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书缘(文/郁斌生)

 百年yesuo 2022-04-01
郁氏文化

书 缘

文/郁斌生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书可读能在浮躁中守住一份宁静,有书好读就是在荆棘从生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登上知识巅峰的康庄大道,有好书读犹如浩瀚的大海上乘风破浪的巨轮一帆风顺地驶向彼岸。读书不仅能给人带来欢快乐趣,还能解开心中无数个疑团迷雾,使人茅塞顿开而眼前一片光明。当然也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消除内心的空虚,而使人更加充实并迅速地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不断地得到升华。

记得60年前,那时生活条件简朴,一年到头只有大年三十父亲给的两角压岁钱可以自主支配。年夜饭比平日早些,小孩们吵着闹着换上新衣在村口显摆。相互间窃窃私语压岁钱之多寡,一角两角不言少,四角五角也不多。行文至此正疑问现在的小孩能否相信,因为地上一角两角硬币视而不捡者有之,就连口袋里掉落的一元二元硬币,也不愿为之弯腰的大有人在。现在长辈给的压岁钱,少则几百,多则过千,与那时候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扯远了,我贴身放好父亲给的二角钱,听着大家七嘴八舌说着这压岁钱该怎么花,有说逢场买煎裸硬米饺打牙祭的,有言买五颜六色豆子糖与伙伴分享的,也有漂亮女孩要买红绸扎辫子的。唯独我心里早已盘算好要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小孩们叽叽喳喳像天亮时枝头上的小鸟在欢唱。我抽空上街进店径直来到书柜前,隔着玻璃指着《智取威虎山》的小人书喊买,递上带着体温皱巴巴的两角纸币,伸手接过新崭崭的人生买的第一本书,心里不知道有多兴奋。像春天花朵迎着春风绽放,似啼哭的婴儿见到久别的母亲而笑眉颜开。终于了却我日思夜想的一桩心愿。


找一个避静角落一连看了几遍,然后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一蹦一跳,找伙伴寻同学或借或换利用其剩余价值。话说到此有人疑问,现代人逛书店千挑万选一买一大摞书抱回家,自然是想有时间慢慢阅读,殊不知为生计忙得浑天黑地,哪有闲工夫坐下来读书?甚至连翻动一下都难以做到,以致束之高阁而灰落尘生。正如俗话说的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竞成了装门面的摆设。这也是买书不读的读书人的悲哀。

又扯远了。上世纪70年代末工资只有34元,除去伙食所剩无多,只能省吃俭用朴素度日,这只有过来人才略知一二,这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到了极致的一种表现。若说逛街买零食水果不能说一定没有,但也只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想要买书一要口袋里有钱,二要书店里有书,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望而兴叹。记得为买书几个月勒紧腰带过日子,犹如发生在昨日一般。那是78年底《工人日报》登有商务出版社重印1936年版《辞海》一书,上下册需36元。出于好奇,也想多学点知识,头脑一热思忖也买一套。可没钱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想法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发工资留下伙食费一算还差20多元,那时候大班有个互助会,供大家急需时借用,一次最多可以借20元,当月借下月还。那最后还差六元,此时大有一分钱难到英雄汉之无奈?老乡同事朋友熟人借了一个遍,东一元西五角,好不容易凑齐36元买书款,这在当时无疑是一批巨款。此后几个月,白菜萝卜全小菜,稀饭馒头当主餐。一到发工资,拆东墙补西墙,借甲家还乙家,从牙缝里省出每一分钱省吃俭用,终于还清了借帐。当接到从传达室取回来的包裹拆开新书一看喜上眉梢,生活中捉襟见肘之尴尬为之一扫而光,兴致勃勃的沉浸在喜得新书的特别兴奋中。


买书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仅偶尔为之,要读更多的书必须以借为主。而私人借书最讲究的是信誉二字,肯借书能与之分享的人,双方之间都必须是信得过,借时啥样还书时还啥样,不能有丝毫损坏,就连卷角折页均不可随意为之,还必须遵时守约,这也是借书人所具备的准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阅读的人自然跟同道中人因兴趣爱好相同,也就哇得来,坐得拢,走得近,相互之间借阅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在逐渐熟悉中顺理成章的形成了有书互相借大家共分享。上世纪70年代,一天傍晚去同事宿舍,见他正聚精会神的看一手抄本的最后一页,近前一看书名为《第二次握手》心极羡慕,忙问能否借我一阅,他很爽快的答应,但只有一天时间,明天这个时间必须归还,因为他借三天两天就看完了,所以还有一天可以转借于我,届时不论看完没看完都必须按时归还。我如获至宝,很快地进入神的读了起来,深深地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打动。那时集体宿舍五六人共居一室,白天好说,晚上十点以后就必须关灯睡觉。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只好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书。我将此事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他还以为你是在胡编乱造,殊不知这可是我的亲历亲为,只有过来人才能理解个中滋味。

