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职场智慧:富不过三代,在于失去敬畏心,趣谈名相王涯悲喜人生

 理史论谋 2022-04-01

历史的职场智慧:富不过三代,在于失去敬畏心,趣谈名相王涯悲喜人生

王涯(764-835)-山西祁县-人,唐朝名相,835年在甘露之变中,王涯被腰斩。

1)盛极而衰,王涯身处漏舟不警觉

《独异志》记载,王涯为相奢豪,家中挖口井竟然用金玉做栏杆,把真珠宝玉都投水中,王涯就喝此井之水,不多久王涯和家人全在兵乱中被杀,聚敛的钜万家财也被人哄抢一空。

王涯由于盘剥百姓,深为百姓痛恨,《旧唐书·王涯传》说他被斩时百姓怨恨诟骂之,投瓦砾以击之”。

人这一生,要得到多少才真能满足!处再高的位置,如果不慎独自省,只能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与沉舟同没而不自觉。

人在逆境中低头容易,在顺境中低头难!逆境中,改变现状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促使我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冷静客观顺境太容易麻痹人,觉得一切都是自然和应该的,不会太珍惜,不会去反思,这样就慢慢失去敬畏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不自知不警醒。

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也在于此。

那么要想富过三代内在逻辑有三个:一是要有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二是人脉或平台的延续;三是始终戒惧的敬畏心。前两条让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后者则可以让你站稳与站得住。

2)阿依求容与落井下石,王涯一生没操守

王涯是那种毫无操守的人,他陷害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

《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815年由于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首先上奏章,要求惩治罪犯,这个事吧,白居易本身做得对,但是有些越位,引起宰相们不满意,就让人造谣攻击白居易,然后就把白居易贬为刺史,这时王涯站出来说,刺史不合适,应该更小些,于是白居易就到江州凉快了。

王涯在朝为相时也整天依容求存,《资治通鉴》记载,唐文宗提拔李训,遭到宰相李德裕反对,唐文宗说要不让他当个别的官职,时为宰相的王涯就说可以。

王涯是那种没有原则的人,也是损人不利己的人。

3)塞翁失马,不必介怀一时之得失

《资治通鉴·唐纪61》记载,王涯远房表弟王沐,又穷又老,从江南骑着小毛驴来投奔王涯,王涯一点也待见王沐,王沐在在长安两年才和王涯见上一面,王沐通过贿赂王涯家人就留下来以期能做个小官,不想甘露之变时王沐也在王涯家候着,就一同被斩了。

王沐投个亲吧,跟着被宰了。

同在甘露之变被杀的舒元舆有个同族孩子舒守谦,跟着舒元舆生活了十多年,因为舒家突然间就对舒守谦冷落白眼,舒守谦就悲叹离开了,最终只有舒守谦躲过灭门之灾。

王沐投亲求官末果遭连累被斩,舒守谦受嫌弃躲过无妄之灾。好事和坏事于人,谁又能说清呢?人的一生,一时之得失不必太过介怀于心。

4)被一阵风吹跑的宰相运

《太平广记》中记载一个趣事,唐宪宗让王涯起草任命卫次公为宰相的诏书,第二天,正等取用诏书时,突然刮过来一阵风,把草诏吹落到地上,左右赶忙去抢都没来及,唐宪宗就中止了这次任命。

卫次公(752-818年),山西太原人,为唐朝名臣,自幼谦和文雅,被视为国器,能坚持正义,能慎始敬终,《旧唐书·卫次公传》说他“自少入仕,历大寮,节操趋尚,始终如一,为众推重”。

名归实至的卫次公因一阵风的意外错失宰相之位,成功需要诸多条件,生命中存在太多不可把握的因素,很多意外与未定的成全或遗憾充满了人生的每个瞬间,生命的美好与精彩也在于此!

了解历史得失,走好我们自己的人生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