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坟三不带,后人福气来”,清明节上坟究竟什么不能带?

 青清爱知阁 2022-04-01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其他的传统节日一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清明节也有其他叫法。例如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

清明节作为上古时代源起的一个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清明这一天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而关于清明节,民间也有着“上坟三不带,后人福气来”的俗语,那么清明节上坟的时候,到底有什么不能带的呢?

清明节发展

这里我们先来简单说一说清明节。事实上我们现在过的清明节,在此前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其他节日的习俗。比如说寒食节,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这个节日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寒食节来临之后,北方地区的家庭会禁火、冷食。在汉代时期,寒食节的时间很长,多则100多天,短则近1个月,在寒食节期间,各个家庭不能生火,只能生食。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等到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逐渐上升,寒食节的习俗被人们挪到了清明,这就导致现在有些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以前中国还有寒食节。

而除了寒食节习俗以外,清明节还融合了上巳节的习俗——祓除衅浴、郊外游春。上巳节出现的时间较早,每当上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就会结伴去水边沐浴,后来又逐渐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而上巳节也是到宋朝之后,便逐渐销声匿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的历史源头虽然很久远,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并设置扫墓假期,得追溯到唐宋之后,唐朝时期,清明加寒食节一共休五天假,后来又追加到七天。

宋朝时期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假期同样是七天。而现如今,清明节依照2009年时国家规定的那样,放假3天。

清明节的三不带

在清明节祭祖的时候,既有必须要带的东西,同样也有最好不要带的东西。且不同地方不建议带的东西也不尽相同。不过流传较多的“不带物”有以下三种:

桃木挂件

桃木挂件最好不要携带。古人生活在一个封建时代,他们偏信怪力乱神的事情。为了避免遭遇一些不好的东西,古人会随身佩戴桃木挂件。

事实上不仅仅是古人,在一些节日来临时人们也会使用桃木,比如说春节,以前人们会将春联写在桃木上,悬挂于大门口,以躲避“夕”。王安石就曾写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人觉得桃木除祟,会让老祖宗不高兴,为了让祖先安宁,好好保佑子孙后辈,往往是不建议佩戴桃木挂件的。

玉器

玉器其实也是三不带之一。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玉器自古以来都是贵重之物,原本就产于地下,古人认为玉是集日月精华后形成的产物,颇具灵性。

很多富贵人家都有养玉的习惯,甚至还有玉器佩戴一生不离,与玉共生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在古人看来,玉器可以抵挡一切邪祟之物,而故去的祖先与人阴阳两隔,如果佩戴玉器,会让逝者感到害怕,有灵气的玉甚至会伤害到祖先,因而为了逝者的安宁,上坟最好不要佩戴玉器。

大蒜

最后一件不建议带的东西是大蒜。尽管一说到大蒜,更多的人会想到西方的吸血鬼,但其实在东方,大蒜也是一个厉害的物件儿。

古人认为大蒜味道刺鼻,那些不好的东西对刺激性的气味非常排斥,如果人们吃了大蒜,或者携带大蒜,坏东西是很不情愿找上门来的。因而在上坟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携带大蒜。

清明节的两带

除了不带的东西,这里我们不妨再介绍一下“两带”。

雨伞

第一种最好携带的雨伞。相比于现代,人们出行非常不便,并且百姓是没有可靠途径预测天气的。再加上清明节所处的时段特殊,当天天气变化很大。

在清明节上坟的时候,古人最怕下雨,一来会导致出行更加不易,二来还会使自己被淋湿,“失礼节”。所以最好是在祭祖出发的时候带上雨伞,以备不时之需。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如果祭祖时下雨,后辈可以支起雨棚祭祖烧纸,但倘若没有下雨,千万不要将伞、雨棚搭在坟上,因为古人认为这是对祖先的不尊敬。

蓑衣

第二种携带的东西则是蓑衣。蓑衣和雨伞的效用差不多,都是为了防止清明节当天下雨准备的,但是相比于雨伞而言,蓑衣占用的体积较大,但是蓑衣可以保护人全身不被淋湿。

不过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再加上生活习惯的变化,清明祭祖并不如以前的人那样讲究,但对于先祖的尊敬,还是和以前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