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给孩子用奶瓶泡奶,突然想起来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在网上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呼吁大家不要像自己那样大意。仔细读了之后吓了一跳。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经过就是这样,家中的保姆为了节省时间,早上随便用热水给孩子加热了哺乳瓶。并没有仔细的清洗,所以宝妈在来上班不久,家里奶奶就告诉我这个消息。说是孩子玩得好好地,突然从上往下吐,嘴唇发青,闹肚子说不出话来了。奶奶已经带着孩子去医院了。 宝妈马上给老公打了电话,宝妈和先生听了以后非常的着急。慌慌张张地赶到了医院。医生诊断后,诊断出病原菌侵入了孩子的肠胃。我得了急性肠胃炎。医生问了一下,知道了孩子生病的原因。奶瓶没有消毒。林先生一直使用的消毒方法是,用热水在哺乳瓶上花费数秒,由于水的温度和洗涤时间达不到消毒标准,孩子得了急性肠胃炎。 看了这篇报道,才知道生活中的宝母宝父有着同样的“疏忽”行为。有一种坑娃娃用无形的“爱”烧开水烫哺乳瓶,家长认为很卫生,其实有很多弊端。 谁都知道“病从口入”,这不仅包括食物,还包括食物道具。 比如说洗哺乳瓶,为了省事用热水简单加热,看起来很有效率,但是隐藏在里面的危险也不少。 1、消毒时间不够 我们都知道,开水是可以起杀菌消毒的作用的,但其实真的想达到效果。还需要考虑时间。不建议父母消毒哺乳瓶时选择“热”是因为只有将90%以上细菌沸腾的水(100℃)煮沸至少煮5分钟以上,才能彻底断送生命。 哺乳瓶里常见的细菌主要有这样的种类。我来看看那些杀菌温度和时间的要求。 沙门氏菌:在最低60℃的环境下,在10-20分钟内可以杀死。 大肠菌:在最低75℃的环境下,1分钟内可以杀死。 葡萄球菌:最低在70℃的环境中,可以在6-10分钟内杀死。 即使用热水简单加热,也完全没有消毒的效果。为了达到消毒效果,容器应在100℃的温度下持续消毒3-5分钟。如果杀菌的话,需要更长的时间。至少10分钟可以得到消毒杀菌的效果。所以,很多宝贝妈妈只是用热水暖哺乳瓶的奶嘴,其实是没有效果的。 2、清洗不全面 由于乳头结构特殊,许多沟和弧度处容易存在卫生死角,容易用热水烫哺乳瓶,难以清洗到这些隐蔽处。这些地方因为长期没有清洗过,所以是细菌繁殖的温床。怎么洗也没用。 3、清洗延迟 带着孩子一忙就忙乱了。妈妈们马上忘记洗哺乳瓶了。想使用的时候为了方便,用热水洗一下,然后给婴儿使用。但是,有这样大的潜在风险。乳汁容易变质。如果长期不清洗的话,瓶子里会繁殖很多有害细菌。这个时候赶紧清洗。杀菌消毒的工作没有去规定的地方。很难邀请肠胃免疫机能还不健全的宝宝们。 所以,为了婴儿的健康,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养成健康的育儿习惯。 父母平时一定要多学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其实过去老式育儿法并不是全部可取,只不过当时那个年代下,很多的条件达不到,而现如今不一样了,我们要顺应社会的进步,千万不要再去一些非常不科学的行为去养孩子,到最后是害了娃,也坑了自己。 像清洗奶瓶这种事,看似很小的一件事,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毕竟这是宝宝入口的东西,我们依然要做足功课。 其实哺乳瓶需要隔一段时间消毒。消毒的时候请把奶瓶放到热水里煮。这样彻底清洗哺乳瓶中难以洗涤的衣物。 此外,监护人们还知道,奶瓶定期更换,大约三个月换一次,这样做更安全。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已经做了足够的作业,但实际上对很多小问题不感兴趣。 关于孩子的奶瓶消毒,家长要用心,在做什么之前仔细听,仔细看,不懂得要仔细学,才能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