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茶姑娘

 读原著 2022-04-02
   到了季春时节,大地已经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娇滴滴的绿变成了一片深翠色,然而,总也有人不愿意赶着大众的脚步,她偏要娓娓道来,宁愿慢一些,也不会自降其格与俗为伍,她便是茶树。茶树第一次发出的芽儿,叫头茶,民间叫“明前茶贵如金”,也有俗话说她“一出道即巅峰”。
  

   “今儿怎么又只摘这么一点,你看看其他的小伙伴,怎么长着同样一双手,你就怎么老也比不上别人?” 小伙伴们暑假回家跟着大人们一道去一家茶园采茶,每逢最后称茶的时候,琦芙总是摘得不够多,琦芙的妈妈时不时就会把她这样训斥一顿,其他的小伙伴见此不是躲而避之,就是默不作声,只有菱兮会帮琦芙说上一句:“阿姨,琦芙也没有比我们少很多,收茶人还常说她采的茶是我们几个小伙伴中最好的呢。”琦芙妈妈根本不理会这些孩子话,口中只道:“好有什么用?不都是一样的价钱吗?采的茶多才是硬道理。”

   ......


  几个小伙伴中,琦芙和菱兮是关系最好的一对,琦芙到菱兮家中玩儿的时候,她把快乐的事儿跟菱兮分享之余,也会把她妈妈怎样的否定她倾诉给菱兮听,就好比采茶这事,她怎么也想不通,好几次菱兮采的茶才是最少的一个,但菱兮的爸爸妈妈从没有说她什么,她便问菱兮这其中的缘故,菱兮道:“我爸妈对我放任得很,我以前采茶少不像你是注重质量,我那一开始完全叫马虎,采一会儿茶,回头看一眼自己的篓子,见自己的篓子才这么少,越看,就越不想采,直到有一天妈妈跟爸爸带着我一起,正当我又要范老毛病回望篓子时,爸爸用眼神引导我看妈妈是怎么做的,我细观过去,发现妈妈也不是手非常敏捷的那种,但我看了一分钟,十分钟,直至半个小时,我都没有见她往她自己的篓子回望过一眼,从这以后,我就把这一招全学来了,尽管这之后我采的茶依然不是最多的,可我自我完善了很多,我学会了做事更加的专注。


    但这只是我的经历,也并不就一定在你身上也适用,毕竟,每个家庭环境不一样。只是现在,我想说的是,另外一段话,这可能会对你有点启发,是我爸爸在我上学前就晓瑜过我的。


  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尽管那时候小,但爸爸已经教我读了一些书,所以我看起来会比同龄人更能接受一些新的事物。那是一个时间段的事,爸爸带着我去欣赏大自然,画大自然,听大自然,歌唱大自然,跳大自然,思考大自然,最后他还陪我一起记录了这过程中我所有的细致观察和真切感悟,也是从那时起,我就明彻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大美而不同。简单拿花来说好了,她们有的开的晚,有的早,有的浓郁,有的清淡,大部分是先有叶子后有花,而像桃树,杏树,柳树,泡桐等少数却也可以先开花,再长叶子的,更让人敬佩的是,她们中的很多开开落落,今年谢了,明年如约又至,即使没有人欣赏,其绽放的灿烂度没有哪一年打过折。每一个生物原来都不需要按照别人的眼光去活,也不需要跟着大多数人的步伐去改造自己,按照自己的真性活出从容,不卑不亢,不急不躁,不麻木不恣睢,不自欺自然也就不欺人,在自己最适性的土壤中由心生长,才是来这世上走一趟最大的价值所在。”

    ......


    二十年后,琦芙和菱兮都当了妈妈,她们从儿时的好伙伴变成了长大后的好闺蜜,她们的孩子上学也常常一道,很独立,从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就没有要家长接送过。
   

    每逢班级活动里老师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的爸妈时,俩伙伴作为“一出道即巅峰”的代表,发言中总有一个共同的部分,那就是,——

   “爸爸妈妈从没有打骂过我,我对自己,对人,对万成理的很多认识都是通过自觉阅读大量课外书本和在大自然的实践中得来的,一开始爸爸妈妈陪着我做,后来就变成了我是主人,他们是助教,再后来,我连助教也可以不要了,就能独立完成很多事,有自己很多独立的生命感发。当我有时候无意脱口而出一句在我看来没什么邻里们却以为是奇语时,他们便问我何以能有这个觉悟?我还没有装下“觉悟”这个概念,只好回答“不知道”,爸爸妈妈却很自然的跟他们说:'那是一个长期处在适性土壤下,物种自内向外自然流出来的一种自启自发,自新自化,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