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50 - 1810,古典之风一甲子(四)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4-01
歌剧:关注普通人的喜与悲

这一次

但愿我们能明白

什么是古典音乐

图片

Sinfonia (序曲)Wiener Philharmoniker;Nikolaus Harnoncourt -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歌剧:关注普通人的喜与悲

歌剧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音乐形式,相较于抽象器乐作品,在戏剧互动中,歌剧能细致地展现不同角色。尽管歌剧中,夸张的唱词似乎显得脱离现实生活,但它的感染力直接来自音乐赋予角色的强烈情感,这也正是歌剧区别于话剧的最重要特征。从蒙特威尔第开始,歌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平衡外在互动(舞台上人物所处的戏剧性场景)和内在情感(集中体现于咏叹调的音乐中)之间的冲突。

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说,歌剧所营造的高效紧张感带给西方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现代人眼中,调和外在言行与内在思想情感的矛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通过歌剧,人们可以忧角色之所忧,乐角色之所乐,且不用承担任何现实后果……古典时期的歌剧是反映普通民众社会地位变化的重要媒介。在巴洛克时期,歌剧内容体现的只是帝王权威。例如,路易十四的宫廷歌剧中,所谓神话故事其实都来源于国王本人。但在18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普通人的喜与悲。事实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喜剧情节的基础。由于观众来源于不同的阶层,舞台上的戏剧冲突往往显得更加尖锐。在剧院里,不同观众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象征性的物理空间不同,即就坐于正厅、前座、后座、包厢还是环形阶梯座位的差别。

图片

18世纪的社会变革也体现在两种主要类型的意大利歌剧发展历程中,即正歌剧的衰退与喜歌剧的兴起。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严肃和诙谐;还区别于前者取材于古代神话和英雄故事,后者则为当时的普通人,常常是仆人的日常生活。正歌剧代表的是巴洛克式悲剧的高峰,喜歌剧则更倾向于用本土化语言,以及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其大众化的特点既体现在主题选择上,也表现在风格演绎中。虽然喜歌剧的发展中心是那不勒斯,主要作曲家大多也是意大利人,如佩格莱西(Pergolesi)、加卢皮(Galuppi)、皮契尼(Piccinni)、契玛罗萨、帕伊西埃诺(Paisiello),但这种形式自诞生起就广受欢迎,迅速传遍欧洲。

喜歌剧基础情节一般都建立在高贵与平凡、上层与下层、严肃与诙谐、理想与世俗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上,喜剧效果也随之而来。其核心是对日常社会等级制度的叛逆,即仆人屡屡胜过主人、女性常常超越男性……如果在更严肃的背景下,这些都会是社会、政治禁忌,然而在喜歌剧中,反转情节却显得那么“理所应当”。

从音乐上看,喜歌剧的音乐风格更简单直接,这点与严肃的正歌剧截然不同:前者以舒缓节奏和简短的分节歌为主,后者则是巴洛克式的返始咏叹调和高度修饰性的抒情曲。喜歌剧的轻快风格常被用来表现出身高贵或自命不凡者,同时也便于戏仿。迅疾的节奏和变化正是喜歌剧迥异于四平八稳的正歌剧,且风靡欧洲的原因之一。

图片

此外,喜歌剧的流行也依赖观众对剧情模式化的熟悉程度。18世纪的观众并不像今天这样正襟危坐欣赏歌剧。所谓模式化的角色和情景设定,比如位高权重的荒唐老头企图占有身份卑微的纯真少女,或者足智多谋的仆人将主人耍得团团转;讲述故事的常用音乐手法,即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先后顺序;以及与角色类型相关的音乐风格和声音特点——简单粗犷代表仆人,夸夸其谈代表老傻瓜,等等惯式不仅让复杂情节显得直观清晰,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幽默源泉,因为剧作者可以通过反转、混合各种惯例来展现不同人物和情境。熟悉的角色设定和音乐技巧既是观众欣赏喜歌剧的乐趣之一,也为喜歌剧融入古典器乐传统提供了便利。

图片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它代表了晚期喜歌剧的风格,比世纪初的作品要复杂精巧得多。这部作品根据博马舍(Beaumarchais)《费加罗三部曲》之一改编,因其情节政治敏感,在当时还面临审查风险。此外,三部曲的第一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后来由罗西尼改编成歌剧杰作。

图片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关于阶级对立和贵族徘闻的政治喜剧,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动荡时期受到统治阶级批评和抵制,并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禁止在奥地利演出。但当莫扎特将其改编为歌剧后,其中的攻击性显得不再那么强烈,自然也就广受欢迎。当然,莫扎特时期的维也纳也已显露社会变革的迹象,封建贵族特权日益受到充满商业气息的资产阶级之挑战。日新月异的社会潮流也反映在莫扎特歌剧中,表现为外表即全部,且角色衣着、谈吐往往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而改变。

图片

通常而言,给歌剧演员改变身份的乔装手段只是一种喜剧桥段,但是莫扎特常用它来达到更深刻的寓意,即对不同身份和外在形象进行实验。歌剧世界源于现实又超脱于现实,正是人们为新的社会地位寻找身份认同感的绝佳场所。

编/茶茶斑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