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津湖战役时,第9兵团都是南方部队?别忽视了山东兵的存在

 咫尺天涯寂满怀 2022-04-01

在解放战争中,9兵团所属各军的前身部队长期就在山东作战,华野所打的孟良崮等几个著名战役,也都是在山东,而山东显然不算南方,山东兵更不是南方兵。只是后来部队打过长江后,在当地进行渡海训练准备解放台湾而已。

我们这里就简单谈一谈9兵团所属各部的情况,以及在解放战争中的山东兵。

熟悉解放军征兵的朋友都知道,山东直到现在依然是兵员大省,而在战争年代更是如此。

在抗日战争中,山东的八路军有山东纵队,后来115师主力入鲁,大大强化了山东我军的抗战力量。

到抗战胜利时,山东军区的八路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已经发展到27万余人,占到了八路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强。此外冀鲁豫军区中,也有一部分是以山东兵为主体的。

抗战胜利后,我军抽调主力开赴东北,其中最大的力量便是山东八路军。

山东八路军是在115师的老底子基础上发展的,而115师的老底子则是红一方面军。当时老红军多是南方人,此时已经担任了各级主要领导职务,而较早参军的山东籍战士此时也已经成长为中级指挥员了,至于战士们的主体则肯定是山东兵。

开赴东北的6万多山东老八路,多是有着红军老底子的主力部队,战斗力极强,在这些精锐的基础上后来发展出了第38军、第40军、第41军、第43军的全部或主体,这几个军可都是四野中的王牌,而四野其他部队中也多有来自山东的干部或建制部队。

山东八路军主力大部分抽调东北后,还留下了一部分主力,这部分主力与地方部队升格合编为新的主力军。

比如当时的胶东军区,抽调到东北的第一批主力后来发展为了第41军,辽沈战役时坚守塔山的便是这支部队。

(注:四野第38军、42军、49军等部中也有胶东八路军成分)

大部分主力抽调到东北后,胶东军区以留下来的部分主力和升格的地方武装再次重建主力部队,后来组建了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

我们知道,这个华野9纵就是后来的27军,下辖的第79师、80师、81师,全部是从胶东部队中发展而来的。

其中第79师235团,也就是著名的“济南第一团”。

该团前身可追溯到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后来八路军整编后的番号是第13团,是山东八路军主力地方化后保留的14个主力团之一。

吴克华率胶东八路军主力开赴东北时,该团被许世友留下,后来则是27军中的头号主力团,同时也是我军战斗力最强的团之一。

一个胶东军区,先后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第41军、第27军两支主力部队,但这还没完。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野战纵队的组建带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因为我军当时已经形成了军区体制,野战纵队会以一个军区的主力部队为基础组建,主力调出后地方武装升级补位,随后又以新升格的主力编成新的野战纵队。所以说在老解放区,一个军区中便会先后组建好几个纵队,到后来统一番号时则改称军。

比如胶东在抽走第一批主力和第二批主力后,又组建了华野第13纵队,这个纵队就是后来的第31军。第31军组建后,胶东军区又组建了第32军。

其中到东北的主力发展为第41军时,部队的主体自然成了东北籍战士;而一直在华东战斗的第27军、第31军和第32军,兵员的主体就是山东兵。

除此之外,胶东军区还有其他建制单位和新兵补充到华野其他主力和直属部队中,比如20军的3个师中,分别各有一个团就是胶东部队补入的。

而据研究,在解放战争期间,胶东军区动员参军的人数高达285839人,在解放军各大野战军中发展的部队计有4个军、3个师、1个旅、4个大队、又约29个团。其中在华东地区作战的部队,兵员主体都是山东人。

以27军来说,其前身在淮海战役时就是华野兵力最多的纵队,战役前后虽然补充了不少解放战士,但来自胶东解放区的新战士也在源源不断地补充。

27军在备战攻台和援朝期间,部队建制有所调整,也补入了部分江浙战士和四川的解放战士,不过部队中的山东兵的成分依然是最高的。

另外多说一句,27军入朝作战时还配属了94师,该军原属32军,而这个军本身就是胶东最后组建的一个军,兵员主体也是山东人。不过因为主力都抽走好多批了,所以这个师的战斗力相对较低。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7军的一级战斗英雄有4人,其中有3人是山东人。

9兵团当时除了27军之外,还有20军和26军,以及分别配属的88师、89师。

其中26军的前身也是山东八路军,是在八路军山东军区鲁中军区主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抗战胜利后,山东的八路军主力一共编为了8个师,其中6个师的全部或大部开赴东北,整建制师只留下了第4师和第8师。其中第4师与警备旅等部队,后来发展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即再之后的26军。

在解放战争中,鲁中南区动员参军人数为172002人,26军即是补充对象之一。跟27军一样,26军也补入了相当数量的解放战士,但部队中山东兵的成分依然很高,尤其是战斗骨干方面。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6军的一级战斗英雄有7人,其中有5人是山东人。

