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溪明代进士名录

 流星雨刘鑫 2022-04-01

二、明代进士名录

邵玘

邵玘( 1375 — 1430 ),字以先。兰溪椒石人。永乐四年( 1406 )进士,擢监察御史,历官江西按察使、福建按察使、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玘幼承家训,在官以威严称,遇事善断,为人外肃内宽,廉直有声。永乐十四年( 1416 )春,朱棣命邵玘巡视两浙水旱灾情。玘来到浙江金华兰溪重灾区,深入灾户。见庐舍尽塌,人畜漂溺,为之泪下,急呈奏本,祈求赈济。所作《永乐丙申年洪水记》,详述灾情,“闻者酸心,见者骇目。”后巡按河南,遇事果断,吏胥无所容其奸,所至削妄费,除贪庸,克举其职。宣德元年( 1426 ),调任福建按察使。闽中饥荒,不及奏请,尽发各属仓廪赈济,全活者无数。宣德三年( 1428 ),升任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间奏黜御史不称职者十三人,精简庸儒不肖者八十余人,纲纪复振。玘理狱公正,冤民伸白,人命所系,能持之以平,时有“无冤都察院”之清誉。宣德五年卒,祀河南名宦祠。《明史》列传。

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邵公玘墓碑文

杨士奇()

公讳玘,字以先,姓邵氏。其先居睦,至仁仲,始徙金华兰溪之椒峰,孙吉甫。宋国子助教,公高祖也。曾祖伯玉;祖巨川;父子祥。曾祖以下皆不仕,母盛氏。公幼巳负志挺特,不与凡儿狎,就学外傅,勤励不懈。中永乐乙酉乡试,明年成进士,赐敕归进学。又明年召至,授湖广道监察御史。慨然以功业自期,明宪纪,究律意,而用法平恕,至遇巨奸猾为民厉者,亦不少宽假,声誉遂起。尝廵按江西、广东、福建,克振风裁。时仁宗皇帝监国,尤所简知。间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阙堂上官,率命公署有重狱数以付公。公感上知遇,夙夜尽心,每事亲理,有所顾问,应对详明,一时老成,多推让之。升江西按察使。先是,南昌、新建二县苦上官和买长里役者,供一日费,家为之空。公视事之日,立罢之。欢声溢路而私不便者,皆侧目焉。然视公自用简俭,终亦莫敢一语侵之。积岁讼牒填委悉取省阅,择其尤甚者自听断,馀悉归郡县,滞狱一清。在江西五年,政用肃然。丁内艰去服,阕改福建按察使,治职如江西。而有司之务倍繁,稍济以宽。宣德三年,召为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南京诸司缓弛,御史尤纵,公奉敕简择,奏黜其不肖及庸懦者殆半,继奉敕偕六部长贰,简黜诸司之不肖庸懦者,纲纪复振。为人外肃内宽,仕二十馀年,所历中外皆风宪於条制。故实与夫施措之宜,默识明习所至,纠劾官邪,举大体而略琐细。家居有孝行,既仕得禄时,惟母在,迎奉就养,极其爱敬,母丧哀毁,所居产瑞芝者再,乡里以为孝感。处朋友、寮属必约之於义,有所荐举必清介士,其廉洁之操,葢终始一辙。宣德五年正月十二日夙兴衣冠坐,得风眩疾,遽卒。讣闻,上为悼叹,遣行人赐祭,又命有司营葬事,春秋五十有六。

(录自国朝献徵录卷之六十四)

永乐丙申年洪水记

·邵 玘

自古兰江,号为胜地。上通闽广,下接苏杭。当驿邮传命之通津,乃商旅经行之要道。钱粮户口冠乎一郡之先,士农工商恪守四民之分。各安生业,以应科徭。岂知一岁之间,罹此三重之难。聊陈异事,先述其由。

念今岁次丙申,月惟甲午,癸亥日降淋漓之骤雨,延及三朝;乙丑晚起汹涌之洪波,汛腾百尺。黄昏入室,青晓平檐。处处呼相救之声,户户动哀号之泣。田禾淹没,得活者五损七伤;屋宇漂流,仅存者七歪八倒。园圃葱茄多绝类,田畴菽麦尽抽芽。缅此灾伤实为痛恨!缘此重修庙宇,再整田园。开涨地补种粟苗,理荒田复勤稼穑。栖身未定,暂且偷安。既息水灾,复遭旱疠。烈炽皎阳于六月,晒枯禾稼于千畴。但闻处处桔槔声,只见丘丘枯槁色。时维七月,序属孟秋,家家仰望云霓,户户祈求雨降。将谓立求多福,何期反受天殃。十四日忽起括地之飙风,十五日顿下倾盆之骤雨。川源一夜发潜龙,溪间登时成孽海。山崩地陷,浪激波飞。临溪屋宇尽漂流,岸傍人民皆溺没。号天叫地,唤子呼妻。非惟祸起于他乡,抑亦灾延于此境。十七日,高涌滔天之洪水,震扬卷地之狂风。洪汛起自一朝,比前更高八尺。纵有千层之大厦,分无百尺之高楼。一柱才倾,连梯尽失。王浚楼船下益州,民抱树浮;张骞乘槎浮北海,人随屋去。仓箱浮浮而至,似落水之浮鸥;牛羊滚滚而来,如阙河之浴马。嗟夫!人生在世,寿夭关天,何期一日之水灾,断送万千之性命。夫妻南北,父子东西。直至十八日,方见三分水退,渐渐回波归古港,看看复水出前溪。簇簇烟村,变作深深之沟堑;丛丛市井,浑成漠漠之沙滩。酒肆槽坊,惟有几多破瓮;盐坊客舍,仅存数架空包。江边白骨淹黄沙,岸上腐尸横碧草。子含悲而认父,夫啼哭以寻妻,闻者酸心,见者骇目。愁归故里,稻粱屋宇尽成空;惨步荒郊,鸡犬牛羊多绝类。竟无措手,何处安身?聊结草庐,破瓦不堪经夜雨;暂居古址,疏窗安可避寒风?思量半世,家园总是一场春梦,这般苦事难可胜言。有余者再整生涯,无计者实难存活。

