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传千古的中华经典佳句集锦(音序RS类)

 蔓萝花 2022-04-01

R

让得祥,争得殃。

语出清·金埴《不下带编》一卷。 谦让的人,会得到吉祥;争强好胜者,将招来祸害。

让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

语出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让利于人比争夺利益更精明,逃避名声比争夺名声更明智。

让人为上,吃亏是福。

谦让是为人的美德。

饶君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三:一作“湘”。 纵使你能用尽三江之水,也难以洗掉今朝满面的羞愧。

饶君走上焰摩天,脚下腾云须赶上。

纵然你走上火焰山、摩天岭,我脚下腾云驾雾也要赶上。表明了一种坚定不移要追赶上的决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能够懂得宽恕别人的人,不会是呆子;痴汉是不懂得宽恕他人的。

饶人是福,欺人是祸。

宽恕别人会有福气,欺凌别人会有灾祸。

惹祸只因搬口舌,招愆多为黑心肠。

语出明·愍山大师《醒世咏》。 愆(qiān):罪过,过失。 全句意为:惹祸主要是因为搬弄是非。犯罪多半是因为心太黑。

热不占人风头,冷不占人火炉。

意在教人勿与人争利,好事莫抢先。

人比人,气死人。

世上的事不可能绝对公平。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所处的环境、地位、待遇也不相同。如果我们与那些幸运儿相比,难免气愤不平。

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人必须首先学会自爱,然后才会得到别人的爱。人必须首先自己努力,而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侮:轻慢。 全句意为:一个人被别人看不起,首先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自爱。

人不婚宦,情欲失半。

语出《列子》。 人不追求美满婚姻、高官厚禄,情欲也就去了一半。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

《西游记》第六十二回——明·吴承恩   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译文  陛下,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如果爱风姿卓越的人,如何捉住妖怪啊?

人不可有傲气,士不可无傲骨。

傲气与傲骨,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傲气者,骄傲自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傲骨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气节。

人不勤劳不得富,马无夜草不得肥。

有一种说法:“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马无夜草不肥”,这是真理,因为马在夜间尚须饮食;而“人无横财不富”则是歪理。所谓“横财”,多指不义之财。获取非分之财,必然招来不幸的后果;而要正当地致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

人不求人一般大,水不流来一般平。

一作:人不求人一般高,水不下滩一展平。 俗话说:“上山寻虎易,开口求人难。”求人乃世间一大难事。 全句意为:不求人时,大家一般高;求人时,往往比别人矮一截。

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语出元·无名氏《冻苏秦》。 对人不把道理说清楚,别人是不会明白的,就好比木头不用钻子去钻,就无法穿透它。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诛:杀戮。 全句意为:“人如果不为自己着想,天地都不会容你。”此句常常成为极端个人主义者自私自利的遁词,应予以批判。人为自己,但绝不能损人利己。

人不为己鬼神怕,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如果没有自私之心,连鬼神都害怕;人到无欲无求时,品德自然高尚。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语出明·愍山大师《醒世咏》。 有人玩弄诡计自以为聪明伶俐,而上苍自然会出来主持公道。

人从小时教,马从驹时驯。

培养人才,须从幼时起就加强教育;就像驯马也要从小马开始。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语出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人在愁闷无法排解时,是无法理会的;即使遇到与人情无关的事物,也会伤心不已。

人到事中迷,就怕无人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糊涂;关键时候,就怕没有人来提醒他。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到中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好似出山的猛虎一般。

人的贪心高过天,做了皇帝想成仙。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明智者,贵在能节制自己的私欲。

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劳动的人多,创造的财富就多;享受的人少,消耗的财富就少。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们害怕恶人,但天不怕恶人;有人欺负善人,但天不欺负善人。唯心主义者认为天上有神灵,天是公正的。

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么做什么事都是空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语出《论语·为政》。 一个人没有诚信,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语出《汤子遗书》。 人不是草木,怎能没有感情呢!

人非善莫交,物非义不取。

不是善良的人,不要与其交往做朋友。不义之财不可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语出《春秋》。 人不是圣贤,怎会没有过错呢!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语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人并非像尧舜那样的圣人,谁人能够尽善尽美呢?

人逢利处难逃,心到贪时最硬。

人遇到有利益的地方很难离开,心在有贪欲时最厉害。

人逢喜事精神爽,恼闷愁肠瞌睡多。

元·无名氏《草桥惊梦》:“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瞌睡添。” 人遇到喜事精神特别爽快,而遇到烦恼愁闷时,精神萎靡不振,就容易瞌睡。

人逢忠义情偏恰,事到颠危志益坚。

人遇到忠义之士,感情会特别融洽。而遇到危险的事时,意志会更坚强。

人逢忠义情偏恰,事到颠危策愈全。

语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 遇到忠义之人,就觉得感情特别融洽。事情到了危急关头,对策就会愈想愈周全。

人该省事,不可怕事。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人不应该无事生非,制造麻烦;但对于别人制造的事端,也不必害怕,而应从容应对。

人该顺时,不可趋时。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人应该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但不可跟风、赶时髦。

人高惹祸,树大招风。

所谓“高处不胜寒”,人处于高位,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就好比高大的树容易招风一样。

人各有心,心各有思。

每个人的心都是不一样的,各人有各人的思想、观点。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人贵在有志气,有志者方能有所作为;而要想有大作为,必须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在世上希望留下好的名声,诚如孔子所说:“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意为:君子忧虑的是,身后不被人称道)

人过一年长一岁,树过一年枯一枝。

“人生岁月增中减”,人生的岁月在一年年的增加中也在逐渐减少。人总不免一年年地走向衰老。

人好不用乖,心好不用斋。

只要人的德行好,不一定就要如何的乖巧;只要心存善良,也不一定非要吃斋(素食)念佛。

人或罹谮,比肩狐疑。

语出唐·刘禹锡《口兵戒》。 或:若,倘若。罹:遭遇。谮:诬陷,中伤。比肩:原意为并肩,引申为众多。 全句意为:人若遭遇诬陷,众多的人就会对你产生怀疑。

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最佳。

语出唐·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 是否贫富,不必计较;唯有读书,才是最值得人高兴的。

人架人无价之宝,人坑人无底深坑。

人帮扶人乃无价之宝,人坑害人乃无底深坑。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扶持,这是最可宝贵的;而坑害别人,乃是一种莫大的罪恶。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语出唐·李商隐《一片》。 沧海桑田,人世间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应珍惜美好时光,不要错过佳期。

人间成败论英雄,野史荒唐恐未公。

野史中那种“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英雄史观,未免荒唐、不公正。

人间五福,惟寿为先。

五福:指人的五种福运。《尚书》指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全句意为:人世间有五种福运:长寿、富贵、康宁、德望、善终,长寿乃是第一位。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别人见到老年人就生气,我见到老年人则高兴。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人们看待事物,往往只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而看不到它有害的一面,就像鱼儿只看见食饵,而看不到鱼钩一样。

人将语试,金将火试。

黄金用火烧,可以知道它的真假;人通过谈话,可以了解他的思想。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人能敬我,我更应尊敬别人。

人尽才,百事兴。

如能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出每个人的积极性,那么社会就会出现百事兴旺的局面。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让人充分发挥他的才能,让物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人虽然分别在两地,但思念的心情却相同。

人聚则强,人散则尫。

语出清·魏源《默觚·治篇》 尫(wāng):弱。 全句意为:人心凝聚则国家强盛,人心离散则国力削弱。

人靠心好,树靠根好。

树的生长靠根部吸收养分;人在社会生存,靠良好的心态。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诚所谓:“善有善报。”

人来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当别人有困难向自己求助时,自己能像及时的春雨般给予别人帮助;而当自己有难向别人求助时,别人对自己却冷若冰霜。形容开口求人的不易。

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

人有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之分:青春,不只是人生的一个时期,更是一种心态。有些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有着年轻的心态,因此,充满青春的活力;而有的人,年纪不大,却暮气沉沉,以致未老先衰。

人老不坠少年志,白头惟有赤心存。

人虽然老了,但少年时的志气,还依然存在;头发白了,还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人虽老却仍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这样便能老当益壮;人虽贫穷,但仍胸怀大志,这样便能穷且益坚。

人美在心,话美在真。

人的美丽在心灵,言语之美在于真诚。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

语出宋·王安石《松》。 人活到一百岁,自古以来就很稀少;而松树即使长到千年也还不算老。由此可见人生的短暂。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语出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为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就不会有祸患;做事不昧着良心,睡觉自然就安宁。

人挪活,树挪死。

一作:树挪死,人挪活。 挪:移动。 全句意为:树移动,很容易死;而人才的流动,会使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怕不要脸,树怕剥掉皮。

树剥皮就会枯死,人若不知廉耻,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人怕老来穷,禾怕午时风。

禾苗中午被太阳炙烤,如遇大风极易枯死。而人到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无以谋生,如果穷困,更是雪上加霜难以生存。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伤心乃是对人最大的伤害,就像树被剥皮一样(树被剥皮后,即会枯死)。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语出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二十三卷。 人如果能受到公平的待遇,他就不会有怨言,就像水在平地不会流动一样。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语出明·吕坤《续小儿语》。 受人欺负,不是耻辱,盖因错在欺人者;让别人见到自己就害怕,并非自己的福气,盖因怨者必思报复。

人弃我则取,人争我不争。

语出清·彭靓娟《四云亭全传》二十。 别人丢弃的,我将它收取起来;别人争夺的,我不去争夺。

人前莫说人长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语出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不随意说别人是非的人,才是真正高明的人。

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一个人如果与别人斤斤计较,那么背后就会说别人的坏话,从而引起是非。

人前做得出的方可说,人前说得出的方可做。

语出《史典·愿体集》。 在大众面前做得出的事,才可以说;在大众面前说得出口的话,才可以去做。意在说明:说话、做事要能见得人,方才是光明磊落。

人情不啻沙间蜮,世事须防笑里刀。

蜮(yù):古代相传为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害兽。 全句意为:人情险恶如同沙间害人的蜮,与人相处须提防有人笑里藏刀。

人情逼似债,头顶锅儿卖。

逼似:一作“急如”。 全句意为:送礼的人情,像欠下的债一样,以至于不得不变卖生活必需品去送礼。形容对人情债的无奈。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谿。

语出明·刘基《梁甫吟》。 倏忽:很快地,忽然。谿(xī):同“溪”。 全句意为:人情早晚会发生变化,平地突然间也会变成山路。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语出晋·王赞《杂诗》。 怀念故乡是人之常情,就连飞到异地的鸟儿,也想飞回自己以前栖息过的树林。

人情冷淡何足怪,世态炎凉莫认真。

人世间那种趋炎附势、冷淡贫贱的情况是不足为奇的。不必对这种世态炎凉的现象太计较。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人情的忽冷忽热,反映出世态的趋炎附势。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与人相处,要心存厚道——宽恕、包容别人。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日后也不会结下冤仇。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与人相处,不要只知道好的时候,犹如春天般的温暖;只怕发生矛盾时,就会犹如秋天般的冷漠。有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情若似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二十卷:“人情若比初相识,到底终无懊恨心。”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果能像最初相识时那样,那么相处到最后,也不会有怨恨之心。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人情好像水一样有高有低,世间的事情像浮云一般变化多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人类社会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社会,我之所以能够生存,正是依靠了众人对我的帮助。既然社会对我作出了贡献,因此,我也应该为社会——也即为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苦不知足,得陇复望蜀。

语出明·周履靖《锦笺记》三十七。 陇:今甘肃一带。蜀:今四川一带。得陇望蜀典出《后汉书·岑彭传》:“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此句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后半句一作:五颜六色。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一百个人的个性都是各不相同的。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人身最重视的是体力元气,而国家最重视的是人才。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语出明·文嘉《今日》。 人就是活到一百岁,能有多少个今日;如果不懂得珍惜每个今日,实在是太可惜了。

人生百岁中,孰能死前足。

语出唐·澹交《效古》。 人生一世,不过百年左右,怎么肯在去世前就心满意足了呢?

