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姓十家有多强?唐太宗亲自修改《氏族志》,唐高宗:不准再通婚

 五星辉煌 2022-04-01

魏晋到隋唐这段时间,简直就是世家大族们的天堂。那时候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人,还有一种是士族。

拥有士族血统的人,简直就跟自带主角光环一样,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这就有点儿类似某度那边的高种姓人。

关键是,你看不起谁,也不能看不起皇族吧?你别说,这帮人还真不把皇族放眼里。为啥?因为士族的巅峰时期,曾经一度凌驾于皇权之上。东晋时期,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等士族集团,全都把司马家的皇帝当成傀儡一般。

所以到了唐朝的时候,这帮士族完美地把这个坏毛病给继承了下来,他们看不上自称陇西李氏出身的李家皇族,甚至不愿意跟他们通婚。

唐太宗那叫一个发愁啊,他曾经发牢骚地表示:有言在先,我跟这帮士族无冤无仇,可他们家族都败落成这样了,没人在朝中做官,为啥还一个个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呢?最可恨的是,还有不少人捧着他们,社会怎么发展成了这样?

文章图片1

一、士族惜士族,瞧不上其他人。

在唐朝,比较牛的世家大族主要有这7家: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他们合称为五姓七望,也就是五个姓氏,七大郡望。他们在家族内部,常常互相联姻,婚姻大事几乎成了垄断局面,完全不给外人机会。

李世民他们家,虽然也自称是陇西李氏的后裔,可人家陇西李氏本宗都不承认他们的合法性,为啥?因为老李家和鲜卑人混过血,已经不是纯种的陇西李氏了!

这说法虽然有点儿可笑,但的确是事实。李渊的父亲李昞,就娶了鲜卑贵族独孤氏为妻,这才生下了李渊。

李世民有时候也常常叹息:我们老李家,这么多优秀的儿女,怎么也不见五姓七望家族的人前来提亲呢?

也就是说,在五姓七望家族当中,就连皇族,都不是他们理想的联姻对象。这份骄傲,究竟源自于哪里?

文章图片2

南北朝时期,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当年东晋辅国将军王愉,密谋反对刘裕专权,结果事情败露,王愉一大家子都被刘裕给宰了。好在他那个14岁的孙子王慧龙只身跑到了北边,投靠了后秦。

后来后秦也被刘裕给灭了,王慧龙无奈,就投奔了北魏。到了北魏以后,崔浩的弟弟崔恬一眼就看出了王慧龙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为啥?因为他长着一个太原王氏典型的酒渣鼻!

一问之下,才知道,王慧龙还真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崔恬哈哈大笑:果然是天生的贵种啊!因此立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慧龙,还在仕途上各种帮衬王慧龙。

从这事儿上,我们就能看得出,士族与士族之间,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至于对于圈子之外的人,他们压根看都不看。

文章图片3

二、士族为啥这么拽?

士族很拽,这是连唐太宗都深有体会的。可他们为什么这么拽呢?这就要看看他们有几斤几两了!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士族力量,绝对不能被忽视。

第一,九品中正制,提供了士族壮大的温床。

九品中正制,这是曹丕和陈群躲在家里拍脑袋想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士族们的喜好。当时察举制被汉朝玩废了,曹操的唯才是举,又没有固定的标准。

因此把察举制拿出来修改修改,换个马甲,继续出台,就成了九品中正制。为啥士族对九品中正制如此感兴趣呢?原因很简单,对他们有好处。

这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大中正和小中正填写人才等级表,达标的就可以出来做官。而大中正和小中正,基本都是士族出身的人担任。

这下好了,这帮士族们一股脑把自己家的人全都拉出来做官了,基本垄断了魏晋时期的官场。所以说魏晋时期,士族的力量太强大了,官场上都是他们的人,你还能说什么呢?

文章图片4

第二,垄断教育资源。

其实我觉得,相对于垄断官场来说,垄断教育资源,这才是更可怕的事情。为啥?因为你们这帮人剥夺了普罗大众受教育的资格,这哪行呢?

可现实偏偏就是如此,由于当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士族家庭的孩子,必然是受到很好教育的。比如说王羲之、谢灵运这些人,能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离不开他们的基础教育。

但是他们很担心其他人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后,来跟他们家抢饭碗,这就麻烦了。所以说魏晋时期当局对民间教育,非常消极,甚至不想办。

当然,你可以上官学,可进入官学,是要有一定身份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普通人家的孩子,那还真对不起,没资格进来!

