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干货干货,中药精简版各论

 栖凤轩2013 2022-04-02

第六章解表药

第二节发散风寒药

1.麻黄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表实证 实喘 风水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2~9 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蜜炙用。

2.桂枝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

【应用】

(1)风寒感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使用本品。

总结:解肌—桂枝、葛根

3.紫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总结:解鱼蟹毒--紫苏、生姜

安胎药总结口诀:百(白术)度(杜仲)继(寄生)续(续断)爱(艾叶)

杀(砂仁)黄(黄芩)兔(菟丝子)子(紫苏)

4.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呕家圣药”。

总结:治热呕药物口诀-枇杷叶、黄连、竹茹、白茅根、芦根

枇杷 连 住 茅 庐

总结:解鱼蟹毒--紫苏、生姜,解半夏、南星毒性—生姜(生姜杀半夏南星)

5.香薷--夏月麻黄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总结: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

6.荆芥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 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总结口诀:透疹药物-葛根、荆芥、紫草、牛蒡子、蝉蜕、升麻、薄荷

跟哥 借 紫 牛 产 生 不和

7.防风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提示:防风--防一切风(风寒、风湿、风疹、破伤风、风泻)

8.羌活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善治风寒夹湿表证及止痛。。

(2)风寒湿痹。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治上半身风寒湿痹

总结:

太阳经-后头连项-羌活

少阳经-头两侧-黄芩 柴胡

阳明经-前额/眉棱骨-白芷

少阴经-牙齿-细辛 独活

厥阴经-巅顶-藁本 吴茱萸

太阴经-全头-苍术

9.白芷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阳明头痛,白鼻涕, 白带 白脓

总结口诀:

通鼻窍药—辛芷苍夷

排脓药物—桔梗、白芷、天花粉、山甲、薏苡仁、鱼腥草、败酱草

截 至 天 山 一 星 降

10.细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少阴经 鼻渊 寒饮

【用法用量】煎服,1~3 g;散剂每次服0.5~1 g。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忌用。反藜芦。

总结:温肺化饮药物-细辛、干姜

11.藁本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病证】 巅顶头痛。

总结:足厥阴肝经药物—颠顶—藁本、吴茱萸

12.苍耳子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慎用。过量易致中毒。

13.辛夷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用法用量】入汤剂宜包煎

第三节发散风热药

1.薄荷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

(1)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

(2)清头目、利咽喉。

(4)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

【用法】煎服,宜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慎用。

总结:清利头目-薄荷、蔓荆子

2.牛蒡子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总结:利咽+祛痰:牛蒡子、射干、桔梗、巴豆

牛 舌 结 巴

3.蝉蜕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联想记忆: 蝉鸣声大 蝉蜕透明 蝉蜕挡风

总结:利咽开音--蝉蜕、诃子

4.桑叶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5.菊花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提示:桑叶、菊花共同功效?

6.蔓荆子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总结:清利头目-薄荷、蔓荆子

7.柴胡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气。

总结口诀:升阳四药-柴胡、葛根、升麻、黄芪

柴 哥 升 气

总结:柴 胡-风热

前 胡-风热

银柴胡-虚热、疳热

胡黄连-虚热、疳热

8.升麻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

总结:解表+解毒=升麻、菊花

9.葛根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总结:生津止渴--五味子,葛根,乌梅,天花粉,玉竹,地骨皮,芦根,酸枣仁

口诀--五 哥 每 天 于 地骨 碌 造人

10.淡豆豉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七章清热药

第一节概述

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1.清热泻火药功效清热泻火,主治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功效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

3.清热凉血药功效清热凉血,主治营血热证。

4.清热解毒药功效清热解毒,主治热毒证。

5.清虚热药功效清退虚热,主治虚热证。

第二节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能】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总结:水火烫伤药物-贯众、石膏、紫草、地榆、冰片、 大黄、白及、虎杖

趣味记忆--观众 告 子 弟 兵 (有)大 白 虎

2.知母

【性能】归肺、胃、肾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3.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呕

4.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联想记忆:长天花-化脓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5.淡竹叶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心火

