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地情深】王新凯||​血战吐丝口

 昵称70808387 2022-03-31

血战吐丝口
王新凯

清明节前夕,从军从警41年的我又回故乡。在济南市莱芜区区委宣传部海峰战友陪同下,我们前往口镇烈士陵园,祭奠75年前在莱芜战役口镇战斗中牺牲的先烈们。


烈士陵园坐落于口镇东部1公里处的橡皮坝西侧,占地20余亩。陵园绿树相依,碧水相随,在绿木掩映、碧水环绕之间,矗立着一座乳白色纪念碑,如今已经成为口镇红色传统的历史名片。
纪念碑的设计,构思巧秒,匠心独具,体现出“战斗、胜利、和平、家园”的主题;纪念碑是由步枪变形造型,代表着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当时的主战武器装备。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站在纪念碑前,一派静谧的气氛,令人不禁默哀、致意、敬仰。我浮想联翩,陷入深深的回忆思考之中。
莱芜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朝气的城市,也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地方。莱芜处于鲁中齐鲁交汇地域,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在漫长的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两场闻名的战役,而且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一场是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先秦时期左丘明的名篇《曹刿论战》,对这场战事作了详略得当、有声有色的描述。其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经典名句,成为齐鲁之地征战往事的历史见证。
另一场战争则在“长勺之战”2600多年之后打响,距离长勺之战古战场只有十几里地,这就是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莱芜战役”。上世纪五十年拍摄的一部电影《南征北战》,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影片题材就是取材于这场战事。
吐丝口距离莱芜城北28里地,处于明水(章丘)、博山通往莱芜城的“丫”字形路交叉点部位,是由胶济路进入鲁中的咽喉要地,俗称口子、口子街。民国初因当地盛产茧丝,成为鲁中茧丝的集散中心,故雅称吐丝口,1949年定名为口镇。
吐丝口战斗,是莱芜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在这次战役中打得最激烈、最艰苦、最难啃,我军牺牲最多的一场攻坚战和阻击战,是切断敌人退路全歼李仙洲集团的一场硬仗。


在莱芜战役即将打响前,国民党“剿总”部署富有守备经验的12军新编36师进驻吐丝口。李仙洲集团在这里储备了上百吨的弹药及数十万斤的粮草,摆出一派死守吐丝口的架势。敌人知道吐丝口是重要的战略关口,我华野部队更清楚吐丝口地位的重要:只有攻占吐丝口,便可分割南北之敌的联系,既可切断莱芜之敌的退路,又能截击明水援敌的进路。
国民党军新编36师7千余人,是由投降日军的伪军改编而成。改编时吸收了一批极端反动的“还乡团”成员,生性顽固狡猾,多半来自当地,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特别是还乡地主和敌军家属竭尽所能相助,吐丝口的防御阵地部署情报没有半点儿泄露。这些具有汉奸背景、饱受同僚白眼、被老百姓唾弃不堪入流的队伍,自从担任坚守吐丝口的重任,感觉是受到了主子的莫大信任,这就更加提升了敌人顽固到底死战的决心,也因此在与我军作战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为慎重起见,华野前委命令富有攻坚经验的六纵(司令员王必成)3个师及鲁中军区警4团全力攻歼吐丝口之敌。6纵接到命令后,立马从临沂以东地区进发。为了隐蔽战役企图,6纵只能昼宿夜行,加上山路崎岖,增加了行军难度。6纵官兵不畏艰难,冒雨雪,顶逆风,兼程北上,经过6夜强行军400余里,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1947年2月20日20时许,北风凛冽,寒气袭人,吐丝口四周一片漆黑。担任吐丝口主攻任务的16师三个团(47、48、46)突然发起攻击。因吐丝口周围有外壕、鹿柴、坚固的围墙,筑有碉堡、隐蔽部,敌火力交叉支援,加上我军对地形不熟,装备落后,遭遇到敌人顽强抵抗。在战役发起总攻前后,华野6纵三个师先后用7个团的兵力轮番攻击一个多团守敌,硬生生打了两个半白天和三个黑夜,只控制了吐丝口全部街区三分之二的地盘,敌核心工事关帝庙(师指挥部)没能攻占下来。
据一位参战老兵回忆说:“21日午前,6纵重新调整部署,16师三个团及18师53、52团先后进入镇内同时发起进攻。我所在46团接到命令,迅速行动,从镇内由西向东攻击。各部采取突破、爆破相结合,开展巷战,实施穿插与分割的灵活战术,展开了逐屋、逐街、逐巷的争夺战,形成了拉锯战,战斗十分激烈。

