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绣——来自针尖与丝线上的非遗文化

 发现城市之美 2022-04-01

昨晚,中国首档非遗主题晚会

《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在CCTV-6电影频道全网播出。

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国拥有民族世代相传的无数结晶,

目前我国共有42个项目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

位居世界第一。

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骄傲的同时

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与守护。

发现君留意到本次晚会介绍的十项非遗作品中,

有两项是关于刺绣的,分别是苏绣和苗绣,

苏绣“一笔千线”,其最大的特点是精细。

苗绣技艺工艺独特,

用质朴的方式表达对世界一切美好的灿烂愿景。

匠心传承人们都有着对该技艺的不同故事,

但都表达出同样的坚守信念和传承理念。

这不禁让发现君想到之前采访的

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惠芳大师。

潮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主要流派。

 历史渊源:男子竟更精于绣工? 

清宣统二年(1910年)六月五日,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

国际性博览会上,

来自广东潮州的刺绣《郭子仪拜寿》荣获金奖,

参与绣制的24位男绣工被誉为“刺绣状元”。

在早期潮绣中,男子更精于绣功,

其浮雕立体的垫高技法和金丝绒线的结合,

让绣针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更加打破了“男耕女织”的社会认知,

成为潮绣的一大特色,而被广为流传。

潮绣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在历史的长河中饱汲了凤山韩水的精华。

潮州人的精致细腻、心灵手巧,

再加上刺绣工艺的代代相传,

使潮绣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

匠心传承人的故事

十几年勤学苦练,一朝登顶

康惠芳,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她从16岁那年学做针线活,靠绣“枕头花”换粮食。

或许是天资聪慧,康惠芳对潮绣很快就上手了,

随后进入国营潮绣厂,师承潮绣大师林琬英。

十几年来,勤学苦练,

终成一位名副其实的绣娘,

练就一手精湛的潮绣技艺。

1982年,她参与绣制潮绣大师林志成的作品《九龙屏风》,

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百花奖”金奖。

发展与忧虑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潮绣带来了新的变化。

潮绣开始走出国门,在境外深受青睐。

康惠芳看到了潮绣的美好前景,

决定自己创办潮绣作坊。

出自康惠芳之手的潮绣《百子图》

一个女人白手起家,

创业之初的艰辛可想而知,

最困难时连工资都发不起。

后来经过一番摸索,

她找准了市场定位,

设计的绣品开始被认可,

生意也渐上轨道。

可现代生活条件好了,潮绣传承反而出现断层

针法是潮绣的精髓,由于绣工缺失,

市场上一些绣品只能依赖机器,效果粗糙。

为避免针法失传,康惠芳挑起了潮绣传承的重任。

在治理与潮绣创作的同时,

竭力培养后继人才,授艺培徒已有三百多名。

正是因为有

林智成、康惠芳这样的潮绣艺人

坚守付出与创新,

使得潮绣这一文化瑰宝得以薪火相传。

传承与创新

将当下人们喜爱的元素加以放大展示,

进而引发大家的共鸣,

使其真正的走进百姓的生活,

让它具备商业价值才能真正的代代相传。

如今,潮绣饰品无处不在。

明星婚礼上的中式礼服

刺绣也会用到潮绣。

男生的这件金龙盘绣真丝服,象征吉祥的刺绣图案有纹龙、立水、卧水以及帝王专有的“十二章”。

女生身穿的潮绣裙皇,全身彩金线三维立体龙凤纹刺绣,衣角为传统的平角样式,寓意四平八稳、白发齐眉。

从植根民间的生活用品,

到潮绣与现代潮流设计的结合,

使其成为现代国潮时尚中的一员,

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技艺本来是没有温度的,

但是正因为融入了手艺人的心血便热了起来,

而作品也本没有生命,

正是因为注入了灵魂才活了起来。

《发现城市之美·潮州》也是注入了关于潮州的原生态文化的灵魂,才得以成册。

华夏文明闪耀今朝,

无数传承一路走来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继续砥砺奋进,并肩前行。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还有太多太多要讲的故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