6.栀子

【功效】 血解毒,清热利湿,除烦。

提示趣味:侄子-两 度 失 火

7.夏枯草 .夏枯—哭瞎

【功效】清热泻火 长于泻肝火

明目 肝火亢盛、目珠夜痛

散结消肿 瘰疬瘿瘤 哭

8.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用法】煎服,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第三节清热燥湿药

1黄芩、黄连、黄柏

三药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药不同点:黄芩:上焦 凉血止血、安胎

黄连:中焦心火 胃痛泛酸 拉肚子 湿热泻痢

黄柏:下焦骨蒸

2.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3.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4.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忌用,反藜芦。

5.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有“疮家圣药”之称。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3)热淋涩痛。

提示:金银花、连翘共同功效?

3.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提示:莲生水中

4.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5.板蓝根老板四两盐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6.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提示:大青叶、板蓝根、青黛三药共效?

总结:凉血消斑=青黛、大青叶

7.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血,杀

提示:观众 两 只 虫

【主治病证】

还可以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

8.蒲公英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为治乳痈要药。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9.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病证】疔疮

10.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痈肿疮毒。

11.鱼腥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为治肺痈要药。

(2)热毒疮毒。

(3)湿热淋证。治疗小便淋沥涩痛。

(4)湿热泻痢。

总结:蒲公英--乳痈;鱼腥草--肺痈

12.射干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2)痰盛咳喘。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慎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提示:射干、板蓝根共同功效--清热解毒、利咽

13.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14.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为治热毒血痢良药,

(2)疮痈肿毒。

16.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17.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0.5~2 g,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服不宜入煎剂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9.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0.25~0.5 g。口服易引起呕吐。

20.大血藤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21.败酱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22.山慈菇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23.漏芦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总结:下乳药物--漏芦,通草,木通,王不留,穿山甲

24.野菊花

【功效】清热解毒

第五节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消渴,肠燥便秘。

2.玄参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目赤咽痛,瘰疬,白喉(外科病)

【使用注意】反藜芦

提示:生地、玄参共同功效?

3.牡丹皮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治无汗骨蒸要药。

总结:有汗骨蒸-地骨皮 ;无汗骨蒸-牡丹皮

趣味:有 地 无 母

4.赤芍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使用注意】反藜芦。

总结:丹皮、赤芍功效相近。丹皮:清热凉血力强;赤芍:活血化瘀力强

5.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湿疹,水火烫伤

6.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用法】先煎3小时以上。

第六节清虚热药

1.青蒿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夜热早凉

(3)暑热外感

(4)疟疾寒热。为治疗疟疾之良药。

提示:需(虚热)两(凉血)证(除蒸)书(祛暑)结婚(截疟)

2.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性能】甘,寒。

【功效】凉血除蒸,清生津止渴

【应用】

(1)骨蒸盗汗。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

(3)血热出血。

4.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疳热

5.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总结:清疳热=银柴胡、胡黄连

提示: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清疳热 清湿热

胡 须 干 胡+黄连 须 干 +燥湿(黄连-燥湿 )

第八章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攻下药

1.大黄

【功效】凉血解毒,清热泻火,泻下攻积,逐瘀通经。

提示趣味:两度 惹火 公鸡 鲸鱼

【应用】(1)积滞便秘。大承气汤。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3)热毒疮疡,水火烫伤。大黄牡丹汤

(4)瘀血诸证。复元活血汤

(5)燥湿--湿热痢疾、黄疸、淋证。茵陈蒿汤,八正散

泻下,宜生用;活血,宜酒制、久煎;止血炒炭

【使用注意】

(1)经期、孕期、哺乳期(简称三期)忌用。

(2)脾胃虚弱慎用。

总结:虎杖功效=大黄+化痰止咳

2.芒硝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提示趣味:忙销 软件

3.番泻叶

【功效】泻下通便。

【用法用量】宜后下。

4.芦荟

【功效】泻下 清肝 杀虫

提示趣味:炉灰 干 沙虫

第三节润下药药

1.火麻仁

【功效】润肠通便

【【用法用量】,打碎先煎。

2.郁李仁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趣味:郁李仁-雨里的人-利水

3.松子仁

【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第四节峻下逐水药

1.甘遂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风痰癫痫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 g。外用适量,生用。醋制减毒。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反甘草。

