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水河与淮涉河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4-02

淮涉河,自建国后被错误地要变成了“墨水河”,因为大跃进时候修石棚水库,截断了墨水河的上游,真正的墨水河,发源于马兰岭,流经塔院村南往西,然后北折沿着“青年路”往北。流入淮涉河。如今进入了地下,成为一条暗沟。墨水河消失了,因为城而命名的墨水河,结束了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可是不知道是误会还是人们心有不甘,居然把淮涉河叫做墨水河,就这样,历史更悠久的淮涉河又要逐渐被人们淡忘。青岛市划即墨市为即墨区,因此很多路名要改,据说连旧路名加增加的路共三百多条,怎么记得住,所以有时候不开导航居然会迷失

​把长江一路二路三路改名为淮涉河路,我猜可能是即墨的老乡绅的怀旧情愫吧!居然有很多人抱怨路名难记,不顺口。其实,我恍惚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常去文化馆和博物馆去看看,画展书法展和文物展,虽然不会画写,可是看了感觉很美,感觉比其它事有兴趣。当时看了高云大老先生画的即墨城的记忆,有淮涉河,环秀城门,古城墙,古牌坊,远山近水,古楼塔影,感觉很美,在那里徘徊流连。那时候淮涉河三个字就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由于常去那里,认识了新华书店的兰经理,还有文化人栾艺林先生,(后来父亲和他成为挚友,父亲很是佩服栾艺林先生的人品)国画大师张伏山先生(那时候我不知道老先生大名,只知道他是横河老人,)其实想想,那时候张老先生也不满六十岁,已经斐名画坛了!当时张老先生正醉心于指画,我亲眼看他创作一只雄鸡,全过程行云流水,指法流畅,一气呵成,真是看那满脸愁苦的老人内心世界如此丰富。善于画花鸟的邵庚泉老先生,也是父亲的挚友,我侄儿的老师,我们家三代人心中的德高艺馨的大画师。

​刚才黄院长送来几本即墨乡土的书籍,有张可先先生著的即墨掌故,孙鹏老先生著的即墨乡乘,还有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撰的即墨历史文化通览,孙鹏诗选等,看到白梅安梁的家族历史,传说中的土木堡事变,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纠葛,看到即墨古代人口来源的追溯,以及即墨文化的盛衰原因。一个县级市一个青岛市,历史这样复杂,社会的更替,政权的割据,兴衰的替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里记载着好多古代优秀的县官,还有为国家有卓越贡献的文人墨客。我为即墨而骄傲,清明节到来之际,以此文纪念心中的古人先贤 祈祷 祈祷 祈祷 祈祷

即墨城蓝田家族后裔,明代邑人蓝史孙在《淮涉寺》一诗中写道:山势东来翠欲流,溪声西下泛沙鸥。孤城雾隐三春曙,危塔呼风六月秋。僧趁晚凉依绿树,客携春酒笑红楼。墨民未必知淮涉,唐宋朝时通越瓯。可见当时的淮涉河风光是何等绚丽。

既然发源于马兰岭的墨水河已不复存在,人们又习惯把淮涉河成为墨水河,经上级部门批准,1986年淮涉河正式命名为墨水河。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