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齐开国,始于一场离奇的谋杀事件

 快乐的思考者 2022-04-02

公元549年八月初八的这一天,年仅二十九岁的东魏大将军、齐王、相国高澄被人刺杀了。

而令人感到蹊跷和不解的是杀死这位东魏权臣的却是几个厨子。

就在这一天的早些时候,东魏孝静帝宣布立皇长子元仁为太子,接下来满朝的大小官员闻讯都来到皇宫拜表表示祝贺。其实大多数大臣都明白,皇帝宣布立皇太子,也就意味着皇帝当到头了,接下来就是高澄废除皇帝,然后立这位年幼的太子做皇帝,最后再自己登上皇位。

早在四个月前高澄就以大将军的身份兼任相国,封齐王,并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殊待遇,作为臣子已经到达权利的顶峰。于是高澄便开始与亲信们谋划夺取东魏政权,如今皇帝立皇太子只不过是高澄计划的按部就班,事情似乎发展得很顺利,可谁也没有预料到,就在皇帝宣布立皇太子的当天,高澄就稀里糊涂的被几个厨子杀死了。

原来当天晚些时候,高澄与自己的心腹大臣陈元康、杨愔、崔季舒等人在北城的东柏堂秘密谋划取代元魏的下一步计划和安排百官的事宜。想来这东柏堂自然是偏静的去处,不然也不会成为高澄密谋的场所。

高澄除了与亲信谋划大事以外,还经常与自己的宠妾琅邪公主在此逍遥,为来往方便,且不引起他人注意,所以自信十足的高澄竟然将所有的护卫派遣了出去,此刻身边也没有一个侍奉之人。

大概是下午时分,大家正在谋议之时,一个叫兰京的厨子前来进食,或许几人的议论事关机密,又或许高澄并不感觉到饥渴,他并没有允许兰京进食,而见到兰京的高澄心中想起昨晚做的一个梦,他梦到兰京拿着刀在砍自己,顿时对此人厌恶不已,于是厉声将兰京斥退,对着其他人几人说道:“昨晚梦到这此奴用刀到在砍我,我应该赶紧把他杀掉。”

高澄的这些的话语全部被未走远的兰京听入了耳中,而早就对高澄心怀怨恨的兰京心生歹念,决定和几个党羽刺杀高澄。

于是乎一不做二不休,兰京马上在菜盘下面藏了一把刀,随后冒称进膳,再次闯进了高澄的议会室,顿时大怒的高澄厉声叫道:“我还没叫吃的,你怎么又进来了!”

兰京扔到菜盘,举起刀大喊道:“来杀你的!”说着直扑上来。

高澄一阵惊慌,跳下床来不小心碰伤了脚,急忙钻进了床底下。兰京等人掀翻了床榻,上去一阵乱砍,高澄就这样被砍死了。

当场的杨愔急急忙忙跑了出去,慌乱中丢掉了脚上的一只靴子,而陈元康扑过去挡在了高澄的面前,抢夺兰京的刀,结果也被砍死,肠子流了出来,事情过后不久也死了;崔季舒倒是躲在了厕所,逃过了一命。

外间的护卫听到堂内的打斗声,连忙赶了过来,一个叫纥奚舍乐的当场被杀死,还有一个叫王纮与兰京等人展开搏斗。

事情来得太突然,一瞬间就发生了怎么大的变故,一时间内外震惊,不知所措。

正在慌乱之间,一个颧骨突出,尖下巴的青年神色不变的率领卫兵赶了过来,指挥卫兵与群贼展开搏斗,最后才将兰京等人擒获并斩杀。

而此人就是高澄同母的弟弟、太原公,大名鼎鼎的高洋。

堂堂的东魏大将军、朝政的实际掌控者就这样意外的被几个厨子杀死了,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疑点太多。

第一,刺客兰京的身份。

史书记载兰京是当时南方梁朝将领兰钦的儿子,因为在一次战争中失败被俘,被安排在厨房担任膳奴。兰钦多次请求为自己的儿子赎身,并没有得到高澄的允许,为此兰京也多次请求能够获取人身自由,高澄不准,反而杖责兰京,并留下狠话:“再提赎身的事情就杀了你。”感觉人生无望的兰京便怀恨在心。

假如如史书所载,兰京是梁将兰钦的儿子,兰钦的本传中应该有所记载,但是查阅《梁书》并无此记载,只记载了兰钦有一个儿子叫兰夏礼,后死于侯景之乱,所以兰钦的身份不得不让人怀疑。此外对于兰钦的官职史书记载也有所出入,所以有理由怀疑兰京并不是兰钦之子。

第二,行刺的动机解释不通。

如果兰京行刺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他无法得到人身的自由和惧怕被杀,那么他一个由俘虏变成的奴仆,何来的同伙?

《北史·陈元康传》和《北齐书·陈元康传》记载兰京的同伙是他的弟弟阿改:

阿改时事文宣,常执刀从,期闻东斋叫,即加刃于文宣。

文宣指的是高洋,意思是说阿改当时是高洋的人,经常随侍高洋左右,当听到东柏堂喊叫声时,便出手杀了高洋。

史书的记载确实让人有点疑惑,兰京长期的怀恨和一时的刺激才导致恶念,刺杀了高澄,为什么要伙同阿改刺杀高洋呢?