2.大戟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煎服,1.5~3 g。入丸、散剂,每次1 g。外用适量,生用。醋制减毒。

【使用注意】反甘草。

提示:甘遂、大戟功效一样

3.芫花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提示趣味: 芫花 纱窗

【使用注意】虚弱、孕妇忌用。反甘草。

4.牵牛子​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痰饮咳喘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畏巴豆、巴豆霜。

5.巴豆

【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喉痹痰阻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0.3 g。制霜减毒

【使用注意】孕妇、体弱忌用。畏牵牛子。

总结:祛痰利咽-牛蒡子、射干、桔梗、巴豆

第九章祛风湿药

第一节概述

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

第二节祛风寒湿药

1.独活(祛风湿药仅独活解表)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

(1)凡风寒湿痹证,无论新久皆可用,尤以腰以下寒湿痹痛为宜。

(3)善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如独活细辛汤。

提示:上羌下独

2.威灵仙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骾

3.川乌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主治病证】寒痛

4.蕲蛇

【功效】 通络,祛风,止痉

提示趣味:七路 风 景

5.木瓜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 转筋 吐泻

6.乌梢蛇五路风景

【功效】 通络,祛风,止痉

提示趣味:五路 风 景

7.青风藤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第三节祛风湿热药

1.秦艽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提示趣味: 请教—虚 实

【应用】风药中润剂

2.防己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提示趣味: 放几 粒水

3.豨莶草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4.络石藤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提示趣味:落下来的石头砸肿了

5.桑枝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

第四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1.五加皮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2.桑寄生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提示:五加皮、桑寄生鉴别-皮里生胎(五加皮-利水;寄生-安胎

3.狗脊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第十章化湿药

第一节概述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入汤剂宜后下。2.阴虚血燥、气虚慎用。

第二节具体药物

1.藿香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2.佩兰

【功效】化湿,解暑

提示趣味:佩戴兰花的是解放军叔叔,他用藿香正气胶囊治我的呕吐

3.苍术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应用】本品尚能明目,此夜盲证、眼目昏花。苍天有眼

总结:苍术、白术共有的功效?--燥湿健脾

苍术、白术相反功效?苍术-祛风散寒,白术-止汗

苍术、白术各自独特的功效?苍术-夜盲症,白术安胎

4.厚朴

【功效】 燥湿消痰 下气除满。

趣味:厚朴-衣服-厚-破--小 气

5.砂仁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用法用量】入汤剂后下

6.白豆蔻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总结:肉豆蔻、白豆蔻共效—中行--豆蔻年华、喜欢文气的男生

7.草果

【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第十一章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概述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阴虚、肾虚、遗精、遗尿、津少者慎用或忌用。

2.孕妇慎用。

第二节利水消肿药

1.茯苓

【功效】 利渗湿,脾,宁心安

提示趣味:扶您 谁 健 身

【应用】为利水消肿要药

2.薏苡仁

【功效】 利湿,健脾, 除痹, 清热排

提示趣味:一亿睡狮、减去放屁的、除去装逼的,就是青年农民

3.猪苓

【功效】利水渗湿

功专利水消肿渗湿--作用较强

4.泽泻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应用】

(1)泄泻。

(2)淋证,遗精。对下焦湿热者为尤

5.香加皮

【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总结-五加皮、香加皮区别:五加皮补肾、香加皮有毒

6.冬瓜皮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暑。

第三节利尿通淋药

1.车前子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祛痰, 明目

趣味:车前 大小便、 花坛后 偷看

【用法】宜包煎

总结:菟丝子,车前子,属于子类药物,不仅不通便还止泻的

2.滑石

【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

提示:滑石=痱子粉 暑季用 止汗疮

3.通草

【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提示:木通--通经下乳

4.瞿麦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提示:水渠=脉管=血液

5.地肤子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提示:皮肤上有虱子-真痒

6.海金沙

【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用法】宜包煎。

7.石韦

【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应用】肺热咳嗽,血热出血

总结:金钱草 善治石淋

海金沙 善治痛淋

石韦 善治血淋

萆薢 善治膏淋

总结:四金化结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郁金

8.萆薢

【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应用】膏淋

9.萹蓄

【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提示:蝙蝠吃 虫子

10.木通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过量服或久服,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老年体弱者慎用。

