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传奇人物李尧臣

 瑞德阁楼 2022-04-01

图片

图片

李尧臣
图片

二十九军大刀队训练时的场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再次聆听《大刀进行曲》,那豪迈的旋律、嘹亮的歌声,令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然而您可知晓,开创“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一波澜壮阔抗日局面的英雄人物,是生长在冀州这方热土上的武术名家李尧臣。他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特别是在日本侵略中国时,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武术教官,组建大刀队,创作了举世无双的无极刀和无极刀法,在抗日战场上谱写了英勇杀敌的壮丽篇章。

  从家乡习武到镖局走镖

  李尧臣,冀县(今冀州市)李家庄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于一个行武世家。儿时的李尧臣在父亲的带领下,拜师学太极拳,常常练武至深夜。冀州早有“少而求学,长而经商”的传统,李尧臣刚满14岁便打起行囊,来到北京荷包行当学徒,期间坚持习武。18岁那年,他经父辈介绍进入会友镖局,走上保镖生涯。李尧臣虽然在家学过武功,但作为一名专业镖师,功夫还不到家,便拜著名镖师宋彩臣为师。

  宋彩臣系“神拳宋老迈”的亲侄,又是其得意弟子,文武双全,在镖局中很有威望。他看到李尧臣腿脚灵活,有悟性,又肯下功夫,因此对李尧臣极为器重,教导非常用心。李尧臣不负师望,潜心习武,学会了三皇炮捶“天皇”“人皇”“地皇”等拳式,又练习大刀、长枪等十八般武艺;学会了陆上功夫,又练水上、马上功夫;学会了飞檐走壁、蹿房越脊等轻功,又练习使用飞镖暗器……经过几年的潜心学艺与走镖的历练,李尧臣成为会友镖局的中坚力量。

  1902年,他同师叔卢玉璞(冀州人)、焦鹏林捉拿匪首宋钖朋,立下汗马功劳;同年,李尧臣为从西安回到北京的慈禧太后表演人仙庆寿剑,获得“长虹宝剑”的奖赏;此后京剧泰斗杨小楼排演《闹天宫》,向他学习猴拳动作;梅兰芳大师排练《霸王别姬》,向他请教舞剑手法……他武艺高超,意志刚强,正义助人,敢于担当,在镖局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从开办武术茶社

  到成为二十九军武术教官

  时光流转,清王朝灭亡。1921年由于火车、邮电事业的发展,军事上热兵器的兴起,镖局退出了历史舞台。历经镖局生涯27年的李尧臣深悟习武的重要意义,他在不同场合传授“自已练武可强身,全家练武可强族,全民练武可强国”的理念。李尧臣为实现这一意愿,毅然在北京天桥开办“武术茶社”。茶舍里备有各种武器,来人可随便练武比武。李尧臣依托茶社,倡导武术活动,培养了一批武术人才,并主持名震京城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社”。在新旧政治格局交织动荡时期,李尧臣结识了冯玉祥、佟麟阁。在营救李大钊的活动中,他也做了不懈努力。此时的李尧臣爱国热情与日俱增,他努力寻求时机,为国效力。

  1931年冬,李尧臣报效祖国的时机来了。当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驻防山西。这支军队汇集了许多爱国将士,是一支正义之师。当年冬天,副军长佟麟阁,受宋哲元军长之托,专程来到北京李尧臣的住所外,站在凛冽的寒风中,耐心等待李尧臣。当李尧臣赶到家中看到迎风等候的佟将军,心情无比激动。佟将军直述来意,“九一八”事变山河破碎,日本侵略者妄想占领华北,吞并全中国。二十九军正在加紧操练,早晚要与日寇决一死战。为痛杀仇敌,二十九军组建大刀队,决定请李尧臣出任武术教官。李尧臣郑重接下委任状,告别家人,又到京郊约上自己的师兄——武术名师大刀刘德胜和打造兵器的高手们,随同佟麟阁将军,义无反顾奔向二十九师大营。