府县垂怜施赈济,朝廷闻奏布置恩。谅天数之难期,实生民之应劫。聊陈异事以记时年。虽前事之莫追,遗后人之永鉴。

叶宗文

叶宗文,名奎。明永乐九年(1411)中辛卯科进士,授两淮盐运司同知。横山乡人(今为上华街道境内)。

谢忱

谢忱,明永乐十年(1412)登壬辰科进士,历官江西道监察御史,县城西高第坊人。

包德怀

 

包德怀,讳珦,处士训礼公之次子也,于明永乐十五年领乡荐。宣德元年(1426年)任云南道监察御使,时年41岁。宣德十年升河南按察使司按察司。正统六年(1441年)钦升刑部左侍郎。秉性耿直,乐善好施,处事公正,体恤民情,于正统十三年(1448)十二月二十八日卒于大同官邸,其子有荣扶柩南归,于翌年正月初八葬邑之万山,俗称侍郎拜邑,享年63岁。

胡文善

胡文善,名善荫。明永乐十六年(1418)登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刑部广西司主事,终于更部,封司郎中。正德·嘉庆《兰溪县志》载:甘棠乡人,光绪《兰溪县志》载:紫岩乡青阳人,今属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

龚全安

龚全安,字希宁。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登甲辰科进士,授工部工科给事中,历迁通政司左通政。正统十四年(1449)与同邑包佐良、童存德随驾征虜阵亡。景泰元年(1450)赠驾议大夫通政使,录其子廷辉为刑部照磨,紫岩人,今为灵洞乡龚塘村人。

郭仲南

郭仲南1406~1462)名晃,号复初,以字行,上郭村人。明正统四年(1439)登己未科进士。仕至南京刑部员外郎。赐勒出使安南(今越南),恪己事国,不辱命却馈金。著有《复初子稿》、《省齐集》若干卷。

包良佐

包良佐,字克忠。明正统四年(1442)中壬戌科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正统十四年(1449)与龚全安随驾征虜殁于兵。邑城兢秀坊人。

童存德

童存德,字居敬。明正统七年(1442)登壬戌科进士,授广西道监察御史。正统十四年随驾征虜殁于兵。香溪人。

柳让

柳让误聊让,字公逊。明景泰年间(1450~1456)中进士,天顺年间(1457~1464)任南昌知县,升屯田司郎中。兰溪人,详址不明。

姜琏1427~1482),字廷器,本徐姓,有六一翁者婿于姜冒改姜姓。紫岩乡皂洞口村人。明景泰四年(1453)中举人,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山东宁海知州。

在任兴利均役,除莠安良,储粮备荒,荒年发赈救济,不取其偿。又建庙学、社学,选俊秀者800人使读。更定婚姻丧葬之礼,风俗为之一振。升赣州知府,在任7年,重教兴学,常集诸生亲自授课。调

永平知府。地近辽沈,营卫四列,兵部倚重其才略,命兼治军旅,凡在境军队皆听其节制。时琏已患病,犹乘舆巡视。又增选义勇数千人,教习武艺,戒备不懈。乞休不允,卒于官。琏居官清正廉明,宁海任内曾手书吴隐之《贪泉》诗自勉。知赣州时又书“戒得”二字为斋额。每至任所,即大书“治官事如家事,以民心为己心”于公堂。故所历州郡皆有政绩,堪称良吏。治学但求通大义,不孜孜章句。著有《凝香稿》、《论丧礼书》、《咏史诗》等。

郭仲初

郭仲初1426~1470),字勉以,号复斋,以字行。上郭村人。景泰元年(1450)乡荐,会试不第,困居京邑者5年。天顺五年(1461),授南京、贵州道御史,补云南道御史。托疾乞归。精楷书,善诗文,为时所称。

郭仲曦

郭仲曦1408~?) ,字东效,名晔,以字行,紫岩乡上郭村人。宣德十二年(1436)举贤良方正。授南京都察院照磨。正统初改北京刑部照磨。十年满,升广东道监察御史。值有北警,奉勅巡视蓟州。景泰元年(1450)奉守备易州,举贤任能,凡军民利病,城池可否,知无不言。前后30余奏,多所禆益。著有《东郊草堂集》。