第四节利湿退黄药

1.茵陈

【功效】清利热湿,利胆退黄。

【应用】治湿热黄疸要药

2.金钱草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善治石淋

3.虎杖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泻热通便,化痰止咳

提示:虎杖功效=大黄+坦克(痰咳)

第十二章温里药

1.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第一品药 心脾肾阳 寒痛

【用法用量】煎服,先煎0.5~1小时。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1)孕妇、阴虚阳亢忌用。

(2)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3)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

(4)可致中毒。

2.干姜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总结:温肺化饮=细辛、干姜

回阳=干姜、附子

3.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应用】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4.吴茱萸

【功效】 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

趣味:捂住-三指捂住—止肝寒之痛、止胃寒之呕、止肾寒之泻

5.小茴香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病证】睾丸偏坠疼痛,痛经。

6.丁香

【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止呃

畏郁金

7.高良姜

【功效】温中止痛,温中止呕。

8.花椒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第十三章理气药

1.陈皮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为治痰之要药。

2.青皮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3.枳实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应用】

脏器下垂病症

总结:破气药=枳实、青皮

4.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应用】

(1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

(2)泻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

5.沉香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总结:纳气平喘=沉香,磁石,补骨脂,蛤蚧

像 石 骨 骼

6.川楝子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提示:川楝子功效=苦楝皮+行气止痛

7.乌药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提示:五色之黑,对应五脏之肾

8.荔枝核

【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9.香附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应用】

(1)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要药。

(2)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香附—相夫教子--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李时珍

10.佛手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11.薤白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用】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

提示:瓜蒌-宽胸散结

12.檀香

【功效】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用法】煎服,宜后下。入丸、散。

13.大腹皮

【功效】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总结:大腹皮、槟榔共效=行气利水

第十四章消食药

第一节概述

消食药的配伍方法

第二节具体药物

1.山楂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

(1)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山楂炒肉

(3)后瘀阻腹痛、痛经此外,炒用止泻止痢。

提示:焦三仙=炒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

2.神曲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病证】表证兼食积(酒食)、助金石药消化

3.麦芽

【功效】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主治病证】米面薯蓣食滞;断乳

【使用注意】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4.稻芽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5.莱菔子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生研服可涌吐风痰

6.鸡内金

【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应用】胆结石

第十五章驱虫药

1. 使君子

【功效】杀蛔虫

【用法用量】炒香嚼服,6~9 g。小儿每岁1~1.5粒,1日总量不超过20粒。

【使用注意】

(1)不宜大量服(2)忌与热茶同服

2.苦楝皮

【功效】杀虫,疗癣。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苦楝皮+行气止痛

3.槟榔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对绦虫疗效最佳。

总结:大腹皮、槟榔共效=行气利水

槟榔+使君子—蛔虫

槟榔+南瓜子—绦虫

槟榔+乌梅----姜片虫

4.雷丸

【功效】杀虫消积。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不入汤剂,饭后温开水调服

5.榧子

【功效】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提示:痱(fei)子—润肺、润肠、止咳=非常渴

第十六章止血药

第一节概述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以“止血不留瘀”为原则。

第二节凉血止血药

1.小蓟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2.大蓟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提示趣味:大小鸡用鱼毒两只

【比较】大蓟、小蓟

3.地榆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提示趣味:地狱 独 窗

【应用】

(1)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2)为治烫伤之要药。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宜使用,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4.槐花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提示趣味:槐花,清干些活

5.侧柏叶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总结:女贞子、何首乌—肾虚白发,侧伯叶—血热白发

6.白茅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应用】黄疸;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第三节化瘀止血药