上街购物是人们享受物质需求的途径之一,也是工余休息时的最爱。而逛书店则是我的最爱。虽然自己文化低书也没读几本,普普通通一工人而已,但爱读书的习惯无论环境变更,工作不同而不肯轻意去改变。伙同一大帮人上街,走着走着四散,此时我必定钻进书店里去看自己喜欢的书,遇到心仪口袋里有钱,便义无反顾买下。工余饭后有下棋的有玩扑克的,有相邀外出垂钓的,各自爱好不一。偏偏我一书一凳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或读书或临池,体验着生活中的愉悦。每当端坐在窗下做着自己特别想做的事,人说有坐心,能静下心来默默地守护坐在窗前的宁静。这也是平日里不可多得的闲情逸致。由于喜欢写字各种类字帖不少,只可惜虽勤奋,但不见长进,一直在初阶水平徘徊,只供自娱自乐自嘲而已。写字雅称书法,其博大精深难以言喻,其中的文化底蕴,正是我之所缺,只有多读书,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别无他途。细数所藏字帖竞有60册之多,见到工整上眼对口味的字帖便生购买欲。依着葫芦画瓢,照着字帖练字只求二分像,难描三分真。形略像而神难似,仅为打发时间而已。由于喜欢写字,由字而求其义,再由字组成词,词叠为句,句多即成段,段段相连而短文出,一修二改三斟酌,读之能朗朗上口,再三整理删繁就简,能不拗口即自己读得顺畅,别人听得清楚,最精心细雕修饰一番,这应是习作的由来吧。退休多年无所事事,正好时间空闲,以静心读几行书,闲来写几个字,自娱自乐自我欣赏,既以与书为伴并与之结缘,人世间最快乐最有情趣的一件值得去做的一件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不至于过于空虚无聊,坚持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爱好,过着充实的老年生活。


要想多读书获得更多的知识,探寻更多的未知世界,非图书馆莫属。因此图书馆成了我经常光顾之地。原井纺图书馆虽小藏书有限,但足以供我业余所读。能像蜜蜂酿蜜那样取其精华,此生愿也。图书馆去得多了自然与管理员相熟,曾多次毛遂自荐为整理图书报刊或帮个小忙,打个下手,自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由此感叹喜得两眼明多读几本书,以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以坚持阅读的延续。下岗后为生计而四处奔波,爱读书的习惯受条件、环境的限制不得不有所减退,有时看书竟成了可想而不可及的奢侈,而渐渐出于淡化。喜得老同事好朋友黄发根古道热肠介绍我在闽南理工学院做了三年保安:有幸重新唤醒我这个生活中的爱好。保安工作相对轻松,也是学校氛围影响,更得于直接领导陈祥部长见我喜欢写写画画而大加赞赏。甚至还可以进图书馆借阅。一来二往图书馆管理员问我,大叔,你是唯一一个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的校工,这喜欢阅读的精神值得提倡,也得到大家赞尝,更值得大家向你学习。我真感谢她为我服务,并告诉她学校是读书的最佳场所,能进大学图书馆来借阅自己想读的书,正是我的梦寐以求。虽然年龄大,但爱看书的习惯还没有丢,在这里受老师学生爱读书的感染,能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正是人生一大快事也。一天学校董事长路过保安室,见我在伏案而大加贊尝,言特别喜欢爱学习的人,说我们学校学风好,连门口的保安都爱学习,并鼓励我继续努力。这从另一个则面反映出整个学院的校风正学风浓。后来才知道是外面有人进学院找人见门口保安在习字颇为惊讶,言此学校读书风气好并传为美谈。此后董事长曾多次驻足保安室夸我学习认真,要坚持发扬云云。

一转眼殊不知老之将至,能静静的坐在窗前,在这美好的百花齐放的春天里,忙着自己的看书写字习作,正可谓乃是一种特别舒适的享受,与书结缘,定能在有生之年行而远之。

作者简介

郁斌生、江西安福洋溪店背郁氏方公32世孙。现年65岁,江西井冈山纺织厂退休工人。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陈玉峰

推广组主管:郁旦斌

         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