徐纲

徐纲,从幼出金华溪下街母舅陈氏为嗣,于明成化二年(1466)登丙戌科进士,历官福建布政使。义不归宗,娶范氏,生三子,今女埠街道竹塘村是出生地。

章懋

章懋字德明正统元年(1436)十二月廿八日凌晨,章懋出生于渡渎村,排行茂十,为渡渎11世。自幼天资颖异,书初读,即举其要,而再而三,终生勿忘。9岁通《四书》,10岁能文,13岁究心《五经》,14岁通历代史,18岁省试第一。天顺六年(1462),27岁乡试第一。成化二年(1466)二月,参加丙戌内阁考试,试文《中秋赏月赋》一举夺魁,高中会元。三月,登进士第,闰三月,选任翰林院庶吉士。从此章懋踏上仕途。
  成化三年(1467)十月,授翰林院编修。是年十一月,章懋偕黄仲昭、庄昶等三人,力谏朝廷取消翌年元宵花灯烟火等奢侈活动,共同上书《谏元宵灯火疏》,被谪职。十二月被贬临武知县。此举声振朝野,直声忠慨,天下相闻,人称“三君子”。时,罗伦以论时宰起复被谪,章懋继而上疏响应,故章懋三人合罗伦又被称为“翰林四谏”。
  翌年,改任大理寺评事。
  成化九年(1473),升福建提刑按察司检事,清理军伍,剪剔吏蠹,打击官邪,议处番货事宜。时,福州不得与海外琉球、缅甸、越南诸国通商,违犯者货没收,人治罪。章懋予以疏通,利于边境贸易,既增加了朝廷银库收入,又安定了边民生活。
  章懋立官为民,惩究恶顽,安抚百姓,昭雪民冤,感化歧民。闽地产海盐,时值阴雨,盐产受减,闽地盐贩皆越高山险路去两浙与安徽贩运,但盐路受禁,致民无盐,国损利,奸商乘机屯积居奇。成化十一年(1475)正月,章懋巡视盐法,下令开禁闽浙盐路,各郡邑究奸商,安盐民,定贸易,使闽浙两利。
  时,邵武县久旱不雨,斗米千钱,军民告饥。三月,行部下令免差役,停征军需,借支官银五千两,劝谕富民放粮出谷以赈济,行救荒政。六月,新谷未登,石米银九钱,民艰食,官廪有积谷,章懋下令发仓,减价至六钱粜之,以苏民困。
  夏,泰宁等地群盗劫掠,抚按三司议调官军捕之。章懋曰:“为盗者迫于饥寒,欲冒旦夕之命。若大兵征剿,则逃入山海,聚众出没抢劫,为患滋大,今宜缓治之,当不攻自破。”遂示邵县加意抚恤。由是盗首肖实贵等五十二人,自缚来归。余月,余党悉解,人情大悦。但对于恶霸盗逆,章懋绝不手软。时,沙龙等县奸豪苏七等,煽惑饥民为乱,章懋会同知县王旗统率民兵,授以方略,彻底剿平。
  成化十二年(1476),长林县有林某,财势耀于乡,以仇诬林乙等五人死狱,待处决。章懋核其冤而后释之,被诬者惊服,曰:“非神明何以至此也。”
  成化十三年(1477)十月,上疏乞归田里,奏准致仕。十九年(1483),讲学于枫木山,后称“枫山书院”。四方从者如云,张昊、董遵、凌瀚、陆震、姜麟、姜芳、唐仁、黄傅、郑绪、寒溪子、俞滂、黄迪等邑贤达士,多出其门下。
  弘治元年(1488),朝廷新政求贤,林沂、姜洪、王鉴之等推荐章懋出山,催督吏部授任,章懋辞免。至弘治十四年(1501),期间三授三辞,不允,只得接任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是年二月父卒,因孝在身,具奏待服满到任。
  其实章懋非常注重年轻人的培养,曰:“古人壮而仕,老而休,理之常也。区区四十二而归休,今年六十有四而复欲求出,事行逆施,莫有甚于拼者,岂不贻笑天下乎?”然,章懋博览古今,为官从政尽显才智,故朝廷执而请其复出。弘治十六年(1503),吏部催章懋到任。八月赴任,时年68岁。
  执事八年,因疾病缠身,先后五疏,乞休不允。弘治十七年(1504)奏乞归田,旨复:“章懋学行老成,允宜师表,着尽心职务,以副委任,不准辞。”十八年(1505)五月、正德元年(1506)二月、七月、八月疏乞去位,旨复:“章懋学行老成,堪任师表,勉留。有疾宜善加调理,不必固辞。”
  朝廷评曰:“章懋造诣精深,汲养醇熟,居翰苑,忠节夙著;掌国学,师范益尊。”时,年已高龄,身缠疾病,虽多次乞休,却屡遭不允。正德五年(1510)起为南京太常寺卿,第二年又任以南京礼部侍郎。
  正德十六年(1521),章懋年已86岁,升南京礼部尚书。夏,世宗即位,章懋具奏辞免,不允,世宗旨曰:“卿学行老成,名实相称,新政之初,特加恩典以励士风。成命已下,所辞不允。”继任礼部尚书。九月,再具奏累陈有疾,情辞恳切,终于旨准回籍调理。帝曰:“病痊之日,着有司来说起用。”是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申时(黄昏),章懋仙逝。噩讯传入京帝,帝心存疑,暗敕问访乡人。
  皆曰:“是月二十二日夜,有星坠所居之旁,光明烛地,邻人见之皆惊。翌日,章懋疾床不起。三十日早,邻人见所居之前山白气上冲,久而后散。至申时而殂。”帝乃信,旨赠太子少保,谥文懿。

徐相

徐相,明成化四年(1468)中戊子科进士,初任御史,又任山东兵备副使,终任河南原使致仕。归家建进士牌坊于古祠前(今尚存),因母改嫁陈姓,感陈氏赠资读书之恩,故牌坊为“徐氏陈相题立”。今女埠街道竹塘村人。

黄珵

黄珵1423——?),字廷壁,号紫庵。幼颖敏,长务学,工诗古文词,善楷书。明景泰元年(1450)中举人,成化十年(1474)登甲午科进士,授中书舍人,成化十年(1474)升南京刑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旋迁郎中。用法尚仁恕。升福建汀州府。决滞狱,全活多人。成化十九年(1483)汀州饥,发公廪赈之,复出己俸加给孤独,更为置规银籴谷,以备后欠。此外犹多善政。百姓为建嘉绩亭以纪德,越三年还朝。著有《蒙庵诗文稿》及《杂稿》。今兰江街道何夏庄人。

郑锜

郑锜(1428—1516),初字湘之,又字威甫,号听庵,浙江兰溪县城中和坊人。9岁丧父,幼年笃志厉学。闻丰城丁秉英以理学倡导后进,即鬻田备装而往受业。从学3年而归,与章懋更相师友,讨论经史,精讲易学。四方之士,皆来问业。明成化十一年(1475)中已未科进士,授直隶靖江知县。政务平易,以德化民,发廪济饥,昭雪冤狱。适逢监司行县,不喜其宽政,欲加非礼。即封印纳还,曰:予自兹隐矣。监司愧谢。未几,因丁母忧而归里,不复出仕。筑室于兰溪城内庆成桥北,枕冈临流,为传授学问之所。赵年、董遵等高足为其门生。正德年间(1506-1521),与章懋同撰首部《兰溪县志》。正德十一年(1516),卒于家。祀乡贤。

郑锜博通经史,理学造诣深奥。为文温粹冲淡,不事雕饰,教人亦以崇尚浅显通俗为旨,痛疾艰深之文。著有《听庵稿》。

叶盛

叶盛,复姓称金盛,字昌伯,明成化十一年(1475)中已未科进士,初授尚书膳部,后任山东莒州知州,遇旱蝗灾害,救灾赈济有功。瑞山乡人,今诸葛镇长乐村人。

(注:金盛于七世金恭出继舅父为嗣,改金姓为叶姓,明正德六年(1511)复为金姓。)

