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状病毒病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导致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毒,被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即SARS-CoV-2。 冠状病毒,是具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 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即新冠病毒,其实是一种β属冠状病毒,与一些蝙蝠冠状病毒属于近亲。 新冠病毒通过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侵入人体细胞。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上,有能与ACE2结合的受体结合结构域。 传播 人传人,是主要的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目前认为,在2米范围内,经呼吸道颗粒传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颗粒会随着呼吸道分泌物向外扩散。若他人吸入、或其黏膜与这些分泌物直接接触,则可能被感染。 若健康人的手,被这些分泌物污染、或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再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口,则也有可能被感染。 新冠病毒,也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途径,进行更远距离的传播, 即:吸入了存在于空气中的病毒颗粒而被传染。 该病毒可能在通风不良的封闭空间进行更远距离的空气传播。 传染期 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就具有传染性,而且在病程早期的传染性最强。这才是新冠病毒感染一直在肆虐人类的最大原因。 发病7~10日后不太可能传播病毒,特别是免疫功能正常的非重症感染者。 阻止传染的措施 与COVID-19患者的距离越近、接触时间越长,病毒传播风险就越高。 个体防护措施: ●勤洗手,尤其是触摸公共场所的物体表面之后。如果手无明显污染,也可使用含至少60%乙醇的净手液。 ●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挡口鼻。 ●避免触摸眼、鼻和口。最近不建议佩戴隐形眼镜。 ●确保室内充分通风:打开门窗、在窗前放置风扇以向外排出空气、持续运行暖风机/空调风机,以及使用便携式高效分子空气过滤系统。 ●对常触碰的物体和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群体防护措施 ●推荐大多数人使用医用口罩:佩戴口罩或取下口罩时,不要碰到眼、鼻、口;佩戴口罩前、和取下口罩后应清洁手。戴口罩后,依然保持社交距离和注意手卫生。 一定要晓得:口罩并没有妨碍气体交换,包括对有基础肺病的患者。 ●保持社交/身体距离 为了尽量减少与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这是SARS-CoV-2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危环境下的筛查 筛查的目的,是为了提早发现患者,从而阻止更多人被传染。 ●其他公共卫生措施 ①保持社交/身体距离的指令 ②居家指令 ③关闭学校、会场和非必要业务 ④禁止公共聚会 ⑤旅行限制和出入境筛查 ⑥积极进行病例识别和隔离(将感染者与其他人隔离) ⑦接触者追踪和隔离(将接触者与其他人隔离) 隔离quarantine 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应监测症状、并且自行隔离。隔离虽然让人很不适应,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试想,一下子几千人都要住院,医疗照护机构但压力骤增,肯定没法一下子满足那么多患者的要求! 如果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缓慢到达发病高峰,那么照护者就有足够的精力来充分救治每一名患者,那么死亡率才会大大降低。 所以,隔离的目的就是阻止传染病的爆发,为健康照护者,科研工作人员争取时间,从而能最大限度的为大家的持续健康保驾护航。 一旦科学家们研制出了特效的药物,新冠肺炎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