十一卷    魏忠贤乱政
第七十二卷    崇祯治乱
第七十三卷    修明历法
第七十四卷    宦侍误国
第七十五卷    中原群盗
第七十六卷    郑芝龙受抚
第七十七卷    张献忠之乱
第七十八卷    李自成之乱
第七十九卷    甲申之变
第八十卷     甲申殉难
 

 

  编年之史自春王,序传之史自子长,而纪事之史古无闻焉。然而贾谊、贾山借秦为喻,《千秋金镜》述古作鉴,说者为其言甚类纪事,特微焉而不彰,略焉而不详,故于世罕称道。至有宋袁枢,纪事始着,自此以来,史体遂三分矣。夫考一代之统系,必在编年;寻一人之终始,必存序传。若夫捆车载乘,至可汗牛,充栋集帷,尤难衡石,一事而散漫百年之中,一事而纵横数人之手,断非纪事不为功,宜其书公卿乐得而为讨论,朝廷乐得而备顾问也。
  有明三百年,事如棼丝,若其经营之弘远,缵绪之英伟,君臣一德而昌,上下暌否而亡,宧寺执柄而孽延数世,女戎造妖而祸发盈朝,大礼聚讼而思假天飨祖之难,盗贼蠭生而思守令险阸之要,贾子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代兴衰之绪,实志古者考镜得失之林也。
  谷子霖苍夙有网罗百化之志,既膺简书,督学于浙,以其衡文之暇,搜辑明世全史,分纪其事,得八十篇,复各列为论断,次见于后。阅其纪事而污隆兴废之故,贤奸理乱之形,洞如观火,较若列眉。更读其论断诸篇,又无不由源悉委,揣情摅实。贾昌之说故事,历历目前,马援之昼山川,曲折具见,洵一化良史也。皇上右文求治,博购群书,金绳玉检,重趼而至。行见事毕还朝,挟中郎之枕秘,遇圣天子止辇咨询,因得从容为《过秦》、《金镜》之词,自附于二贾、九龄之后,垂光史册,着美熙朝,余且得簪笔而记其后也。是为序。
  时顺治戊戌嘉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聊城傅以渐撰

自序
  《通鉴纪事本末》者,创自建安袁枢,而北海冯琦继之。其法以事类相比附,使读者审理乱之大趋,迹政治之得失,首尾毕具,分部就班,较之盲左之编年,则包举而该浃,比之班、马之传志,则简练而櫽括,盖史外之别例,而温公之素臣也。沿及明代,迄无成书,搜厘条贯,盖其难哉。余谬承学政之役,兼值右文之朝,夙夜兢兢,广稽博采,勒成一篇,以补前史。
  缅惟高皇智勇天锡,成祖雄姿英毅,拨乱反正,风驱电扫,可不谓隆焉。仁、宣之间,纲举目张,吏治蒸蒸,明良液洽,歌咏太平,继体之休风也。英宗御极,耆旧罢政,阉竖擅权,遂至翠华轻出,乘舆北狩,自非枢臣昼谋,景帝践祚,则虞渊之日坠地而已。及乎南内夺门,忠直被诛,宗社卒赖焉。宪宗嗣服,不修储怨,更加谥号,宽身之仁也。乃憸相柄权,大珰罗织,祈于登明,亦云恧矣。孝皇恭仁庄敬,虚怀纳谏,朝多荩臣,野无兵革,至其晚年,尤勤宣问,历选列辟,称郅理焉。武宗巡游无度,宠任逆瑾,晚乃芟除,寘鐇、宸濠祸变接踵,颠而不亡,亦其幸尔。世庙藩服入纂,综核察察,奸辅蔽之,仅乃获锄,国体伤矣。穆宗守文,俺答封贡,乃辍朝日久,中旨窃丛,无足数也。神宗乘运,豫大丰亨,征徭既繁,百工丛脞,揆厥乱源,所自来尔。光宗危惧之余,克膺大宝,善政初举,天命不佑,良足悲也。熹庙拱手,权归宦寺,玄黄之战,毒流缙绅,胚胎祸亡,于斯酷矣。怀宗冲龄,手剪凶貂,父老喁喁,聿观厥化,乃以数乘阳九,寇弄潢池,僚宷营私,将士选懦。及乎刃及宫闱,身殉社稷,则庶几亡国之正也。嗟乎,周治盛于文、武,汉道大于高、光,此前世之所以兴隆也。孔子伤心幽、厉,武侯痛恨桓、灵,此后世之所以衰微也。综观明政,何莫不然。
  昔汤臣进规,鉴于有夏,姬朝作讽,戒在殷商。惟我皇清,开天初造,揽胜国之惠逆,察巳事之明验,保世滋大,毋亦于斯镜见焉。余不敏,泛澜众家,编缀是书。比于九龄之《千秋金鉴》、德秀之《大学衍义》,虽材智不逮,亦复竭其愚忠云尔。
  顺治戊戌冬十月提督两淅学政佥事丰润谷应泰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