童柷,字勉和,明成化十一年(1475)中己未科进士,历户、工二科给事中,转兴国州及平阳府同知,升青、袁二府州知府,卒于官,香溪人。

赵年

赵年,字有年。明成化十一年(1475)登乙未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升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中,以曾孙赵志皋致仕。诰赠建极殿大学士。兰城隆礼坊人。

余绚

余绚,字公素。明成化十七年(1481)中辛丑中丙辰科进士,授南京刑部陕西司主事,历员外郎中,升姚安军民府知府,卒于官。城郭铜山乡余店人,今云山街道余店人。

祝献

祝献字廷夔,明成化二十年(1484)中甲辰科进士,历常熟,福山知县,迁太仆寺寺丞。太平乡人,今永昌街道太平祝旧宅人。

姜麟 

姜麟1453~1532),字仁夫,号巢溪,姜琏之子。上华皂洞口村人。少从章懋游,曾与从弟芳及董遵讲明理学。天顺二十三年(1487)进士,授刑部山东司主事,转员外郎。升四川按察司佥事。定马湖之乱,不烦一兵,人服其才。曾奉使贵州,特迂道至白沙,谒陈献章,称为“活孟子”。心胸宏阔,议论高古,以学问文章名。著有《姜仁夫集》。

童琥

童琥字廷瑞。明弘治三年(1490)中庚戌科进士,任刑部河南司主事,转员外郎,工部郎中加江西副使。香溪人。

黄时高

 

黄楼(1435——1521),字时高,号云山,黄店人。家丰于赀,好读书,品题古今人物,居乡好礼,济人之急。弘治五年(1492)岁大祲,发粟数百斛,计口家给,全活甚众。自处俭约,绵裘葛衫支寒暑,常膳则累日不肉,无客则累月不饮。构书楼于宅旁望云山,储书数万卷。揆常稔田数百亩,专充子孙教养资,作家训以垂后。享年87岁。朝廷赐玺书,旌为“义民”。

郑瓘

郑瓘,字温卿,郑锜之子。明弘治三年(1490)中庚戌科进士,授长洲令,山东邹平县知县,调升楚雄通判。县城中和坊人。

黄傅

 

黄傅( 1461 — 1499 ),字梦弼,因家居白露山麓,自号白露山人,兰溪黄店人。天资聪敏,在章懋门下就学时,备受赞许器重。懋以金华三大担属之:“吾婺有三大担,自东莱、何、王、金、许后,道学无人担;自宗忠简、潘默成后,功名无人担;自吴、黄、柳、宋后,文章无人担”,遂饬躬励行。弘治三年( 1490 )中进士,授江阴令,崇礼劝学,兴利除害,宰理精敏,五年遂称大治。荐召入京,百姓为之立生祠。迁贵州道监察御史,权贵惮其风裁,相戒敛避。未及一年,以病谢归,贫困无以养活家人。家人埋怨,辄赋诗云,“病餐藜霍神犹壮,死卧溪山鬼亦清。”傅清风峻节,谙练吏治。尝应都台求言,作时政诸事目:定田则以杜弊源,薄赋敛以舒民困,均徭役以服民心,遵法律以禁奸回,端本澄源以定万世太平之业。凿凿可据以施行。傅博学强记,经史百家无不钩引贯穿,义理之学上泝朱程。为文雍容宏丽,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著有《江阴县志》、《白露山人集》。卒祀江阴名宦,邑乡贤。

翁文魁

翁文魁,字希曾。明弘治三年(1490)中庚戌科进士,历仕浮梁知县,颖州、郑州知州,南京刑部员外郎。县城兢秀坊人。

何俊

何俊,字邦彦。明弘治九年(1496)中丙辰科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升江西按察司佥事,山西布政参议。横山乡人,今在上华街道内。

童品

童品1425-1526,后复姓称章品,字廷式,号慎斋,香溪人。幼与章懋齐名。弘治九年(1496中丙辰科进士。授南京武库主事,陈治安十策,多见采行。迁武选员外郎,在官与杨廉、邵宝、蔡清等相友善。仅两考。遂引退致仕。家居19年,以读书撰术述为乐。晚丧明,仍盛沙画字,令子弟录之。有《周易羽仪》、《春秋经传辨疑》、《礼记大旨》、《辨疑孟子》、《正蒙发微》、《含章子集》、《金华文献录》皆版行。祀乡贤。

(注:石渠童居易(进士)后裔童克家无嗣,香溪赤塘(今香溪官塘牛石桥一带)章文炳是童克家的外甥,因舅父无子而继之,第十世孙童品是弘治九年(1496)进士,呈请朝廷准予复姓章)。

吴禧

吴禧,字佑卿。明弘治十二年(1499)登己未科进士,历新泰知县,升工部主事员外郎中,香溪人,今香溪镇洲上人。

童田

童田,字莘夫。明弘治十二年(1499)中己未科进士,历临淮、定远知县。香溪人。

章拯

 

章拯( 1479 — 1548 ),字以道,号朴庵,兰溪渡渎人。幼从叔父章懋学。登弘治十五年( 1502 )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刑部。以忤逆瑾谪梧州通判,单骑谕解马平土獠之乱。瑾诛,召为南京吏部主事,再迁兵部郎中,升广东提学副使。振孤寒,抑侥幸,标示正学,士习一变。升右布政使转广西左布政,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等地。嘉靖五年( 1526 ),黄河溢。六年冬,以拯为工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命治河。时河决鲁桥,治议芜杂。拯议增卑培薄,塞溃疏壅,分杀其势。期为实干,乃为图说,请浚孙家渡至文家集二百余里而通之。甫兴工,夏潦又至,河又他决。未及底绩,乃为御史奏劾解职,受命改督显陵工程。此项工程甚为浩大,世宗给计费 17 万两,章拯殚精竭虑,节省大半,解入工部以备河溢赈灾之用。时潘希曾进擢拯议,疏支河以杀其势,筑长堤以防其冲,挑通沛漕,河以无患。显陵竣工后,拯升工部尚书。时夏言建请分祭四郊,拯上议合享,忤旨。赋闲归,家居二十年,葛巾野服,乡人皆称之。嘉靖二十七年( 1548 ),诏复其官,旋卒。隆庆初( 1567 )赠太子少保,谥恭惠。著有《章恭惠公集》、《定性书》、《克复解》等。《明史》有传。

