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少年读射雕、青年读神雕、中年读倚天”,有何道理?长见识了

 838528296 2022-03-3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书,人们常听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除此之外,也曾听到“开卷有益”。开卷有益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成语,最早出现在晋朝,开卷有益是勉励人们多读书,勤奋好学,认为读书能够扩展人们的思维、提高个人修养、增进智慧和才能。

当然,也有人从侧面角度,对“开卷有益”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开卷不一定有益,因为书也分为好书和坏书,读了坏书,不仅仅无益,反而有害。有些“坏”书籍是为了迎合市场,缓解人们的知识焦虑而产生的,典型的例子便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成功学”、“心灵鸡汤”,而有些“好”书籍,则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层层筛选,脱颖而出,成为经典的,例如“四大名著”、“三侠五义”、“金庸武侠小说”等等

关于四大名著,有一句俗话广为流传,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并不难理解,之所以说少不读水浒,是因为水浒传中,充满了意气用事,而少年血气方刚,容易冲动;之所以说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到处是阴谋阳谋,而老年人回忆过往,容易因为悔不当初而懊恼;之所以说男不读西游,是因为西游记中,弥漫着许多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男子成家立业,需要脚踏实地;之所以说女不读水浒,是因为水浒传中,描绘了细腻的情感,悲惨的爱情婚姻,而女子多愁善感,容易脱离现实。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这句俗话并不是告诫少年就一定不能读水浒,女子就一定不能读红楼,虽然这句俗话有些偏颇,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四大名著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类型读者的视角。

有人也通过“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这句俗话,衍生联想,运用到金庸武侠中的“射雕三部曲”,于是有了今天要讲的这句:“少年读射雕、青年读神雕、中年读倚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啥依据呢?

第一、少年读射雕

《射雕英雄传》是一部极具想象的武侠小说,它摒弃了传统武侠小说“英雄救美”的桥段,创造出黄蓉、梅超风等女性大侠,除此之外,《射雕英雄传》也创造出各大经典角色,诸如郭靖、江南七怪、丘处机、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等等,《射雕英雄传》绚丽多彩,画面感十足,有世外桃源桃花岛、荒漠绝境白驼山、异域美景大理国、光明顶等诸多经典地点。

《射雕英雄传》最为突出的是独具一格的想象力,宛如童话般,所以说少年射雕。

第二、青年读神雕

到了《神雕侠侣》,整部武侠小说的风格,发生了改变,《神雕侠侣》与其说是一部武侠,到更像是一部“情书”,《神雕侠侣》充满了各种感情,有王重阳与林朝英的不了情、有李莫愁对陆展元的情恨、有陆无双和程英对杨过的单相思、有公孙止对裘千尺的绝情、有公孙绿萼的殉情,也有郭襄的“一见杨过误终身”

总而言之,《神雕侠侣》讲的是人世间的各种情,而人步入青年,便进入了谈情说爱,谈婚论嫁的年龄,所以说青年读神雕。

第三、中年读倚天

如果说风格,《射雕英雄传》更趋近于《西游记》、《神雕侠侣》更趋近于《红楼梦》,那么《倚天屠龙记》则更趋近于《三国演义》,倚天屠龙记是一部具有史诗级画面的武侠小说,书中不再以个人武功定乾坤,而是门派林立,明争暗斗。书中不再过多地描写个人的爱恨情仇,而是国仇家恨,典型的例子便是灭绝师太,灭绝师太虽然无情,心狠手辣,但是她秉承了峨眉派祖师郭襄的遗志,为了理想,牺牲个人任何感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理想'故,二者皆可抛”,可以说是《倚天屠龙记》的真实写照,同时也符合人到中年的境遇,所以说中年读倚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