“我军在大街这边,关帝庙在街那边,中间只隔几米宽的横街。为冲过这几米宽的横街,48团已攻了一夜,该团政委曾德铭和突击营的教导员贾朝阳等团、营主要干部,都倒在了这几米宽的横街上。48团伤亡较重,撤出战斗休整。我46团及47团在攻打吐丝口的巷战中也伤亡较大。
“吐丝口没能及时攻不下来,形势严峻,责任重大,进展缓慢,伤亡之大,所有这一切,都是6纵各部队自成军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有着'王老虎’之称的王必成司令员急眼了,下了死命令:'15分钟解决战斗!完不成任务军法处置!’46团8个党员站了出来了,组成第一支敢死队,刚进入大街,一阵枪响,全被敌人打倒在地。再组织第二支敢死队,6个党员在冲峰中又全部壮烈牺牲……这是我入伍以来打得最残酷的一场战斗。”


莱芜战役是典型的运动战,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突发情况实属罕见。龟缩在莱芜城内的李仙洲集团得知吐丝口还在自己手中,更加坚定了敌向吐丝口方向突围的决心。华野前指及时调整部署,立即命令6纵18师在吐丝口以南阻击敌人,令16、17师主力部队继续攻击吐丝口守敌及青石桥之敌。
23日上午10时,李仙洲集团先头部队进至芹村、高家洼一线,遭遇18师官兵的顽强阻击,不能前进一步,牢牢地将李仙洲5万人马堵击在距离吐丝口几里以南地区。12时许,李仙洲集团后尾刚刚脱离莱芜城,第4、第7纵队各一部立即占领莱芜城,抢占阵地切断敌军退路。与此同时,第1、第7纵队主力由西向东,第4、第8纵队主力由东向西,展开了猛烈攻击。在敌空中十几架飞机助战的情况下,华野官兵英勇无畏,大胆穿插,分割围歼,敌指挥瘫痪,建制混乱,人马相撞,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经过五个小时激战,将李仙洲集团5万人马全部歼灭,生俘济南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6纵同时向吐丝口发起攻击,新36师师长曹振铎丢下吐丝口阵地率残部趁混乱逃脱,吐死口被我6纵牢牢控制。第73军军长韩浚1000余人,企图冲破吐丝口的计划落空,只能向博山方向溃逃,途中被第9纵队全歼于青石关地区,俘虏敌中将军长韩浚。历时三昼夜,莱芜战役胜利结束。
华野第六纵队在吐丝口攻坚战和阻击战中,6夜疾进400余里,插敌腹背,攻吐丝口,断敌退路;歼援敌,智取青石桥;设伏兵,堵歼莱芜逃敌。功高于众,取得了歼敌2万2千余人的重大战绩。为全歼李仙洲集团发挥了关键作用。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是华野战胜敌人的力量之源。莱芜战役中,口镇人民“一切为了前线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冒着敌机的扫射和炮火的轰炸,办给养,做军鞋,救伤员,押俘虏,义无反顾,破家支前,真正做到了“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郎送到队伍上”,充分展现出老区人民心甘情愿、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战争已成往事,岁月进入新时代。如今的口镇(吐丝口),已经成为济南市莱芜区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是全国城乡建设重点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抚今思昔,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展望未来,我们更加感到肩负的责任光荣而艰巨。
不朽的光辉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伟大的莱芜战役精神,永远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王新凯,微名老K,山东莱芜人,公安交警部门工作,四级高级警长。曾为军人,中校军衔。从事部队、公安政治工作三十余年。喜欢文学,作品散见淄博日报、淄博晚报、东方散文、时代文学等纸媒。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