唐龙

 

唐龙(14771546),字虞佐,号渔石,兰溪县城北隅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所著有《易经大旨》、《群忠录》、《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年七十岁。少时师事章懋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授郯城知县。后历任陕西提学副使、山西按察使、太仆寺卿等职。嘉靖七年(1528),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任间奏罢淮西民户代养官马种牛,废寿州正阳关榷税,免通州、泰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感其德。调任左副都御史。又先后任吏部左、右侍郎,总摄铨事,人不敢干以私。十一年,陕西大饥,蒙古吉囊、俺答二部拥众自河套入陕西,延绥告急。龙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奏行救荒十四事,皆切时实惠。又用总兵官王效、梁震率兵击退入侵诸部。改任刑部尚书,任满加封太子少保,以母老请求归养。后又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调吏部尚书,因有边警,改兵部尚书,到边设防缉奸,敌远徙,加太子太保转任吏部尚书。未几有病,三上章乞休,以言过激切失旨,又因劾而被罢黜为民,舆出都门30里卒于旅舍。数年后,诏追复原职,赠少保,谥文襄

童宽

童宽字栗卿,明正德三年(1508)登戊辰科进士,历江西道监察御史,调平阳府推官。今香溪镇香溪人。

陆震

陆震1464-1519)字汝亨,号鹤山,后陆村人,师事章懋,慷慨有大志,以学行知名。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江西泰和知县。任内减轻赋税,积谷备荒,巡视乡村,对课安民。时朝廷发兵镇压永丰、新淦民众暴动。官兵沿途骚扰百姓,震向总督建议,准县供应粮秣,不许官兵私自勒索。民甚感德,离任后为立生祠。调任兵部主事。  

因疏谏武宗北游,被严谴,幸大臣营救得免,改任武选员外郎。正德十三年(1518)佞人江彬鼓动武宗南巡山东祀神祈福,一时内外汹汹,变且莫测。陆震与同僚黄巩等上书劝谏,并请斩江彬以谢天下,武宗怒,罚跪午门五日,后廷臣疏继进,益怒,俱加梏罚跪阙下五日,又下诏狱,震被三讯三杖,拷椋至死。临终前作书诸子云:“吾虽死,汝等当免为忠孝。吾笔乱,神不乱也”。无一语及家事。嘉靖元年(1522)追赠太常少卿,崇祯间谥忠定。《明史》列传。

范建初

范建初,明正德三年(1508)中戊辰科进士,授兵部主事,因忤旨廷杖死,上范人,今属游埠镇。

姜網

姜網1486~1563),字幼章,姜芳之子。上华皂洞口村人。芳之子。理学得章懋之传。正德丁丑(1517)登丁丑科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请除方孝孺子奴籍,理高介夫冤讼。与金贲亨、黄宗明、应大猷等,以节义相砥砺,时称六君子。转工部营缮司郎中,剔蠹斥奸,为吏卒所憾。所著有《凤林类稿》、《经史等纪》。

紫岩乡凤林人,今上华街道皂洞口人。

章侨

章侨( 1488—1543)字处仁,号蓉峰,兰溪前阳村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行人。嘉靖元年(1522)擢礼科给事中,疏劾中官萧敬、芮景贤等。又言三代以下正学莫如朱熹,近有聪明才智倡异学,以号天下,好高务名者靡然宗之,请求帝禁革。又请依祖宗旧例,早朝班退,许百官以次启事,经筵日讲赐清问密勿,大臣勤召对。又选任儒臣十数人,轮流值殿,以备咨询。不久,又提出添设织造弊端良多,内臣贪横殊甚,至行户废产鬻子,惟急停革。历礼科左给事中,出任衡州知府。治衡政清,讼平费减,盗息都邑,乡闾咸怀其德,服其公。吏部考核,全国第一。擢广西按察司副使、补河南按察司,除山东按察司使,莅政三月,出滞囚十多人。寻进山西右布政使。时鞑虏入寇,逼近太原。侨布设方略,悉力备御,虏旋遁去。抚院交章荐功,转福建布政使,夙夜勤瘁,不避炎瘴,以疾卒于官。《明史》列传。

唐仁

 

唐仁,字行之。据《东鲁唐氏族谱》《明奉直大夫四泉公仁祖像·明员外郎仁公像赞》:公讳仁,字行之,号四泉,明正德九年(1514)中甲戌科举人,嘉靖五年(1526)登丙戌科进士。孝义著闻,博通经史,尤遂于易,历任南陵、金溪、溧阳知县,有廉能声,历官工部员外郎,卒于官。

程绶

程绶,字朝章。嘉靖五年(1526)登丙戌科进士,授某省副使,仕至按察司副使。兰邑城南人。

诸葛

诸葛岘,字静之,号紫崖。明嘉靖十七年(1538)由举人会试中第六名进士,任凤阳府推官,历北京刑科给事中,留心边务,荐贤举能,弹劾奸佞,正气浩然,卒于官。高隆人,今为诸葛镇诸葛村人。

陆鉴

陆鉴,字子明。明嘉靖二十年(1541)登辛丑科进士,初授南陵县知县,未几补宣城知县,乞归。今兰江街道后陆村人。

金豪

金豪,字文兴。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甲辰科进士,初授行人,擢南京监察御史,历常州知府,江西按察司副使致仕。廿八都人(今游埠镇境内人)。

郑本立

郑本立,字充道,号东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登丁未科进士,授苏州推官,擢御史,升江西监察御史,转太仆少卿寺。县城东隅人。

郭钥

郭钥字启中,城内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行人,擢刑科给事中,转镇江府知府。刚方有守,不为诡随,居常疾恶颇严。遇有民情隐苦,必为之转告于有司。乡人往往深受其惠,深感其德。

