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何事情,在它即将变成一件荒诞的事情之前,赶紧结束它。

 读原著 2022-04-02

    《晓说》之所以我觉得好看,最初是源于晓松在谈科举那一期所提出的“科举有弊端,但也有它非常有利的一面,科举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最经典的文化”那一观点。晓松论史,总能有多种极别具一格的看事角度和思维方式,并且这些都是以他极丰富的学识和他极强的亲身体验感作为依据的,让人看后不只是耳目一新,更还能使人产生一种极硬实的醍醐灌顶之感。


     看完《晓说》最后一期,我看到原先的“下期预告”变成了“这次真的没有下期了”时,内心竟然不由自主地感觉到异常不舍,这是之前看其他节目所没有过的。关于《晓说》为什么要结束,晓松这样道:“任何事情在它即将成为一件荒诞的事情之前,赶紧结束它。”这正是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中都一致十分强调的“知止”的大智慧,晓松俨然已具备。他说,他可以说的,能说的,基本上都说完了。他说,也该到不说的年纪了。他还说,这些年,他已经见了自己,离“见众生”只差一步。

      
   我对“任何事情在它即将变成一件荒诞的事情之前,赶紧结束它”这句话体悟最深的时候是把它类比到爱情和婚姻上,——爱情和婚姻也莫不如此,当爱情不再有爱情的味道,婚姻也不再如想象中的婚姻时,结束才是最好的选择。晓松在和他妻子离婚时,给出的理由很是平淡却又无比重要,他说他们的生活方式愈来愈不同,他想要自由和更多的创作空间。


   晓松假如不结束他和他妻子的那段婚姻,那紧接着下去,不仅他们原先仅有的那点美好会被消磨殆尽,他们二人后期的生活更是只会变得越来越黑暗。如果晓松不离婚,我想就不会有《晓说》中那个更丰富,充盈,立体,自如发挥的晓松了,甚至,后期他创作出的那么多好听的新歌,假如他没有离婚的话,我想,也不一定问世得了。及时知止,该断则断,永远都是持真自己的最佳选择。


    有的人,宁愿敷衍一声,附庸一生,将就一生,麻木一生,也不愿意拿出哪怕一分一秒的时间去倾听内心的自己,发舒澄明的自性,回归到最本真的那个自己上来;然而,也有的人,在深明出荒诞即将出现前的前一分钟内,在预感到很多东西马上就要变质的刹那之间,立即便能毫不犹豫地做出一个个壮士断腕般富有大魄力的人生大决定,这就是平庸之人跟高格之人最大的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