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的主战场,不好意思,真的不是东北战场

 金华303 2022-04-01

一直以来,关于解放战争都有一个典型的盲目认知,就是想当然认为东北战场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原因大概不外乎:共军方面“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力争东北的总体战略方针,东北野战军是解放军的根本实力和绝对主力,“得东北者得天下”,等等。

文章图片1

这些说法,客观说,同样大有商榷的空间。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共军方面在东北所投入的成本,以及东北对于其争夺天下的战略重心地位。但评估解放战争的主战场,不能只看共军方面的情况,还得看国军方面的情况,而更重要的,应该着眼于战争全程中双方在各战区的兵力分布情况,这才是评估主战场的根本指标。解放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各战区国共军队都存在陆续投入的情况,所以初期的兵力分布意义不大,但一年之后,也就是1947年6月左右,各战区情况基本稳定,兵力分布数据就有参考价值了。

文章图片2

上图数据统计时间是1947年6月30日,我们可以看到东北战区国军只有7个正规军21个师15.6万人(加上非正规军共33万人),这一组数据在各个战区中非但不算突出,反而是垫底。也就是说,解放战争第一年国军在东北战区的投入,在各战区中着实排不上号。

另外一组数据很有名而且很权威,那就是1947年7月10日毛“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中提到的,我们梳理出来,且来看看:

文章图片3

不好意思,这组数据,东北战区的国军数量又是垫底。因此毛说:“敌军主力仍在南线……北线敌力较弱……”而数字最突出的,无疑是山东,几乎是其它战区的2-3倍。

这两组数据大致可以相互印证,实际情况应即如此。

那当时共军的分布情况呢,同一电报中也有体现,梳理如下:

文章图片4

虽然可能会有头等二等质量上的差异,但数量上,东北以32个旅领先全军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两相对比,东北野战军在实力基本最强的前提下(其实此时东野的真正战力难说真的强于华野),但所面对的国军数量或者说所承担的作战任务,竟然是各个战区中最少的。因此,即使只论解放战争第一年,东北战区是主战场的结论,恐怕站不住脚、甚至都不能让人信服吧?


再一年后的1948年8月,为应付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国军的兵力分布和编制情况有所调整,数据梳理如下:

文章图片5

其中前五个号称五大战略集团,是和解放军五大野战军正面硬刚的一级编制,我们看到东北剿总的数量在14个军,这个数字虽然排名第二,但相比其它并没有多多少,而相比徐州剿总的31个军,甚至还不到一半。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战略决战阶段,东北战场都仍然不是国军的真正重心所在。

当时共军的分布情况和兵力数量基本都很清楚,其中东北野战军正规军70万人,加上军区部队共百万,实力位居全军无可争议的第一;而华东野战军正规军只有36万人,位居第二。
但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情况下,中央军委和毛对于作战任务的安排极为耐人寻味,1948年9月7日毛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电报中提到:“今年七月至明年六月,我们希望能歼敌正规军115个旅左右。”
具体任务分配情况如下:

文章图片6

我们看到,即使东北野战军的实力几乎是华东野战军的2倍,但作战目标和任务居然还不如华野(35:40)。同时,东野面临的敌人是14个军,而华野面临的国军却是31个军。国共双方对东野和华野两大战区的这种共同“偏心”表现,也真是够了。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东北战场的几个基本结论:
1、东北野战军经过初期困难之后,军队数量、实力一直领先全军,越朝后越强大,多数时候稳居第一;
2、东北战场当面国军的数量,前期一直在各战区中处于倒数位置,后期逐渐赶超上来,但也只达到各战区平均水平略强的数值;(这里备注下,数据和质量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东北国军的确有精锐部队存在,这也不否认。但数据自有其意义,至少是主要衡量标准,毕竟没法量化的东西无从评价。而即算都论质量,东北国军精锐也难说一定比
华东中原的质量高。)
3、东北野战军的作战任务与其实力不完全匹配。在辽沈战役之前,东野的实际输出并不能让其他兄弟战区满意。
而以这些结论推演,有一个更大的结论自然呼之欲出,那就是:东北战场从来不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即使东北野战军的实力的确冠绝解放军。
至于主战场在哪里,如果您真的细致看了上述各组数据,相信这个答案并不难找。应该说,在华野分兵之前,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毫无疑问是华东战场(主要在山东和苏北),1947年3月,国军重点进攻山东便是其表征之一;其后,由于中野跃进、华野分兵,作战区域出现扩大和交叉,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应是华东中原战场,最后的大决战淮海战役由华野和中野共同上演,也就不难理解。而淮海战役的最终捷报对此体现的淋漓尽致——
“伟大的淮海战役已于今日上午十时全部胜利结束……至此,全国最大主要战场——徐州战场国民党军队已完全肃清。”
注意这个“全国最大主要战场”,有力说明了解放战争的主战场究竟谁属。
而共军各个野战军的歼敌总战绩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公认权威数据如下:

文章图片7

实力最为强大的东野,总战绩却仅仅排在第三,表面看起来很突兀,但却是历史真相的真实反映,毕竟数据不会骗人。而华野不仅歼敌总数30%,而且华野中野加起来,占到了歼敌数的58%,也就是说,国军有近六成的总兵力是在华东中原战场上被消灭的。这才是解放战争真实的主流过程,这也反证了,华东中原战场才是解放战争真正的主战场。
这个结论,如果是站在国军角度看,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且几乎没有任何争议。但站在共军角度看,因为共军重心一直放在东北,南线各军在“计划”中都是为了东北争取时间和作出防御,反而容易造成很大的认知误区。
应该说,从一开始,共军方面的确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东北战区和东北野战军身上。然而,由于东北野战军强力发育却“猥琐”输出,迟迟未能拿出符合其实力的强势表现,反而是华野、中野等部队异军突起,创造了战前没有想到的战争意外,使得整个解放战争的实际走势和最终呈现,都远远脱离了共军高层的战前预测。
因此,对解放战争的总体研究,必须要纠正共军方面以东北为中心的传统盲目观点,因为它的确不符合历史实际。即使是在共军内部,华野和中野的突出表现,在战中也都已经逐渐征服共军高层尤其是毛,使得他一步步从以东北为主,转移到以南线为主。这个战略认知的转变过程,同样耐人寻味。以后我会再专门说。
而从这个主战场结论出发,再评论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谁更关键和重要,答案还会有争议么?就整个解放战争来说,当然是最主要战场的真正决战更具实质意义了。
所谓“一战定江山”,应该说,只有淮海战役担得起这个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