章适

 

章适(1511——1554),字景南,号道峰,女埠渡渎村人。章贽之长子。博通经史,尤长诗词,有陶韦之风。嘉靖十六年(1537)领乡荐,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时嘉靖帝讳言倦勤,无敢论及诸君之事。适慨然进《东宫讲读疏》,忤旨。懔然引疾告归,家无积蓄。有《道峰集》6卷。祀乡贤。

唐汝楫

 

唐汝楫,字思济,唐龙之子。唐汝楫(15141597):字思济,自号小渔,明兰溪人。出身望族,其父唐龙,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官颇多建树,屡建军功,且有德政。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他利用父亲的名望与关系,依附严嵩,得以进士第一及第。授修撰,官至右谕德(或日太仆寺少卿)。仕至左春坊谕德,为皇太子朱载垕讲课。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唐汝楫被罢官削职。隆庆元年,皇帝朱载垕为平反,“特授奉常,宠赉银币”。晚年自称白云、紫霞二洞主人,终日与田夫野老对谈。万历二十五年卒,终年八十四岁。葬于灵洞乡八石溪行政村上尹自然村。著有《玉堂集》。唐汝楫能诗文,《明状元图考六卷》录其诗《侍恩荣宴》云:“万年天子宴蓬莱,五色云中宝扇开,青琐班随鹓鹭列,瑶阶韶行凤凰来。词臣上寿陈金镜,羽客来朝捧玉杯。白面书生无以报,惟歌天保答涓埃。”著有《小渔遗稿》。

据传:唐汝楫乡试卷在魁选,考官拆卷,见是唐尚书之子,为避嫌搁置一旁,与某监生之卷同委于地而汝楫之卷独悬于几端不坠。监场御史取而观之,爱其文乃抑置榜后。及会试,同考官郑廷鹄欲取唐汝楫的试卷为本房之首,主考官面有难色,郑廷鹄说:吾宁本房只中彼一卷,岂有如此文字而不取乎。于是被列为第十。郑廷鹄本欲将其策论作为范本刊刻出版,又怕被人嫌疑,未果。等到金殿传胪,郑廷鹄大喜,自言道:我就知道唐汝楫的文章不会辜负我的希望。唐汝楫闻之笑道:零碎文字不必刻,只刻一篇大文字可也。后果然如愿以偿。

县城北隅人,今庙前街。

徐应

徐应,字顺叔,号廊原。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登庚戌科进士,初授常州推官,历升礼科给事中,调礼科右给事中,又调任福建按察司经历司知事,直隶太平府推官,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光禄寺丞,尚宝司少卿,南京尚宝司卿,南京通政司右参议,应天府丞,太仆寺卿等职。年迈归里,登胜人,今属兰江街道。

郑国宾

郑国宾,字汝嘉,号越渠。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庚戌科进士,初授婺源县令,历兵科,礼科右给事。县城后扬人。

姚绍祖

姚绍祖,嘉靖二十九(1550)中庚戌科进士,官职不详。兰溪人,详址待考。

徐玭,字叔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癸丑科进士,授南京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卒。今永昌街道孟塘人。

徐用光

徐用光,徐袍之子。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会试登庚辰科进士,闻父讣告,奔归居丧。嘉靖三十二年(1553)补廷试赐出身,授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历员外郎,升屯田司郎中卒,时年三十五岁,邑城西门人。

陆凤仪

陆凤仪(1516——1583),字舜卿,号阳山,后陆村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任余干知县。性端方。请谒不行,除火耗,绝馈遗,岁祲赈饥,全活甚众。迁文庙旧址,振起人文。遇湖盗啸聚,布诚晓谕,盗各解散。去之日,民为凤仪树碑。擢南京礼科给事中,时有制府擒海贼有功而贿结权贵,加赋额外,又侵官帑,敛富人财物。凤仪劾其奸欺贪淫十大罪,俞旨报闻。后以忤当道罢归,居乡20载,足迹不入公门。万历六年(1578)本府王工懋德延修府志,遂主纂万历《金华府志》存世。后起为礼科给事中,命刚下而卒。祀江西名宦。

赵时齐

赵时齐,字子巽,号巽斋。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丙辰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升南京江西道御史,转福建屯田道按察司佥事。城南人。

赵时齐诗:江边日落水云西,若个渔舟泊柳堤。夜静数声来枕上,梅花吹落点春溪。 

胡僖

胡僖,字伯安,号公泉。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已未科进士,在部观政,迎父母入都,岁母忧,服除授刑部主事,转主客郎中,调云南佥事副使,府县常请为乡饮宾,城北花园巷思亲桥人。

徐用检

徐用检,字克贤,号鲁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刑部主事,条陈《恤囚议》。调任礼部仪制司,上疏请正郊庙之礼。出补山东按察副使,专抑豪强。调任江西参议,好贤重士。擢为陕西督学,厘正文体,精勤课教,得士尤盛。再调任苏松参政,适有吴江灾民喧拥军门,巡按欲治之以罪。用检进言:"人有急则呼天呼父母,此嗷嗷者是也。"请从宽不究。母丧服除后补福建兵备道,升任广东按察使。其时粤人往暹罗、占城等地航海经商者近万人,常与内陆奸徒勾结生事。用检设法防止,其患渐息。继任河南布政使,兴学济贫,剔除历年积弊。后以太常寺卿致仕。为官30余年,踪迹半天下,而清操始终不易。生平致力理学,曾三赴婺州崇正书院,两赴新安霞源讲学。讲期日手一编,寝食不释。著作有《婺州新安纪》、《会友声编》、《己亥二录》、《五经辨疑》、《剑虔录》等。又汇录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三家语录,分类编纂成《三儒类要》。县城隍庙前人,今在庙前街。

赵志皋

赵志皋(1524416-1601108),明代内阁首辅。字汝迈,号阳,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今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人。