人生百行,孝弟为先。

在人生的各种行为规范中,孝顺父母、敬重兄长是最重要的。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语出《汉乐府·西门行》。 一作:人无百年寿,常存千岁忧。人的生命往往活不到一百岁,然而却常常忧虑着更多的事情。

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

语出唐·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之一。 人生不经过磨难,怎能很快地增长自己的见识呢?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语出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人生期待满足,何时才能满足呢?人在未衰老时,能有闲适的心情,才是真正的清闲。

人生道路艰,辛酸胜于甜。

人生的道路是很艰难的,所遇到的辛酸往往超过了甜蜜。

人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语出明·佚名《香山记》。 宿命论者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的,一点也由不得自己做主。

人生短暂如朝露,只争朝夕须抓紧。

人生短暂好比早晨的露水,因此要抓紧时间——只争朝夕。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语出清·顾炎武《秋风行》。 人生的富贵荣华很快就会过去,唯有立下功勋的光荣,才会流芳百世。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语出晋·陶渊明《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最重要的,首先是吃饭穿衣。

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有胸中万斛宽。

语出宋·陆游《早春出游》。 人生怎样才能适应这艰难的世道呢?唯有依靠自己能够包容的宽广胸怀。

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

人生难免会有相遇到的时候,不要因为一点小的怨气而声色俱厉、大动干戈。

人生健康是财富,工作狂人非所宜。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工作中要善于劳逸结合;那种不顾身体健康的工作狂,是不值得提倡的。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语出唐·杜甫《徒步归行》。 结交朋友不必计较年龄的老少,刚开始也不一定志趣相同。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语出唐·贺兰进明《行路难》。 结交朋友,要始终如一,不要因为机遇不同而中途分手。

人生苦短,宇宙无限。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而宇宙却是无限的。

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人要依靠大脑的智慧和双手的勤劳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人生留得丹青在,纵死犹闻侠骨香。

丹青:丹砂和青雘两种矿物颜料,为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红、青色,也泛指绘画。古代朝廷为表彰有功之臣,将其图像画出,以资纪念。《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全句意为:人生立下功业,虽死也能流芳百世。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语出唐·白居易《太行路》。 古代妇女受制于男人。“三从四德”规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生的苦乐都由男人决定。

人生难逢开口笑,富贵荣华总是空。

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人生最难得的是生活得开心。

人生能知足,烦恼一时除。

语出弘一大师《晚晴集》。 人的烦恼往往是因为私欲而起,如能知足,就不会有烦恼。

人生岂草木,寒暑移此心。

语出唐·刘湾《拟古七首》。 人生怎么能像草木那样,随着冷热而变化呢?

人生曲曲折折路,世事重重叠叠山。

人生的道路曲折,一帆风顺者少。世事纷繁复杂,犹如重重叠叠之山。

人生如戏,聚散无常。

人的一生就像演戏一样,团聚与离散都很难预料。

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语出唐·李白《古风》。 人生的历程充满着惊涛骇浪,世间的道路总是曲折的。

人生若朝露,芳名千年颂。

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一样短暂,只有好的名声才会流芳百世,被后人所称颂。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大限:死期。 全句意为:人生好像鸟儿一样,同在一个森林里栖息;当灾难临头时,便各奔东西。

人生岁月增中减,世间事物盾与矛。

人生的岁月在增加中也在逐渐减少,世上的一切事都充满着矛盾。

人生无常,富贵难料。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人生的机遇没有一定,富贵是难以预料的。

人生相遇贵相知,孰谓世间无伯乐。

语出《雁门集·题瘦马图》。 人生相遇,贵在彼此知心,谁说世上没有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呢!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花草只有一春的繁荣,人只有一世的生命。意在教人珍惜生命。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语出明·于谦《静夜思》。 人生本来就很短暂,能活到一百岁的也很少,怎么能一天到晚忧愁烦恼呢?这是劝人活在世上要尽量过得乐观、豁达。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语出明·王世贞《鸣凤记》。 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下。迷信者指人死后灵魂归宿的阴间。此句意在教人及时行乐。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语出《后汉书·张衡列传》。 人的一生重要的在于勤奋,如果没有向上进取的精神,怎能有所收获。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人生在世,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语出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泛舟江湖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语出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 人的一生就是活到一百岁,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一眨眼的工夫。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语出唐·陶翰《赠郑员外》。 人生立下宏伟大志,贵在建功立业。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非。

一个人最愚蠢的,是不爱听别人说自己的过错;一个人最坏的,是喜欢谈论别人的过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出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有谁人能不死?重要的是,要让历史留下自己的一片赤心。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语出宋·欧阳修《玉楼春》。 人有时总是为情所困,这种烦恼完全出自于内心,而与外界的客观环境无关。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是闲。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何时才能满足呢?人到老年忙里偷闲,才能得以休闲。

人世无足,足在寡欲。

语出明·徐祯稷《耻言》。 人在世上,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要想满足,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正所谓:“知足常乐。”

人是衣妆,佛是金妆。

一作: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人要靠衣服来装扮,佛要靠贴金来装扮。说明包装的重要。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语出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世间一代一代的传承兴替,过去的成为历史,未来也将成为现实。人类从古到今的历史,总是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前进。

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婆。

人生就是活到一百岁,又能有多少时间呢?光阴似箭,原来做新媳妇的,现在已经成了婆婆。

人谁不善始,鲜能克厥终。

语出晋·阮籍《咏怀诗》。 人们做事,开始时都做得比较好,但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的却很少。

人抬人高,人贬人低。

贬:指责,给予不好的评价。 全句意为:人与人之间,如能互相帮扶,地位就能提高;如果互相指责,地位就会降低。

人抬人高,水抬船高。

人的地位提高,要靠众人的抬举,就像船靠水抬高一样。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们在一件事情上有着相同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又基于同一道理。表示大家的观念一致。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强人之外还有更强的人,能人之外还有更能的人,就像宇宙的无穷一样。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总是想往更好的方面发展,此乃人之常情,正如水总是往低处流一样。

人望幸福树望春,日望太阳夜望灯。

人追求幸福,就像树木期望春天,就像白天盼望太阳、黑夜盼望灯光一样。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贪图钱财的人,往往为钱财而死亡,就像鸟儿为食物而死亡一样。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刀俎(zǔ):切肉的刀和砧板。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此句比喻别人操纵着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人为国本,食为民命。

语出《南史·郭祖深传》。 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命根。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

语出《商书·盘庚》,又汉·王符《潜夫论·交际》:“人惟旧、器惟新。” 全句意为:朋友是旧交好,东西是新的好。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人如果没有刚正不阿的骨气,则不能在社会上立得牢。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人并不想伤害老虎,但老虎因其兽性却难免会伤害人。深层的意思是教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人不懂得礼,能有何作为?如果是不义之财,则坚决不取。

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一个人如果没有廉耻,那么法律也难以对付他。

人无气势精神减,囊少金钱应对难。

语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 人在运气不佳时,就显得没有精神。口袋里缺少金钱,应酬就困难。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语出元·杨文奎《儿女团圆》。 人与人相处,往往会发生矛盾。相处时间短,矛盾还不易显露;相处时间长了,矛盾就会显现出来。故云:人无千日好,就好像花没有百日鲜艳一样。也有的用来比喻人不可能总是交好运,一帆风顺。

人无千日计,到老一场空。

一个人如果不能深谋远虑,到老也不会取得成功。

人无忧,故自寿。

语出《太平经》。 人如果没有忧虑,而又能乐观的话,就能长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语出《论语·卫灵公》。 人若不考虑得远一点,不久必会有忧患。此句意在教人必须具备忧患意识。

人显言贵,人微言轻。

人有显赫的身份,说起话来一言九鼎,受人尊敬;而身份卑微的人,讲起话来往往不被人所重视。

人心不摇,邦本自固。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人心如果不动摇,国家基业就自然稳固。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语出元·无名氏杂剧《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人心难以满足。贪得无厌的人,就像一条蛇,想吞下大象;但是他们都不会有好下场,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的:“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意思是一心想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在暗算他)

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

形容人心难以看透,对人的了解最为不易。

人心难测,海水难量。

语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二十卷。 人的心思最难猜测,就如海水一般难以测量。

人心难满,欲壑难填。

宋·普济《五灯会元》十八:“人心难满,谿壑难填。” 人心难以满足,私欲像山沟一样难以填平。

人心齐,泰山移。

人多力量大,但还须要大家一条心,这样才能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形容众人齐心团结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语出《晋书·熊远传》。 老百姓所向往、拥戴的,唯有道义和真理。

人心未泯,公论难逃。

泯:丧失。人的良心尚未丧失,是非自有公论;如果干了坏事,民众的公正评论是难以逃避的。

人心要公,火心要空。

人心要公正,才能服众,就像炉火中要有空隙,才能使得火烧得旺盛一样。

人行草动,鸟飞毛落。

人在草地上行走,会引起草动;鸟在天上飞,会有羽毛落下。形容人在行动中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人行犹可复,岁月那可追。

语出宋·苏轼《别岁》。 人走了还可以再回来,岁月逝去,哪能再追回来?

人言殊可畏,众口铄黄金。

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十分可怕的,众口一词的不实之词,连黄金都可以被熔化掉。

人要心好,树要根好。

人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立足社会;树要根牢,才能充分吸收养分,使树成长壮大。

人要心实,火要心虚。

烧火时,火心虚空,才能烧得旺;做人,心地要诚实,诚实方能取信于人。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物:指自己以外的人。 全句意为:同一层次的人,往往相聚在一起;各个不同层次的人,分成一个个群体。

人用财试,金用火试。

语出清·宋img3《古今药石·杂录》。 “金凭火炼方知色,人与财交便知心。”黄金用火烧炼,才知道其成色;人与钱财打交道,便可看清他的为人。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别人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应当宽恕他。

人有贵贱,货有高低。

人品有高贵和低贱之分,就像货物的质量有高、有低一样。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十二卷。 人有时做事会违背天理,然而天不会不给人以出路。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人有善良之心,上天一定会保佑他。意在劝人为善。

人有失手,马有漏蹄。

人有时会失手而做错事,马有时会失足跌倒。意思是说,有的时候不小心,也难免出差错。

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

世界上本来没有鬼,鬼都是人想象中编造出来吓人的;如果说真有鬼的话,鬼更害怕人,否则他怎么不出现呢!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语出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遇到别人有喜庆的事,不要产生嫉妒心;看到别人有灾难,不要幸灾乐祸。

人欲胜,天理泯。

人的欲望太过于强烈,就会不择手段,做出泯灭天理的勾当。

人欲寿长久,夜饭须减口。

语出步翼鹏《养寿诗歌》。 人要想长寿,不能吃得太多,尤其是晚餐。俚谚云:“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人来到低矮的屋檐下,不低头,就会碰头,故云“不得不低头”。形容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得委曲求全。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外来。

形容飞来横祸,防不胜防。

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炼,才能成长、成熟起来;就好比刀必须经过在石头上的打磨,才能锋利一样。

人在人情在,人死两分开。

人在一起的时候,情义就存在;如果人死了,情义也就不存在了。然而,人间的真情,并不会因为一方的去世而消逝,真情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人在时里,鳖在泥里。

人遇到好的时机,就好像鳖在泥水中一样自如。

人在时中,船遇顺风。

人遇到好的时机,就好比行船遇到顺风,前程一帆风顺。

人长千年总是死,树长千年劈柴烧。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在有生之年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

气:气息,呼出吸入之气,也指人的精神状态。 全句意为:人有气息则生,无气息则死。而活着的人更要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志气、骨气。佛前有人上香,说明佛受到人的尊敬,而人争气正是为了赢得人们的尊敬。

人之初,性本善。

语出宋·王应麟《三字经》。 人生伊始,他的本性是善良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在将要死亡的时候,所讲的话也很善良。

人之所欲,莫不有辞。

语出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人若想要做什么,没有找不出理由的。

人之相爱,贵在真心。

真诚是爱的生命线,虚情假意将使爱的火花窒息。

人之相去,如九牛毛。

语出《晋书·华谭传》。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像九头牛身上的毛色一样,各不相同。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语出汉·李陵《答苏武书》。 人与人相知,最珍贵的在于相互知心。相识、相知是容易的,最难得的是知心。

