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流行音乐这条路,入门简单,但能笑到最后却不容易。 高中的时候,我那博学多识的冯老师就曾对低俗的娱乐圈大肆猛批,说到那些包装起来的偶像歌手时,他直言道:“这些人唱的能算个什么东西?你们,只要稍微训练下,甚至无需训练,唱歌水平都能超过他们。”也是从那时起,对歌星这种印象中原本高大上的群体,我渐渐有了自身独立的看法,不再盲目随众,人云亦云。以前听歌,乱听,流行什么听什么,自那以后,我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人了。 另一类是创作型的歌手,凭其旺盛的创作力保住座次。民歌领域内的创作者大多只做幕后,有点高人不露相的神秘,老一辈如王洛宾,刘炽,谷建芬等,而流行乐圈中的创作者很多都从幕后走到了幕前,自己创作自己唱,典型代表有周杰伦,阿信,汪峰,李健,朴树,陶喆,陈绮贞,胡彦斌,许嵩,李荣浩,林俊杰,前一辈的如黄家驹,李宗盛,罗大佑,崔健等,这类人后天音乐素养积累得很扎实,到达一定程度和某个临界点时,其自然厚积薄发,创作灵感涌现,好作品迭出。 相对来说,创作力强的人在音乐上付出的远远要超过仅靠唱功吃饭的人,单拿对音乐这门艺术的造诣来讲,前者往往也比后者更高一筹。创作力强的人也更能从容地活下去,一来,他们创作上的才华完全可以替他们遮掉其唱功上的某些不足,假如说唱功是“文”,创作是“质”,他们则是据在更为重要的“质”这一头,自然更安全。二来,他们不会受制于人,新作品总会想有就有,源源不断,不像唱功型的歌手,一旦没人给他写歌了,他的音乐事业就趋于止步,好比之前的阿杜。 只汲汲于“唱的本身,为了唱而唱”,以及“喜好炫唱技,过执于乐理”,或“怀着明显目的而唱”的人,永远都只配做一个普通的匠人,即使他拖着嗓子唱一辈子,唱遍天南地北,他也不可能参透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更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