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徵祥家族墓园 陆徵祥(1871

 新用户8926AVU2 2022-04-01
陆徵祥家族墓园。
陆徵祥(1871-1949年)曾任驻荷、俄,瑞士公使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外交总长,国务总理。该墓安葬着陆徵祥的祖母和父母。
墓园座东南朝西北,立面仿古希腊神庙,墓室四壁镶嵌着北洋政府首要、各界名流如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段祺瑞、溥仪、康有为,伍廷芳,孙宝琦,陆润痒等五十余人的题词石刻,弥足珍贵。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趁机侵占了德国控制下的青岛。由日本公使日致益向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
袁世凯派外交总长陆徵祥负责与日本谈判。陆徵祥采取能拖就拖的方式。他说:我身体不好,周六日不上班,周一到周五也只能来谈两次,每次只谈两小时。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暗中把消息透露给英美,让他们出面向日本施加压力。
谈判的时候,日本人滔滔不绝的讲述条约的内容,而陆徵祥低头吹着茶水的热气。日本人讲完了,陆徵祥才慢慢抬头,说:你们刚才说了什么?我都没听见。让日本人哑口无言。
袁世凯仔细审阅了“二十一条”之后,对每一条都进行了批注。
比如“日本人提出租界要延长使用期限,”袁世凯批注说:没关系,让他多住几年。
“日本人提出要雇佣日本人做顾问”,袁世凯批注说:没关系,多给几个钱把他们养起来。
“日本人提出开拓团进入中国东北”,袁世凯批注说:你敢来,我就派警察把你们都看住,让你们哪也去不了。
在袁世凯,陆徵祥等人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据理力争下。最后在北洋政府和日本签署的史称《中日民四条约》里,已经没有当初“二十一条”那么苛刻的条件了。
后来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陆徵祥拒绝签字,力争青岛主权。最终在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了青岛。另外还从德国获得了8400万元的战争赔款,因为当时德国战后经济比较困难,所以这笔钱是分成两部分来支付。一部分是以现金支付,另一部分是以股票债券来代替。
而且这还不包括不再支付给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庚子赔款,以及没收他们的在华资产。要是全加起来,总价值不下两亿。这是中国近代对外战争中唯一一次获得赔偿的。摘自《被遮蔽的北洋修约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