1.三七​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补虚强壮可治虚损劳伤

提示:三七功效=五灵脂

2.茜草​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趣味:两只鱼精欠吵

提示:即化瘀止血、又凉血止血-仅茜草

3.蒲黄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用法用量】宜包煎。

4.降香

【功效】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第四节收敛止血药

1.白及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提示趣味:白鸡—收 只 种 鸡

【应用】

(1)临床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

(2)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2. 仙鹤草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

提示趣味:仙鹤 手指 里 捏 补虚 毒虫

【主治病证】脱力劳伤;疮疔痈肿、阴痒带下。

3.棕榈炭

【功效】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主治病证】妇人带下。

4.血余炭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第五节温经止血药

1.艾叶。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提示:下焦出血+安胎

2.炮姜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提示:中焦出血

第十七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非血瘀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者忌用。

2.孕妇慎用或忌用。

第二节活血止痛药

1. 川芎

(1)“血中气药”善,为妇科要药。

(2) “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3)“头痛不离川芎”,治头痛的要药

2.延胡索

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提示:延胡索=元胡-元胡止痛片

3.郁金(辛苦寒)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郁对心肝 金对黄

【使用注意】畏丁香。

4.姜黄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善治肩臂疼痛

5.乳香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6.没药【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提示:乳香、没药区别?

7.五灵脂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用法】煎服,宜包煎

【使用注意】人参畏五灵脂。

提示:功效-五灵脂=三七

第三节活血调经药

1. 丹参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消痈凉血,除烦安神。

提示趣味:单身的人,用 两 丹参安神

【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

2.红花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要药。

3.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提示:桃仁=杏仁+活血祛瘀

4.益母草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5.牛膝

【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提示:引火(血)下行宜生用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怀牛膝。

川牛膝—引火下行;肉桂—引火归元

6.鸡血藤(行血补血-鸡血藤/当归)

【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总结:行血补血-鸡血藤、当归

7.王不留行

【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8.泽兰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第四节活血疗伤药

1.土鳖虫

【性能】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总结:接骨=土鳖+自然铜

2.苏木

【功效】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3.自然铜

【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4.骨碎补

【功效】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5.血竭

【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提示:血竭功效=三七/五灵脂+敛疮生肌

第五节破血消癥药

1.莪术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使用注意】孕妇、月经过多忌用

2.三棱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使用注意】孕妇、月经过多者忌用。

提示:莪术功效=三棱,但莪术善于破气,三棱善于破血

3.水蛭

【功效】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4.穿山甲

【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总结:消癥药物=水蛭、山甲

第十八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温化寒痰药

1.半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治脏腑湿痰

(2)呕吐。为止呕的要药,治各种原因的呕吐。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使用注意】反乌头。

2.天南星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提示趣味:天南 风 景

3.白芥子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或发泡用。用量不宜过大。

总结:半 夏--脏腑湿痰

南 星--经络风痰

白芥子--皮里膜外之痰

4.旋覆花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5.白前

【功效】降气化痰

总结:白前-治寒痰

前胡-治热痰+散风热

第三节清化热痰药

1.川贝母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擅长润燥

2.浙贝母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擅长清热

2. 瓜蒌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提示:薤白-通阳散结

4.竹茹

【主治病证】妊娠恶阻

5.前胡

【功效】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6.桔梗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7.海藻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使用注意】反甘草。

8.昆布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提示:海藻功效=昆布,但海藻长于散结,昆布长于利水

9.海蛤壳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10.竹沥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11.天竺黄

【功效】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第四节止咳平喘药

1. 苦杏仁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尚可治疗蛲虫病

提示:苦杏仁功效=桃仁-活血祛瘀

2. 紫苏子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提示:紫苏子=杏仁+降气化痰

3.百部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应用】

(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功专润肺止咳,咳嗽无论外感内伤、新久均用。

(2)蛲虫、阴道滴虫、头虱、疥癣。杀虫灭虱之功,以治蛲虫病为多用。

4.紫菀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5.款冬花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6.枇杷叶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应用】肺热咳嗽、胃热呕吐

总结:旋覆花:肺胃气逆

枇杷叶:肺胃气逆+肺胃之热

7.桑白皮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8.葶苈子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提示:桑白皮、葶苈子功效相同。

