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镇龙山邓背唯一的地下党员孙同江

 古蔺同乡会 2022-04-02

斯人已去   玉洁冰清

——追忆镇龙山邓背唯一的地下党员孙同江
罗树
镇龙山一个叫邓背的地方,今属向田村,是与皇华镇樱桃村、观文镇五桂村为界的边远地方,海拔高度1100米以上,四面环山,中间形成一个大坝子,是镇内的“高原坝子”,人称“邓背坝子”。
邓背坝子最为奇特的是坝子中凸起一座小山,形似“锣锅背”,方圆几十里路的人都知道是“锣锅儿反反背”的地方。
文字资料上,唯有《孙氏家谱》载称“屯背”,也许是来历于清代的“里屯制”吧。1992年前是邓背村,强村扩组后与向田村合为一个村。该村不要说解放前,就是近几年的乡村扶贫之前,交通条件都极差,与外界联系不多,算得上是世外桃源。

龙山镇向田村邓背坝子
孙同江是古蔺镇龙山邓背人,虽然才去世十多年,但他自幼离家参加革命,后在重庆工作,和他熟悉的那些长辈多数都已经离世。关于他的革命经历,只能根据零碎的信息综合整理而成。

邓背地下党员孙同江
据《孙氏族谱》,孙同江生于丙寅(1926)年腊月二十六生于日的龙山邓背山阳村。孙同江出自书香门户,家境富庶,是当地大户人家,其父孙耀方(字怀宗)是当地私塾先生,为人和善,极受乡邻尊重。
孙同江排行老二,发蒙于私塾,后在龙山五小读书,与碓车坝地下党员余仕奇的兄弟余仕兴是同学,镇龙山李家齐等地下党员是其老师。孙同江后到古蔺读书,从龙山方向到古蔺,就要路过余仕兴家的门口。
1948年,经碓车坝余仕奇介绍,孙同江参加地下党。孙同江以读书和余仕兴是同学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参加碓车坝支部活动。地下党期间,孙同江曾化名孙洁、孙杰。
1949年12月10日第一次解放古蔺时参加“县大队”,任一排一班班长,参加过征粮后人维护古蔺治安。土匪叛乱时,参加剿匪。先后参加过养马嘶、麻线堡、傅家闵家坳、白沙坡、桂花场、箭竹坪等地的剿匪战斗。孙同江曾和与他同龄的堂叔孙绍伦说过,桂花场剿匪战那次特别激烈,在他的身边就牺牲了好几个战友,他差点就在那次战役中牺牲了。
解放后,孙同江在重庆工作。关于孙同江在重庆的任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孙氏族谱》族谱所载其任某兵工厂党委书记,另一说是笔者近期听宣传部老记者孙念海老人说是在重庆的汽车修理厂任党委书记。
孙同江离休后,多次回乡,关心家乡建设。孙同江给家乡人留下的印象是谦逊和蔼、谦虚谨慎、低调诚恳、党性极强。至今传为美谈的是,孙同江青年离开家乡参加革命,到外地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但他回到家乡,还是一口地道的家乡话,就连一个“吃”饭的“吃”,他依然说成邓背人所说的“qi”。家乡的人听着就是那样亲切,更是对其尊重,纷纷以此教育后辈。
孙同江于2009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孙同江是邓背(今向田村)一千多人口中唯一的地下党员,是家乡人心中的“大官”。尤其是他的低调和谦逊增添一份地下工作者的神秘色彩,更是家乡人历久弥新、引以为荣的话题。
此系孙同江家属及同学和战友余仕兴的回忆整理,特致谢。

文字 | 罗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