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大将身居高位,为何官越当越小?书生意气,被指不识时务

 兰州家长 2022-04-02

四野战将系列:谭政3

作者:桅杆

东北野战军的政治工作,大家都知道罗荣桓。实际上在1947年5月之前,罗政委大部分时间处于养病或治病的状态。也就是说,进军东北的最初一年半,也就是最困难的前半段时间,东野政工实际上是由政治部主任谭政具体主持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就谭政的军事生涯而言,最精彩、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在东北3年。本文就来说一说这些事。

(一)罗荣桓病情较重,移交了工作,谭政正式主持政工

1946年1月,谭政抵达东北,出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当时,罗荣桓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便把工作做了移交,赴大连休养。谭政正式接手并主持政工。当时,正是东北最混乱的时期,在东北新招募的部队大批逃亡,部队巩固的任务十分艰巨。

文章图片1

谭政积极协助林彪,通过加强政工建设来稳定部队,积极参与部队建设、剿匪、发动群众及根据地建设等工作。长期从事军队政工的谭政深知,部队发展太快,成分复杂,政工必须先行。从长远计,必须首先解决建军的思想问题。为此,他考虑召开一次政工会,总结民主联军成立以来的政工情况,研究布置下一阶段建军工作。林彪非常赞成谭政的意见。

10月22日,谭政主持召开了民主联军政工会议。在会上,他分析提出了当时部队面临的五大问题,即巩固部队、思想改造、组织建设、军民关系、干部培养等,发动与会人员讨论解决办法。这是东北民主联军成立后,召开的第一个大型会议。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动员会,也提出了巩固部队和军队建设的具体办法,推动民主联军开展政治建军,对部队的发展壮大及战斗力提升,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这些精神上的东西虽然无形,“看不见,摸不着”,但其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谭政在工作上极有前瞻性。

谭政在工作上很善于总结来自基层的经验。1947年初,他了解到3纵一些连队以诉苦会形式,很好地解决官兵中的思想问题,部队逃亡现象大为减少,战斗力得到很大提升。对此,谭政专门派工作组到3纵7旅,深入连队,总结诉苦活动经验。随后,谭政以东总政治部名义,发出《关于部队坦白运动与诉苦运动的经验》,同时在《自卫报》上发表了《从诉苦运动谈到部队政治教育的改革》一文,在民主联军全军推广3纵诉苦教育经验。

(二)政工要贴近战场,甚至要走在前面

东野3纵开展的诉苦教育运动,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大创举。罗荣桓1947年5月从苏联回到东北后,谭政及时将这一经验做了汇报。罗对此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在部队教育上是一个具有极大重要意义的创造”,并于9月28日上报总部。

文章图片2

主席见到报告后,极为赞赏这一做法,亲自修改并批转在全军中推广,成为“新式整军运动”的核心内容。应当说,3纵的诉苦教育经验能在东北及全军推广,是谭政和罗荣桓共同促成的。

在东北,谭政和政治部一直随东野总部行动,并强调部队政工必须适应战场变化,要贴近战场,甚至有些工作要走在前面。

东野决定南下北宁线作战后,谭政意识到,部队将陆续攻占大城市,必须提前考虑城市纪律问题。为此,他主持制定了《入城纪律守则》,于1948年5月25日在东北全军正式发布执行,同时上报了总部。对这个精练的守则,总部极为欣赏,特地加按语转发给各大战略区:“东北林罗刘谭颁发8条入城守则,比较扼要,对内对外注意事项都包括在内,各地可参考使用。”

10月1日,林罗刘谭发布由谭政起草的《攻取锦州打击援敌的政治动员令》。这个动员令,极富鼓动性,今天读来仍热血沸腾。现抄录几句:“使这一攻锦、打援、打突围战役成为解放东北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一战役必然是极其紧张、激烈与连续的作战,望各部队抱定打大仗、打恶仗的决心,准确地执行命令,不怕伤亡,不顾疲劳……”

谭政还在牤牛屯召开由各纵队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参加的战前动员工作会,布置战时政工、执行城市纪律、开展立功运动等工作。锦州攻克后,东总决定回头围歼在辽西走廊武装大游行的廖耀湘兵团。为保障这一围歼战的胜利,谭政再次起草并以林罗刘谭名义发布了《全歼东北敌人的政治动员令》,动员全军再接再厉,争取“全歼东北蒋军,解放全东北”。

文章图片3

现今社会,人们对这种动员已经比较陌生了,甚至不大理解。可是当年,这些动员令的威力,真的不亚于锦州城外那一排排重炮。

(三)虽然走上高位,但仍是书生气

1956年12月,谭政担任总政治部主任,达到其军事生涯的巅峰。

谭政性格内敛,为人低调,不好交际,安于寂寞,与世无争,不大合群。这种性格的人,适合做学问,不善于做官。谭政一介书生,21岁从军,能做到总政主任,真算是奇迹了。这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笔杆子强,二是主席的悉心栽培和提携。后一点应该更重要。

谭大将虽位居高位,仍不脱书生气,不懂变通,被时人称为“书呆子”。

举个例子:庐山会议后,总部召开多次会议,包括1960年1月在广州召开会议。当时批彭是“政治正确”,是开会的必谈内容。可谭政身为总政主任的,却似乎不懂“政治”,在发言时只谈工作,没有“应景”批彭;在总政部署“反彭”时,强调“重在教育”。被人指责“不识时务”、与彭搞“和平共处”,在方向上出现“严重偏差”。

文章图片4

在那个年代有个奇怪的逻辑:如果某人挨批,你不批他,就是方向错误,就是他的同伙,你不想站队都不行。所以,谭政不批彭,就成了彭的“俱乐部”成员。

谭政不仅“书呆子”气,而且性格倔。现实中,书生要是倔起来,一点也不亚于武夫,甚至更倔。这类人,在和平时期关门读书、做学问没问题,根本不适应官场,更不适应建国以后的历次运动。谭政虽是拿笔的将军,但性情耿直、不善变通,挨整是迟早的事,躲过这一次,也难躲过下一次。

所以从这之后,谭政的“官”越做越小:1961年1月降为总政副主任,1965年11月调任福建省副省长,从此淡出军界。

文章图片5

左三为谭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