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化体医融合 护航全民健康——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

 菌心说 2022-04-0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黄秋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怎样让体育运动更好促进公众健康?如何深化体医融合,为发展竞技体育、推进全民健身护航?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

记者:请问您如何认识体育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运动医学如何助力运动员发挥最佳状态?

谢敏豪:体育运动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适当运动能够改善代谢、调节免疫、提高身体适应能力,还可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但也应注意,运动缺乏、运动过度与运动不当会反过来损害健康,运动健身最强调的是循序渐进。

体育运动更好促进公众健康,应该与医学深度融合。我们研究的运动医学主要包括损伤预防、运动营养、运动生理、运动康复、反兴奋剂、重大赛事保障等方面,追求功能为主、早期重返运动、延长运动寿命。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专业训练强度高、时间长,一些累积的损伤不可避免,我们必须及早介入、全周期管理运动员的健康状况,综合考虑伤病预防、营养搭配、身心健康等因素,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记者:请您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为体育运动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谢敏豪: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动医疗保障体系,包括伤病的发生、及时的诊断、后期的康复和回归运动。一些运动员通过手术恢复了正常的生理结构和体能水平,回归运动成绩的巅峰。

以北京冬奥会为例,很多冰雪运动速度快、身体对抗性强,容易出现伤病。赛事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确保冰雪运动员安全健康。赛时,我们聚焦医疗保障、疫情防控、反兴奋剂等3个条线开展工作,各冰雪运动项目国家队也都配备了随队队医,严格管理药品使用、防疫措施落实等方面,并注意预防、治疗伤病,及时处理踝扭伤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损伤等,避免影响比赛。

医疗保障服务离不开科技助力。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队伍的训练基地,我们餐厅配备了智慧餐盘,实时记录营养成分、热量,并可跟踪、评估健康状况,指导运动员用餐。此外,本届冬奥使用的远程5G医疗会诊、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等技术也发挥了突出作用。

记者:请问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深化体医融合,为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发展护航?

谢敏豪:在竞技体育高速发展、推进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深入开展体医融合工作十分必要。

北京冬奥会点燃冰雪运动热情,专业冰雪竞技、群众冰雪运动等发展迅速。当下,要进一步完善冰雪运动项目伤害防护与救治体系,明确在训练场馆、体育场所、医疗机构等实施损伤救治的标准和流程,建议配备运动防护师专责管理。还可设立运动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降低风险。

要加强对群众健身的科学指导。应为社区居民配套建设集运动、营养、心理、文化等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健康促进中心,提供触手可及的健身服务设施和知识。还要完善相关规划标准、建设指南、资源配置、资金筹措及管理规范等配套保障工作,调动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行动。

人才更是关键因素。要加强体医融合学科建设,采用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联合办学模式,培养熟练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实践技术、中西医临床基本知识,具备科学健身指导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场景及服务目的,分级、分层建立体医融合的职业教育及职业认证体系,拓展职业的发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