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雪山走汶川拜水都江堰

 然野 2022-03-31

  

如果从黄龙去都江堰,必须再次翻越雪宝顶经松潘才能到达,不然的话只能走绵阳方向。依据时间和计划,游历过黄龙景区歇宿松潘或茂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说实在的,黄龙美,险在路。怀着忐忑的心绪再次向雪宝顶进发。

一路陡坡,一路上旋。阳光炙热晒的车内温度陡然升高,打开车窗一条缝,丝丝寒气挤进,路两侧山坡的积雪白的刺眼。雪融化了。看得见沟沟壑壑的积雪塌陷断面有好几米深,雪水从山坡淌下,汇成劲道的小溪冲刷着公路。车轮溅起雪水,到干爽地方又粘上细砂砾,明显感到路面湿滑。

雪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眼瞅着劲风裹着乌云扑来,勾勾状的云头龇牙咧嘴,一阵大雨磅礴,一阵强风乱云袭扰,只能停车观变。这人的思维好生奇怪,此时猛然想起了当年爬雪山的红军。一身单衣足穿草鞋,饿着肚子背着行装,营养不足再有高反,遇到这样的天气可怎么办。但是他们最终战胜险阻翻越了雪山,不禁感慨,红军人人是英雄,个个是好汉。凭着坚定的信仰和毅力,在党的领导下无坚不摧,他们是共和国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好在时间不长,待老天发过了脾气,小心驾车旋拧着下山。

当晚住宿在离松潘不远的川主寺镇。藏域风情的小镇安详宁静,看得见山望得见雪。川主寺镇因寺得名。据传,最早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考察岷江源头曾到过这里,百姓仰其功德称其为川主,后建祠纪念延续成至今的寺庙。

川主寺镇是通往九寨黄龙的必经之地,也是九黄机场所在地,以此辐射开来能连接起众多的旅游景点。这里还是红色旅游纪念地,离镇不远的元宝山顶建有邓小平题字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因天色已晚未能观览其祥,行注目礼遥寄对红军先烈的哀思,能住在这里也是一种缘分。

次日经松潘古城,车子行驶在地震后重修的213国道上。山道弯弯两侧山峦,公路贴山一水中流,地形非常险要。至今能看到山体滑坡的痕迹,不断出现的棚隧昭示着山体不稳定的地质地貌。

  

  

专门到汶川县城祭拜了 5.12大地震钟楼遗址广场。这里原来是汶川阿坝师专美术系所处的钟楼,现已成为人们纪念逝者的场所。幸存的钟楼屹立着,顶上飘扬着国旗,钟盘的刻度永远停滞在当天的14点28分。广场四周是钢筋网包裹的碎石围墙,一块矗立的木牌标识着:'钟楼地震遗址广场’,上面用中、英、韩、日文宣示。钢筋包裹的碎石外墙一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不锈钢字体肃穆浑厚。另一块木牌上: '钟楼地震遗址广场’———记忆.希望 ’,图文介绍了广场建设的过程及蕴义。碎石寓意着山河破碎,钢筋网象征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意志力。静静地徘徊,默默的观看,惨烈如昨令人顿足。再仰钟楼和飘扬的国旗,向着逝者呈上深深的哀思与敬意。

  

告别崎岖驶出大山,行驶在都汶高速的感觉真好,下午到达都江堰。

  

  三十年曾前到过都江堰。依稀记得当时,林木森然芳草萋萋,江水流淌一目了然。绕江观赏鱼嘴,登山拜访二王庙,江边竖立着一块刻有蓝色字体的'都江堰’石碑,手抚江水存照仍记忆犹新。时过境迁,如今再访已经不认识了,景区已经被附属建筑围挡起来。

  

  

景区广场宽阔。有观景的旅游直升飞机在天空盘旋房顶起降。一眼看去,锗红与白色的五拱大门,'都江堰’描金大字居拱门中央,大门内外的墙体和巨石上镌刻的字迹与铭牌利于拍照留念。

花草相伴暗香阵阵,前方就是新建的堰功道。一条笔直宽泛的甬道,两侧是水渠,渠中等距离布派着雕塑的龙首,每个龙口都在吐水,甬道终端两侧是大龙首喷水。水渠两侧矗立着站姿雕像群,但凡历史上对都江堰做出贡献的人物,在此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堰功道’首当其冲意义非凡,既歌功颂德历史群英,又平添一抹颂古怀今的亮丽,看着这些历史人物令人肃然起敬。

  

  

前方一巍峨建筑是伏龙观。它建在离堆之上,传说李冰父子在这里降服了江中孽龙,后人为感德所建。

走过一座晃晃悠悠的索吊桥,跨水来到景区内。从这里可步行、也可乘电瓶车游赏景区,其实还是腿儿着好,走到头再乘车回返是不错的选择。

隔江观赏宝瓶口、离堆,尤其是建在堆上的伏龙观,亭廊小巧飞檐玲珑,三面绝壁江水托衬。依次来到飞沙堰,看江水滔滔,观激流荡荡,水流湍急有跌宕,宝瓶入口起波澜。

  

  

缓行来到景区端处——鱼嘴,视线豁然开朗。但见:大江奔涌而来,鱼嘴奇巧分江,一江两分随人愿,造就川蜀成天府。隔江遥看对面,葱郁之中露楼台,翘角飞檐藏密林,江上吊索连两岸,水伴青山显刚柔。山上建有著名的二王庙,那里供奉的李冰父子才是都江堰的始作俑者。

  

  

  

跨过横在江上的索吊桥到对面后不必回返,亦可途径多个景区大门出口。拜谒过二王庙,沿途还可参观李冰纪念馆等景点后回到大门。

  

  

鱼嘴分江,奇思;飞沙泄洪,妙想;宝瓶吐露,幻境。这三部曲构成了华夏水利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举,造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奠定了天府之国丰裕的历史地位。

水无常态。两千多年来,川蜀先祖依据水的盈亏期,总结出治水的多钟方法,这些经验至今仍在沿用,使都江堰至今都保持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它的作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由单一的灌溉,发展成供水、发电、养殖、生态改善,在旅游中更是独树一帜,成为四川旅游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