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出现“断代”,未来谁当农民谁种地?专家3招解决

 炫叶楓雪 2022-04-02

【村长晓佳一】记录乡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谢谢关注!

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说“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现在就是00后没见过种地,10后更是没看过地,那么未来到底谁种地?谁还能保证14亿人的口粮?

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虽然我们现在的种地成本价格都高于进口粮食价格,也就是咱们的“地板价”已经是人家的“天花板”,但是我们还是强调不能撂荒,让18亿亩耕地种粮食。

为此许多专家还要我们大量进口粮食,我们的耕地可以干工业、盖楼房这些高收益的项目,把我们的全球化进行到底。也就是哪国粮食成本低,价格便宜就哪国生产,我们只负责高净值产业。

然而真的可能吗?因为大量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实力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只能是被剥夺的一方,粮食不仅仅是食品这么简单,更是战略物资,比“核武器”更具有威力,谁愿意把自己的命门交给别人呢?

因而,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个要提的就是粮食安全与自给率,现在不仅仅是要求水稻、小麦的完全自给,还要提高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自给率,就是怕别人卡脖子,受制于人。

然而现在,农民却出现了断代,农村缺乏大量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市比乡村更具有吸引力,在城镇化之下,大量的农民进城,而且全部是20岁到50岁的青壮年。导致农村种地的大多数是50岁、60岁乃至7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

这样就造成在一些山区大量耕地被迫撂荒,流转没有人接手,自己又无力耕种。长此以往下去,谁来当农民,谁到农村种地就成了问题。那么该如何破解?两会上有专家给支招。

在2022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王馨就农民断代,未来谁种地,如何种的问题给出了3个回答: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他认为,当下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人均耕地少,种地较为辛苦,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导致大量农民不想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如此。因而要发展壮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积极鼓励并支持青壮年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创业。

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培养培育,大多集中在家庭农场主、农村合作社经营者,相比于传统农民更具有专业化,在学历、知识层面和技术水平上具有较高水平。在农村一般都是经济发展带头人、村干部,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因此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首先就是让从事农业的人群扩大,未来让这些人当农民。

加速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王馨认为,农村土地利用率不高,其中零星土地太多不利于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因而建议,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充分盘活零星分散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提升耕地产出效益。

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规范农户对土地 (林地) 流转、抵押等行为, 让农村产权变成农民的本钱、资源变成农民的资本,加速新型职业农民的形成。

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农民之所以不想种地,不想再当农民的原因除了社会地位等原因外,更多的则是种地收益低、风险大,不仅仅要面对自然风险还是面对市场等多重风险,赔钱概率太大。如果在农村种地能够比打工强,相信会有大量的人返乡种田。

所以专家提议,应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着力提高种地农民的平均年收入,特别是平均年可支配收入。

这样就能基本上解决未来谁当农民、谁种地的问题,从而解决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提高农民种地收益,让种地有钱赚,能够满足现在的生活。至于如何种地能够有更大的收益,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