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玩转”千亩稻田

 laurel.89 2022-04-02

一人“玩转”千亩稻田

  本网讯 春耕在即,连日来,雷埠乡腾云村种粮大户郝生红特别忙碌。这不,天刚刚亮,他就早早起床钻进育种育秧大棚里,查看秧苗长势。

  看着郁郁葱葱的秧苗,郝生红说,他今年种植了380亩再生稻,4月底就可以机械插秧了,剩下的近1000亩全部种植单季稻。

  查看完秧苗,他又来到农机场仓库,维修保养起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为春耕做好准备。

  郝生红从2008年开始承包稻田,从当初的60亩发展到现在1300亩。除种粮外,他组建了一个农机合作社、植保站和一个小型有机米加工厂。在他家屋内的墙壁上,挂着“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安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怀宁县十佳家庭农场”等荣誉匾牌。“种田也能种出些名堂来。”郝生红说,依托科技和新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种植,种粮食也能促进增产增收。”

  别看郝生红现在是种粮大户,以前他可是种粮的“门外汉”。十几年时间,郝生红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在郝生红的家庭农场大院内,种子、肥料和大小农机具塞得满满当当,现在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有20多台(套)农机具。“我家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凡是种植水稻用的机械都有了,打药也用上了无人机,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现在种田都用上高科技,机插秧、施肥、洒药、收割等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平时田间管护只要几个人,农忙时最多也就20人左右。高科技种田,不仅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种植效率,还降低了种植成本。”全程机械化,让他省下80%的人力。

  今年春耕备播,郝生红也是一切绕着科技转。“以前插秧完全靠人工,高峰期每天要请上百村民插秧,遇到农忙还不一定能请到人,难以保证农时需要。如今种植1300多亩水稻,平时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只有到忙时才请几个人,这完全得力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使农业机械在农忙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郝生红感叹。

  对于科学种田,郝生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科学种田必须农时、农技、农机融合,才能实现高效率。这一点,已经在他的土地上得到了很好验证。(全媒体记者 檀志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