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 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全文)

 吕振奎泉州师院 2022-03-31

Image

各市、县(市、区) 经信局: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贯彻落实《关于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升级版。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 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形成《2021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现予以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分析,抓实做细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3月28日

2021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

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贯彻落实《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文件精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经信厅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组织开展2021年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对全省11个设区市和97个县(市、区、功能区)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估采用《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详见附表 1)。 现将评估结果公布如下:

一、2021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情况


(一) 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
2021年各设区市持续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加快发展新智造。根据评估结果,各设区市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杭州、宁波、嘉兴、温州、绍兴,两化融合总指数超过100,为全省产业数字化发展领先的地区,其中绍兴的两化融合总指数增幅最大,较上年增长9.58;第二梯队是湖州、金华、台州和衢州,两化融合总指数处于80-100之间,为全省产业数字化稳步提升的地区;第三梯队是舟山、丽水,两化融合总指数均突破70,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Image

图 1  2021 年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对比

Image

基础环境方面,全省各设区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项政策、资金等支持,不断完善两化融合发展支撑。其中杭州、宁波、台州的基础环境指数处于全省前列,分别为30.57、29.90、29.00。城域网出口带宽方面,杭州的该项指数位全省最高,为1.21;固定宽带普及率方面,杭州、舟山的该项指数全省领先,分别为5.29、5.28;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方面,杭州和嘉兴的该项指数为全省前两位,分别为7.88、7.81;5G套餐用户普及率方面,杭州、宁波的该项指数居全省前列,分别为4.68、4.54; 移动电话基站覆盖率方面,舟山的该项指数全省第一,为3.81;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方面,各设区市均制定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政策,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方面,台州的该项指数居全省最高,为3.00; 信息化规划方面,金华、宁波的该项指数处局处于全省前两位,分别为3.76、3.74,企业日益重视数字化战略规划制定,从顶层战略出发加速数字化转型。 

Image

 图 2  2021 年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基础环境指数对比

Image


工业应用方面,各设区市重点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技术改造,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各地工业应用指数持续增长,其中宁波、杭州、绍兴的工业应用指数处于全省前三位,分别为43.39、42.34 和42.27。ERP普及率方面,宁波的该项指数居全省首位,为2.71;MES 普及率方面,金华、绍兴、湖州的该项指数持续稳居全省前三位,分别为5.82、5.73、5.71;PLM 普及率方面,绍兴、宁 波、金华、的该项指数领先于全省其他地区,分别为7.72、7.65和7.52;SCM普及率方面,宁波、温州、金华、舟山的该项指数为全省第一,均为2.71;销售电子商务和采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温州、宁波的两项指数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分别为3.40和3.45、3.35和3.38;装备数控化率和工业设备联网率方面, 宁波、杭州、嘉兴的该项指数居全省前三位,分别为5.90和3.00、5.88和2.92、5.87和2.82;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方面,温州、绍兴的该项指数处于全省前两位,均为3.17;企业上云普及率方面,丽水、杭州、湖州的该项指数居全省前列,分别为5.90、5.67和5.61。

 

Image

图 3  2021 年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对比


Image


应用效益方面,两化融合扎实推进,各地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效果明显,丽水、绍兴、温州的应用效益指数较上年增幅较大,分别为 3.51、3.26和3.15。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方面,嘉兴、湖州的该项指数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分别为2.88和2.79;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舟山、杭州的该项指数居全省前两位,分别为3.12、2.88;规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方面,舟山的该项指数全省最高,为3.58;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专利量方面,金华的该项指数优于省内其他地区,为4.50;单位GDP能耗方面,杭州的该项指数占明显优势,为2.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方面,杭州、宁波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心,该项指数全省领先,分别为14.74 和 10.62; 至2020年,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通过评定企业数量方面,温州、嘉兴、宁波的该项指数处于全省前列,分别为7.77、7.62和7.07; 两化融合相关示范试点企业数量方面,杭州、嘉兴的该项指数居全省前两位,分别为8.77和7.17。

Image

 图4  2021年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应用效益指数对比

Image

(二) 各县(市、区、功能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
因地域差异、产业特点、企业质量等,全省97个县级地区(90 个县市区、7个功能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根据评估结果,各县级地区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可分为五个梯队:第一梯队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突破100,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等42个地区,比上年增加13个; 第二梯队总指数处于90-100之间,鹿城区、南浔区等16个地区,比上年减少3个;第三梯队总指数处于80-90 之间,奉化区、武义县等24个地区,比上年增加5个;第四梯队总指数处于70-80之间,嵊州市、浦江县等10个地区,以上年减少10个;第五梯队总指数处于70以下,云和县、庆元县等10个地区,比上年减少4个。(2021 年各县(市、区、功能区)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详见附表2)

