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应是人类文明的聚居地

 教育专家谈教育 2022-04-0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居地

陶华坤
人的气质,在于阅历凝聚和内在修养,一群人的生活内涵和生存状态,往往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气质。城市吸引人的不仅是外在建筑,而是城市独特的发展历史和人文,这才是城市真正气质。

1.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文明的底蕴直接影响城市气质。西方有“三代培养一个绅士”的说法,可见,气质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速成的同样,城市气质也需要慢慢积淀。城市文明的内涵是一座城市长期积累下来的独特地域文化,能够满足市民心灵需求情感抚慰。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文明底蕴直接体现在每个市民举手投足间。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具有现代文明气质的城市才会吸引人心。以文明视角看待城市气质,方显城市的精致与魅力。
城市是大型的人类聚居地。被定义为永久的人口稠密的地方,具有行政界定边界,其成员主要从事非农任务。拥有广泛住房、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创造”。2010年上海世博会把主题确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每个城市未来发展方向。2008年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明城市是社会文明、和谐的缩影,城市越文明,社会和谐的根基越牢靠。
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城市要求有一种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未来城市倡导低碳、节能、便利倡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每位市民充分享有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罗素说“能聪明地充实闲暇时间是人类文明最新成果。成都的悠闲,杭州的缠绵,成为这城市被公众青睐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城市是彼此相关的人类群体

2.城市的包容态度决定城市发展格局

城市包容的胸襟和气度直接决定城市的发展格局,因为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吸引不同区域的人群前来聚集,而不同的群体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气,这需要城市用包容的雅量来消弭彼此差异带来的冲突城市是有光的,不光有夜晚照亮地球表面的璀璨之光,更有城市里汇聚碰撞新思想带来的文化之光。城市人类文明最为重要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文化是流动的”全球化时代,对世界性文化资源进行用和本土化整合。城市是充满希望的所在,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群涌入城市。
城市成为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着管理社会、组织生产的领导职能,成为文明成长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新的特大城市是世界经济的真正组织单位,他们产生大部分的财富,吸引大多数的人才,占有最大份额的创新。”人口高度聚集的城市也会生出城市病”,但事实上,多达2.43亿的美国人口都挤在全国总面积3%的土地上,那里就是城市。不论城市对文明的传播有多大价值,疾病、犯罪、拥挤等城市顽疾,从未因为消极地接受现状或愚蠢地依赖自由市场而得到解决。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提供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居民文化层次越高,对环境因素越看重。文明城市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缩影。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高楼大厦很容易展示城市外在风貌,但这不是城市本质。我们需要的是以服务人为核心的系列建设。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混凝土组成的文化和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3.让人类变得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

重建城市解决历史顽疾对自然进行审讯与拷问,19世纪时,美国梭罗想逃离城市中的疾病和混乱史蒂芬·约翰逊所著的《死亡地图:伦敦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里,记录1853年伦敦霍乱时,一位叫做约翰·斯诺的医生为城市带来的改变。通过走访一条条霍乱爆发的伦敦街道,抽取每个街区水井的水质,最终绘制出一张详细的“伦敦瘟疫死亡地图”。在这之后伦敦改善城市水质污染、构建城市卫生设施体系,城市终于从臭气和瘟疫中脱身而出全新的城市生活由此造福无数人。
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承载者。中国城市在生活环境竞争力方面平均0.58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经济活力是评判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是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口数量成为造成城市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求发展、盼富裕、促和谐是每个最大的愿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提供形式多样的工作,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掘自身特长与才能。片面强调城市的生产功能,是城市快速扩张时常犯的错误。城市只有让人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医、宜游,才可能让人愿意集聚。这些因素背后对应的就是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成功的城市并没有统一公式,但教育是预测城市发展最可靠指标城市知识传播的起爆点。城市对教育投资会带来双倍回报:学生掌握知识,生产力终会提高。城市肩负着创造新文化的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