隆庆二年(公元1568),赵志皋进士及第,授职编修万历初年,升为侍读。后因与张位、习孔教等人解救吴中行赵用贤而冒犯张居正,出任广东副使。张居正死后升任解州同知,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吏部左侍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秋,由申时行举荐,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张位一同进入内阁。次年,首辅王家屏罢官,由赵志皋暂时接替。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王锡爵返回朝廷,为内阁首辅,又因"争国本"事件于次年五月辞官,赵志皋接替王锡爵成为内阁首辅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因病回家,但并未解职,四年后于家中病逝,赠太傅,谥文懿。著有《内阁奏题稿》《四游稿》《灵洞山房集》《阳诗集》等。

《明史·赵志皋传》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进侍读。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志皋偕张位、习孔教等疏救,格不上,则请以中行等疏宜付史馆,居正志。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旋改南京太仆丞,历国子监司业、祭酒,再迁吏部右侍郎,并在南京。寻召为吏部左侍郎。十九年秋,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及张位自代。遂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明年春,王家屏罢,王锡爵召未到,志皋暂居首辅。会宁夏变起,兵事多所咨决。主事岳元声疏论锡爵,中言当事者变乱倾危,为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所驳。志皋再辨,帝皆不问。二十一年,锡爵还朝,明年五月遂归,志皋始当国。 
    辽东失事,诏褫巡抚韩取善职,速副使冯时泰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止下御史问。给事中吴文梓等论其失平,志皋亦言:“封疆被寇,武臣罪也。今宽绍勋而深罪文吏,武臣益恣,文吏益丧气。”帝不从,时泰竟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寻极论章奏留中之弊,请尽付诸曹议行。时两宫灾,彗星见,日食九分有奇,三殿又灾,连岁间变异迭出。志皋请下罪己诏,因累疏陈时政缺失。而其大者定国本、罢矿税诸事,凡十一条。优诏报闻而已。 
    张居正柄国,权震主。中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笔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评四起。志皋愤言:“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因求退益切。帝慰谕之。二十九年秋,卒于邸舍。(节选自《明史·赵志皋传》) 

唐邦佐

 

唐邦佐,字惟良,号中廊,唐龙从子。明隆庆元年(1567)中丁卯科举人,隆庆二年(1568)中戊辰科进士,任如皋县令。到任即召集当地父老询问利病。了解到瓜、仪二处河运水闸未建,有碍运输,即创议建成。如皋县有大盗马松、马柏为患,上司悬赏未能捕获,邦佐用计将他们擒拿归案,盗患止息。调任水路要冲之仪真。楚地有侵寡嫂产万金,贿当事,故不白之事,亦千里跋涉越界来申诉,邦佐亦与之审明办结。擢升刑部贵州司主事,后贬为两淮盐政判,由是两淮盐政为之一清。后调任赣州府判,昭雪冤狱。擢升河南光州知州,恰遇适上司巡抚张居正门客,遂罢归。邦佐抱才未展、士论惜之。所著有《唐比部诗集》。县城官桥人。三泉村后裔。

蒋洽

蒋洽字中悦,号虹洲。明嘉靖四十年(1561)中辛酉科举人,明万历二年(1574)由举人中甲戌科第六名进士,任南京国子监学政,通州知府,升两淮盐运司。今柏社乡水阁塘人,寄籍杭州。

陆可教

陆可教,字敬承,号葵日,陆震之孙。兰溪后陆村人。自幼聪明敏捷, 9岁即能作文章。万历丁丑(1577)登进士,授编修,充纂修会典官,兼掌诰敕。陆为官清正,使者馈谢的礼品均坚辞不受。会典编成后,加侍讲,擢右春坊谕德,为经筵讲官,掌司经局。时神宗久不临朝,倦于政事,可教连上十二疏,首列圣训,继陈时事,有情有理,神宗读后很受感动,下罪已诏。万历十六年(1588),擢江西正主考。十九年(1591),擢应天府正主考,因处事公正切当,“俱称得人”。秋试毕,有关部门依成例馈赠金钱,可教坚却不受。时西夏告警,可教进“坐困”之策,神宗予以采纳。不久,以侍读学士掌留院事。二十三年(1593)春,擢南京国子监祭酒,“以身率士,士风一振”。年底,改北京国子监。次年十一月,升南京礼部右侍郎。随后因遭逢父丧,悲哀成疾而卒。其文章与冯梦桢齐名,在馆阁所撰典章为时所重。天启元年(1621)赐祭葬,赠南京礼部尚书。著有《陆礼部文集》十六卷。祀乡贤。

赵崇善

赵崇善,字伯兼,号石梁。明万历五年(1577)中丁丑科进士,授婺源知县,钦取四川道监察御史,巡辽东,历任尚宝司卿,转翰林院太常少卿。卒于官。城南桃花坞人。

祝大舟

祝大舟,字济之。明万历八年(1580)登庚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擢陕西、江西监察御史。今永昌街道太平祝人。

柳希点

柳希点,字汝志,号春沂。明万历八年(1580)登庚辰科进士,授赣州推官,历任工部郎中,松江知府,又升江西副使。邑城北隅人。

赵学仕

赵学仕,字信甫,万历十一年(1583)中癸未科进士,初授福建同安知县,调江南应天府句容降教谕,历升博士,转工部水司主事,后为饶州通判。邑城城南人。

周昊

周昊,字曰明,号凤罔。明万历十一年(1583)由举人登癸未科进士,授太平府当涂知县,丁扰补浮梁知县,卒于官。今女埠街道垷坦村人。

章尚学

章尚学,字宗理。明万历十一年(1583)由举人中癸未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历户、兵、工科左右都给事中,升通政司左议。卒于官。今女埠街道渡渎村人。

徐学聚

徐学聚,字敬舆,号石楼,徐用光之子。明万历十一年(1583)中癸未科进士,授浮梁知县,调吉水知县,升北京礼科给事,改佥事,历升副使山东提学转参议政,继任福建左布政,即转本省巡抚佥都。兰溪县城人。

生平

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同科进士,授浮梁知县,累官至山东提学副使、河南按察使、右佥都御史、福建左布政使、八闽巡抚。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是谙熟明制的晚明大吏。他"负良史才,得之家学者远",勤于著述,生平著述不下数十种。

