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十大元帅军衔一样,工资却分三等,朱德最高,贺龙与陈毅最低,标准是啥?

 老黄说史 2022-04-01

十大元帅军衔一样,工资却分三等,陈毅与贺龙因何最低?

新中国成立之初,部分公职人员是没有工资的,他们实行的是供给制。所谓供给制,简言之就是按大致相同的标准免费分配生活资料的一种分配制度。供给范围包括:个人的衣、食(分大、中、小灶)、住、行、学习等必需用品和一些零用津贴,还包括在革命队伍中结婚所生育的子女的生活费、保育费等。

1950~1954年,约有10%的职工(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员,包括解放区来的老干部、新参加工作没有家庭负担的青年学生(有家庭负担的青年学生实行工资制),以及部分国家机关留用的旧政府职员。1955年,供给制取消,全部干部职工实行工资制。

1955年,随着一五计划的逐渐完成,国家开始制定新的工资方案,实行“四定”,即“定职、定级、定衔、定薪”。其中,国家公职人员,按行政级别被划分成二十四级:一级594元,二至五级依次为536、478、425、387元。

级与级之间最多相差50多元,最少只相差5元。因地区类别不同,同级地方干部相差10~40元。同级别的军队干部比地方干部平均高出30元左右。这种标准,因年份与地区不同,工资额度随之有所调整。

全面实行工资制的1955年,我军开始首次大授衔,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将领被授予将帅之衔。其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为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

鲜为人知的是,同为十大元帅的贺龙与陈毅,其工资比其他元帅低了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初工资的发放标准,并非纯以军衔计,而是要考虑行政级别的。1955年的工资标准为,给大家普及一下存在差别的原因

朱老总时为国家副主席,行政一级,所以,是十大元帅中工资最高的,每月649.6元。

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都是军委副主席,行政二级,  补贴也比地方高,所以,每月可以拿585元。

贺龙与陈毅的工资之所以低于其他元帅,是因为大授衔时他们已转任地方,有了新的工作。

1954年,贺龙陈毅双双调任国务院副总理,虽然都还兼着军委副主席,享受的却是副总理的待遇,为行政三级,所以,在十大元帅中,两人的工资最低,月收入为510.4元,比其他几位副主席每月少了70多元。

那时的公仆意识非常强,心里装着的是国家民族、是天下百姓,对于自己的个人利益,是从不计较的,所以,尽管同为元帅待遇却不相同,也都毫无怨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