人嘴两块皮,说话有动移。

形容某些人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

人作有祸,天作有雨。

作:一作“躁”。 人不安本分、胡作非为,就有灾祸;天不正常,就会下雨。

仁不轻绝,智不简方。

语出《战国策·燕策》。 仁爱的人,不轻率与人绝交;智慧的人,不轻忽、怠慢别人。

仁不轻绝,智不轻怨。

博爱的人,不轻易弃绝别人;明智的人,不轻易怨恨别人。

仁不统兵,义不聚财。

讲仁慈的人,不能统领军队;讲义气的人,不会聚积财富。

仁可长寿,德可延年。

孔子说:“仁者爱人。”能够关爱别人的人,可以长寿;有道德修养的人,将能延年益寿。

仁为万善本,贪是诸恶根。

仁爱之心,是各种善事的本源;贪得无厌,是犯下各种罪恶的根由。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仁义之人,不乘人之危去捞取利益;聪明的人,不企图依赖偶然的机会去获得成功。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语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 仁爱的人,不因为国家的兴盛衰败而改变自己的气节;讲义气的人,不因为国家的存亡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比喻各人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忍得一时之气,省得百日之忧。

能忍得一时的气愤,就可以省得日后的忧愁。

忍泣日易衰,忍忧形易伤。

语出唐·孟郊《赠别崔纯亮》。 忍住悲伤的眼泪,人容易衰老;满心忧愁,会伤害自己的健康。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容忍能使争斗得以平息,让步将使退路宽宏。

忍字头上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

俗话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孔子云“小不忍则乱大谋”,都是告诫人们:如不能忍,则会招致祸患。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形容镇定自若,不怕大风大浪。

任大事不觉难,作小事不敢忽。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当你担当一件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时,不要有畏难情绪;当你做一件小事的时候,不可疏忽大意。

任独者暗,任众者明。

语出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只听个别人的意见,往往容易昏庸;能够听取大众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

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吏: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 全句意为:为官者虽然清廉,却难逃下属设下的圈套。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语出《尚书·大禹谟》。 任用贤人,不要三心二意;去除邪恶,不可犹疑不决。

任贤则昌,失贤则亡。

任用贤良的人,国家就昌盛;失去贤良的人,国家就衰亡。

认真还自在,作假费工夫。

实话实说的人,最感到自由自在;而绞尽脑汁弄虚作假、欺骗别人的人,则很费工夫。

日长事多,夜长梦多。

白天的时间长,遇到的事情就多;夜里时间长,做的梦就多。后半句常用以形容,因耽搁时间而使事情发生变化。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太阳出来就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形容在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农民的劳动生活方式。

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

石(dàn):旧制一石约合150斤。 全句意为:一天储存一勺米,一千天就能存下一石粮食。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一天的累计虽然不多,而一年累计下来就会很多。形容聚少成多。

日里闲逛,夜里磨油。

白天的时间浪费掉了,夜晚加班,白白浪费了灯油。

日亲日近,日远日疏。

越接近越亲密,反之日益疏远。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

三省:《论语·学而》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典出《后汉书·杨震传》。 此句意在教人要勤于反省自己,不要以为做了坏事无人知晓。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文嘉《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古今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全句意为:若总是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到了明天又推明天,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日日防火,夜夜防盗。

防火、防盗,事关身家性命,不可一日松懈。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天天走路,再远的路也不怕。经常做事,就不怕事情繁多。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语出《琼琚佩语·修己》。 每日检讨自己的错误、缺点,天天都在改过自新。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白天所希望得到的是三餐温饱,夜晚所希望得到的是有一个住宿之处。形容人的基本生活要求。

日有阴晴,月有盈亏。

太阳有时会被阴云遮住,月亮有圆也有缺。比喻世事沧桑,有盛有衰。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

语出唐·孟郊《答姚怤见寄》。 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日月催人老,光阴趱少年。

时间过得很快,催赶着人们由少年很快变成老年。意在劝人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日月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青春是宝贵的,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因此,要倍加珍惜,万勿虚度。正如岳飞词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语出清《早打点歌》。 日月的消逝如同织机上的飞梭,光阴过得像射出去的箭一般。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语出《论语·阳货》。 日子一天天地逝去,年岁是不等待我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白天所想到的,夜里就会出现在梦中。比喻思念之切。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语出《战国策·秦策》。 太阳升到中天就开始西移,月亮圆到满盈就开始亏缺。比喻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语出《易·丰》。 昃(zè):日西下。食:通“蚀”,亏损。 全句意为:太阳到了中午就会偏西,月亮满圆之后,就会亏损。比喻盛极而衰。

荣宠旁边辱等待,贫贱背后福跟随。

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受宠而骄,骄后则必取其辱,穷则思变,变则可能致富。

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

荣华富贵就像花上的露水,草上的霜。形容荣华富贵的短暂。

荣华一朝尽,惟余心不变。

语出南朝宋·鲍令晖《古意赠今人》。 荣华富贵虽然失去,但自己的一颗爱心是永远不变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语出明·愍山大师《醒世咏》。 兴盛、显达就好像半夜里的梦境;有钱、有地位,就如同九月轻霜。形容荣华富贵不会长久。

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语出《晋书·元帝纪》。 要能容纳别人的直面批评,虚心地待人接物。

容易醉人红袖酒,最难名世白衣诗。

语出《缘天香雪簃诗话》。 美人劝酒,容易使人醉倒。普通百姓写的诗,很难闻名于世。

容情不起手,起手不容情。

起手:动手。如果能有包容之情,就不会动手打人;而动手打人者,已再无包容之情。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汉·黄石公《三略·上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柔弱有时也能战胜刚强,当然这是有条件的,犹如火能烧干水,水也能熄灭火。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相灭相生的。

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所谓“柔软”,是指为人谦和、忍让、包容,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而逞强好胜则是惹祸的根苗。

柔之戒也以弱,刚之戒也以躁。

语出《郭嵩焘日记》。 性格温柔者要防止懦弱,性格刚强者要警惕急躁。

如今世上人眼浅,只重衣衫不重人。

语出清·佚名《教儿经》。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只看重那些衣衫华丽的有钱人,而不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华。形容人情势利,世态炎凉。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

语出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现在要想终止便可立刻终止,如果要想等到事情都了结时,那么就不会有尽头。凡事要当机立断,不可优柔寡断,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今纵有骅骝在,不得长鞭不肯行。

语出唐·罗隐《八骏图》。 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亦谓骏马。 全句意为:如今虽有骏马,但若是没有长鞭去鞭策它,它也是不肯走的。比喻即使条件好的人,要想取得成就,也需要鞭策。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好像临近了深渊,好像在薄冰上行走。形容面临危险,小心翼翼。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语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四卷。 人:一作“鱼”。 全句意为:好比人们饮水,冷的还是暖的只有自己知道。比喻世态炎凉,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

茹素非圣人所教,好生则上天之意。

吃素并不是圣人所教导的,爱惜生命则是上天的本意。

乳狗噬虎,伏鸡搏狸。

语出宋·陆佃《埤雅》六。 一作:伏鸡搏狸,乳犬犯虎。 哺乳的狗敢于咬老虎。孵蛋的鸡敢与狸猫搏斗。原意为:母性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女,敢于与强敌搏斗。引申意为:弱者被逼,敢于同强者决斗。体现了母爱的力量。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侮辱别人使其不能忍受,自己必然会反遭侮辱;伤害他人太重,自己必然会反遭伤害。

入观庭户知勤惰,一出茶汤便见妻。

到人家中,一看他的家居环境,就知道主人是勤快还是懒惰;从送出的茶水,便可看出主人妻子贤惠与否。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

语出元·无名氏《冻苏秦》。 进入人家的大门,不用问他家的盛衰,只要看看主人的脸色、神情便能知晓。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人际关系中,最怕遇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的人。他们“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使人防不胜防,跟这种人打交道,危险胜于老虎。

入乡问俗,入国问禁。

《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到了异乡,就要了解异乡的风俗习惯,做到入乡随俗;进入异国,就要了解该国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以免犯禁。

入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进入学堂才能获得知识、真理;然而虽然进了学堂,如果不好好学习,也不会有收获。

若不与人行方便,念尽弥陀也是空。

弥陀:即阿弥陀佛,这里代指佛经。 全句意为:如果不能帮助别人,给人以方便,就是把所有的佛经都念遍了,也是枉然。

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如果不经过一番彻骨的寒冷,怎么会有梅花扑鼻的清香?比喻不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就不会取得杰出的成就。

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语出清·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如果轻而易举地便获得成功,那么人们便不会珍惜它了。

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

语出宋·范成大《四十八盘》。 如果将人生的道路与山路相比,那人生的道路更加曲折、艰险、漫长。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如果让年华空虚地度过,到老只会空留下一片后悔之心。

若使人人祷则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语出宋·苏轼《泗州僧伽塔》。 如果人人的祈祷都能遂心愿的话,那么造物主必须一天变一千次。说明靠神明降福是不行的。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创造。

若无高山,怎显平地?

如果没有高山,怎能显现平地?世界上的事物是相对的,高与矮、上与下,只有在相比较中才能区分。

若无破浪扬波手,怎取骊龙颔下珠。

语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骊龙:传说中的黑色龙,脖子上有珍贵的明珠。 全句意为:如果没有劈波斩浪的高手,怎能取得骊龙脖子上的明珠。比喻没有优异的能手,就不可能完成艰巨的任务。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语出明·文嘉《今日歌》。 如果说今天要办的事,姑且等到明天再去办,那明天又有明天的事;如此拖延下去,是永远办不成的。意在教人珍惜今日。今日事,今日毕。

若要德业成,先学受穷困。

语出明·吕坤《续小儿语》。 如果要想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并使事业取得成功,先要学会能经受贫困的考验。诚所谓:“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若要度量长,先学受冤枉。

如要做到肚量大,必须先要能经得住受冤枉的考验。

若要感冒少,常洗冷水澡。

常年用冷水洗脸、洗澡,可增强抵御感冒的免疫力。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语出明·曹学佺《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只要肯花工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若要健,天天练。

如果要想身体强健,就要天天锻炼。

若要精,人前听。

如果要想学得精明,就要注意多听别人说话。

若要人爱你,更要你爱人。

爱是相互的,只有做到你先关爱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关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又道是“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所以说,如要人不知道,除非自己莫要做。

若要人敬己,必先己敬人。

要想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首先必须自己敬重别人。

若要无烦恼,唯有知足好。

语出明·吕坤《续小儿语》。 人的烦恼,往往是由于欲求太盛而引起的;如果要想没有烦恼,唯有知足,不作非分之想。

弱敌不可轻,劲敌不可畏。

两军作战,对弱势的敌人,不可轻视;对强大的敌人,也不可以惧怕它。历史上,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



S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上的老翁丢失了一匹马,别人替他惋惜,他说:“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数月后,那匹马却带了几匹骏马回来。别人向他道喜,他说:“怎知道这不是祸事呢!”结果老翁的儿子骑马摔伤了腿。老翁又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后来北方胡人打来,塞上许多年轻人应征打仗,死伤不少,唯独老翁儿子因腿残免征,保全了性命。

以上故事说明了一个辩证法的道理:世上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转化的,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也能变成坏事。正如老子所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三百六十病,唯有相思苦。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在各种各样的病痛中,相思病是最令人痛苦难熬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百六十行:各种行业的总称,并非实指,而是形容行业众多。全句意为:不论从事哪一行工作,只要干得好,都可以取得优异成就,成为这一行的状元。

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语出元·武汉臣《生金阁》。 饮酒能使万事得到和解,能使愁闷得以消除。其实并不尽然。李白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朝无常万事休。

气:指呼吸,亦即人的生命所系。无常:迷信者传说人死时勾摄生魂的使者。此处借指死亡。 全句意为:人活着的时候,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旦死去,就什么也不能干了。

三寸舌为诛命剑,一张口是葬身坑。

人的舌头好像夺命的宝剑一般厉害,人的嘴能置人于死地。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亦即此意。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语出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 要将自然界的春色描绘下来很容易,而要将人的心情画出来就很困难了。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形容美容、着装等打扮,对人的外貌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形容某些另类人的奇异打扮。