功绩

抗西班牙人

徐学聚在抵抗"红毛"侵略战中有过很大的功绩。他撰写的《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前些年由台湾文海书局重版。当年,他作为朝廷二品大员,夹在洋盗、昏君及宦官之间苦作周旋,为保卫祖国的海疆作出了贡献。

明万历间,有过三场大规模战争(万历三大征),虽然最终朝廷取得了胜利,但国家军事和财政能力损耗极大,导致财政严重不足。而此时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白银通过菲律宾大量流入,明朝便派官员到吕宋调查,试图开辟财源。西班牙人担心失去菲律宾,1603年,竟伙同土著人帮凶对华人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消息传来,万历皇帝深感震惊。

当时,徐学聚任福建巡抚,他马上作《报取回吕宋囚商疏》,先缓解皇帝的情绪,说明出征的困难。同时义正词严,警告西班牙人:"我高皇帝统一方夏,表则千古;礼乐威信,世守如一",用三大征的胜利来显示国威,威慑西班牙人。此文有理有据,显示出徐的气魄与谋略不凡。

抗荷兰人

17世纪,荷兰人屡次冲击中国沿海。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派韦麻郎(也译华威克)率领一支舰队前往中国。韦麻郎在澎湖结识了李锦、潘秀、郭震三名中国奸商。漳州守将陶拱圣得到潘秀送来的求贡的文书后,因书中言语多悖慢,并有武力要挟之嫌,大为惊骇,马上向上司徐学聚报告,把潘秀下了大狱。福建政府又派遣詹献忠等人去让韦麻郎归国。韦麻郎于是动脑筋,派通事林玉去贿赂税监高宷。

宦官高宷借任福建税监之机,在福州广建亭台楼阁,掠民财富,因为有皇帝撑腰,成为福州一霸。徐学聚不惧权势,下令抓捕了林玉。

林玉被抓获后,高宷即派遣心腹周之范去见韦麻郎"说以三万金与宷,即许贡市",韦麻郎同意了高宷的要求。高宷还与他的死党福建总兵朱文达密谋勾结图利。朱文达于是对徐学聚说:"红夷勇鸷绝伦,战器事事精利,合闽舟师不足撄其锋,不如许之。"徐学聚坚持不许,将驱逐之事交给参将施德政与都司沈有容办理。

沈有容受命之后,认为对待荷兰这件事"剿而得胜,徒杀无罪,不足明中国广大;不胜,则轻罢百姓力,贻朝廷羞,不如谕之"

福建政府又下了严令:"兵民从海外入者,一钱不得着身;挟钱者治如法。"韦麻郎审时度势,只好离开了澎湖。当时荷兰的战舰作战能力十分强,而福建水师的战船多是商船与渔船改造的,虽有五十艘之多,但未必稳操胜券。沈有容能谕退韦麻郎,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韦麻郎离开之前,特别找了画师为沈有容画像,并将铜铳(即大炮)及铳弹与一些特产赠送,以示敬佩。韦麻郎离开后,三个汉奸皆被斩首。沈有容回厦之后,与友人陈第登临南普陀后山,留下了"骋望极天,徘徊竟日"的题名石刻。

徐学聚本想立即为沈有容表功,因"宷党"朱文达等人的百般阻挠而未能成功。但澎湖的百姓们却没有忘记沈有容的大功,为其竖"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的碑刻,是公认的"澎湖第一碑"

著作

《国朝典汇》前有周应宾、冯琦、米万钟三序。此书凡二百卷。"上自开国至于庆、历、分门叙事,囊括群籍,一代掌故,灿若日星"。此书卷一至卷三十三为朝端大政(分开国、靖难等);卷三十四至八十六为吏部(分吏部、官制等);卷八十七至一百零二为户部(分户部、方舆等);卷一百零三至一百三十六为礼部(分礼部、礼制等);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七十八为兵部(分兵部、都督府第);卷一百七十九至一百八十五为刑部(分刑部、刑法等);卷一百八十六至二百为工部(分工部、都邑城池等)。有明刻本。"内缺《女真考》,其边臣,功罪等卷,内有违碍句",乾隆四十四年(1779)禁毁。

胡应选

胡应选,字甫吉,明万历(年份缺)中三甲进士,赐进士出身,任浙江淳安县教谕,署理县事。嘉靖四十二年(1381)七月十二日生:崇祯九年(1636)卒,今兰江街道厚仁胡村人。

郑宏道,字克修,号澹中,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甲辰科进士,授徽州府推官,改楚雄推官,卒于官。兰邑城东人。

国忠

鲍国忠,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由举人中丁未科进士,官职不详,兰溪人,详址待考。

章自炳

章自炳,字美含,号岵梅。明天启五年(1652)中乙丑科进士,殿试二甲七名,授行人,擢福建屯田参议,未几粤徭发难监军两广,积劳成疾,呕血而卒,香溪人。

姜应甲

姜应甲,字叔乙,明崇祯元年(1628)中戊辰科进士,在刑科给事中,因揭奸未准,以亲老乞归,结茅于北山。兰溪人,寄籍金华。

王肇坤

王肇坤,字亦资。明崇祯四年(1631)中辛辰科进士,殿试二甲十三名。除刑部主事,改御史。初,流贼破凤阳,疏言兵骄将悍之弊,请假督抚重权,大将犯军令者,便宜行戳。得旨申饬而已。出巡山海、居庸二关。九年七月,大清兵入喜峰口,肇坤激众往御,不敌,退保昌平。被围,与守陵太监王希忠,总兵官巢丕昌,户部主事王一桂、赵悦,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分门守。有降丁二千为内应,城遂破,肇坤被四矢两刃而死。丕昌出降。一桂、悦、禹佐、希忠及判官胡惟忠、吏目郭永、学正解怀亮、训导常时光、守备咸贞吉皆死之。禹佐子亦从父死。双牌人,今属诸葛镇。

徐志鼎

徐志鼎,明崇祯四年(1631)登辛未科进士,任四川南溪县正堂(知县),今永昌街道下孟塘人。

水荣旭

水荣旭,明崇祯十六年(1643)由举人中癸未科进士,官职不详。今水亭乡水亭坞村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