在9兵团所属的3个军中,只有20军的主体不是在山东八路军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是新四军的老底子,其主力58师的前身可追溯到闽东红军时期,在抗日战争时也一直是新四军的头号主力部队。

所以在20军中,江浙兵比较多。

不过抗日战争结束后,20军的前身部队很早就北移山东了,当时新四军的形象习惯跟山东老八路有很大区别,吃穿住行都不一样,所以最初还有些不适应。

由于长期在山东作战,20军也补充了大批山东兵员,甚至有3个团还是胶东八路军升格来的,因此即便是20军中山东兵也有很多。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0军的一级战斗英雄有8人,其中山东人也有2人。当然了,除了江浙兵和山东兵外,20军中也补入了大批解放战士。

另外提一下分别配属的88师和89师,这两个师原属第30军,该军前身是华野第12纵队,是在苏北军区部队的基础上组建的,所以苏北人很多,当然该部中也有不少解放战士。

因此总的来说,当时在长津湖参战的9兵团3个军12个师中,26军和27军的7个师都是山东八路军发展而来;20军的3个师中有3个团也是山东八路军的底子,此外在战争中补入了大批山东兵员;只有配属的原30军的2个师应该没有多少山东兵,是以苏北战士为主的,不过苏北也并不算南方。

当时9兵团的总体兵力结构大体是这样的:

高级指挥员大部分都是南方人,要么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干部,要么就是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老红军干部。

中级指挥员里有一部分红军干部,主体则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较早参军的老八路和新四军,主要以山东人为多,其次是江浙人。

初级指挥员和战士中,山东兵和江浙兵很多,而且因为补入不少解放战士的缘故,还有很多其他省份的兵员。比如来自四川的解放战士,就有不少。

可以说此时9兵团部队中南方籍战士不少,但显然不能称9兵团是一支南方部队。实际上该兵团下属的几个军长期就是在华东区域作战,尤其是在山东作战为多。

山东地区的冬季不能说暖和,但还没有到极冷的程度,冬天冷的时候以零下几度的情况居多,零下十几度的情况较少,零下二十几度的情况极少。

所以当时9兵团对于冬季的理解,一般就是这个程度。但是绝对不是有些朋友所说的,9兵团是南方部队,都是南方兵,对北方冬季的寒冷一无所知。

可是在长津湖的温度,实在是太低了,最低温达到了零下40度,比往年还要低。我们可以想想零下几度、十几度和这个零下40度之间,还差着二三十度是个什么概念。

事实上当时保暖、饮食都有保障的美军都出现了大量冻伤,别说是缺少冬装和热食供应的9兵团了。9兵团中的山东兵是不算南方兵,可谁又经历过这种极寒天气条件下的战斗呢?

我们知道谈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冬装补给的问题。

实际上,当时对9兵团的使用,原定是到东北后有个整训时期,换装东北棉衣和新式武器后再参战的。

但是美军机械化行军的速度极快,人民军根本无法迟滞其进军速度,即便是13兵团入朝时,都无法按照原作战计划到预定地域作战,在第一次战役打响时,已经有韩军冲至了鸭绿江边,形势万分紧急。

尤其是东线地区,我军只有42军主力,美韩军先导和后续的兵力则达到10万人之众。

有人说9兵团所有准备都做好了再入朝就好了,其实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敌人怎么会等你什么都准备好了再进攻呢?

当时的客观形势是东路美韩军直指中朝边界,美军第7师第17团已经冲至鸭绿江边的惠山镇了。如果东路美韩军抵押鸭绿江边,封锁边境,侧击我西线主力又该如何呢?

事实上冬装和粮食一直也在补给9兵团,但是东线自然环境恶劣,道路稀少,我后勤力量在美军航空兵的压制下很难补给到位。

只是现在的不少人总是喜欢开着上帝视角,玩着瞬移大法来指点江山,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却完全忽视了当时的具体形势和客观事实到底是什么。真以为那些打了几十年仗的人,还不如你一个敲键盘的?

长津湖的胜利是艰难的,它远比我们大多数人想象得更加艰难。

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面对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9兵团中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老红军指挥员们,还是山东老八路、苏浙新四军的骨干,亦或是解放战争中大量参军的山东兵,还有大批的解放战士,大家想的不是困难有多大,敌人有多强就不打了,而是不管什么困难都要干,天王老子来了也照打不误!

冻饿减员那么大,战斗减员那么大,体能消耗那么大,部队战斗员缩编到了那种程度,为什么9兵团的志愿军战士们还要咬着牙一路追着打?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又是一种什么毅力?

9兵团命令“不顾一切困难和代价,继续组织所有还能勉强支持的人员,力争歼敌”的背后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答案其实很简单:后面就是鸭绿江了,不往前打难道还往后退吗?

网上的怪话我们懒得听,看看志司的评价吧:

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与敌苦战半月有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一师及第七师,收复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正由于东西两线的伟大胜利,基本改变了朝鲜的局势,迅速地转入对敌反攻。

而毛主席也评价道: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评价,同时也是整个9兵团永恒的荣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