三分治病,七分调养。

语出《中国古代谚语》。 此句强调病后调养的重要。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一个人说“闹市中出现老虎”,众人都不相信;第二个人又说“闹市中出现老虎”,众人仍怀疑;待到第三个人说“闹市中出现老虎”时,即使闹市中并未出现老虎,众人却都信以为真。又据《东周列国志》载:昔曾参居费,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奔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才织,应曰:“吾子不杀人。”织如故。未几,又一人奔告:“曾参杀人!”其母停梭而思,曰:“吾子必无此事。”复织如故。少顷,又一人奔告曰:“杀人者,曾参也!”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走匿。夫以曾参之贤,其母信之,然而三人言杀人,而慈母亦疑矣。由此说明:如果有很多人都肯定一件事实,即使是不真实的传闻,也容易使人误以为真。

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身边三个并不高明的副将,其智谋也能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后以“裨将”的谐音讹传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用以形容群众的智慧。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读时。

唐·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指夜间十二时左右,约当半夜。五更:旧时分一夜为五更,五更已是拂晓时分。 全句意为:从半夜三更到拂晓鸡鸣,正是男儿苦读的时候。此诗意在劝勉人们要珍惜青少年时光,努力学习,不要浪费了宝贵光阴,以致老大无成,空自后悔。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的主帅是能够俘虏过来的,但是对于一个有志气的人来说,你不可能使他屈服改变其志向。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形容后勤工作的重要,因为战士要吃饭,战马要喂草。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语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三军的士兵容易得到,而一个统兵的将领,却很难得到。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语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 至亲之间,长期互不往来,也会疏远。正是:“日亲日近,日远日疏。”

三人同心,黄土变金。

形容共事者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就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当事态已经难以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三十六原本为虚数,重点在于“一走了事”。后来好事者附会凑合为处事之计有三十六条,非原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是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

来源于民间故事的复句成语,该则成语最早见于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

出处: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世事变化无常,所以不要现在看少年穷就欺辱他。

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

年轻的时候,身体好,不易生病,想找毛病都不易找到;而年纪渐大,自己不想生病,病却找上了你。

三思有益,一忍为高。

遇事须三思而行,多思方能减少失误。发怒时,须要忍。“忍得一时之气,省得百日之忧”。

三天不拿针,熟手也变生。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任何手工艺术,如果不经常去练习、接触的话,原本熟练的也会变得生疏起来。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毅力,时常中断,不能长久坚持。

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

桃花虽然艳丽,但开放时间短暂,一遇风雨,即落英缤纷。形容美好的事物存留的时间不长。

桑条从小育,长大育不直。

要想将桑树枝条弄直,必须从小树枝开始;若等长大到粗壮的弯条时,就拉不直了。比喻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养成坏习惯,长大就难以改正了。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语出宋·李之彦《东谷所见》。 自古以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意在教人不可滥杀无辜,不可借钱不还。

杀人可恕,刑法难容。

有的人杀人,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在感情上有值得同情之处,但刑法是无情的,该惩治的还是要依法惩治。

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比喻战争使双方都会遭受损失。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语出清·陈森《品花宝鉴》。 为了仁义,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

语出唐·魏征《群书治要·阴谋》。 杀掉一人,是为了惩戒更多的人;奖赏一人,是要起到鼓励众人的作用。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语出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山不会满足于他的高度,海不会满足于他的深度,正因为如此,方能形成高山、大海。喻一个人的胸襟宽广,可以容下很多人或事。

山高自有人行路,水深也有摆渡人。

山高水深常被人视为畏途,然而不论多高的山,不论多深的水,也有人去征服它。比喻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就能战胜巨大的困难。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语出唐·鲍溶《壮士行》。 知己难遇,知己的友情比山河还重。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语出唐子西诗。 山中幽静得好像遥远的古代,一天的时间长得就像是一年。形容在寂静的环境中,时间显得漫长。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看前途仿佛已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但行至跟前,却又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发现了又一个绿柳成荫、山花烂漫的村落。常用以形容在走投无路时,却又忽然出现转机,绝处逢生。

山泉去凡心,书画消俗气。

置身于山林清泉之间,凡俗的心就得以宁静;寄情于诗书画卷的情趣中,庸俗的气息就会消失。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语出宋·唐庚《文录》。 甲子:甲为天干(甲、乙、丙、丁……)的首位,子为地支(子、丑、寅、卯……)的首位。干支依次相配,统称甲子。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间的次序。“六十花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此处指年月日期。 全句意为:山中的和尚不知道年月日的变换,但看到树叶飘落,便知道时令已是秋天。

山瘦松亦劲,鹤老飞更轻。

语出唐·司马退之《洗心》。 山虽贫瘠,松树却长得强劲。白鹤虽老,飞起来却更显得身轻。

山外青山楼外楼,前进路上无尽头。

山外还有山,楼外还有楼,那前进的道路是无穷尽的。意在教人不要自满,而要不断前进。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 原意是形容仙界与人世在时间上的差异。现常用以形容形势发展迅速,相隔不长时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山中树木分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说明世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山中无大树,茅草也为尊。

没有参天的大树,微小的芳草也显得珍贵。比喻没有更好的,只能求其次。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相搭配以纪日期。此借指历书。 全句意为:深山中没有日历,严寒已快到尽头,还不知道何时过年。

山中无老虎,猴子也称王。

比喻在一定的环境下,没有更高明的人,就只有让其次的人去担当重任。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大山中总可以找到一棵生长得笔直的树,而在人世间要找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找不到的。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

考:老。 全句意为:为人心地善良,多做善事,定会长寿;如果作恶多端,必定早亡。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语出《左传·隐公六年》。 善良的品质不能丢失,坏的思想行为不可任其发展。

善不妄来,灾不空发。

语出《后汉书·杨赐列传》。 好事不会随便就到来,灾祸也不是无缘无故就发生。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语出唐·白居易《策林》。 善于除害的要找到害的根源;善于治病的要杜绝致病的原因。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祸害与疾病。

善恶到头终有报,水清方见两般鱼。

语出明·郑之珍《目莲救母·过升天桥》。 就像清水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鱼一样。善、恶最后总是分明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分毫不差。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语出唐·元稹《垂训诗》。 佛家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善恶必定有报应,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善恶关头休错认,一失人身万劫难。

在善与恶的重要关头,不要走错了路;一失足成千古恨,当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时,再想回头就很难了。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语出宋·俞成《萤雪丛说》。 好人得不到好报,坏人得不到惩罚,这上苍必定有私心。这是对世事不公的慨叹。

善防川者,决之使导。

语出唐·白居易《采诗》。 善于治理水患的人,总是开通水道,疏导水流。比喻做人的思想工作,要让人把心里话说出来,然后进行疏导。

善人听说心中刺,恶人听说耳边风。

善良之人听到别人的批评,心中会有思想斗争、深深自责;而恶人把别人的批评只当作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善人终遇善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好人遇难总会遇到好人相救,而凶恶之人总会有比他更厉害的人来对付他。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开始能做得好的人很多,而能坚持下去的人却很少。

善事可做,恶事莫为。

好事可以多做,坏事切不可为。

善为传家宝,忍是积德门。

语出宋·朱熹。 为人善良,多做善事,这是传家的宝典;忍让、包容,这是积德的入门。

善为国者,顺民之意。

语出《战国策·齐策》。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顺应老百姓的意愿。

善为政者,必重民力。

语出宋·杨时《二程粹言·论政篇》。 善于办理政事的人,必定很重视人力资源。

善学邯郸,莫失故步。

语出清·袁枚《续诗品注·尚识》。 学邯郸:据《庄子·秋水》记载,燕国一青年到邯郸,看见赵国人走路姿势优美,便向其学习,结果不仅没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步伐也忘了。以后“邯郸学步”便成为没把别人的长处学到,反而把自己的技能丢了的比喻。全句意为: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不要丢掉自己原有的优点。

善言不可离口,善药不可离手。

语出《困学纪闻》。 好话要常说,良药要常备。

善言一句使人笑,恶语半句惹人跳。

善意的话,使人愉悦;伤人的话,惹人生气。

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

做了许多善事,就会有福祉降临;坏事做多了,必将会有灾祸。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良之人做好事,会有好的回报;恶人干坏事,会有坏的报应。此原为佛家因果报应之说。佛家认为报应是迟早的问题:“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甚至认为:今生不报,来世必报。撇开迷信的成分,仍有其积极的意义,因为好人总会得到好的回报,而干坏事的人,终将受到惩罚。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善于用威严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用恩惠的人,不随便施恩。

善与人交,久而能敬。

以善良之心与人交往,时间久了,就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善欲人知非真善,恶恐人知是大恶。

做了好事就想要人知道,并不是真正的慈善;而做了坏事怕人知道,乃是真正的大罪恶。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语出《礼记·坊记》。 好处让给别人,过错自己承担。

善者福,恶者祸。

善良的人,会得到幸福。作恶的人,会招致灾祸。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 会做的人,不一定就会取得成功;开始做得好的,不一定最后就做得好。

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语出战国·荀况《荀子·荣辱》。 矛戟:古代的两种兵器。全句意为:伤害人的话,比用武器伤人还要厉害。

赏必行,罚必信。

语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赏罚必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赏不避疏贱,罚不避亲贵。

语出晋·杨泉《物理论》一卷。 一作: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 奖赏,不要遗漏那些与自己关系疏远或地位低下的人;惩罚,不要回避亲朋好友或地位高的人。

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

语出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赏赐,不给予那些没有功劳的人;惩罚,不强加给那些没有罪过的人。

赏不间亲疏,罚须分善恶。

语出明·罗贯中《风云会》。 奖赏,不论亲近或者疏远的;惩罚,一定要分清好人与坏人。

赏不论冤仇,罚不论骨肉。

该奖赏的就应奖赏,哪怕他曾与自己有冤仇;该惩罚的就要惩罚,哪怕他与自己有骨肉之亲。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

语出唐·魏征《群书治要·申鉴》。 该奖赏的不奖赏,等于叫人不要做好事;该惩罚的不惩罚,就叫做纵容恶人。

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

语出宋·崔敦礼《刍言》。 奖赏不正确,不能起到鼓励的作用;施刑不正确,不能起到惩戒的作用。

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

赏罚必须分明。若赏罚分明,则什么地方都能行得通;若赏罚不明,则什么事都办不好。

赏一劝百,罚一惩众。

语出隋·王通《中说·立命篇》。 奖赏一人,是为了鼓励众多的人;惩罚一人,是为了警戒更多的人。

赏于无功则众离,罚加无罪则众怒。

奖赏那些没有功劳的人,就会使众人离开自己;惩罚那些没有罪过的人,就会引起群众的愤怒。此句意在教人赏罚要公正严明。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语出《礼记·中庸》。 不怨恨上天,也不责怪他人。这是劝人凡事要从主观上找原因。

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

语出《后汉书·党锢列传序》。 上面的领导若有所偏好,下面必定更厉害。要矫正弯曲的东西,必定要超过正直一点。

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

语出宋·苏轼《骊山三绝句》。 骊山:指居于骊山华清宫的杨贵妃。 全句意为:唐玄宗没有吸取前朝帝王失败的教训,却把“安史之乱”的祸根归罪于杨贵妃。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语出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对待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谄媚,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不轻视怠慢。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梁: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置于柱上的水平横木。 全句意为:如果上梁不正,下梁就歪;如果中梁不正,房屋就会倒塌。其引申意为:当领导干部的一定要身正,如果当领导的作风不正,上行下效,整个集体都会垮掉。

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语出宋·梅尧臣《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 上级能同下级同甘共苦,下属必定能同上级同安共危。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语出唐·白居易《长恨歌》。 碧落:天上。黄泉:地下。全句意为:上天入地都找不到自己想见的人。说明逝去的,已一去不复返。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君王要求好木材,臣下就乱砍树木;君王要吃好鱼,臣下连山谷的水也要抽干。正如长安古谚云:“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上山寻虎易,开口告人难。

语出元·高则诚《琵琶记·五娘剪发卖发》。 告:为了某事而请求人。 此联以前半句的“寻虎易”反衬后半句之“告人难”。说明世上最为难的,莫过于开口向人求助。

上树抽梯,过河拆桥。

这是形容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自私自利行为。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处于走投无路的困境。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语出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上面的风气不正,下面的歪风就难以端正;一旦很多人都搞不正之风,就很难纠正了。

上行之,下效之。

语出《周礼·天官太宰》。 上面的领导怎么做,下面的人就会跟着做。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上面领导所喜好的,下面的人必然会更加去追求,以逢迎上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某些宗教指好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地方(同地狱相对)。比喻为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全句意为:上面有天堂,下面——人间有苏州、杭州。将苏州、杭州比喻为人间天堂。