  李尧臣一上任就结合二十九军所用大刀本身特点,结合中国传统的“六合刀法”,创编了一套二十九军独有的,套路简洁,攻守一体,杀伤力强的刀法,名曰“无极刀法”。其特点是:出刀时,刀斜向右方,刀口朝自己;当对方刺刀刺来时,大刀斜向左上方抡起,以刀背磕开敌枪,同时刀锋立即向前劈下,劈砍连为一体,对手来不及回防,便首身分离。刀法研练成功,李尧臣又对大刀进行关键性改进,取名“无极刀”。无极刀的特点是刀面窄、刀背厚、刀尖锐,两面开刃,具有刀与剑双重功能。同时大刀刀柄加长,既可一手持刀,也可双手握刀。它将砍、劈、剁、刺集于一身,实为当时冷短兵器中的一绝。随后用山西存放的优质钢材,精心打造了一批无极刀,发到将士手中。

与此同时,军部根据李尧臣教官的建议,组建大刀训练队,进一步强化训练。李尧臣精心教授拨、挡、砍、刺的连贯动作,将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融于之中,并在实战中加以灵活运用。他们在军需供应不备的情况下,坚持晨练、夜练,并激励将士“我们的脚下不是军营,不是操场,而是生死争锋、有我无敌的战场”。大刀队学员们紧张训练三个月,回到自己的连队,将无极刀法传授给每个战士。学习无极刀法的热潮在二十九军如火如荼展开。“杀敌必胜,有我无敌”的呐喊声响彻山川大地。

  从随军开赴到喜峰口大胜

  1933年1月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山海关,热河吃紧,平津震动。张学良急调战斗力强的二十九军移防北平以东,驻通州、蓟县一带。李尧臣随军日夜兼程来到蓟县。3月,日军直抵长城喜峰口。喜峰口地势险峻、交通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夺取喜峰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关键时刻,宋哲元奉命率部赶到御敌,令张自忠为敌前总指挥、冯治安为副总指挥并指令赵登禹旅长率部夺取喜峰口阵地。此时年已55岁的李尧臣摩拳擦掌,军部请缨,一起参加了这场惊天动地的喜峰口战斗。

3月10日清晨,赵登禹率部沿着起伏蜿蜒的长城向喜峰口迂回前进。将士们放下手中的枪,身背大刀,腰系手榴弹,悄悄地爬上了与喜峰口对峙的两座山峰。俯瞰山下,日本鬼子有装备精良的两个团的兵力盘驻那里。复仇的热血在每个将士身上奔腾,他们手提大刀,犹如神兵从天而降。两军混战在一起,日本鬼子的机关枪、大炮失去作用,只好用手中的刺刀仓促应战。一场面对面、枪对刀的白刃肉搏战在喜峰口关下展开。将士们浑身是胆,喊声震天,手握无极刀,左克右挡,竖刺横砍,激战一天,杀得敌寇尸横遍野,败阵而逃。

喜峰口首战告捷,全军将士欢欣鼓舞。然而日本侵略者遭重创之后,增加兵力,摩托车开路,紧跟一个步兵旅,妄图夺回喜峰口。二十九军将士早已防备,他们屏住呼吸潜伏不动,待敌进入50米以内,赵登禹旅长命令出击,将士们甩去的手榴弹,在敌人摩托车队里开了花。日寇吼叫着猛冲过来,赵登禹率全旅战士一跃而起,跳出沟壑包围了敌军,战士们大刀上下翻腾,日本鬼子头滚脚下。李尧臣与战友们一起奋勇冲杀,他看见一个日本军官藏在一块大石后指挥部队,并发冷枪杀害二十九军战士。李尧臣俯下身来,脚下生风,出其不意出现在鬼子军官面前。鬼子军官惊魂未定,李尧臣的大刀已将他的头颅劈成两半。奋战在喜峰口上的大刀队击退了敌人的连续进攻,继续坚守喜峰口阵地。敌人又派飞机大炮轮番轰炸。二十九军总结两天来的战斗经验教训,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决定避开敌人精良武器,趁恶劣天气,迂回敌后,袭击敌人。于是赵登禹、王治邦选500名英勇善战官兵组成敢死队。

