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杯2022全国第三届清明节笔会】大展:喻德蓉

 中国作家图书馆 2022-04-02

参赛点击标题:中华杯2022全国第三届清明节笔会海内外征稿

母亲的眼晴 

喻德蓉

母亲的祭日那天,我和家人来到她的坟前,又看见了母亲那慈祥的脸庞,还有她那双充满智慧的眼晴,好明亮,好明亮……
母亲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双眼皮,眼底很清澈。这双眼虽然无比清澈,却大字不识一个。在她的户口薄上文化程度一栏,记载着“文盲”的字样。但母亲却会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会唱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对《增广贤文》中的哲学思想在相夫教子中运用自如。母亲含辛茹苦养大我们五个兄弟姐妹。晚年,因为没文化,她最爱看的电视只有《动物世界》。她一生可能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识字。虽然母亲不识字,但母亲却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农村妇女。这学识来自于她的人生积累,可以说她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
少女时,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身为长女,只有把上学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弟弟上学读书,她就抓住机会送弟弟上学,因而,弟弟成了她的第一任老师。久而久之,弟弟能背的《三字经》,她也能倒背如流。出嫁了,时值解放初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她又义无反顾地送夫从军。每当思念朝鲜战场上的爱人,她就亮开嗓门歌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把歌声送给亲人,用歌声传递思念。母亲聪慧,善于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取经。做人做事的道理,她总是一套一套的,严然像个哲学家。母亲是个奇人,是因为她拥有第二双眼晴。这双眼不是长在脸上,而是镶嵌在心中。
母亲暮年,一天下午我和母亲正天南海北地闲聊,母亲突然举起右手在她眼前晃来晃去。我急忙问她:“怎么了?”母亲告诉我,她的左眼开始有些模糊,渐渐地看不见东西了。我立刻打电话向在省院眼科工作的侄女咨询。侄女在电话的那头指挥我:“安慰外婆平静下来,不要用手揉眼睛,可能是眼底出血。急燥可能出血更多,暂时可服用凝血药,过几天再活血化瘀。”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母亲眼疾最后得以康复。双眸明净得像镜子一样,仍是那样清澈见底。高寿的母亲,总是不服老。经常去和邻居拉家常。她那双眼睛很会表达。人家讲得精彩,她会听得很专注,眼睛睁得圆鼓鼓的,注视着讲话的人。如果你讲的故事她不感兴趣,她在一旁噘着嘴,两眼总是四处游离,露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她明白,吹牛可以让自已聪明,不会变笨。
春天来了,万物都像刚刚睡醒一般,母亲总是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走走。这天,我和弟弟陪着她回到乡下的田间去看油菜花。那花黄灿灿的,一片连着一片。母亲目之所及,令她欣喜万分。沐浴着春日的阳光,她陶醉在金色的海洋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在这天傍晚,母亲在客厅里摔了一跤。这一跤她再也没有站起来。没过多久她就走完了九十四年的人生旅程,驾鹤西去。
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脑海。夏天的夜晚,我总是喜欢望着夜空发呆。找呀找呀,定会找到那颗一闪一闪的星星——那一定是母亲一眨一眨的眼睛,眸子里还是那么明亮,又是那么款款深情……

喻德蓉,重庆长寿人,师范毕业曾当过教师,机关干部。爱好文学,曾在《重庆日报》《重庆杂文》等报刊和《巴渝文化网》等网络平台发表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