上一回当,学一回乖。

从吃亏上当中吸取经验教训,下次就能避免重蹈覆辙。犹言“吃一堑,长一智”。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

语出《颜氏家训·教子》。 上等聪明的人,若不加以教育培养,也会成为最愚蠢的人。

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少量的水积聚起来也能汇为大海;小的石头移到一起也能成为大山。比喻聚少成多。

少杯不乱性,忍气免伤财。

语出清·陆润痒《百字铭》。 少喝酒,就不会有性乱的行为。能忍受气,就可以免受钱财损失。

少吃多滋味,多吃活受罪。

好吃的东西,吃得少,觉得特别有味;而吃多了,使身体受损,那就是活受罪了。正是“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脾胃。

影响人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吃得过饱。现代养生之道提倡少食,盖因“多吃伤脾胃”。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

语出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把言语少当作金贵,把多著书立说当作富有。俗语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故云:“沉默是金”。意在教人少说废话,多干实事。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 少年时代不勤学苦练,老来一事无成,生活必然艰辛。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少年人不要怕出力,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老年人体力虽然衰退了,但仍要积极思维,从事脑力劳动,这样才不至于大脑萎缩,精神呆滞。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语出《汉书·贾谊传》。 一作: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反映出来的是他的天性;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习惯(不论好坏),长大了便习惯成自然。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语出《孔子家语·三恕》。 少年时不努力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本事。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心自闲。

心自闲:一作“梦亦圆”。 青少年不贪图嗜欲,颜面(脸色)就好——身体好;老来不求当官,心情就闲适、豁达。

少男切莫轻取身,少女切莫轻许身。

青年男子切记不要随便地就想得到女人的身体,孔子云“少年戒之在色”;女孩子切记不要轻易地失身于人,要自尊自爱,以免后悔莫及。

少年不节嗜欲,每致中道而殂。

中道:中途,半路上。殂:死亡。 全句意为:青少年时不知道节制嗜好、爱欲,常在中年便招致死亡。”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年轻时不知道勤学苦读,到老时方才悔恨读书太迟。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语出宋·文天祥《夜坐》。 逶迤:长远而曲折。 全句意为:由少年很快就变成了老年,而自己的理想却还遥不可及。

少年夫妻一枝花,人在外面心在家。

少年夫妻,生活如同鲜花一般美好;人在外面,心里却时刻记挂着家中的爱人。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语出唐·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 青年人胸怀壮志,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不追随时俗、随波逐流。

少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

人到老年自有他的许多不便之处,年轻人不能因此而取笑老人。要知道青年时期,就像鲜花一样,也会有它谢红的时候。

少年虽挫凌云志,且看龙头属老成。

少年时虽然壮志受到挫折,而老年时终于有所成就。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语出唐·李贺《致酒行》。 拏:同“拿”。 全句意为:年轻人胸怀凌云壮志,怎能因为一时的处境困顿而悲哀叹息?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语出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年轻人辛苦地学习与工作,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要怠惰,浪费了宝贵的光阴。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语出宋·朱熹《偶成》。 青少年时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而年龄大了学习就难以成功;因此年轻人对每一寸光阴都要十分珍惜。

少时但得父母乐,老来自有儿孙贤。

青少年时能孝敬父母,使父母得到欢乐;待到老年时,自然会有儿孙来孝敬你。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语出明·薛瑄《读书录》卷三。 欲念少,心就能平静;心灵平静,就不会因事多而烦。

少则得,多则惑。

欲求不多的人,比较容易得到;而贪多者,则难以满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少年时不努力学习、工作,到老年时一无所成,只会空留下悲伤。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能有多久?而其间的悲欢离合又为何如此之多?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语出梁·何逊《赠诸游旧》。 年轻时,往往不知道光阴的可贵;到了年老时,才知道珍惜时间。

奢而无度,则不可赡。

语出《汉书》。 赡:充裕,足够。 全句意为:奢侈浪费而不知道计划开支,生活就不会充裕。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语出《谭子化书·俭化》。 奢侈的人即使富裕,也会感到钱不够用;节俭的人即使贫穷,也会有所节余。

奢者心尝贫,俭者心尝富。

语出《谭子化书·俭化》。 奢侈的人心里总感到不满足,觉得钱不够多;节俭的人,知足常乐,觉得自己很富裕。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说话,可以给人带来利益、幸福;但也会祸从口出,招来害处、灾祸。

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

语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九回。 蛇没有头便不能行,鸟没有翅膀就不能飞。比喻群体行动需要领头的,还需互相配合。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为了博爱他人而牺牲自己。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鲸。

在浅水中的人只能捕到一些鱼虾,而只有进入到深水中的人,才能获得蛟龙和鲸鱼。意在教人凡事要深入,不可浅尝辄止。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射虎不成,说明箭法不高,要想射虎,就得重新练习箭术;斩龙不断,说明刀不快,要想斩龙,就得再磨刀。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再作努力,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语出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对骑在马上的敌人来说,先射倒他的坐骑,就很容易对付落马的人。要打败敌人,首先要抓住他们的首领,这样,其余的敌人必然“树倒猢狲散”。比喻打击敌人要抓住要害、为首的头目。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语出明·愍山大师《醒世咏》。 人们为了取得麝香而将麝杀死,为了取得丝而将蚕茧煮熟。比喻因有某些长处而反受其害。

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在和刘备走散后,被迫进了曹营。曹操对他可谓是“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关羽依旧不动摇,一心想找到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

语出清·石天基《传家宝》。 心灵的安宁比身体的安宁更重要,心灵的宽慰比房屋的宽敞更好。

身安莫嫌瘦,家安莫怨贫。

只要身体健康,就没必要嫌体瘦。只要家庭安宁,就不要埋怨贫穷。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身体健康、家人平安。

身吃南朝饭,心向北边人。

当南北分治的时候,为了生存而吃南朝的饭,但心里却向着北方。亦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

身教者从,言教者讼。

以身作则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会听从;如果光说不做,那别人也就只能学会耍嘴皮子。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乃健康之本,故云“身怕不动”;脑子越用越灵活,不常用则迟钝,故云“脑怕不用”。

身贫莫言曾祖贵,好汉哪怕出身低。

贫穷时,不要夸耀三代以前曾经富贵过。好汉并不在乎出身低下卑微。

身稳口稳,到处安稳。

一个讲话行事都能谨慎、得体的人,必能平安处世。意在教人谨言慎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出唐·李商隐《无题》。 灵犀:犀牛角。古代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故以“灵犀”比喻两心相通,感情共鸣。 全句意为:身上没有像凤凰一样的翅膀,不能飞到一起;但心中却像有灵犀一样,可以相通。原来比喻恋爱中的男女两心相通,现泛指彼此间心心相印。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语出《礼记·大学》。 自身品德好,才能治理好家庭;家庭治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

身要严重,意要安定。

语出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人的作风修养:身态要庄严稳重,心意要安详镇定。

身正不怕影子斜,船稳不怕浪来颠。

意思是只要自身正派,就不怕流言蜚语。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语出宋·张商英《素书》。 能够考虑、计划得周到且深远一些,就能避免遭遇困厄和挫折。

深山不绝行路客,恶水仍有摆渡人。

形容世路虽然艰险,但仍不乏勇敢者去闯荡。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深山能够藏猛虎,大海能够纳细流。正因海纳百川,方能成其大海。比喻世上凡属伟大者皆能虚怀若谷、大度包容。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

语出《汉书·司马迁传》。 精神用得过度,就会衰竭;体力消耗太大,就会疲敝。

神虑淡则血气和,嗜欲盛则疾疹作。

语出《新唐书·裴潾传》。 精神上思虑的东西少,人的气血就平和;而嗜好的欲望太多,就容易发生疾病。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修。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十八卷。 比喻向往的目标,不是不可以达到,而是不肯去努力。

神仙好做,世人难为。

神仙是脱离现实的,因为与世无争,所以彼此没有什么矛盾;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很难做人。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谨慎小心可以远离祸患。勤俭有助于克服贫穷。

慎言动于妻子仆隶之间,检身心于食宿起居之际。

即使是在妻子、仆人等亲近的人面前,也不要随便讲话;而在日常生活中,正可以检点自己,加强修养。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语出春秋·李耳《老子》。 在事情做到最后,还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遭到失败。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初生,不带任何东西来;死后,也不能带走任何东西。意在劝人凡事想开些,不要为财所累。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语出清·王丹林《杂兴》。 人才贵在适用,应用其所长,不要作过多的苛求。

生产好似摇钱树,节约犹如聚宝盆。

生产乃财源之本,它能为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如同摇钱树一般。开源尚须节流,如果生产的财富都被浪费掉了,结果也保不住财富。而节约就如同聚宝盆一样,能将创造出的财富积聚起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语出宋·李清照《绝句》。 活在世上要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来甜。

形容老当益壮,老有经验。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奋斗一天。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现代人类的平均寿命是七十余年,所以说有生年龄不到一百岁,但是人们却都想得很远,常常为未来担忧。

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生男勿喜,生女勿悲。” 旧传统重男轻女,因此,劝人生了女儿不要难过,生了儿子也不要太高兴。其实,男女都一样,尤其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语出明·愍山大师《醒世咏》。 生前枉费心机,巧取豪夺,虽然赚了千万财富,可是死后仍然两手空空。这是教人不要贪得无厌。

生铁磨出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肯花工夫,铁棒也能磨成针。意在教人不怕困难,坚持努力。

生无知心友,明珠空照乘。

语出清·孔尚任《长留集·赠吴名翰》。 人生没有知心朋友,就是像明珠那样美好,也只能是空有光彩,不能相互照应。

生也有涯,无涯惟智。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止境的。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语出《礼记·檀弓上》。 生活在世上,就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即使死后,也不做害人的“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 在忧患的环境中,人有危机感,生存的意识特强;而在安乐的环境中,容易使人受腐蚀、颓废乃至灭亡。

生憎燕子炎凉甚,春便飞来秋便归。

语出清·赵翼《秋燕》。 这是以燕子比拟某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正是由于这些势利小人,造成世态的炎凉。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语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只要肯花工夫,细绳也能锯断树木;时间长久,水滴也能穿透石板。比喻只要持之以恒,微小的力量也可以完成艰巨的任务。

绳捆三道紧,账算三遍稳。

这是教人凡事要认真、仔细,不可粗心大意。

省吃俭用长流水,挥霍浪费瓦上霜。

节约俭省,财富用之不竭,如同长流水不枯;而挥霍浪费,那财富就如同瓦上的霜一样,很快就会消失掉。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语出唐·陈子昂《感遇》。 元元:庶民,众民。 全句意为:圣人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他所关怀、帮助的是老百姓。

圣贤非虚名,惟善为可勉。

语出宋·欧阳修《感兴五首》。 圣贤反对徒有虚名,一心只勉励自己追求高尚的品德言行。

胜不狂喜,败不大悲。

取得胜利或成功并不欣喜若狂,遇到挫折或失败也不极度悲观失望。

胜不骄,败不馁。

胜利了不骄不躁,失败了不气不馁。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语出《商君书·战法》。 打了胜仗不骄傲,吃了败仗不埋怨。

胜固可喜,败亦欣然。

一作:胜固可喜,败亦无妨。 胜利了固然值得高兴,失败了也不悲观失望。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就会为未来的胜利创造条件。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语出清·张廷玉《杂兴》。 自满的人容易招来灾祸,谦虚的人总是享受得福。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语出东汉·李固《遗黄琼书》。 副:符合。 全句意为:名声很大,而实际情况很难与其名声相符合。常用作获得荣誉后的自谦之词。

盛喜莫乱许愿,盛怒休拒人谏。

在高兴的时候,不要对别人乱许愿;在生气的时候,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意见。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不要随便答应别人的要求,以免做不到;在很生气的时候,不要随便与人说话,以免怒气伤人。

