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韭香流韵

 冬歌文苑 2022-04-01

韭香流韵

日子一进家乡的腊月,踏上韭菜出产地清池村,一股韭香味飘溢在渭河两岸空气中。仿佛如进午时的村家院子,从厨房传来韭菜包子或饺子或韭饼的韭香味,热腾腾地扑鼻而来,惹人食欲,口水馋咽,想食不已。

韭菜以它特有的芳香剌激人们的感官,是生活中极俱美味的蔬菜之一,跨进现代人的饭桌上,理所当然的进入人们生活中,和肉蛋面搭配成最和谐、最富营养的“伙伴”。正如一句俗言:二八月的韭菜,连神仙都爱吃。于是韭菜从温棚生长成大宗菜种,交易在村头庄尾广场,集中繁荣着大小收菜场,被客商收购贩运至西北大小城市出售,交易非常火爆热闹。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收,脱贫致富政策真正名副其实的生根开花,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走上了由小康温饱到富裕幸福的生活之路。

村上最大的收菜场,一个是村东广场,一个是公路铁路边的村中间菜场。村中间公路旁收菜场交通便利,处村中段中心。一村人都全年在这儿交易蔬菜。来自西北各处市场的收菜贩运客商车辆很多,一年四季客满。有各种依季种植的优质菜,几家联络收菜招客商,交易繁忙。这个冬天到春节主要是韭菜收购贩运。今冬腊月菜价较往年好些,有几天一斤三元左右,随市场价格上下浮动,自由定价。村民菜农的三轮摩托车装着一车车嫩绿的韭菜,天麻麻刚亮就拉到场子上交易。人忙车多,热闹非常。收购客商亲自选菜验收菜,菜农讨价还价平等交易,成交后上电子大称称重装大货车。也有些客商托招客的称主验菜选菜,称菜过称付钱。每天都有十几辆大货车出入,天天繁忙。

韭菜产业带动了武山经济的发展。渭河两岸成片连片的成为蔬菜的主产区,塑料温室大棚一望白茫茫百里。好似把雪山搬到川原沃野,形成一道冬月特有的风景线。

闻着韭菜的芳香,听着韭菜的故事,走进清池村的川里,看到一座座如草原帐房一样的塑料温室大棚,一眼望不到边。人们正割着韭菜,钻进室内,绿秧秧、碧青青的韭菜像四月待抽穗的麦苗,长势喜人。一株株韭菜分长出六七片嫩叶,手拉手的连成一地。温棚的温度在二十几度,温润湿度正合宜韭菜生长,给人感觉温暖舒适。三层地膜拱起如洞,也若大车库一样舒展。主人正和一群人收割韭菜。几人割铲几人扎捆,干活麻利整齐熟练。主人说今年菜价还好。这个棚首茬可以卖到一万多元。说话间心情喜悦,很自信。菜农正忙没敢多打扰,就离开了温棚。

旁边挨着棚子里有些种有包菜菜花,长势喜人,有的棚子里西瓜苗已长的伸秧半尺长,有的地垅里种的洋芋已出苗;还有的种有其它菜样,一股轻风吹来韭菜味溢鼻,热气里冒着白雾充满菜香和泥土的气息。

腊月正是韭菜上市时。早晨的太阳从云朵里照出来暖暖的。大棚在阳光中银光闪闪,一棚连着一棚直到渭河边。村子被温棚包围着好似海市蜃楼,横卧在山坡下,青砖红瓦的小楼清晰可见。菜香流溢的春韵在这儿正浓,一副田园菜丰的景象。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王元德,笔名,渭水清池荷花。甘肃省武山县人。现为天水市作协会员。喜欢诗歌、散文,尤喜乡土文学与创作,作品多有刊出。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