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祁钰——力挽狂澜的悲情皇帝

 逍遥_书斋 2022-04-01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登基即位。为避免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做主,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公元1439年,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发动叛乱,佣兵自立,对抗明廷。经过连年征战,叛乱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最终两方以缔结盟约的形式结束战争;期间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严重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等部的防御空虚,为后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了祸根。

朱祁镇继位之初,有“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辅政,朝廷内外一心,出现欣欣向荣之势,明廷或许能再现盛世,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四人在公元1440——公元1446年间相继离世,朝廷失去了中心骨,大明将何去何从……

随着三杨和张氏去世,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残害忠良。正统一朝的政治开始滑坡……彼时,皇帝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挑选贤良,似乎明廷又有了新的希望。

明太祖朱元璋北征元廷,定鼎中原。明成祖北伐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驱逐和防备的,无外乎长城外的的蒙古。元顺帝逃回漠北,北元一分为二:瓦剌和鞑靼。瓦剌和鞑靼之间,互相争雄。后瓦剌逐渐强盛,时常南下侵扰明廷边境,太师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勒索明廷财物。总览朝政的宦官王振对此颇为不满,下令减少赏赐。引发也先不满,他也借此为名,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北京。年轻的朱祁镇也认为这是自己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看到北方蒙古如此放肆,颇为恼怒。王振借此进献谗言,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于是他便从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亲自铲除这个心腹大患。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代理监国。

后大军出征,大雨连绵,将士们死伤惨重,军心动摇,为安抚军心,朱祁镇决定班师回朝。王振为了顾及皇帝脸面,这个没有出征多久就悻悻然回师,太丢脸,他便建议绕道蔚州。同时,王振老家就在蔚州,为显摆自己与皇帝的关系,王振劝说皇帝绕道蔚州。而皇帝体恤王振,便给了他露脸的机会。大军准备开拔,前往蔚州。

文章图片1

明英宗 朱祁镇

不料王振心血来潮,担心大军过处,踩踏自己家的庄稼,而建议按照原路撤军。等到大军行至怀来附近,辎重反而没有赶上。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候。

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上明军,将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水源被掐断,陷于死地,军心动荡。于是,当也先假意议和的时候,明军上当。也先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一举歼灭之。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等大臣战死。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或曰土木之变。时为正统十四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

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奏明皇太后,拥立朱祁镇的同父异母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他将拯救这即将倾覆的大明王朝……

文章图片2

明代宗(景泰帝) 朱祁钰

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大明将再次盛世……明英宗回归后被软禁于南宫,后又废除朱见深的储君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软禁其于西苑,改元天顺。

明英宗复位后,将其废为郕王,不久朱祁钰离奇去世,享年30岁。明英宗赐谥号“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侄子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感念其在国家危亡时做出的特殊贡献,决定恢复朱祁钰的皇帝名号,史称“景泰帝”。

在这短暂的八年执政时间里,明朝由衰变盛,国力得到恢复,出现了中兴的形势,但由于明英宗的复位(明英宗复位后继续重用奸人,甚至为死于乱军中的王振立碑,诛杀于谦等人),明廷继续走向衰落……

当明王朝面临危急存亡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然而,由于过度迷恋权位,导致“夺门之变”的发生,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大明所做出的贡献,仍不失为一代明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