趣味记忆:桑皮亭里歇,飞船里睡

9.白果

【功效】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趣味:鸟带白果飞

第十九章安神药

第二节重镇安神药

1.朱砂

【功效】解毒,清心镇惊,安神

趣味:朱砂毒 真 神

【用法用量】内服,只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1~0.5 g。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生用忌火煅

2.磁石龙骨=牡蛎-软坚散结 龙牧对比—常考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联想记忆 耳聋左慈丸

总结:纳气药物-沉香、磁石、补骨脂、蛤蚧

3.龙骨

【功效】收敛固涩,平肝潜阳,镇惊安神

提示趣味:脸 色 干 净

【用法用量】煎服,15~30 g。先煎。外用适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宜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提示:龙骨=牡蛎-软坚散结 龙牡对比—常考

牡蛎: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平肝潜阳,镇惊安神

提示趣味:脸 色 皆 干 净

4.琥珀

【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提示趣味:琥珀(含有) 鱼 鳞

第三节养心安神药

共性:养心(血)安神,治心神不宁(安)证。

1.酸枣仁

【功效】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提示趣味:造人后,心 肝 身上,汗 津津

2.柏子仁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3.合欢皮

【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4.远志

【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主治病证】

(2)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及喉痹。

【使用注意】实热、痰火内盛、胃溃疡及胃炎慎用。

5.首乌藤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第二十章平肝息风药

1. 石决明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提示:石决明=珍珠母-镇惊安神

2.珍珠母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3.牡蛎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提示趣味:牡蛎脸色皆干净 龙骨脸色干净

4.代赭石这

【功效】 重镇降逆,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提示趣味:这是重镇, 牵羊 两 只

5.刺蒺藜

【功效】 肝,祛风明目。

提示趣味:刺激—评书

总结:白 芍:平肝 柔肝

刺蒺藜:平肝 疏肝

6.罗布麻

【功效】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第三节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2牛黄

【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应用】痰热阻闭心窍

3.珍珠

【功效】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4.钩藤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应用】可治小儿惊啼、夜啼。

5.天麻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

(1)治各种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

(2)眩晕,头痛。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

6.地龙

【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7.全蝎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8.蜈蚣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提示:全蝎、蜈蚣二者功效相同

虫类药物都祛风—息风止痉;二者有毒--攻毒散结;长条状药物都通经络--通络止痛。

9.僵蚕

【功效】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第二十一章开窍药

1.麝香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胎。

【应用】

(1)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2)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

(3)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4)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3~0.1 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2.冰片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主治病证】热闭神昏,水火烫伤。

3.苏合香

【功效】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主治病证】寒闭

4.石菖蒲​石菖蒲是为神

【性能】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主治证候】(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

(2)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

(3)噤口痢。

(4)健忘,失眠,耳鸣,耳聋。牛黄-痰热闭 远治、菖蒲-痰闭

总结:牛黄-痰热闭 远治、菖蒲-痰闭

第二十二章补虚药

第一节概述

补虚药的补虚作用又有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的不同,分别主治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

第二节补气药

1.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增智。

【用法用量】煎服,3~9 g;挽救虚脱15~30 g。文火另煎兑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

2.西洋参清补(独一)夕阳深清因气津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清补

3.党参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4.太子参

【功效】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5.黄芪​黄芪举脾气,水肿一毒计

【性能】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总结:托毒=黄芪、鹿茸

6.白术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应用】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总结:苍术、白术共有的功效?--燥湿健脾

苍术、白术相反功效?苍术-祛风散寒,白术-止汗

苍术、白术各自独特的功效?苍术-夜盲症,白术安胎

7.山药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8.扁豆

【功效】补脾和中,化湿。

9.甘草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使用注意】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大量久服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10.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11.蜂蜜

【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第三节补阳药

1.鹿茸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2.紫河车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提示:除啦不补阴,别的啥都补

3. 巴戟天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4. 淫羊藿

【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5.仙茅(助理不考)

【功效】温肾壮阳,祛湿

提示:巴戟天、淫羊藿、仙茅三药(拔羊毛)功效相同

6.杜仲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7.续断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8.肉苁蓉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9.锁阳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提示:肉苁蓉、锁阳功效相同

