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高僧的一首奇诗,超然物外,更值得欣赏和收藏

 思明居士 2022-04-02

世间很多骚人咏士一生阅历丰富,他们思考生活的酸甜苦辣、玩味生命的荣枯得失,透视世态的穷通炎凉、回顾人生的知遇之感,内心也在不断地思考,然后奋笔疾书、下笔成文,却让后世受益匪浅。

清代一位诗僧曾经云游四方,知晓各地的乡土风俗,洞悉人生的哲理,更充满了闲情逸致。有一天他梦中醒来,觉得颇有心得,就挥毫泼墨,涉笔成趣。下面分享清代高僧梦后抒怀,创作了一首奇诗,超然物外,更值得欣赏和收藏。

文章图片1

梦洞庭

清代:释敬安

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

倒之煮团月,还以浴繁星。

一鹤从受戒,群龙来听经。

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间醒。

敬安,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他18岁出家,住持各名刹,最后为鄞县天童寺方丈。高僧广交海内名流,诗宗唐人,诗格骀宕,超凡脱俗。这首诗作于清代宣统元年,作者已近花甲之年,显示出作者成熟和高超的诗境。

文章图片2

作者首先描写自己在梦里的经历,“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诗僧用瓶子汲取洞庭湖水,一不注意,竟然将君山也装进了瓶中。这两句想象奇特,也展现出一种阔大的诗境。盛唐诗人李白善于联想,他若是泉下有知,也不用担心自己后继无人了。

君山是洞庭湖里的著名景点,青翠秀丽,与岳阳楼遥遥相望。既然诗僧的瓶子容量如此巨大,那么会不会要将岳阳楼也纳入其中。作者没有明写,却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文章图片3

接下来诗人继续抒写浪漫情怀,“倒之煮团月,还以浴繁星。”他又将瓶中之水倒出来,用以熬煮圆圆的月亮,还用它给天上的繁星洗浴。不知月宫里的嫦娥作何感想,难道世人仰望的皎洁明月,在高僧眼里还不够明净吗?

看来高僧太喜欢纯洁明净的环境了,又或许是他觉得尘世中实在太污浊了,所以要彻底地清洗一下。可是诗人又如何具体操作呢?自然界里还有比洞庭湖更大的浴盆吗?不过这些都不是诗歌需要描写的事情,不然就成了传奇小说了。

文章图片4

颈联转而表达大师高深的学识,“一鹤从受戒,群龙来听经。”诗僧精研禅理,熟悉佛经,他每次设坛讲学,都会有很多弟子慕名而来,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周围也是水泄不通,就连仙鹤和群龙也来受戒和倾听。

作者不写自己的学问高深,也不提如何受到众人的拥戴,只是通过“一鹤、群龙”的描写,就委婉地展现出自己的超凡脱尘,也显得佛教影响的广泛。出句显得幽寂,对句令人感觉离奇,却融于统一的境界中。

文章图片5

结尾点明全诗创作于梦境,“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间醒。”大师正聚精会神地讲演,忽然听到一曲悠扬的笛声,将他从松间的酣梦里惊醒。看似可以类比黄粱一梦,其实却完美地刻画出一位飘逸不群的高僧形象。

作者以“昨夜”二字领起,又用一个“醒”字结束,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更给人以无尽的余味。大师虽然是清代的诗僧,却深得唐人的诗韵,值得人们赞赏。

文章图片6

释敬安的这首五律想象神奇,描写夸张,也充满了禅意。作者汲取洞庭湖水,居然“青山入瓶”,然后还用湖水洗涤明月和繁星,令人感受到作者高逸超凡的胸襟。

而飞鹤、潜龙自觉自愿地前来受教,也含蓄地传达出作者毫无妄心,早已达到了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的恬淡境界。最后“松间醒”三字,也暗含着一种顿悟意识,世界不过梦幻泡影,本质为空,唯有用心体察,在实践中感悟,才能获得真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