基础环境方面,全省排名前20位的县(市、区、功能区) 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市区。城域网出口带宽方面,鄞州区、义乌市的该项指数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分别为1.96、1.85; 固定宽带普及率方面,上城区的该项指数居全省首位,为7.21;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方面,上城区、下城区的该项指数居全省前列,分别为7.10、7.06;5G 套餐用户普及率方面,上城区、下城区的该项指数列全省前两位,分别为6.60、5.91;移动电话基站普及率方面,上城区的该项指数居全省第一,为4.49;两化融专项引导资金方面,各地都有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地区两化融合发展;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方面,萧山区的该项指数居全省最高,为1.50;信息化规划方面,镇海区、鄞州区、龙湾区等10个地区的该项指数优于高于省内其他地区。

Image

 图 5  2021 年排名前 20 位县(市、区、功能区) 基础环境指数对比

Image

工业应用方面,全省排名前20位的县(市、区、功能区)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地区。ERP 普及率方面,建德市等17个地区的该项指数居全省前列,均为2.71;MES普及率方面,鄞州区、萧山区等12个地区的该项指数处于全省前列,均为6.18;PLM普及率方面,建德市、鄞州区、萧山区等11个地区的该项指数全省最高,均为8.65;SCM普及率方面, 建德市等20个地区的该项指数均为全省最高的2.71;销售电子商务和采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建德市、萧山区、德清县的该两项指数处于全省前三位,均为3.90和3.88;装备数控化率方面,鄞州区、慈溪市、钱塘新区的该项指数优势明显,分别为6.31、6.28和6.19;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方面,建德市、鄞州区、萧山区等19个地区的该项指数居全省第一,均为3.17;企业山云普及率方面,建德市、鄞州区等14个地方的该项指数 处于全省优势序列,均为6.05;工业设备联网率方面,鄞州区的该项指数为全省最高,为3.64。

Image

图 6  2021 年排名前 20 位县(市、区、功能区) 工业应用指数对比

Image

应用效益方面,全省排名前20位的县(市、区、功能区)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和嘉兴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平湖市、余姚市的该项指数居全省前列,分别为3.18、3.17;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北仑区的该项指数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为3.98;规上工业营业利润率方面,新昌县、滨江区的该项指数处于全省前列,分别为4.28、3.73;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专利量方面,余杭区、鄞州区、新昌县的该项指数处于全省前列,为 4.20以上;单位GDP能耗方面,滨江区的该项指数居全省第一,为2.9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余杭区、滨江区、西湖区的该项指数处于全省前三位,分别为16.81、16.33和14.14;至2020年,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通过评定企业数量及两化融合相关示范试点企业数量方面,萧山区、海宁市、新昌县的该两项指数均处于全省前列,分别为 8.78 和9.77。
 

Image

图 7  2021 年排名前 20 位县(市、区、功能区) 应用效益指数对比

Image

二、2021 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分析

(一) 全省两化融合发展进程提速

根据2021年评估结果显示,在设区市层面,全省11个设区市的两化融合总指数平均值为97.76,较上年增长6.96,增幅扩大,其中宁波、温州、绍兴、丽水的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增幅超过8,各地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加速,温州、绍兴的两化融合总指数突破100。在县(市、区、功能区)层面,全省 97个县(市、区、功能区)的两化融合总指数平均值为94.22,较上年增长5.55,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其中江北区、海曙区、瓯海区、鹿城区、南浔区、象山县、上城区、武义县、下城区、常山县、缙云县、柯城区、遂昌县、云和县14个地区的两化融合总指数增幅超过10。在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域层面,全省54个地区的两化融合总指数平均增长5.21,增幅较上年略减小,各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二)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入新阶段
全省持续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1+N”工业互联 网平台体系成为推进产业数字化最具特色、最有基础的关键抓手与重要引擎。从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网梯度推进、层层深化,探索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争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不断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普及应用,已创建1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区,做专做精“N”类平台,2021年新创建76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85个,共认定7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诺力智能装备等4家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阿里云 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蓝卓supOS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入围工信部2021 年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阿里迅犀云端智造平台、新凤鸣“5G+工业互联网”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与应用的标杆。作为数字经济系统核心业务场景的“产业大脑”,实质上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升级版,为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方向。全省加快推进产业大脑的建设试点,围绕优势产业开展细分领域的应用试点,率先推进30个  “揭榜”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一行业一大脑” 的发展格局。
(三) 制造业新智造群体不断壮大

全省制造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步伐,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体系,实现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全省建立省市县三级智能制造企业培育库,建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次培育机制。2021年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60家,未来工厂20家,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23家、未来工厂32家;正泰电器、浙江中控等9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上风高科、全兴精工等1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开展新智造区域和特色产业集群试点,全省36个产业集群(区域)入选。 “未来工厂”引领下的新智造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带动全省中 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其示范价值正逐步显现。