再说了,你买得起书吗?那时候的纸张多贵,用来买粮食不香吗?所以说,士族集团看自己人,那个个都是精英,再看其他人,全都是文盲。

第三,出了一系列名人。

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士族集团的天堂,因为他们向前进,可以建功立业,向后退,还能够隐居做富家翁。这一时期左右天下格局的名人,基本上都来自于士族集团。

  1. 首先,琅琊王氏家的王敦、王导两兄弟,一个把持东晋军事,一个把持东晋政务,几乎把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当成了傀儡来看待,就问你牛不牛?
  2. 其次,陈郡谢氏家的谢安、谢玄,打赢了淝水之战,将前秦80万大军击溃,挽救了东晋王朝。
  3. 再者,谯国桓氏家的桓温,那就跟了不得了,把东晋4位皇帝当傀儡,手握重兵,多次北伐。他儿子桓玄更是建立了桓楚政权。
  4. 还有,清河崔氏的崔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身边的第一谋臣,若干计谋都是出自于崔浩之手,堪称国之柱石。
  5. 以及,太原王氏出身的王恭、王国宝,在东晋也是手握大权的高级官吏。唐朝的文化名人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都来自于太原王氏。

可以说,这段历史上的主要人物,都是来自于士族家庭,就问你,他们凭什么不自豪呢?有这多牛掰的祖先,想不自豪都难。

文章图片5

三、唐朝是怎么打压士族的?

第一招,修改《氏族志》

唐太宗曾经让手下人编纂《氏族志》,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老李家正名,告诉天下人,他们老李家是纯正的汉人豪族后裔。

可高士廉这帮人工作过分认真,居然没体会到老板的小心思。他们认真将天下人口和族谱进行细细分类筛选,最终将博陵崔氏出身的黄门侍郎崔民干评定为第一等士族。

好家伙,崔氏瞬间成了天下人眼中最牛的家族。这可把唐太宗给气坏了,老脸立刻耷拉下来了: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

手下人立刻知道怎么回事了,随即按照唐太子的要求,将天下士族重新做了个排序:皇族李氏当然排名第一了,长孙皇后他们家则排名第二,至于崔氏则沦落为第三了。

此后唐朝皇帝连续4次修改《氏族志》,多次将五姓七望家族当成重点打击对象。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手下这帮大臣,依旧以与五姓七望家族通婚为荣,这也没办法!

第二招,禁止通婚。

这一招够狠啊,是哪个人才想出来的呢?原来唐高祖时期,宰相李义府曾经打算为自己儿子找个五姓七望出身的老丈人,结果人家却瞧不起李义府的出身,果断拒绝。

李义府可是当朝宰相,这还了得?为了报复五姓七望家族,李义府开始怂恿唐高宗下令,禁止这帮人互相联姻。

唐高宗李治一拍脑袋,表示:对啊!阻断他们联姻,不就阻止了他们互相勾结吗?李义府你可真是个人才!

因此唐高宗下令,七姓十家出身的子女,不能互相通婚。这七姓十家包括了:

  1. 第一,陇西李宝家的6个儿子。
  2. 第二,太原王琼家的4个儿子。
  3. 第三,荥阳郑温家的3个儿子。
  4. 第四,范阳卢度世家的4个儿子、卢辅之家的6个儿子、卢溥家的儿子。
  5. 第五,清河崔宗伯家的2个儿子、崔元孙家的2个儿子。
  6. 第六,博陵崔懿家的8个儿子。
  7. 第七,赵郡李楷家的4个儿子。

这7大家族44个分支,主要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繁衍到唐朝时,数量相当庞大。彼此互相通婚,基本就是家常便饭。

可如今唐高宗却禁止他们通婚,这还了得?其实这么做适得其反,为啥?本来这些士族已经开始衰败,你这么一搞,人家反倒是有了优越感。你们看,你们家没有被禁止童虎吧?我们家特殊待遇,皇帝亲自下令不准通婚,这该有多厉害?

文章图片6

第三招,重点搞科举。

这事儿唐朝很多皇帝都干过,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大力推广科举,甚至发明了武举。就是为了打破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只有利用科举,将寒门子弟一个个提拔上来,才能逐渐遏制住这帮士族的发展。只可惜唐朝的科举,力度还是太小了,每次只招二三十人,对士族无法构成实质性的打击。

第四招,动武力!

虽说五姓七望家族,在唐朝已经落寞,可人家还是出了一大堆宰相。比如说崔氏在唐朝就有29名宰相。那些普通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为啥会这样?因为人家手握教育资源,就算你搞科举,也是这帮受到良好教育的士族子弟能考得上啊!

因此到了唐朝后期,五姓七望士族家庭发展还是不错的。黄巢发动起义以后,想让这帮人给自己干活,可人家觉得这哥们是土匪出身,压根看不起他。黄巢大怒,把五姓七望的核心成员抓起来一锅端了。

这一招对这帮士族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万万没想到,黄巢敢对他们动粗!从魏晋以来,得罪士族,基本上就甭想再守住江山了,很显然,黄巢不按照套路出牌,这是不打算要江山了。

文章图片7

总结:士族集团尝试过讨好老李家,可惜下场很惨。

也别说士族集团一直都很高傲,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瞧不起皇族,尤其是老李家这种手握实权的皇族。哪怕你是千年士族,也不能无视。

可为啥士族集团不愿和老李家联姻呢?除了嫌弃他们血统不纯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怕了!

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全都来自于太原王氏。太原王氏本还想尝试一下和皇族结亲,结果这两次结亲,都导致了相当惨烈的结果。

唐高宗的王皇后,被武则天陷害,遭到李治废杀。唐玄宗的王皇后,也被李隆基给废了,当年就去世了。所以说,人家怕了,贵为皇后都保不住小命,还不如嫁个普通的士族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