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气温变化的历史周期

 东耳果果 2022-04-01
这个是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不同位置所引起的,太阳系整体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动,运转周期长达2.5亿年,而在运转过程中,太阳系在银河系的相对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太阳系周围星体密度的变化,在万有引力环境呈现巨大变化时,太阳本身的辐射强度相应出现变化,从而引起引力波动,使得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发生一定程度地改变,继而影响着行星接收太阳辐射的强度。
比如,当太阳系围绕着银心运行,当运动到星体密度比较大的区域时,其它星体对太阳系的引力环境发生干扰,使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力发生减弱,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变大,同时更多的星际物质也会对一部分的太阳光线进行吸收,进一步减少了行星获取太阳辐射能的数量,因而行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就会下降。与此相反,当运动到星体密度比较小的区域时,行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就会上升。只不过这种变化,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实在是非常漫长,根本不可能感受出来。
那么,对比地球上出现的几次大冰期,比如有历史记载的震旦大冰期、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以及相关的地质勘探和天文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其每次出现的时间间隔,也基本上保持在2-3亿年,可以看出,这个时间周期与太阳系围绕银心运转的周期大致相同。在每次大冰期的间隔时间内,地球会呈现平均气温缓慢上升然后又缓慢下降的波动趋势。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全球气温有可能随着太阳系在银河系中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但是这个过程异常的漫长,要以亿年的时间来计,而如果将每个周期内的全球平均气温再进行细分的话,那么,以完成一个极高气温和极低气温转换所需时间为5万年计算,那么平均100年的气温变化幅度也不会超过0.5摄氏度。而对比从1940年到现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提升了1摄氏度以上,而且在两极地区以及北半球的高山地带,增温幅度已经超过2-3摄氏度。这个情况充分说明了,全球平均气温大时间尺度下的周期性变化,与当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从形成原理上二者虽然不矛盾,但是全球变暖无疑是在大的历史周期内,在一段小时间尺度上人为活动的影响所致,这一点也可以从近百年来人类使用能源数量和强度方面得到佐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