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蒹葭》里,跟孩子们说爱情

 读原著 2022-04-02

    第一次在学校里学一首歌颂美好爱情的古诗时,已是十几年前了,那情景,至今我仍历历在目。一堂课下来,老师根本就不知所云,对於爱情,他们不是扭扭捏捏,闪闪躲躲,羞于启齿的那种,就是直接说“你们暂时不必知道什么是爱情,你们现在根本就懂不了”,到最后,搞得我们好奇心四起,又一头雾水,结局自然是对老师失望不已。只要是美好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说呢?有什么好隐藏的,这世上,只要你以真诚处世,即使偶有疏忽,也会得到别人谅解的,相反,倒是这种忸怩作态,自欺欺人的人,才是真可鄙。

   《蒹葭》里,主人翁不舍追寻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也许是一位美善的姑娘,也许是一个前朝的人杰,还可能是某位道行极高的隐士,当然,暗指某种美好的理想,也是可以的......不论是什么,这些东西的本质都一样,很美,很纯洁,如苍苍,萋萋,采采,朴实,宁静,自然的蒹葭一样,遗世独立,如诗如画。这样一说,孩子们很快就能融会贯通了,而且是极自然的那种,我跟本就不需要拿出“爱情”的概念这种虚无的东西来跟他们讲。

   即使说到爱情这个东西上来,中国的圣贤们也从来都是从大处着手,高屋建瓴,谈到男女间的感情时,他们从来都是强调“情”大于“欲”的感情才是真感情,“少私寡欲”,“相敬如宾”——这些生命高处的东西,对于那些只惯于纵欲,放情,宣泄的西方人来说,他们是绝对理解不了的。

   《中庸》里有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国人时时都能把握一种绝佳的对待情感的尺度,如同跟天地相处一样,做到冲气以为和,比如,爱清萌芽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夫妇平淡期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亦或是其他的什么感情,到最后重要的都不是感情本身,而是产生感情的那些人,他们得是相互真正敬爱,同时又是相互真正独立的。《礼记·哀公问》中说:“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敬”这个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即是不存在附庸,不存在归属,这个世上从来就不存在谁是谁的,谁就得听谁的,谁就应该为谁做什么,一个人格真诚而独立的人,自然会孝悌,也自然懂“无伐善,无施劳”,至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旦自我纯诚了,这些也都是顺带的结果罢了。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完成自己,做真自己,至于那些外在的情,他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已,一旦你把它当成了生活的全部,那迎接你的,——就必定是无止境的瞎折腾。

   孔子谈《诗经》时,有总结性地说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经典诗书读得多,根本的作用并不是用来炫耀一个人有多博学,更也不会是为了用它应付考试和谋图功名利禄,而是纯正的诗书读多了,它便能潜移默化的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让一个人永葆赤子之心。人世间的感情亦如是,无论什么感情,都是先得从独立的个体身上生发出来,以此,向外的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言行于身心里面还未发出来之时的状态,用一言以蔽之,那便是曾子所说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是人活在这世上全己,安人,立己,立业的核心,根本与关键所在。心正,自然天下平,也只有至诚之人,才配拥有至真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