失败是成功之母,骄傲乃失败之先。

从失败中得到经验教训,再接再厉,就可能取得成功;而骄傲自满则必然招致失败。

失不系心,得不形色。

语出《三国志·魏志·高允传》。 受到损失,不要老放在心上;获得利益,也不要喜形于色。

失理应赔礼,得理也让人。

与人相处有失理之处,应赔礼道歉;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要得理不让人。

失却黄金有寻处,失去光阴无处寻。

失去了黄金还可以有办法再得到;而时间一去不复返,失去了时间却再也无法追回。

失之不忧,得之不喜。

语出《淮南子·氾论训》。 失去了不忧愁,得到了也不欣喜若狂。遇事保持一颗平常心。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语出《后汉书·冯异列传》。 东隅:指日出处,也用以比喻青少年。桑榆:指日落处,也用以比喻老年。 全句意为:在青壮年时失去的,到老年时把它补回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语出《易经》。 一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毫厘:一毫一厘,形容极小的数量。 全句意为:由于小的失误,却造成了极大的错误。故凡事不可粗心大意、掉以轻心。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后句一作:修行在自身。 修行——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这也就是辩证法所说的,事物发展变化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师傅引进门,只是外因,而个人的修行乃是内因。

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

语出明·杨柔胜《玉环记》。 吟诗饮酒以图今日的欢乐,不要问什么时候能获得功名。

诗书是觉世之师,忠孝是立身之本。

语出元·秦简夫《东堂老》。 诗书是观察世事的指导,忠孝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诗言志,歌咏言。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永”通“咏”) 诗表达人的志趣,歌吟咏人的心声。诗歌表达人的思想、愿望。

湿柴难烧,惯子难教。

娇惯的子女难以教育。意在教人千万不可溺爱子女。

施恩不望报,望报不施恩。

语出明·苏复之《金印记》。 给予别人恩惠不指望得到回报。如果希图回报,还不如不要施恩。古人云:“施恩图报非君子。”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给予别人的恩惠,不要老记在心上;得到别人的恩惠,则要永记不忘。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汉·崔瑗《座右铭》:“施恩慎勿念,受恩慎勿忘。” 给予别人的恩惠,千万别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切切不可忘记。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身上虱子多了,便感觉不到痒。当欠债少时,还愁没法归还;当欠债多时,根本还不起,愁也无用,因此,也就不愁了。比喻事物超过了它的极限,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当压力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时,也就会不成为其压力。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十有八九的差错,是由于慌张造成的;为避免差错,就要做到从容、镇定、细心。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以十指有长有短及荷花出水有高有低,来说明世间事物发展的不平衡,世上万物只有相似的,而没有绝对相同的。比喻人世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前半句一作:“十年窗下无人识”。 十年寒窗,苦苦钻研学问,可能没有人知晓;一旦获得成功,便名扬天下。

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

十年前在河流东边的地方,由于河道改移,十年后却转移到了河流的西面。沧海桑田,世事变化无穷。比喻风水轮流转,世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穷人能变富,富人也能变穷。有道是:“朱门生饿殍,白屋出公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可以使小树成长起来,而培养一个人才,却要十倍的功夫。比喻培养人才的不易。

十年蛰伏,一飞冲天。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借指蛰居。 全句意为:长时间的蛰居默默无闻,突然取得非凡成绩,一鸣惊人,令人刮目相看。

识时务者为俊杰,趋吉避凶是君子。

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 全句意为:只有认清形势的人,才是豪杰。君子总是避免凶险,而去争取吉祥。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便者为英豪。

能够认清客观形势而又能掌握机遇的人,方能成为英雄豪杰。

识真方知假,无奸不显忠。

识别真的方才知道假的,没有奸诈就显不出忠良。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拾了芝麻,丢了西瓜。

比喻因小失大,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语出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步入迷途还不太远,认识到今天做对了而过去错了。

时光容易过,半点不容人。

时光老人的脚步匆匆而过,容不得人半点偷闲。

时光容易过,岁月莫蹉跎。

时间很快飞逝,千万不要让光阴白白地过去。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像射出去的箭,又像织机上的飞梭。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时间好似东流水,只见流去不见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逝去的时间,就如江中的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所以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宝贵,当倍加珍惜。

时间无私,历史无情。

时间是最大公无私的,对任何人给予的都是一样多。历史是无情的法官,谁对谁错,最终将有公正的评判。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时机来到,风会送你到滕王阁;运气不好,荐福碑也会被雷击倒。比喻时机与命运,对于人的重要作用。句中出典有二:一、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唐咸亨二年,州牧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王勃省亲路过,因乘船顺风赶上了宴会,当场作《滕王阁序》,从此名扬天下。二、相传宋朝范仲淹镇守鄱阳时,有一书生向其献诗,诉说自己贫寒之苦。范仲淹观其字秀,建议他去临摹荐福寺颜真卿的碑文,可售得高价。待书生第二天准备去临摹时,荐福碑却在头一天夜里被雷击碎。

时来弱草胜春花,运去精金逊顽铁。

时机到来,小草胜过春花;运气不佳,黄金还不如生铁。形容运气对人的重要。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语出宋·文天祥《正气歌》。 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忠臣的节操就会表现出来,他们都将名留青史。

时时防火,夜夜防盗。

语出清·金恭溥《朱子家训说略》。 每日每时,都要注意防止火灾、防备盗贼。不可有一刻麻痹大意。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语出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时局危难时,就可以看出臣下的气节;社会动乱之际,就能识别真正的忠臣良将。

时下称皮不称骨,只重衣裳不重人。

这是对以衣帽取人,只看重外表而不重实质的人的愤懑批判。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 时机和命运都不好,在人生道路上遭遇许多不幸。

时运未来君且守,困龙也有上天时。

语出明·苏复之《金印记》。 教人在处于困境时,要能坚守忍耐,总会有机遇、运气好的时候到来。

石沉海底无从见,浪打浮沤那得圆。

浮沤:水上泡沫。 此句比喻失去的已经不可再得,离散的也难以团圆。

食不甘味,寝不成寐。

语出明·归有光《上徐阁老书》。 进食没有滋味,睡觉也睡不好。形容忧虑深重。

食多伤胃,气大伤怀。

吃多了伤胃,脾气太大则伤肝。

食尽鸟投林,树倒猢狲散。

食物没有了,鸟儿都飞进了树林。大树倒了,栖息在树上的猴子也都散去。比喻因某种利益的不存在,原来所依附的人也都纷纷离去。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语出明·龚延贤《寿世保元》。 饮食最好是吃到半饱,而且要清淡一些;酒只能少喝,多喝则损害健康。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士:古代介于官员和百姓之间的阶层,多指有文化的读书人。刮目:除掉旧眼光。 全句意为:与人短暂的分别之后,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

士可杀,不可辱。

语出宋·侯延庆《退斋笔录》。 大丈夫宁可被杀,也决不忍受屈辱。

士气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知识分子的精神不可以侮辱,老百姓的意志不可以违抗。

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大丈夫在穷困时,就可以看出他的气节和正义;世道混乱时,才能识别出真正的忠臣。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又《战国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读书人,愿意为赏识自己的人效力。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美容。

士之立身,忠信为本。

大丈夫立身处世,最根本的:一是要有忠心,二是要讲诚信。

世财红粉歌酒楼,谁为三般事不迷。

语出《金瓶梅》第九十四回。 在钱财、美女、盛宴的诱惑下而不迷失,这是难能可贵的。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复。

语出宋·苏轼《和李太白并序》。 世上的事物像下棋一般,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这变化又是不重复的。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语出唐·白居易。 世上美好的东西往往不牢固,就像天上的彩云很容易散去,琉璃很容易破碎一般。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寺占多。

句中对书上的好话、寺占名山似有微词。但论者以为:书中好话,教人行善;寺在名山,平添秀色。并无不好。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语出唐·高蟾《金陵晚望》。 世上有很多的绘画高手,然而他们谁能把人的悲伤感情画出来呢?

世间五福,富寿为先。

语出清·黄周星《人天乐》十。 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全句意为:在人世间的多种福祉中,富有和长寿是最重要的。

世界由来多缺陷,幼躯焉得免无常。

语出明·愍山大师《醒世咏》。 无常:指人死。 全句意为:世界充满着矛盾,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的躯体也免不了最后死亡。

世路风波乃炼心之境,人情冷暖是忍性之场。

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正是修炼自己心境的时候;人际关系中遭遇冷淡,正可以培养自己忍耐的功夫。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对于世上的一切事情,都已看透。因此,能够摆脱烦恼,无论在那里,都能悠然自得。

世路由他险,居心任我平。

人世间的道路不论有多么险恶,但是自己为人做事一定要凭良心。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语出《隐居通义》。 从人情的冷暖、面貌的多变,可以看出世态炎凉。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

语出唐·高适《赠任华》。 世人不懂交友的道理,只知道重钱财,而不知道重视人的品德。

世人漫结交,其后每多悔。

语出清·吴嘉纪《怀罗大》。 世上有些人随便结交朋友,结果往往后悔不已。

世上没人骗,牛马没人变。

佛教的轮回观点认为,人在今生做了坏事、犯下罪孽,来世就会变成畜牲。说骗子来世会变成牛马。这是对骗子愤慨的诅咒。

世上没有冤枉事,狱中哪有枉死人。

世上冤枉事是存在的,冤假错案也时有发生,唯政治清明方能予以纠正。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歅。

语出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 九方歅(yīn):一作九方皋。春秋时人,善相马。由于伯乐的推荐,为秦穆公求千里马。(见《淮南子·道应训》) 全句意为:世上怎么能没有千里马呢!只是我们缺少像九方歅那样善于识马的人。

世上钱财倘来物,哪是长贫久富家。

语出明·南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五十九回。 倘(傥)来物:偶然而来、不意而得之物。 全句意为:钱财乃是意外得来的东西。贫穷与富贵都不是永恒不变的。

世上万般愁苦事,无如死别与生离。

世上有许多令人悲愁、痛苦的事,而最大的愁苦乃是生离死别。

世上无鬼神,百事人做成。

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唯有人是世界的主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没有困难的事,就怕你无心去克服困难;对于有心克服困难的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

世上的事情很多都是因为忙乱中出错。好人多半经过苦难的磨炼。诚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对世上的事情都能看得透彻,这里面充满着学问。阅历丰富而通达人情世故,就能做好文章。

世事恍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恍:一作“短”。 世上的事情就好像春天的梦境一般,而人间情为何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得犹如秋天的行云变幻莫测。形容值得留恋的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人情淡薄,一切已成追忆。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语出唐·韦应物《答李儋》。 世上的事情变化多端,难以预料,在黯淡的春愁中独自孤眠。

世事茫茫难自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世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多变,使人茫然难以预料;唯有那自然界中的清风明月,能从一旁冷静地看着人间的变化。

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对于世事已了如指掌,而个人的前途一片黑暗。反映了一种悲观主义情绪。

世事唯拼一个信,人情常带三分疑。

语出明·汤显祖《牡丹亭》二十九。 世上最重要的是讲诚信,人们在交往中常常互相猜疑。

世事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的贪欲更危险,有的人正是因为贪欲太盛,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

语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四回。 世上事有成功也有失败,不可能事事成功;为人有兴旺的时候,也会有衰败的时候。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世俗的态度总是趋炎附势。有钱有势的,就有人热捧;无钱无势的,就遭人冷落。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世上如果没有艰难的事,怎能在人群中凸显出英雄豪杰。

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 世人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福运,有时也会遇到意外的灾祸。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

语出西晋·傅玄《傅子·授职篇》。 世上的风气质朴,则所需要的官员就少;世上的风气浮华,则所需要的官吏就多。

是恶当惊,是善休喜。

遇到坏人坏事,应当引起高度警惕;遇到好人好事,也不要忘乎所以。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语出明·愍山大师《醒世咏》。 不必与人一定要争论出谁是谁非才肯罢休,彼此之间何必要争强斗胜。

是非来入耳,不听自然无。

语出明·南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八十五回。 挑拨是非的话,你不去听它,自然也就不会有是非。

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一作: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人世间总是充满着是非矛盾,搬弄是非的流言蜚语天天都会有;你不去理会它,自然就不会受其影响。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人应该有是非观念,人对是非采取的态度,是做人首要的大问题。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是非只因喜欢乱说、口无遮拦所致;烦恼都因争强好胜、想要出人头地引起。

是非只为闲撩拨,烦恼皆因不老成。

老成:阅历丰富而练达世事。 全句意为:是非乃是那些闲来无事,乱讲乱说者造成的;而烦恼都是因为缺乏经验,少有锻炼之故。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

语出宋·欧阳修《读书诗》。 是与非这一对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何取舍,在勇于决断。

