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祭奠野蛮扩张乱象丛生,背后法律边界如何理清

 得一策APP 2022-04-01

相思莫让清烟扰,一束鲜花寄故人,清明将至,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祭祖和扫墓也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习俗。而随着目前疫情不断肆虐反复和互联网通信科技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祭奠”方式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网络祭奠,让清明追思多一种选择

近年来,网络祭扫正成为清明节绿色祭祀新风尚。在江苏,目前已开通网络祭扫平台58个,网络祭扫超60万人次。南京市雨花功德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云祭扫,市民可上网调阅“云”系统里储存的视频资料,也可以免费建立网络纪念馆。目前,该园已开设1000多个网上纪念馆,访问量最大的一个纪念馆达到200多万人次。在北京,丰台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链接着北京市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务专区,为群众提供寄语、献花等网上祭奠服务,方便群众通过线上方式追思先人。

国家民政部召开的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也要求各地政府需制定与当地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祭扫政策,其中也多次强调:各地要充分利用清明节集中祭扫的契机,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



 

网络祭奠是什么? 


网络祭奠”亦称作“网上祭拜”、 “网上祭奠”、“网上祭扫”、“在线祭拜”、“在线祭扫”等,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上为逝者建墓、祭扫的过程。网络祭奠服务通常由一些营利或非营利的纪念网站或纪念平台向公众提供,也有专门为某位逝者或某些历史灾难而建的个人纪/专题念网站。

网络祭拜主要通过“网上公墓”,网上建立纪念馆,上传逝者照片,添加生平简介,事迹、文集等,并供大家祭拜留言、献花、写字,甚至说话录音。

据统计,到2020年底,提供收费网上祭拜服务的中文纪念网站已经超千家。

 

什么人可以享有祭奠权? 


权,是基于传统习俗而产生的,逝者近亲属对逝者寄托哀思的一种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虽然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因人为习惯称之为“祭奠权”。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参照我国民法典关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享有祭奠权的人主要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

 

祭奠权包括哪些内容?

祭奠权的内容非常丰富,根据祭奠时间和已有纠纷的情况来看,按照与逝者关系亲疏远近的强度可以将祭奠权的内容划分为:一是对身份关系要求较高的:最后见面权、遗体处分权利,墓碑刻字权利,墓穴选择的权利,丧葬事项决定权等;二是对身份关系要求较低的:死亡信息通知权、参加祭奠活动的权利等。
 
网络祭奠乱象丛生,法律道德都要理清 

哪里表面光鲜亮丽蓬勃发展,哪里背后就是乌烟瘴气乱象丛生。随着网络祭奠活动的风生水起,网络祭奠陆续出现的“活人祭”、电子祭奠用品庸俗化、虚拟人物都可被作为英烈祭奠等问题,至演变到付费攀比,以打榜金额衡量孝心多少。已经干扰、扭曲了网络祭奠的新风尚,必须法律和道德两手抓,双管齐下整治。
在网络祭奠的乱象中,拿活人进行恶搞,俨然已经侵犯了“被祭奠者”的姓名权、名誉权等权益,有的时候还可能在网络和现实中造成误会引发系列矛盾纠纷;假如还编造、添加造谣的生平简介,就可能涉嫌诽谤罪;商家趁机玩套路、搞欺诈,收费后却不祭扫或者虚假祭扫的,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相关内容,涉嫌虚假宣传;本来应该是缅怀已故者的严肃庄重活动,被恶搞得乌烟瘴气,既侵犯了被恶搞者的权益,需要承担相应侵权责任,也浪费了网络祭奠的资源,于情于理于法都过意不去。

 
因为网络祭祀是一种新生事物,虽然现行《殡葬管理条例》,没有涉及相关内容。但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网络祭祀活动中的活人被祭拜、出现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等都不符合法律规定。另外,一些平台借名人、烈士“吸金”,以及让虚拟人物等进“烈士”纪念馆,也不符合《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应该予以纠正。
最后,虽然网络祭奠仍有很多属于它的“不完美”,但越是这样才需要全社会各平台伸出更多的“有形和无形的手”,最终让更多的人能够选择和接受。而我们在转变观念,践行环保、低碳的绿色殡葬理念同时,也要理清网络祭奠的法律和道德边界。毕竟离开不是真正的逝去,目无法纪的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1、两妻子实名举报医生丈夫,“白大褂”不能被违法乱纪污名
2、奥斯卡现场威尔·史密斯掌掴主持人是维护尊严还是暴力闹剧?
3、超长预售,饥饿营销,不但拖慢网购效率还暗藏消费陷阱
4、短短30天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加码,对比下我国对物权的保护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5、电子烟新规5月1日起实施,行业强监管是为保护低龄化人群?
6、东航客机坠毁24小时,面对悲剧发生,谁来承担后续法律责任?
7、银行员工暗箱操作2.5亿存款“人间蒸发”,银行是否赔付引发争议
8、天又冷了!哪些情况可以延长供暖?这些供暖法律问题你都了解吗?
9、315最有味道的曝光!老坛酸菜竟是土坑腌制,相关企业被查处
10、“315”揭秘!被忽略的日常行为里,商家在悄悄侵犯你的权益

   

觉得本期内容不错,就点击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