(四)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全省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和 应用,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2021年德华兔宝宝、欧派门业等8个项目列入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个性化定制方面,2021年全省培育了102家省级试点示范企业,个性化定制在服装、家居、家电、装 备等领域应用普及。网络化协同方面,推动企业间基于数据的设计、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的高效协同,培育了103家省级试点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方面,运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开展在线增值服务,星光农机等10家企业获评工信部服务 型制造示范企业,实达实工业购全流程线下线上融合服务平台等4个平台入围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嘉兴云切和嘉欣丝绸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共享制造示范项目;新增春风动力等66家企业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杭州博乐消费品制造业 CDM 服务平台等12个平台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五)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全省持续深化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截止2021年底,全省累计上云企业 47.36万家。优化提升企业上云数据监测系统,不断强化省市县三级审核认定机制。2021年新凤鸣等75家企业为全省第一批制造业“云上企业”, 加速深度云化,快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大数据应用,根据赛迪智库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白皮书(2021 年)》 显示,浙江省大 数据行业应用指数蝉联全国第一。2021年新增万向钱潮等40家企业为全省第七批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全省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至2021年底已拥有5G基站10.5万个,实现全省县城以上地区和部分重点乡镇全覆盖,5G 网络建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获批建设国内首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已累计建成各类数据中心193个,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5个。 已累计建 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0个,累计标识注册量超过10亿个。


三、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情况分析

(一) 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速回升

根据2021年重点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调查结果显示: 全省1669家有效样本企业的平均年度信息化投资总额为654万元(不含生产设备投入),较2020年增长15.55%,主要是信息化硬件设备投资有所增加。制造业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内外部系统集成融合、数据共享应用、业务优化协作,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升级,实现企业组织结构、 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变革。

(二) 企业信息化加速向集成化、智能发展

根据2020年重点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调查结果显示: 信息化规划方面,82.72%的样本企业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比上年增长2.53个百分点,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编制数字化顶层规划,拟定数字化战略目标和实施路线;ERP 普及率方面,97.55%的样本企业广泛应用ERP系统,比上年提升1.66个百分点,集成深化ERP系统应用,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经营管理水平;MES普及 率方面,78.91%的样本企业应用MES/DCS系统,比上年提升 4.99个百分点,加快生产车间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各环节的精细化、数字化、透明化和协同化;PLM普及率方面,59.84%的样本企业实施PLM系统,比上年提升7.06个百分点,增强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数据管理、过程管理以及跨部门、跨区域和供应链协同,实现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和创新;SCM普及率方面,92.46%的样本企业实施SCM系统,比上年提升7.07个百分点,深化应用SCM系统实现业务流程信息无缝联接,实现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化,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让供应链执行透明化;销售电子商务和采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60.38%、62.66%的样本企业分别采用销售电子商务和采购电子商务,分别比上年提升5.11、1.62个百分点,应用工业电子商务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中的信息共享,促进产业链流程变革、发展模式创新;装备数控化率和工业设备联网率方面,样本企业的装备 数控化率和工业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70.51%、56.74%,较上年分别提升6.06和7.68个百分点,纷纷加快推进机器联网、系统集成、智能化技术改造,贯通生产各环节数据链路,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企业上云普及率方面,83.70%的样本企业实现上云,比上年提升1.29个百分点,加速基础设施上云和 业务上云,深化云应用,切实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Image

四、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析

由于行业企业所处产业链位置、行业结构、生产特征、发展需求各有不同,各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鲜明的差异化特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等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相对较快。信息化规划方面,纺织服装、电子电子行业的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91.61%、90.88%,企业加速从顶层出发制定适配企业的数字化规划;ERP应用方面,七个重点行业的ERP应用普及率均超过90%,企业加快推进以ERP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MES应用方面,纺织服装、电力电子、化工医药行业的MES应用普及率相对领先,均超过80%,企业着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在生产线、仓储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 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管理;PLM应用方面,装备制造行业的PLM应用普及率最高,为68.55%,企业借助PLM构建数字化的研发创新体系,实现企业产品研发的协同和创新管理;SCM应用方面,纺织服装行业的SCM应用普及率最高,为94.42%,企业集成应用SCM系统,构建高效柔性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面化和透明化;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纺织服装行业的销售和采购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分别为67.83%、71.33%,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个性化定制等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装备数控化率和工业设备联网率方面,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电力电子行业的装备数控化率和工业设备联网率相对较高 ,分别为75.74%和63.68%、73.30%和61.73%、76.27%和63.85%,企业加快推进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打通生产数据通道,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数字化设计工具应用方面,各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应用率均超过90%,企业深化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实现高效的数字化研发,并与生产制造进行协同;企业上云普及率方面,除轻工、化工医药外,其他重点行业的企业上云应用普及率均超过80%,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上云,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Image

五、部分评估指标调整说明

2021年的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整体框架未调整,但因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基础环境的“移动电话普及率、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3个细分 指标分别由“5G套餐用户普及率、移动电话基站覆盖率、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数量”替代,指标权重未改变。“5G套餐用户 普及率、移动电话基站覆盖率”数据来自省统计局,“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数量”数据来自省经信厅发布的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名单。详细见附表1《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
 
Image

附表 1

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

发展水平评估体系

Image

 
Image

附表 2

2021 年

各县(市、区、功能区)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