是非自有公论,曲直终有人识。

谁是谁非,自然会有公众正确的评论;对与错,终究会有人知晓。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语出清·郭水亭《济公全传》一百七十六回。 当福祉降临时是挡不住的,当灾祸降临时也是逃不脱的。宿命论者认为祸、福是命中注定的,其实并不尽然。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虽有血缘亲属关系,但有的并非很亲近;而无血缘亲属关系的人,有时往往比亲人还要亲。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比喻坏人坏事的本性。

是真难假,是假难真。

语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不可能成真。指真假不容混淆。

是真难灭,是假易除。

语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是真的难以磨灭,是假的则很容易除去。真理是永恒的,而谎言只能骗人一时。

事必要其所终,虑必防其所至。

语出明·吕坤《呻吟语·识见》。 做事必须考虑它的后果,考虑问题要防止意外的事情发生。

事不能做得太绝,话不能说得太损。

得饶人处且饶人,处理事情不能太绝情,说话不能太伤人。

事不三思,终有后悔。

语出明·罗贯中、冯梦龙《平妖传》第三十五回。 做事需要反复考虑,如不三思谨慎而行,终会产生后悔之意。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做事不经再三周密考虑,终究会懊悔。人若能事事忍耐,自然就不会产生忧患。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语出汉·桓宽《盐铁论·击之》。 做事半途而废的人,不会获得成功。耕种田地偷懒的人,不会有收获。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事情在发展到最得意时,要引导它向新的方面发展;说话到得意忘形时,要及时收住,以防言中有失。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就是这个道理。

事当快意须防转,言到快意勿忘形。

事情在最得意时,要防止乐极生悲;话说到忘形时,要防止言中有失。

事后掩饰,不如慎始。

语出清·郭嵩焘《郭嵩焘日记》。 与其等事情做错了以后再去掩饰,不如一开始就谨慎从事。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事情紧急而不能当机立断,灾祸很快就要到来。

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

遇事三思而行,方能免得后悔。唐人韩愈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就是说成功的行动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遇事随便则难免失败。怒上心头,唯有一忍。诚所谓:“忍得一时之气,省得百日之忧。”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制。

语出汉·徐干《中论·贵验》。 事情不要等到发生了才去制止,私欲不要等到蠢动时才去克制。

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孝敬长辈,首先要培养自己具有高尚的志向;爱护子女,不可让他们游手好闲,浪费了青春。

事若求全无可乐,人非看破不能闲。

若事事求全、追求完美,总感到不如意,也就无快乐可言;人如果看不破,总在忙碌之中,自然就不得闲。

事无全遂,物不两兴。

语出明·徐祯稷《耻言》。 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尽如人意。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尽合人意难二三。”事物不可能样样兴盛。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办事,常因急躁冒进而招致失败;思考问题,因深思熟虑而有所收获。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须要保密的事情,要注意保密,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有些事就是因为讲话时泄漏了机密,从而招致失败。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语出宋·苏洵《辨奸论》。 事物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是本来就有、不容争辩的。

事有凑巧,物有偶然。

语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卷。 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的偶然性,有时候会出现惊人的巧合。

事遇机关须进步,人当得意便回头。

做事在机要关头,必须抓紧。当人们取得了成就,获得了好处以后,就应该激流勇退,即所谓“功成身退”。后半句的意思如果理解为“有所成就,便不再进取”,则是消极的;如果理解为“不可贪得无厌”,则有积极意义。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事业的成功与否在于人的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定可以战胜客观的困难。

事在人为,物从人做。

一件事情办得好不好,完全在于人;一件物品做得好与坏,也完全在于人。有劳动能力的人乃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所以人是最宝贵的,人决定着一切。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居室只要布置得高雅精致,不在于面积大;鲜花只要有香气,不在于数量多。常用以形容少而精。

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

做官的人贪图钱财,那就是有官位的叫花子。

仕宦芳规清慎勤,饮食要诀少淡精。

做官的好法则是:清廉、谨慎、勤劳。饮食需要注意的是少吃、清淡、精——合乎营养标准。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语出《尚书》。 以仁德对人者必能昌盛,依靠暴力统治者必然灭亡。

势败奴欺主,时衰鬼弄人。

元·佚名《白兔记》:“势败奴欺主,时乖鬼弄人。” 家势走向衰败,佣人也会欺负主人;时运不好,人遭鬼愚弄。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语出宋·梅尧臣《古意》。 势利即使能压倒山岳,也难以屈服有志之士。

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语出《汉书·张耳陈余传》。 以势利的心态结交朋友,这是古人感到羞耻的。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语出晋·陆机《要览》。 以势利结交的朋友,是难以持久的。

势有必至,理有固然。

所谓大势所趋,说明形势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真理是不可动摇的。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语出唐·李白《古风》。 逝去的江河水与流去的时光,都是那样飞快地过去,一刻也不等待。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但未来还是可以争取的。

嗜欲侈则行亏,谗毁行则害成。

语出汉·韩婴《韩诗外传》。 一个人的嗜好太多、欲望太大,就有亏于德行。谗言、诽谤的话盛行,就会发生祸害。

视寝兴之早晚,知人家之兴败。

从一个人家睡得早还是晚,可以知道这一家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败。

收军锣响千山震,得胜旗开十里红。

收兵的锣声震动了山谷,胜利的红旗映红了十里地。形容打了胜仗的盛况。

手稳口也稳,到处好存身。

手稳——不贪不占,口稳——不惹是生非,这样的好人,自然到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

缚:捆绑。前半句形容没有力气,后半句形容没有战功。全句常用以形容读书人的无用。

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语出唐·刘商《胡笳十八拍》。 十个指头虽然有的长、有的短,但无论截断哪一个手指,痛苦都是一样的。

守财不施,谓之钱奴。

语出《唐子》。 死守着许多钱财,而不肯救济贫困,这种人就叫做“守财奴”。

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时。

语出汉·桓宽《盐铁论·地广》。 守住正道以取得美名,加强自身修养以待时机到来。

守分安命,趋吉避凶。

守住本分,安于命运;追求吉利,避开灾祸。

守己不贪终是稳,利人所有定遭亏。

安分守己,不贪不占,一定平安;如果想贪图别人的所有,一定会招致不祥。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语出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保守秘密,像瓶子装东西一样不外泄。防止私欲膨胀,像守城御敌一般严厉。形容说话谨慎,节制私欲。

守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语出三国魏·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坚持原则,往往会使许多人不满意;公正执法,又总要违背自己的私心。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忍受不了贫穷,就不能树立高尚的品德。

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受不得委屈,就做不成大事。

受宠若惊,闻过则喜。

当受到宠幸时,就如同受到惊吓一般,使人不安,因为考虑到是否“福兮祸所伏”;而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时,倒是非常高兴,因为它可以使人避免更大的过错。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语出《清平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 受到很深的恩惠,就应该激流勇退,以免“满招损”;春风得意之时,切不可得意忘形,而要适可而止。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语出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在身处逆境、受委屈的情况下,还能不改变自己的心志,这样的人便可以说是君子了。

受了卖糖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

语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 一遭受骗上当,便有了警惕之心,不再轻易相信甜言蜜语。

受人钱财,替人消灾。

得了别人的钱财,就要替别人办事,使别人免受灾难。

受人一饭,听人使唤。

语出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解放》。 吃了别人的饭,只好听别人的吩咐。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语出元·关汉卿《陈州粜米》。 今人多将“终”作“忠”。接受别人的委托,就应该尽心尽力地为别人把事办妥。这是一种诚信。

受享不逾分外,修持不减分中。

享受待遇不超过自己应得的本分,应当负担的也应尽到分内的义务。

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

语出宋·欧阳修《送荥阳魏主簿广》。 受到别人的知遇之恩,固然很不容易,然而要了解别人,确实非常困难。

寿若乔松,智如孔墨。

寿命像松树一样长,智慧像孔子、墨子等大思想家一样高。

兽恶其网,民怨其上。

语出《国策·周语二》。 老百姓痛恨残暴的统治者,胜过野兽憎恨捕捉它的网。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语出《周易·系辞上》。 文章不能把所有的话都讲完全;就是所讲的话,也不一定能把意思全部表达出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语出宋·陆游《题书斋联》。 书:一作“学”。 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经过亲身实践,就不知道办事的艰难。

书读百遍,其理自见。

理:一作“义”。 书中深奥的道理,初看不容易明白,但是多读几遍,自然便能领会。

书多弗能读,贾肆浪奢侈。

语出清·刘岩《杂诗》。 有了很多书而不去阅读它,就如同一个书商枉自奢侈浪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语出唐·韩愈。 登上知识的高峰,只有靠勤奋这一条道路;学问像无边的海洋,要想掌握它只有靠艰苦的努力。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只有我未曾读过的书,而没有不可告人的事。表达了一个人的坦荡胸怀。

输钱皆为赢钱起,几个赢钱买了米。

赌博输钱都是因为想赢钱而造成的;但是真正赢了钱,又有几个将钱派上了正当用途?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语出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学习了优秀作品,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长聪明才智。不会的东西也能学会。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凡事只要熟练了,就能成为巧手;要想使专业精通,必须勤奋地学习、工作。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伤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 树大招风,强劲的暴风能刮倒大树。人为了出名,常为名所累,甚至被名所毁。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猢狲:猕猴的一种,生活在我国北方山林中。 此句形容失势后的众叛亲离。

树倒猢狲散,食尽鸟投林。

群猴聚树而居,故云:树倒猢狲散;众鸟林外觅食,当食物吃完时,鸟便回归林中。此句常用以形容以某种利益而集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因领头的不在了,或利益不存在了,作鸟兽散。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语出《左传·哀公元年》。 培养优良品德,最可贵的是使其不断增长、完善;除去坏毛病,最重要的是做到彻底干净。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树再高,最终树叶仍落归根部。常用以比喻在外乡的游子,仍思念故土,希望最终回归故里。

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千里总有源。

树有根,水有源。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发展的根源,为人不可以忘本。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语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八卷。 树:种植。荆棘:荆与棘常丛生成丛莽。棘,有刺。 此句比喻做坏事就会有坏的后果,做好事则会有好的结果。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恃。

语出明·于谦《北风吹》。 棱棱:威严方正的样子。 全句意为:树根坚固,就不怕被风吹动。人的气节操守威严方正,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不变。

树老半心空,人老万事通。

树老了,树干会朽空,而人老了,他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因此对世事也就更加精通。

树小扶直易,树大扳直难。

不仅树如此,教人也是如此。教育人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如果小时候养成不良习惯,长大了则积习难改。

树欲静,风不止。

宋·陆游《宿彭山县终夜有声》:“木欲静,风不止。” 树要想静止不动,也不可能,因为风在不停地吹。比喻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行为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

树正何愁移月影,根深哪怕大风摇。

语出明·杨柔胜《玉环记》十六。 树长得正直,何须担心月亮把它的影子照歪;树的根深哪怕大风摇动它。比喻为人光明正大,不怕被歪曲。

树至德于生前,流遗爱于身后。

语出唐·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生前,要树立至高无上的道德;死后,要让仁爱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疲。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多次打仗,会使老百姓劳苦;长久作战,会使战士疲惫。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语出《诗经·大雅·灵台》。 老百姓都来攻克一个目标,便能很快取得成功。

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

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盛衰亦然,所谓“盛极必衰”、“否极泰来”,说明兴盛会转化为衰败,衰败也会转化为兴盛。

双手劈开生死路,翻身跳出是非门。

明·欣欣客《还魂记》:“双手拨开生死路,翻身跳出是非门。”

形容绝路逢生,离开了是非之地。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

语出唐·韩思彦《酬贺遂亮》。 降霜时,才知道柳树的脆弱;下雪后,才发觉松树的坚贞。

霜蟹雪螺,味不在多。

语出《明诗综》。 秋天霜降,蟹肥味美;冬天螺蛳肉嫩而鲜。吃这些美味,不在于量多,而在于味道的鲜美。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语出宋·邵雍《击壤集》。 好吃的食物吃得太多,就会生病;快活的事情做过了头,终将会遭殃。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语出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人们常以江河东去,比喻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苏东坡由清泉寺前兰溪的西流,突发感慨:人生为什么不会出现第二次青春呢?答案是乐观而肯定的。

谁人不爱千钟粟,谁人不望子孙贤。

爱好财富,冀望子孙有贤德,此乃人之常情。

谁人身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尽管背后议论别人不是一件好事情,然而有谁在背后没有被人说过;哪一个人在别人面前又不说他人的是非呢?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语出南朝宋·谢灵运《七里濑》。 谁说古时与现代不一样,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有相同的志趣和主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出唐·孟郊《游子吟》。 万物在春天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谁能说一棵小草的心,能够报答得了春天阳光所给予的恩惠呢?母爱的伟大犹如春天的太阳,而子女犹如一棵小草。“寸草春晖”常用以比喻子女对母亲的爱难以回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语出唐·李绅《悯农》。 谁人能知道,这盘中的粮食,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呢?

