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常说这3句话,容易挫败孩子的积极性,趁早改正!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4-01

为人父母,总希望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向上、少走弯路。

于是乎,人生阅历更为丰富的父母,要么在孩子耳边唠叨到口干舌燥,要么直接命令孩子照做。

我们不能否认父母的一番苦心,但有的时候,正是父母的话挫败了孩子的积极性。

笔者总结出以下3句话,在此与各位父母共勉:

01

“你能不能自觉一点、迅速一点,不要老让我们催你!”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为什么越催孩子,孩子越是抵抗?

孩子每天都有很多作业需要完成,让他赶紧做,结果写得慢吞吞的,还很是应付;

孩子主动说要学钢琴,让他多弹多练习,结果要么当耳旁风,要么分秒必争、绝不多弹;

为了身体好,一有空就让孩子下楼锻炼身体跑跑步,结果催半天也不见他挪窝;......

有人解释说,人都是有惰性的,小孩也不例外。笔者理解这种观点,但不完全认同。

其实,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只要耐心且言之有理,他们很快就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就拿写作业来说,在家校的共同教育下,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意识到写作业的重要性(即使是为了不被老师点名批评)。

为什么道理都懂,实际行动却不尽人意呢?原因很简单,这种带着责备语气的催促会挫败孩子的积极性!

正如一名小读者的留言:我能理解爸妈催我学习的苦心。但当我起身准备去学习,如果爸妈说'你怎么还不去学,总让我们催你,一点都不自觉’,我反而不那么情愿去学了,即使一开始是我主动想学的。

父母带着责备的催促,不仅消磨孩子的积极性、打断孩子的思路,还会使他们神经紧张,导致孩子做事的效率和正确率大打折扣。

如果想要提醒孩子,可以强调完成某件事的重要性,千万不要以责备的语气反复催促。

02

“这都做不好,还给我帮倒忙,你干脆别做了!”

《变形记》播出不断,“巨婴”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一些孩子是被父母宠上了天。

还有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被父母嫌弃,他们能做的、被父母允许做的,只有读书。

文诗是一个乖巧的女生,在10岁那年有一回帮家里擦柜子,半米高的玻璃柜门因连轴生锈而掉落,万幸的是玻璃没有碎、没有砸到人。

母亲闻声而来,还没等文诗开口解释,便大声苛责道:“就知道没有好事发生,擦柜子这么简单都做不好,你是存心给我帮倒忙的是吧,干脆别做了!”

本来孩子好心帮家里分担家务活,因为不熟练、甚至是外界不可控因素,最后竟换来了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一番骂。

如此经历,以后孩子还会这般积极主动吗?

每个人都要经历从不会到掌握、再到精通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会做所有的事情。在这其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举足轻重。

大到做人道理,小到生活技巧,父母不教,孩子又怎能懂得?不让孩子在试错中变得熟练,孩子又怎能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一把夺过孩子手头的事情,并不会换来孩子的感激,只会消磨他们的积极性。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耐心指导而非包办替代,才能保有并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才能让孩子成长为独立坚强的个体。

03

“你还小,这些都是大人的事,你不用管!”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爸妈以爱之名,成为了无所不能的“超人”。而他们的小孩,则安心地躲在超人斗篷的庇护下,无需亲自飞翔,也不用面对风浪。

假期如何安排?选择上哪些兴趣班?怎么管理过年收到的压岁钱?......虽然年岁不及父母,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迫不及待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很多家长选择以一句“你还小,这些都是大人考虑的事,你不用管!”“你现在还小,长大后再做决定也不迟!”来结束对话。

我们必须承认,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做出的决定比孩子要更有远见。

然而,这个理由真的充分吗?或者说,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合适吗?

孩子主动向父母说出自己的观点,哪怕不成熟、经不起推敲,但不可否认,这是他们积极思考后的结果。

独立思考能力和做决定的能力,孩子无法自然而然地获得,必须通过家长、老师等的不断指导和培养。

当父母说出这一句话时,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忽略”“被轻视”,继而严重挫败了孩子想自主规划、自主决策的积极性。

俗话说,穷人家的小孩早当家。越是放手让孩子做主、担当,相应的能力(如动手能力、规划能力等)就越强。

当孩子感觉到被父母信任、认可后,他们会更主动、更积极去面对类似情况。

所以,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年幼而忽略了他们的声音。

父母这3句话,最挫败孩子的积极性,千万不要再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