10.补骨脂

【功效】 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提示趣味:补 骨 脂

11.益智仁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提示趣味:智力—痴呆—口水

12.菟丝子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总结:子类药物,不通便反而润肠通便的,仅车前子、菟丝子

13.沙苑子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14.蛤蚧

【功效】补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总结:纳气平喘药-沉香、磁石、补骨脂、蛤蚧

15.冬虫夏草

【功效】补肾益肺,止血化痰—肺痨症状

第四节补血药

1.当归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总结:补血活血药=鸡血藤、当归

2.熟地黄

【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提示: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3.白芍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总结:白 芍:平肝 柔肝

刺蒺藜:平肝 疏肝

4.阿胶阿娇不谢,知音人非致谢

【功效】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应用】

(1)为补血的要药。

(2)出血证。为止血要药。

(3)肺阴虚燥咳

(4)热病伤阴,心烦失眠,阴虚风动,手足瘈疭。

【用法】入汤剂烊化冲服

总结:活血+止血:三七、五灵脂

补血+止血:阿胶

5.何首乌

【功效】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首乌: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6.龙眼肉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第五节补阴药

1.北沙参

【功效】养阴清肺,生津。

【使用注意】反藜芦。

2.南沙参

【功效】养阴清,清生津,补气,化痰

总结:南、北沙参、玉竹—治肺胃阴虚

3.百合

【功效】养阴润,清安神。

4.麦冬

【功效】养阴润,益生津,清除烦。

5.天冬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主治】阴虚证、阴虚证

6.石斛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主治】阴虚证、热病伤津证、阴虚证

7.玉竹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主治】阴虚证,阴虚证

8.黄精

【功效】补,健,润,益

总结:气阴同补+补脾肺肾=山药、黄精

9.枸杞子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10.墨旱莲

【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11.女贞子

【功效】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用法】煎服。

12.龟甲

【功效】滋阴潜阳,健骨,养血补

13.鳖甲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提示:龟甲、鳖甲共效—滋阴潜阳

区别--龟甲—补肾、补心,鳖甲—软坚

14.楮实子

【功效】滋肾,清肝,明目,利尿。

第二十三章收涩药

第二节固表止汗药

1.麻黄根

【功效】固表止汗

提示:麻黄根功效与麻黄相反

2.浮小麦

【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第三节敛肺涩肠药

1.五味子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2.乌梅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提示趣味:乌梅丸 望梅止渴

3.五倍子

【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提示:什么都止+降肺火

4诃子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总结:利咽开音=诃子+蝉蜕

5.肉豆蔻

【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总结:肉豆蔻、白豆蔻共效---------温中行气

豆蔻年华、情窦初开—喜欢文 气的男生)

6.赤石脂

【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肌敛

提示趣味:十指 生 疮

第四节固精缩尿止带药

1.山萸肉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

(1)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2)为固精止遗之要药。

(3)崩漏,月经过多。

(4)大汗不止、体虚欲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2.桑螵蛸

【功效】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3.金樱子

【功效】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4.海螵蛸

【功效】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5.莲子

【功效】 止带,止泻固精安神

提示趣味:莲子带 皮 省 心

6.芡实

【功效】除湿止带,止泻,益固精。

提示趣味:芡实带 皮 省

第二十四章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一节概述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节具体药物

1.雄黄

【功效】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主治病证】小儿喘满咳嗽,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0.05~0.1 g,入丸、散。

【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忌火煅,煅后有剧毒。

2.硫黄​

【功效】外用解毒杀虫止痒,

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3.白矾

【功效】外用:毒杀虫,燥湿止痒。

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4.蛇床子

【功效】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5.蟾酥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 g,研细,多入丸、散用。

6.蜂房

【功效】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第二十五章拔毒化腐生肌药

1.升药

【功效】拔毒,去腐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

2.砒石

【功效】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祛痰平喘,截疟

【用法用量】内服1次0.002~0.004 g,入丸、散。

3炉甘石炼丹炉 不内服

【功效】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4.硼砂朋杀

【功效】外用清热解毒

内服清肺化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