水长滴而石穿,车久经而轨陷。

水长滴能将石头滴穿,车辆长久经过的道路会出现凹陷的车辙。比喻持久的力量是巨大的。

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涨船高,故水大漫不过船。天是最大的,什么也遮不住,何况一只手?比喻那些干了坏事想一手遮天、隐瞒事实真相的人,是徒劳的。天理、国法、人情皆容不得半点奸诈。

水高船去急,沙陷马行迟。

语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 水位高,船就行得快。沙陷马蹄,马就跑得慢。比喻客观环境影响到人的主观行为。

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语出汉·刘向《说苑·尊贤》。 水深而面广,就会有大鱼。君主贤明,臣下就会尽忠。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语出秋瑾语。 水冲击石头会发出哗哗的响声,人被激励则会产生宏大的志愿。

水激则波起,气乱则智昏。

语出《文子·下德》。 水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翻起波浪。精神混乱,就会使神志昏聩。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语出《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水可以浮载起船,也可以将船打翻。比喻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水来河涨,风来树动。

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十五。 比喻前因后果的关系。

水流东海不回头,误了青春枉发愁。

江河东去,一去而不复返;宝贵的青春时期,也会像江河水一样流逝。岳飞词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水能灭火,柔可克刚。

以水能灭火,来比喻柔弱可以克制刚强。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以“水深不响”比喻人的深藏不露。以“水响不深”比喻人的浅薄、好张扬。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大水淹没了石头,水退后,石头仍在。好人虽被流言蜚语所淹没,但最后总能辨明是非,好人终究是好人。

水为风生浪,珠非尘可昏。

语出唐·刘禹锡《赠别君素上人并引》。 水性柔弱,一有风就会起浪;珠性坚贞,尘垢也不能使其昏暗。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语出《礼记·子张问入官》。 一作: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精则无朋。 至清:极其清纯。至察:过分苛求。 全句意为:水太清,就没有鱼(因为鱼要靠水中的浮游生物才能生存);人太精明则近乎苛刻,就不会有很多朋友。无论对大自然抑或对人都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

水落石现,水浅鱼见。

水落石出,而水浅则鱼无处藏身。常用以形容一时弄不明白的事情,最终总可以搞清楚。

水无尖但能穿地,舌非剑却能伤人。

水虽不尖利,却能穿透到地下。舌虽不是剑,却能伤害人。有道是“积毁可销骨”、“恶语伤人恨难消”,形容舌剑之厉。

水浊难分鲢和鲤,水清方见两般鱼。

浑水中分不清鲢鱼和鲤鱼,只有在清水中,才能看出两种鱼的不同。比喻在混浊的环境中,好坏难分;而在清明的世界,好坏就显现出来。

水浊则鱼噞,政苛则民乱。

噞(yǎn):鱼口向上露出水面。 全句意为:水混浊,鱼则难以呼吸。统治者暴虐,老百姓就会造反。

顺德必昌,逆德必亡。

语出《前汉演义》。 能够顺应道德行事的人必然昌盛,而违背道德行事的人必然灭亡。

顺风吹火,用力不多。

处事善于因势利导,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顺风好比射箭,逆风好比拉纤。

前半句形容顺风省力,后半句形容逆风费劲。比喻善于利用客观有利条件,便能事半功倍;而不善于利用客观有利条件,便事倍功半。

顺其自然,能屈能伸。

顺应客观发展的规律,当遇到不利时机,尽量保全自己;当遇到有利时机,则抓住机遇以求发展。

顺情说好话,干直惹人嫌。

语出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顺着别人的心意说好听的话,别人就高兴;性情耿直,有啥说啥,往往遭人嫌。

顺人则理,违人则乱。

顺应人心,就能治理好国家;而违背人民的意志,则将产生动乱。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天理——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我们就能生存下去;如果我们违背了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就会遭到灭亡。

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只照顾一个人的脸面,就会给老百姓带来灾祸。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语出《晋书·戴洋传》。 一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顺从某人或某事物,就会兴旺;违背某人或某事物,就会灭亡。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语出清·曾朴《孽海花》二十九。 比喻刚说到某人,某人正巧来到。

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说过的,一定要做到,不能说空话而不做实事。所谓“言必行,行必果”,言行要一致,不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说好的不要锦上添花,说坏的不要节外生枝。

说人好话——表扬,不要溢美、夸大反而使人感到不实;批评,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要添枝加叶。

说好话存好心,行好事近好人。

这是教人无论是思想或者是言行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说尽黄河只为水,磨破口舌只为财。

形容说话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

比喻事情说开了,并没有什么稀奇;而一语道破——揭穿老底,则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

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

说到杀气腾腾时,令人不寒而栗;讲到悲惨的地方,使人感到透骨的寒冷。

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

语出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空口说食物,仍不能使人免饥饿;空口说衣服,仍不能使人免受冻。意在说明空口说白话,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说着钱,便无缘。

语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一提起钱的事,就无融洽关系可言。反映有些人把钱看得太重,以至不顾情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说话的人是无心——随意脱口而出,而听的人却十分在意。意在教人说话慎重。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语出隋·陈叔达《自君之出关》。 思念你就像夜晚点燃的蜡烛,心在燃烧,泪洒千行。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语出唐·戎昱《江城秋夜》。 自己思想苦闷,看月亮好像也苦闷,其实是人愁而不是月亮愁。

思索生知,慢易生忧。

语出《管子·内业》。 勤奋思考,就能产生智慧;怠慢、松懈,就会产生忧患。

思通天上星河易,力挽人间风气难。

要想与宇宙间的其他星球相通还比较容易,而要想改变人间的社会风气却很难。

思则睿,睿作圣。

语出宋·周敦颐《通书·思》。 思考就能出智慧,有智慧就能成为圣明的人。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

语出宋·陈与义《八音歌》。 丝的颜色随染料而发生变化,朋友也如染料般可影响人,故择友需要谨慎。

死活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有时候不说话,不失为一种对策。故有谚云:“沉默是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语出《论语·颜渊》。 宿命论者认为,人的生死是由命中注定的,富贵与否乃是天意。这是人们无法抗拒、无可奈何的某种必然。其实,人作为万物之灵,是有其主观能动性的。

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

语出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之二。 天下的气候都已变成了秋天,一处则很难维持春光。

四海和平之福只是随缘,一生牵惹之劳总因好事。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四方平安祥和,只是随其缘分;一生的烦恼牵挂,都是因为喜欢多事。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语出《论语·颜渊》。 形容天下一家。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语出《左传·襄公八年》。 要等黄河清澈,不知要等待多久,而人的寿命是短暂的。比喻因时间太长而难以等待。

肆傲者纳侮,讳过者长恶。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骄傲的人,招来侮辱;隐瞒错误的人,助长恶行。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语出唐·李白《松柏本孤直》。 松柏的本性孤傲刚直,很难像桃花、李花那样,以艳丽的色彩取悦于人。比喻不随流俗。

松柏何须羡桃李,请君点检岁寒枝。

语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松柏不需要羡慕桃花、李花的一时艳丽,只要在隆冬时观察枝头,那桃李早已凋零,而松树、柏树依然青翠欲滴。

松色不肯秋,玉色不可柔。

语出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青松不肯随秋天的来临而改变自己的颜色,玉石不因为火烧而变得柔软。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语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 “世上诸多愁苦事,无如死别与生离。”有情人之间的分离,确实是一件令人愁苦的事,故在分别时,总是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然而,即使送行千里,最后还是要分别,不如就此告别,道声:珍重!但愿后会有期。

俗人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语出清·翟灏《通俗编》十三卷。 庸俗的人赶也赶不走,而受欢迎的人又很难请来。

夙兴以求,夜寐以思。

语出《汉书·武帝纪》。 夙:早晨。 全句意为:早晨起来求学,夜间睡在床上还在思考。

夙夜事勤肃,言行思悔尤。

语出宋·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从早到晚都在勤奋认真地工作学习,一言一行都在想着不要给以后留下悔恨。

速效莫求,小利莫争。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追求快速的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小利而争,得不偿失。急功近利者戒。

素位而行,不尤不怨。

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不抱怨天,也不埋怨人。

算命若有灵,世上没穷人。

算命者自称能使人避凶趋吉,获财免灾。果真如此,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富人?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 及:达到。 全句意为:鞭子虽然长,却打不到马肚子上。以后便用“鞭长莫及”这个成语形容力量无法达到之处。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语出宋·韩琦《安阳集·九月水阁》。 虽然深秋的花园里,百花渐自凋零,但还有那不畏寒冷的菊花,仍顽强地坚持着散发出阵阵清香。比喻人的晚节可贵。

虽名位转优,而恭恪愈至。

语出《南史·刘怀肃传》。 虽然名誉地位变得更加优越,而为人处世更要恭敬、谨慎。

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

语出唐·白居易《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 虽然贫穷,但仍保持乐观的心情;纵使有病,心中也绝不忧愁。

虽亲有罪必罚,虽怨有功必赏。

语出唐·释道宣《高僧传》二集。 虽是亲近的人,有罪必定惩罚;虽是有怨仇的人,有功定当奖赏。

虽然未得身荣贵,到此先须祸及身。

没有得到荣华富贵,却遭到飞来横祸,实属不幸之至。

虽无千丈线,万里系人心。

语出元·武汉臣《生金阁》。 虽然没有长线将两人系在一起,但相隔万里的亲人却始终心相连。

虽有孔翠,不如春蚕。

语出清·沈蕙玉《勤劳箴》。 虽然孔雀的羽毛非常美丽,却不如春蚕那样对人有用。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语出《诗经·小雅·常棣》。 虽然兄弟间有着血缘关系,但却不如志同道合的朋友。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虽有聪明才智,不如善于利用时机与形势。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跟随时尚,而不要追赶时髦;脱离俗气,而不要故意违反常情、表现得与众不同。

隋珠裹絮中,时时露光怪。

语出清·孔尚任《长留集·示王古修》。 隋珠:据《淮南子》载,隋侯曾救助过一条受伤的蛇。蛇伤愈后,夜间衔来一枚宝珠报答他。因此,便将宝珠称为隋侯珠——隋珠。 全句意为:宝珠即使包裹在棉絮之中,也会发出奇异的光彩。比喻美好的东西总会显露出来。

岁寒知松柏,国乱识忠臣。

语出明·周清源《西湖二集》二十六。 严寒的冬季,才显出松柏的耐寒。国家动乱时,才分辨出谁是忠臣。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人心。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岁末的严寒,方知松柏的坚贞品性。经过患难,才看出一个人的真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语出三国魏·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岁月更替永不停息,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语出宋·王安石《孤桐》。 桐树越老,根越粗壮;太阳骄猛,更显出树叶的荫凉。比喻人老志坚,遭遇困厄精神更旺。

损人终有报,倚势必遭危。

损人利己,最终必有报应;仗势欺人,必遭危险。

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语出《逊志斋集·朋友》。 对损人利己的朋友,要敬而远之;对有益的朋友,应亲密相处。

损有余,补不足。

将富余的去帮补不足的。

缩不尽相思地,补不完离恨天。

即使有《神仙传》中费长房的那种缩地鞭,也不能将相思的距离拉近。即使有女娲氏的补天法术,也补不圆离恨情天。相思之苦,只能由相思之人自己体味。

所见者愈少,所怪者愈多。

语出《聊斋志异·唐梦赉序》。 所见所闻的事物愈少,则认为怪异的事物就越多。诚所谓“少见多怪”。

所交在贤德,岂论富与贫。

交朋友在于看他是否贤德,怎能看他的富裕或贫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