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中国系” 又有千名学员新毕业 虽然金融圈已经处于世界上各个圈层的顶端,但其本身也有鄙视链。 比如出身鄙视链,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顶端的是HYPSM,也就是所谓的哈耶普斯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它们的毕业生掌控着世界金融圈的话语权,而中国由于金融业起步较晚,像“光华五道口”这样的顶端金融圈层,其辐射力还仅仅局限在国内。 但昨天的一则新闻,却似乎反映出这种世界金融圈人才出身固化的现象,似乎正在被松动。 这一松动发轫于新兴市场的金融科技领域。 3月31日,一项名为“10x1000 Tech for Inclusion(“10x1000”)的全球公益培训项目在新加坡公布了2021年“成绩单”: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1067位学员,不受疫情影响完成在线课程。后续,这些千挑万选出来的当地青年创业领军人物,将把从中所学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在各自国家的当地创业项目中。 圈重点:“10x1000”所传授的知识与经验来自中国!代表的是中国金融科技的影响力,按学业传承说,就是金融圈的“中国系”。 “10x1000TechforInclusion”的发起方一共有两家,一是大名鼎鼎的世界银行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另一家则是中国的支付宝。 时钟回拨四年,2018年10月13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世界银行年会上,世界银行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支付宝联合宣布:启动10x1000科技普惠计划,计划在未来10年,每年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培训1000名科技领军者,使其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聚焦金融科技领域的知识分享和交流学习,特别是汲取中国广阔的市场开放经验,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弥合数字鸿沟,为当地带去切实利益。 这每年1000名学成的“中国系”学员,本身就是当地科技领军者,将把中国经验辐射到各个角落。 这些领军者含金量有多高呢?比如,学员Emmanuel Elieza Mrok Kibanga是非洲坦桑尼亚ClickPa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gela Lum-neh是非洲喀麦隆的Steer Analytics创始人;马来西亚的创业家莫塔瑞克(MO Tarek)也在其内,在当地,这些创业者就类似于当年的李彦宏、马化腾、黄峥...... 比如MO Tarek,18岁到芬兰留学,在Facebook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创办了Muxlim, 一个聚焦于旅居欧美的阿拉伯群体的社交网络,并因此获得了芬兰总统颁发的国际贡献奖,成为该奖项45年历史上第一位获奖移民。 他现在搬到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垃圾进口国之一,创办了ERTH,目标是解决电子垃圾回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他报名参加“10x1000”,则是因为想学习“蚂蚁森林”神奇成功背后的中国经验。 像MO Tarek这种层级的学员,不可能是靠奖学金或者什么福利可以吸纳到的,归根结底是因为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确实已经站在了全球顶层,是因为中国经验的含金量。 这个项目虽然是公益性质的,普惠的,但中国经验的推广无疑会实现双赢结果,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加深当地人民对中国的良好印象,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当地拓展业务,因为大家一旦有了较为共同的背景,沟通障碍肯定只能是减少,而不是增多。 中国科技软实力加速出海 “10x1000”项目的成功不是个例,它只是中国“软实力”加速扬帆出海,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这股大潮中的一个浪花而已。 中国制造等“硬功夫”走遍全世界已不是新闻,但这两年“软实力”也在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出海。 比如,与“10x1000”项目结业几乎同时的还有一则看似普通的新闻:,海信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市政府正式签约智能公交建设项目,已经进入执行阶段。 表面上,该项目是海信智能交通在海外承建的一单交通项目,但它同时意味着中国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开始系统性走向海外市场。 类似的还有中国铁路标准落地海外、中国电力标准落地海外等等。 尤其是中国电力标准,中国从来没出现过类似“巴西大停电”、“印度大停电”等殃及千万居民用电的大规模停电事故,在这背后,是技术上绝对领先的国家电网。 以前中国援外,一般就是建立个水电站、火电站或者帮助当地铺设电网,建设完成就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了。但现在却是提供电力开发、清洁能源建设、国家骨干电网等方面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在尼日利亚,中国企业就为当地老百姓提供类似支付宝交电费这样的服务解决方案,使尼日利亚人享受到中国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科技成果。 这种变化,本质上是从基建狂魔出海,升级到数字新基建出海,彰显的则是中国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提升。 同样的,“10x1000”项目也是一个让全世界能分享到中国经验干货的长期性陪伴。来看看2021这份最新的全球公益性“成绩单”:1067位毕业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八成来自东南亚和南亚;三成是女性;23%都来自中小微企业。一年间他们听了10个国家17位业内大佬和顶级专家上的网课,得到了来自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世界经济论坛等全球31个国际组织的帮助,最终他们给出了88.5%的好评。而金融科技,是他们从中国经验里学到的本领。 近日,全球品牌估值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2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排名,中国第4! 新经济中蕴藏的软实力 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何谓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提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后来,软实力被扩展为一切非物化要素所构成的实力。 中国游戏出海,如果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则是一种软实力出海,因为它提高的是中国的美誉度。同样,冬奥会吸引世界目光,TikTok风靡全球,也是一种软实力。比如油管上的李子柒,Tiktok传播的中国流行文化,网剧、网络小说的传播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提升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度。 “10x1000”反映的则是中国的新兴软实力出海,它和中国的文化、艺术这些传统的软实力有区别,但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因为它向世界输出的是Know- How ,是在中国已经验证成功的“技术方法与路线”。 世界各大国每年都有大量援外项目,目标是帮助落后国家,但如果说单纯的给钱给物是“授人以鱼”的话,“10x1000”的目标则是“授人以渔”,把中国人在数字化过程中享受到的福利与便利推广向海外,实现共同富裕。 互联网的崛起,不但推动了中国经济在全新纬度上的世界性崛起,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软实力展现。不过,这一点还没有被足够重视。 持续4年的10*1000科技普惠计划,代表了一个新方向,它既是在传播在中国已经实验成功的独特经验,推广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具有全球普惠性、公益性,得到海外当地政府、创业者和年轻人的高度认可。 也许未来20年、3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时候,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何利用中国经验,推动世界更好的发展将成为重要问题。所以中国会说,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责任,要拆墙而不要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民间组织出力,用社会公益获得好感,是国际社会形成向心力的共同方向,在世界大变局的今天,只有普惠、开放、包容才是弥合时代裂痕的真正力量,才能带来发展,带来和平。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10x1000”这样的项目最初只有两个发行者,但现在连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世界经济论坛等全球顶级国际组织都陆续加入其中。 从2020年开始的全球疫情到最近的俄乌大战,世界的割裂性成为常态。在撕裂纷争的当下,所有可以弥合民间分歧、聚焦民生发展的活动都值得支持。 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因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指出了要保持经济增长,除了传统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外,还必须重视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力量,他为此所设计的“罗默模型”成为新增长经济学的经典。 中国互联网业在过去二十年高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技术创新经验和基层实践经验,这些新世纪送给中国的礼物,中国也理应将之向全世界分享出去。 让全世界人民都享受跟中国一样便捷快捷的创业、支付、出行、娱乐、消费……它不香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