这些将士们拂晓前到达敌人特种兵宿营地。日军尚在酣睡,将士们手持大刀摸进营房,像砍瓜切菜似一通厮杀,将敌军刚刚醒来的炮兵头目砍死于桌案,其余鬼子如瓮中之鳖,举手投降。

  二十九军喜峰口战斗的胜利,是长城抗战的唯一胜利,创造了华北抗日史上第一次光辉战绩。李尧臣创造的无极刀,在这场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以“抗日英雄”的面貌出现在华北,闻名于中外,时任华北慈善总会会长的朱庆澜代表国民政府犒劳二十九军,称二十九军为“抗日英雄部队”,宋哲元将军亲自将“抗日英雄”的锦旗授予李尧臣。

  从坚守卢沟桥到血战南苑

  1937年4月中旬,第二十九军奉命驻守通县,属下各师散驻冀察各地。此时北平只有佟麟阁将军率领的二十九军军部直属部队与军训团驻防南苑,三十七师二一九团驻防卢沟桥一带。北平可谓狼窥虎视,危机四伏。此时年已花甲的李尧臣,仍在二十九军军部中与战士们习练大刀,准备与那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决战。

  1937年7月7日夜晚,日本侵略军为达到侵华目的,故意挑起事端,在卢沟桥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谎称在演习中有一士兵失踪,借口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当即遭到守桥官兵严辞拒绝。几十个日本鬼子,竟跨过卢沟桥防线肆意挑衅后,竟然向城内开枪开炮,二十九军将士忍无可忍,被迫反击。经过激战,夺取了日军占领的卢沟桥。敌军狡猾,又施缓兵之计,主动提出“和平解决”,趁机布置重要兵力,妄图再次强占卢沟桥攻入宛平城。8日3时许,日军一个步兵营对卢沟桥形成包围之势。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借苍茫的夜色埋伏在卢沟桥附近,等敌人离近突然奋起,冲入敌阵与敌厮杀。将士们手持无极刀,大显神威,大刀队英勇神奇,杀得日军胆战心惊。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终于击退日本鬼子的猖狂进攻。8日夜间,怒火满胸的二十九军将士,在前期侦查员潜入敌人驻地,掌握袭击路线的情况下,又组建袭击队,趁雨摸入敌营,抡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杀得鬼子血肉横飞,死尸遍地。日后,日本鬼子一听二十九军的大刀,个个吓得魂不附体。

  敌人为避免大刀砍颈,绞尽脑汁想出一招,每个士兵配置一个铁围脖套上。日军给士兵安上铁脖子,成为近代战争史上的笑话。气急败坏的日本侵略者,不惜一切代价,强占卢沟桥,摧毁二十九军驻防的南苑大营。当时,佟麟阁、赵登禹、冯治安横马立刀,沉着应战。李尧臣与众将士冲进前沿阵地,奋勇杀敌。敌人套上铁围脖,行动不便,更逃脱不了被大刀砍死的命运。著名音乐家麦新,在卢沟桥战斗三天后,有感于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与卢沟桥战斗中所展现的英勇气概,谱写了歌颂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战歌——《大刀进行曲》,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鼓舞了亿万军民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夺取胜利。

  当年7月28日,数以万计的日本侵略者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攻二十九军南苑阵地。战斗极其惨烈,佟麟阁将军孤军奋战,身受重伤,他仍亲自掩护军训团学生撤退。当撤到永定门外大红门时,佟麟阁将军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晋升为一三二师师长的赵登禹五处受伤,仍然坚持一手挥刀,一手握枪指挥战斗。敌人的一颗炮弹,炸断了赵登禹的双腿,他躺在了血泊之中。李尧臣从死人堆中站起来,点燃了佟将军赠给他的马灯,试图寻找佟麟阁与赵登禹的尸体。然而黑夜茫茫,血肉模糊难以辨认。他无奈地丢掉卷刃的大刀,光脚踏上了归家的路。一天后,李尧臣帮助佟夫人辨认出了佟麟阁将军的尸体,并护送到柏林寺安葬,为保秘密,佟将军灵位改母姓为胡。

