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河南省|刘红普:一棵迎风傲霜的松

 阿拉善文学 2022-04-02

原创作者:刘红普|河南省

散文



一棵迎风傲霜的松

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颂松,有多少志士仁人崇拜松。松是坚韧的、顽强的,历尽风霜雨雪,毅然挺拔,依然苍翠。我的姑父就像一棵坚韧的松树,迎着风霜雨雪,不改初心,顽强地走着。
姑父生于1942年,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天灾人祸加日本铁蹄的蹂躏,老百姓生活艰难命不保夕。姑父的父母是开明的父母,他们认为知识能改变贫穷,有了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出力。新中国成立后,在父母的支持下姑父和弟弟妹妹都走进了学堂。可是好景不长,姑父的父母在姑父初中没有毕业时就相继去世啦,姑父和奶奶弟弟妹妹相依为命,在村里和老师的帮助下没有辍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当时是闻名豫北的好高中。可是姑父高中没毕业奶奶又去世啦。姑父的童年苦到了极点。但他没有向困难弯腰低头,在当年全国院校大削减的情况下考上了新乡师范学院(现在的河南师范大学),在恩师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成了一名高中的教师。姑父的学生一提起他们的刘老师都是赞不绝口的。
因为姑父工作出色,先后被选调到人民公社、县委办公室。姑父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走着。后来姑父主政了一个乡,姑父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乡里办起了造纸厂、纺纱厂、电线厂、电缆厂。在田间地头,在打麦场上都能找到姑父的身影。姑父和农民成了朋友,和种粮大户成了兄弟。记得第一场麦子打下来,种粮大户来给姑父报喜,姑父一听小麦亩产超过了预期,高兴得非让种粮大户在家里吃饭不可,嘱咐我姑多炒些鸡蛋。那时我姑家最好的饭菜就是鸡蛋啦,我姑姑把仅有的十几个鸡蛋全炒了。姑父曾经主政过一个县,那时候顿丘一杯纯粮白酒卖地火热,小咸菜已经远销日本了。县里修了一条公路,在当时远远超过设卡收费的公里数了,姑父却拍板说,为了方便群众,减轻群众负担,咱县不设卡不收费,我们不能盯着老百姓口袋里那几个钱,要想法让百姓的口袋多放钱,要把眼光放到发展全县的经济上。有一年正值收麦季节,阴雨连绵,老百姓的麦子都捂在打麦场了。姑父心急如焚,做出了个常人都为之惊叹的决定,允许农民在道路上晾晒麦子。姑父说不能眼看着农民忙碌了一季让一场雨把收成给毁了。姑父常说党政工作人员心中只要装着百姓,工作就不会跑偏。后来姑父到了省公安厅工作,为打造平安河南,熬了多少夜,废了多少心血,到访了多少地方,姑父办公室的灯光有记录,车轮有印记。

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没有见过姑父愁眉哀叹过,他就像充满阳光的一棵松,迎寒冒雪,永远葱绿挺拔。在我们的记忆里,姑父是一位温和慈爱充满阳光的长辈。记得小时候姑父回家休息,街上的叔叔们邀姑父晚上到瓜田乘凉,姑父和叔叔们轮流用肩膀驼着我,在姑父和叔叔们的肩膀上听蛐蛐鸣蝈蝈唱数天上的星星,还没走到瓜田我已进入了梦乡。我和妹妹们已经上了高中师范了我们的自行车还是姑父给擦车打气。这些温馨的回忆好像发生在昨天。 姑父像松一样坚韧的品格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姑父心中始终装着百姓,不记得失全力服务人民的工作作风,永远是我们后辈的工作指南。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松的精神,有了松的精神遇到困难我们才不犹豫、才不彷徨、才不怨天尤人、才能充满阳光不被困难吓倒,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攻难克坚、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滑东红姑,本名刘红普,河南滑县人,文学发烧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