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服外贴治疗乳腺增生(各科临床)

 学中医书馆 2022-04-02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育龄妇女的40%。西医认为与内分泌素紊乱有关的乳腺良性增生疾病,目前尚未有特异疗法,笔者自1998年至

    2002年治疗8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一、诊断标准: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7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乳房中可触及肿块,边缘清,与周围组织不黏连,乳房疼痛连续超过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排除生理性乳痛,乳腺扫描为乳腺增生症。

    二、治疗方法:

    内服消核方:柴胡10g,白芍10g,郁金10g,八月札10g,荔枝核10g,黄药子3g,当归10g,鹿含草20g,仙灵脾20g,猫爪草20g,土贝母6g。经前期乳房肿痛加元胡,经后乳房肿痛加鸡血藤,体虚加黄芪、党参,肾阳虚加鹿角霜。另用穿山甲10g,三七6g,山慈姑3g,全蝎3g,研为细末兑服。水煎服,每2日服1剂,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月。

    外贴消肿膏:川乌10g,草乌10g,,山慈姑10g,土贝母10g,透骨草30g,穿破石30g。上药用麻油500ml浸泡一周后,加热煎至药物干枯后,去药渣,文火煎熬后备用。根据患者肿块大小摊于牛皮纸上,贴于肿块,2日一换。外贴消肿膏长期应用直至病灶消失。

    三、治疗结果:

    治疗8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0多岁;病史最长7年,最短5个月;多发增生82例,4例为单发增生。

    治疗后乳房疼痛7~10天内消失。肿块消失存在个人差异,肿块部分消失最快为15天,全部消失最快为1个月,也有3个月未消除。结果治愈(乳房肿块全部消失)30例,占34.9%;显效(乳房肿块部分消失、乳房疼痛缓解)45例,占52.3%;有效(乳房肿块无消失,乳房疼痛缓解)8例,占9.3%;无效3例

    (乳房肿块无消失,乳房疼痛无缓解)占3.4%,总有效率为96.5%。

    四、病案举例

    李某,女,教师,双乳房疼痛2年余。每于月经前加重,经量少、色清,伴胸闷,舌苔白,脉弦细。查乳房外上方触及一约5cm×3.5cm肿块,边界光滑,乳腺红外线扫描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用消核方:柴胡10g,元胡10g,夏枯草20g,荔枝核10g,橘核10g,当归10g,八月札10g,黄药子6g,仙灵脾20g,鹿含草20g,栝楼壳10g,猫爪草6g。水煎服,日服3次,2日1剂。另用全蝎3g、穿山甲6g、土贝母6g、三七6g研末兑服;外贴消肿膏。服药10剂后复诊,双乳无肿痛,余症消失,双侧乳房肿块缩小。继服上方,16剂后肿块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病因病机是肝气郁结,痰凝血瘀。肾虚冲任失调为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标。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乳腺结构紊乱疾病,它以乳腺内纤维增生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乳管上皮增生,乳管可扩张成囊状,故又称纤维囊性增生病。由于内分泌失调,包括卵巢分泌黄体素不足而引起雌激素相对增加,或雌激素增高而引起黄体素系相对减少,使乳腺素在经前期过度增长,而后期复原不全,从而导致乳腺导管小叶或周围结缔组织细胞增生。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循经凝滞乳房,故乳房结块疼痛,日久可致肝肾阴虚,使水不涵木。治疗上针对病机应用消肿膏外贴达到解毒散结、活络祛瘀、止痛,促进增生乳腺组织复原。内服方中柴胡、八月札、当归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荔枝核、橘核、三七、全蝎、猫爪草、黄药子、山慈姑、土贝母、山甲活血通络;仙灵脾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温肾调经,具有雄激素作用,鹿含草补肾调经,二药相伍可调整内分泌功能。全方共奏疏肝补肾、活络散瘀、软坚散之功,内外合治以达标本兼治的目的。(高天明 高尹岗云南省姚安县栋川镇高天明中西医诊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