  从北京打擂到南京比武

  日寇侵占北平后,1941年,由于敌探告密,日本警备司令部将李尧臣拘捕。1942年,熟悉八卦、习练柔道的日本军官武田熙,提出要与李尧臣比武。开出的条件是:如果李尧臣胜了,就可以放他出去。如果输了,要李尧臣向武田熙认师磕头。比武地点选定北平东便门内蟠桃宫,比武日期选在每年有盛大庙会的农历三月三。日寇企图通过比武炫耀自己,取笑中国人,如果李尧臣不去比武,或比武输了,这都给中国人丢脸。比武中一要打赢,二要防止他们借题发挥,还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三月三”那天,庙会上人山人海,日本兵荷枪实弹维持秩序。李尧臣身着中式裤褂,飘逸干练。武田熙满脸横肉,个大体肥。武田熙饿虎扑食般冲了过来,哪知李尧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侧身一闪,顺势捋住武田熙的左腕,将他摔倒在地。李尧臣不露声色,只礼貌招手说:“这才一个回合,三个回合定胜局。”武田熙满面涨红,从地上爬起来,耀武扬威地在场上转了两圈,突然间在李尧臣一侧,又扑了过来。这回李尧臣没躲没闪,只是原地运用绵掌法,让武田熙抓抓不住,推推不动,不管使啥招用啥力,总是落空。待武田熙洋相出够,李尧臣抓住他的一个破绽,用“夫子三拱手”的内功发力,一下子把武田熙扔出一丈多远,倒在地上。

  武田熙腾地跳起来,走到两个日本兵旁边,“唰”地拽出两把战刀,顺手扔给李尧臣一把。看来武田熙输红了眼,非要真刀真枪与李尧臣较量。这时的李尧臣头脑异常冷静,立了个门户,专等武田熙动手。武田熙果然双手握刀,如旋风般劈砍过来,李尧臣发挥了“窜、闪、滚、翻”的搏击本领,上边用刀拨挡招架、下边用腿闪展腾挪,来回过招不到一分钟,武田熙已气喘嘘嘘,李尧臣抓住时机,放起飞脚,踢在武田熙手腕之上,他疼痛难忍,扔刀在地,蹲在一旁。武田熙从牙缝里挤出几字:“我的认输!”

  1943年,日本人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各处贴布告、摆擂台,要和中国人比武显示他们的霸气。李尧臣和一些中国武师气愤不过。他同当年在镖局的师叔焦鹏林商议,一起报名打擂。抽签结果,焦鹏林去天津、李尧臣去南京分别与日本武士比武。

  这天南京擂台,观众如潮。李尧臣和他的对手走上台来。日本武士个子不高,身上肌肉突显,腿脚硬朗。见李尧臣是个小老头,很为轻蔑地说:“你的行吗?”李尧臣满不在乎地说:“你就来吧!我先让你三拳。”实际上三拳让过,就摸清了对手的拳路。日本武士使出全身力气,向李尧臣连打三拳。李尧臣轻轻闪过,只是细看,也不还手,观察到了他的出拳方式和用力节奏,随后,李尧臣便大喝一声:“你下去吧!”猛地一招白鹤亮翅,飞挑在对方下巴上,对方双脚离地,一个倒栽葱便跌到台下,场上掌声如雷。

  此后,拳师李尧臣,为国为民,常存于心见于行。1945年至1949年间,他保护北京寺庙中的镇寺之宝;继续开办武术茶社,以此多次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同时加入和平解放北平仁人志士行列。新中国成立后,他支持女儿李桂珍率京剧团赴新疆工作,支持儿子参加国家建设;支援抗美援朝,率弟子义演;多次在中南海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被誉为“人民武术家”;曾向国家捐献古代兵器文物39件,国家领导人题词、名家书画、历史珍照百余件;培养李宗儒、柳琴等新一代杰出的武术家……

  1973年1月29日,这位著名的拳师、人民武术家,走过97年艰苦而光辉的岁月,与世长辞。李尧臣的光辉事迹,将同鼓舞斗志的《大刀进行曲》一样,世代传唱,万古流芳。 常海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