史书中并无高洋和阿改有仇的记载,即使刺杀高洋,事情只会越闹越大,根本不可能脱身,如果解释为泄愤,那么就更无法为兰京与阿改等人的同时预谋刺杀解释了。

第三,事发时的疑点。

首先兰京进食就很奇怪。史书明确记载,兰京进食高澄是明确拒绝的,可见高澄并没有下命令,那兰京为什么会突然去进食的呢?没有高澄的命令,他为什么会主动进去呢?

因此兰京就是进去探查情况,看一看高澄身边有什么人,是不是可以下手了。

此外高澄的这个梦也很奇怪,为何无缘无故就梦到兰京在砍自己呢?所以很可能就是后人附会了。

此外还有后来赶来的两名护卫,战斗力实在太菜了,竟然制服不了兰京等人,而其中一人还被杀了,等高洋带人来了以后才制服了(此外还有记载高澄的厨房管事薛丰洛带人拿着柴火当武器,才制服了兰京等人,高洋只是来善后的)。

除此以外,《北史》《北齐书》还有一大堆高澄被刺杀之前的古怪记载,当时传送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灯灭,有人解释说着预示着高澄将要崩殂。数天前,崔季舒无缘无故地在北门外凄惨的朗诵鲍照的诗: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而且太史官也告诉过高澄,天象有变,“宰辅星甚微,变不出一月”。

因此这些很古怪的记载很有可能是后世史官为这种突发事件的一种谶纬解释,否则很难解释这种反常的举措。

第四,高洋出现的时机和事后的处置。

高洋当时住在城东双堂,竟然可以及时地赶到现场处理这件突发事件,并且能够做到神色不变,在处理完以后,为安定人心,他说道:“奴仆造反,大将军被刺伤了,没有什么大事。”至于阿改有没有刺杀高洋,就不得而知了。

此后,高洋秘不发丧,直到四个月以后,才公布高澄的死讯。

高洋能够做到处理不惊,神色不变,或许与他的性格深沉有关;而封锁消息,秘不发丧又或许是为了稳定朝局,保证权力的顺利交接,那么高洋对待凶手的果断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了。

在高洋带兵抓捕兰京等人以后,史书记载是“斩而脔之”,“脔割京等,皆漆其头”。高洋对待凶手是相当残忍的,把兰京切割成了肉片,然后用漆涂抹了凶手的人头。

这种重大案件一般情况下,首先要加以审讯,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搞清楚兰京等人为什么要刺杀高澄,是什么性质,有没有什么人指使等等,但是都没有,高洋直接杀了,处理如此果断且神速,不得不得令人生疑?还有人杀都杀了,为什么要“皆漆其头”呢?是为了掩盖凶手的真实身份吗?

从阴谋论的角度而言,此件事的最大受益者是高洋。高澄死后,高洋顺利地成为了朝政的实际掌握者,完全继承了高欢、高澄父子两代人经营的权柄。

史书记载,高澄:

美姿容,善言笑,谈谑之际,从容弘雅。性聪警,多筹策,当朝作相,听断如流。爱士好贤,待之以礼,有神武之风焉。

意思是说高澄长得好,气度弘雅,聪明善谋,礼贤下士,有他爸爸高欢的处事风格,而高欢形象气质方面就欠佳了,史书记载他长得不仅黑,而且脸大尖下巴,“貌陋,神彩不甚发扬”,基本一个路人形象。因此高澄没少讽刺嘲笑他:

此人亦得富贵,相书亦何可解!

意思是这样的人都能得到富贵,那看面相的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高洋不仅长得不好看,而且还不受自己的亲爹妈高欢和娄昭君的宠爱,倍受冷落。高洋为人性格深沉,城府很深,经常自我贬退,每次跟高澄说话,不敢违逆哥哥的意思,连送个老婆的礼物也要心甘情愿的被哥哥拿走。每次回到家中就关上门静坐,一整天不说一句话,时常光脚乱跑,胡闹逗玩。

长期的内心压抑,使得高洋对高澄心生怨恨,眼见高澄离皇位越来越近,再不出手,机会就越来越渺小了。长期的共事,高洋自然对哥哥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所以才最有可能安排了刺客,行此刺杀事件。

整个高澄被刺杀事件,高洋的嫌疑最大。

所以高澄的被刺杀,是一个历史的谜题。此事终究由于缺乏根本的决定性的证据,很难下结论高澄是不是真的就是被兰京杀死的。史书的记载讳莫如深,关键史料《北齐书·文襄帝纪》在宋代以后就丢失了,现存的只是后人以《北史》和其他杂书拼凑的,所以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已经不得而知了,文中也只是一种推测。现在只有期望,以后会不会有其他史籍出现或者考古发现来佐证了。

而在一年以后,高洋完成了高澄准备了许久的事情,逼迫孝静帝禅位,自己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北齐。

所以,北齐就这样从一场离奇的意外谋杀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